鄉鎮脱貧摘帽工作彙報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鄉鎮脱貧摘帽工作彙報

以“孝老敬親弘揚傳統美德”主題實踐活動和“倡孝道、除陋習、促文明”助力脱貧攻堅百日行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精神扶貧助推整縣脱貧摘帽活動。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鎮脱貧摘帽工作彙報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鄉鎮脱貧摘帽工作彙報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強心。今年以來,成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補齊脱貧短板和超越常規的舉措落實“五個一批”的同時,以“孝老敬親弘揚傳統美德”主題實踐活動和“倡孝道、除陋習、促文明”助力脱貧攻堅百日行動為載體,深入開展精神扶貧助推整縣脱貧摘帽活動,使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文明新風深入民心,提振了羣眾脱貧致富的精氣神,加速了整縣脱貧摘帽的進程。

一、直面問題,對症下藥開良方。

年初,通過“大排查、大走訪”發現在成縣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村和貧困户中普遍存在一些羣眾志氣短缺、生活陋習嚴重、價值觀不正等等精神匱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不敬孝道之風亟待扭轉。有些做兒女的不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自己住在窗明几淨的房屋中,卻讓家中的老人住在髒亂不堪的老舊房屋中;有些羣眾家中老人常年卧病在牀卻不送醫診治,還把老人單獨分户出來,享受國家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把養老責任推給政府。二是“等靠要”思想亟待破除。有些羣眾生性懶惰,不以貧窮為恥,反而以貧窮為榮,整天就想“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政府送小康”。

三是“髒亂差”習慣亟待改變。有些羣眾生活陋習嚴重,家中新房已經蓋好,新衣服新被褥都有,卻仍然住在破舊的房屋中,身穿破衣爛衫,屋內屋外的環境髒亂不堪,整體精神狀態很差。

四是不懂感恩的價值觀亟需教育引導。有一些羣眾享受了黨的政策卻不懂感恩,不思回饋社會,反而處處刁難,事事與幹部作對,認為黨員幹部就應該給他們捐錢捐物,當牛做馬,等等。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次調研,多次會議討論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決定以開展“孝老敬親弘揚傳統美德”主題實踐活動和“倡孝道、除陋習、促文明”助力脱貧攻堅百日行動為切入點,大力推行一系列精神扶貧行動。

二、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抓落實。

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不斷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步伐,在全縣範圍內形成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趕超、相互監督的強大合力,真正將“孝老敬親”和“倡孝道、除陋習、講文明、樹新風”活動落到實處。

一是抓先進樹典型。廣泛開展道德模範、“最美家庭”“五星級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婦、好兒女”等各具特色的評選表彰活動,縣級表彰“孝老敬親”方面先進對象90餘人,鄉級表彰“孝老敬親”方面先進對象300餘人。同時,組織羣眾對獲獎家庭進行觀摩,以身邊人,身邊事感化左鄰右舍,形成互相學習,互幫互助的文明鄉風。

二是抓後進促提升。為了懲處反面典型,形成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對存在的不盡贍養義務、打罵父母,虐待老人等現象及時入户進行疏導和批評教育;黃渚鎮清水村和王磨鎮浪溝門村率先建立誠信黑名單,將不贍養老人的羣眾納入黑名單,並向社會公開,以後將不能享受產業扶持、貸款等各項優惠政策;對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人和事,將要運用法律的武器,對他們進行處置。

三是村規民約揚新風。依照法律法規,結合各村實際以及羣眾生產生活情況,召開村民代表會,動員羣眾參與修改完善村規民約,明確哪些該做,哪些不能做。同時,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容易的瞭解新時代村規民約帶給鄉村的全新風貌,精心創作了“成縣村規民約七字歌”,引導幫助更多的羣眾更新生活理念、加強自我管理、革除陳規陋習,共樹文明新風。

四是文藝表演激活力。採取羣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組織文化演出隊深入鄉村開展各類文化活動90餘次,觀看羣眾達15萬人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富有教育意義的各類扶貧文化活動,用藝術的手法把不贍養老人、要高價彩禮等陋習鮮活地演示到舞台上,寓教於樂,樹立羣眾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激發羣眾脱貧致富的決心、信心和戰鬥力。

五是感恩教育強信心。縣委宣傳部、團縣委、婦聯組織積極邀請黨校老師、傳統文化會專家,深入鄉村開展以孝老敬親、知恩感恩和激發內生動力為主題的教育宣講300餘次,鼓勵和引導貧困户摒棄“等靠要”思想,依託政策支持,提高自身發展能力,改變貧困現狀;各鄉鎮黨委、政府也自選動作,組織羣眾自編自演,開展“脱貧攻堅感黨恩”主題活動,為羣眾上一堂別開生面的道德教育課。

