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射陽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4W
關於射陽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
關於射陽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

  昨天列席縣政協十一屆二次常委會,收穫頗豐,得一關於我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討論稿),感覺此稿觀點鮮明、思路清晰、操作性較強,遂照搬於此,願與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共享。因是討論稿,所以也接到一任務,要求我等在三五日之內,對此稿提出書面意見,以便上頭定稿。思來想去,在下才疏學淺,對三農工作不甚了了,還請諸位幫我想一二對策。
  
  提高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
  
  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經營
  
  一一關於射陽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
  
  (討論稿)
  
  為了推動農村土地規模流轉,服務全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戰略,最近縣政協會同縣委農工辦、縣農林局在縣內盤灣、長蕩、興橋、洋馬、臨海、千秋等鎮對我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並赴當塗、綿陽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概況
  
  我縣農村現有人口75.4萬人、耕地145.3萬畝,農户平均耕地6.01畝,農民人均耕地1.93畝。近年來,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我縣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農村土地流轉集中逐步規範、穩步推進,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至今年5月底,全縣農村土地流轉11.8萬畝,佔耕地面積8.12%,50畝以上規模經營32例,面積累計2.15萬畝,佔土地流轉面積18.2%。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㈠規模經營增多。據調查,近三年來,我縣農村土地流轉集中、規模經營逐年增多。20XX年全縣50畝以上規模流轉5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4200畝,佔流轉面積的4.08%;20XX年50畝以上規模流轉9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7300畝,佔流轉面積6.64%;今年5月份50畝以上規模流轉12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8000畝,佔流轉面積6.78%。規模流轉在農村土地流轉活動中已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㈡流轉方式靈活。目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轉包。從事非農產業又不願意放棄土地的農户。在當地有償流轉。二是託管。部分農户為了不荒廢土地,就近將土地以無償的方式臨時託付給其他農户種植。三是出租。村集體或農户直接與承包方協商簽訂租賃合同。四是入股。農户之間自願聯合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或農户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方式,與承包者合作經營。此外,還有代耕、互換等形式。
  
  ㈢經營模式多樣。根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模式較多,但主要的是以下三種:一是通過流轉經營權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即原承包農户將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出來向大户集中,形成幾十到幾百畝不等的規模經營。如臨海鎮朱達洲320畝的糧食小農場。二是建立股份制合作社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户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或公司,土地交由合作社或公司經營,農户按股份從土地經營盈利中分紅,從而形成規模化經營。如陳洋鎮富陽居委會1800畝的苗木花卉股份合作基地。三是大面積租賃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主要是個人、經濟團體或外來企業成片租賃土地,建立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形成規模經營。如興橋鎮紅星村550畝優質梨果園、盤灣鎮南沃村700畝蠶桑基地、千秋鎮聯合村2000畝特水養殖基地等。
  
  二、我縣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難點
  
  近年來,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存在速度不快、規模不大、效益不高和機制不活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農户認識尚有偏差。從調查走訪的情況看,農村不少農户把“流轉”與“失地”相混同,土地寧可粗放經營,也不願意流轉。加之,農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大多數農民仍把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對土地流轉存在後顧之憂。近年來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又使不少農户對土地的依賴性增強。所以,三年來,全縣農村土地流轉也分別只有4200畝、7300畝和8000多畝。相比當塗近三年1.2萬畝、2.5萬畝、4萬畝流轉規模和成倍的增長速度,我縣農村土地流轉規模較小、速度較慢。
  
  二是土地流轉效益不高。目前,我縣雖有11.8萬畝流轉面積,但規模流轉僅佔18.2%,流轉的總體質量不高。據調查,全縣農村自發流轉的土地仍然以種植糧食、棉花等普通農作物為主,年畝純收入不足600元。由於自發零星流轉佔流轉總量的81.8%,這些流轉不連片、種植不集中給防蟲治病、機械操作帶來較大不便,達不到土地流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也制約着現代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的迅速發展。
  
  三是扶持政策仍有缺位。激勵機制不活是我縣農村土地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發展比較緩慢的又一重要原因。從調查情況看,縣、鎮(區)兩級政府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農村土地規模流轉經營激勵扶持政策;政府對規模種養大户、經濟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在基礎建設、税收優惠、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幫助還相對較少。此外,各級政府財政支農資金雖然逐年增加,但點眼藥水式的扶持方式,達不到扶持的效果。
  
  四是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保障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各服務環節都沒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各鎮(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雖已成立多時,但一直未能有效運作;土地租賃市場和社會中介組織等新型土地流轉服務機制尚未發育形成;大多數村(居)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不高,土地供求信息渠道不暢,時常出現土地“要轉的轉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現象。
  
  五是經營載體還較缺乏。我縣有145.3萬畝耕地,農業基礎設施完備,科技服務體系健全,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但目前112家合作社、144家專業協會參與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不到20家;128家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大多是鬆散型協作關係,直接參與土地規模經營的幾乎為零;每年引進的高效、特色農業項目少之又少。
  