六是志願服務解急困。團縣委在全縣發佈招募志願者的公告,召集260餘名志願者,深入村社開展活動,幫助特殊困難人羣240餘人次,為他們送去生活用具460餘套;為聽力障礙老人送去助聽器60多個;為400多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進行了理髮、健康體檢等;為偏遠學校留守兒童送去枱燈490餘件、書籍290餘本,從他們力所不能及的點滴小事做起,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渡過難關。

三、層層聯動,環環相扣齊發力。

自“孝老敬親”和“倡孝道、除陋習、促文明”助力脱貧攻堅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全縣各級各階層積極響應,幹部羣眾、民間公益、縣內民營企業等羣體紛紛行動,深入貧困村、貧困户,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樹立脱貧信心和決心,傳揚孝老敬親、愛國愛家、崇德向善的社會新風。

一是五級聯動抓落實。按照縣委統一安排,縣級領導、縣直單位、鄉鎮、村、第一書記“五級聯動”,齊心協力一杆到底抓落實。同時,各相關單位橫向聯動,主動出擊,圍繞專項活動開展、政策落實、羣眾滿意度提升,切實發揮各自作用,穩步推進工作進程。

二是真金白銀獎先進。制定印發《成縣建檔立卡貧困户表彰獎勵暫行辦法》,並對2017年度2336户脱貧户拿出189.66萬元進行了表彰。營造創業致富的濃厚氛圍,引導貧困户樹立信心,通過扶持和自身努力,早日脱貧致富。

三是輿論宣傳振精神。充分利用網絡、微信、電視等各種媒介,宣傳通過自身努力,藉助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脱貧致富的典型事例,讓貧困羣眾牢固樹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的主體意識,變“要我脱貧”為“我要脱貧”,營造扶貧扶志扶智的濃厚氛圍。在村(社區)文化陣地和鄉村道路兩旁製作脱貧攻堅宣傳欄380餘塊,宣傳政策、展示文化、傳播美德。圍每一户羣眾製作了“政策明白卡”,對享受的具體脱貧政策、民生項目、惠民實事應列盡列,讓羣眾充分了解各項扶貧優惠政策,增強感恩奮進意識,提升政策知曉率和幫扶認可度。

四、強心扶志,激發脱貧新動力。

通過今年以來實施的一系列“精神扶貧”的舉措,貧困羣眾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變,志氣上升了,有了幹勁,配合縣委、縣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脱貧致富變得觸手可及。

一是孝老敬親的觀念日漸成為思想主流。通過持續不斷的感恩教育、文化道德宣講等措施,常懷敬老之心、常思敬孝之道、常做敬孝之事,孝老敬親觀念在農村逐步成為主流思想。目前,農村父母住危房,兒女住新房的現象沒有了,做兒女的也主動承擔起了贍養老人的義務,孝老敬親、知恩圖報的社會正能量已經初步形成。

二是勤勞樸素的品行日漸成為價值主流。通過獎懲並舉,典型引領的作用,在全縣營造了勤勞致富為榮、懶惰等靠為恥的氛圍。在鄉村逐漸形成人人實幹,自覺實幹的良好氛圍和勤勞致富的價值觀。在婚喪嫁娶中,不再盲目攀比,不再鋪張浪費,形成了節儉樸素的好風氣。

三是窗明几淨的衞生日漸成為環境主流。年初“一拆三改兩化”行動,解決了多年來農村舊房髒亂的問題,實現了“村村優美、處處整潔”的目標。與此同時,從室外到室內、從室內到心內的轉變也逐步發生,羣眾都意識到環境的改變帶來的變化,每家每户都能夠自覺把房屋收拾整潔,院前屋後打掃乾淨。如今的農村,道路乾淨,綠樹成蔭,乾淨整潔已經成為了環境的主流。

四是我要奮鬥的意識日漸成為社會主流。通過不間斷的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逐步改變了羣眾“等靠要”思想嚴重、道德失範的問題,樹立起依靠自己努力擺脱貧困,增收致富的奮鬥意識,激發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全縣形成了孝老敬親、弱有所扶、勤儉節約、勤勞實幹的社會風氣,堅定了貧困羣眾脱貧摘帽的信心和決心,為實現整縣脱貧摘帽築牢了根基,為下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了鋪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