  三、推進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建議
  
  目前,農村80%以上青壯年勞力從事農外就業、創業,留在農村種田的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文化層次不高、生產方式落後,這些都嚴重阻礙現代高效農業的迅速發展。因此,推動農村土地向大户、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流轉集中,實行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勢在必行,十分迫切。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緊迫感,積極借鑑外地經驗,提高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經營。在經營項目上以扶持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為先,在經營模式上以推行集中租賃和股份合作為主,同時提倡百花齊放、鼓勵多式並舉。具體有五個方面的建議:
  
  ㈠因勢利導,解決觀念問題。提高羣眾的認識,轉變農民的觀念,從源頭上化解土地流轉的制約因素,就必須努力做好三件事。
  
  一要統一農户思想。農户的主動參與是實現土地規模流轉的重要基礎。各鎮、村在土地規模流轉工作中,要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黨在農村的現行各項法律政策,主動深入農户,做細思想工作,引導農民轉變觀念。當塗縣丹陽鎮寶義村在土地流轉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小組、村民代表會議的作用,通過村民代表會議解疑答惑、落實黨員幫帶責任等方法,溝通農户思想,解答農户疑慮,最終取得了農户對土地流轉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參與。這些做法,值得各鎮村在工作中借鑑。
  
  二要推介流轉典型。典型具有巨大的榜樣力量。我縣土地流轉工作剛剛起步,需要樹立幾個典型來帶動全縣範圍內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縱觀全縣,有許多值得樹立和推廣的典型。如興橋鎮紅星村550畝優質梨果基地,去年畝年純收入超過1500元,這還是起步階段的效益,預計兩年後畝年純收入達萬元以上;陳洋鎮1800畝苗木花卉股份基地,128户入股農户,近兩年户均分紅2—3萬元,農户入股後收入比以前增長24%;盤灣鎮南沃村民姚文才,7.8畝農田流轉前種棉花年畝純收入不到700元,去年流轉後畝年租金就達700元,加上轉移就業工資收益,流轉後畝年收益比以前翻一番。其外還有盤灣南沃、洋馬藥材、興橋紅星、千秋聯合、陳洋富陽、耦耕富民、特庸北洋等村及楊文琴、沈長忠、朱達洲等高效規模經營大户都是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和實施高效農業規模經營的典型事例。各鎮、村要大力宣傳這些典型,讓農民羣眾從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感受到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讓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要實施流轉試點。在土地流轉剛起步的時候,許多地方都採取試點的辦法積累經驗、加以推廣。20XX年初綿陽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做好農村土地流轉試點工作的意見,在15個鄉鎮19個村進行試點工作,當年19個村規模流轉土地1.15萬畝,簽訂各類流轉合同2875份。20XX年這項工作全面推開,今年4月底前該縣規模流轉土地9.23萬畝,簽訂各類流轉合同1.78萬份。我縣也要選擇有條件的鎮、村進行土地規模經營試點,組織有經濟實力、有願望發展土地規模經營的基層幹部、種養大户、企業主、合作經濟組織牽頭建立一批規模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及時總結經驗得失,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迅速擴張。
  
  ㈡健全網絡,解決服務問題。土地規模經營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一樣,也需要政府的推動和服務。在這過程中要強化四個職能作用。
  
  一要強化主管部門的指導職能。縣農工辦要進一步強化管理職能,明確土地流轉原則,規範操作程序,指導、監督各鎮(區)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儘快拿出全縣農村土地規模流轉的可操作性實施意見,供縣委、縣政府決策參考。
  
  二要強化農經中心的服務職能。各鎮(區)農經中心要充分發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認真做好土地流轉規劃,建好土地流轉儲備庫,健全土地流轉糾紛的調解、仲裁機制。要通過網絡等途徑,及時為廣大農户免費提供土地流轉項目推介、政策諮詢、土地登記、信息發佈、權屬變更、糾紛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務。要協助村(居)加強與合同簽訂雙方的溝通,適時瞭解他們的所恩所想,對可能出現矛盾的苗頭,及時做好化解工作,切實保證農村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三要強化村居集體的組織職能。事實表明,村級組織的高效組織,能較好地解決成匡不連片、零星難集中等土地流轉工作中難題。全縣各村(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作用,立足服務,積極組織農户與土地承包方就土地流轉價格、流轉條件、合同期限等進行協商,維護雙方利益。有條件的村(居)要由村幹部領頭成立土地流轉合作社,有組織地租賃農民承包地進行統一轉租或發包,發展高效農業。各村(居)對高效、特色農業園區要象建設工業園區那樣進行超前規劃;對適宜建立高效農業園區、大多數農民願意或要求流轉的成匡(片)土地,進行必要的前期開發、治理,結合農村實事工程、土地整理項目、水利工程建設等,搞好交通、水利、供電等基礎設施,為規模經營創造條件。當塗縣丹陽鎮寶義村在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同時,還建立了農户勞動力資源信息平台,做到了“家庭人員清、收入情況清、就業願望清、技能水平清和安置去向清”的“五清”要求;用工信息實行微機管理,資源共享,支持和幫助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積極促進農民轉移就業。這種做法可供各鎮村在開展工作時參考。
  
  四要強化民間組織的中介職能。要積極推動民間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允許和鼓勵土地承包主管部門以外的各種社會組織和能人,依法成立土地流轉中介組織。要通過這些組織,為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制定行業規範標準、分發財政補貼等準公共服務,提升高效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㈢出台政策,解決動力問題。從外地做法看,加快制定激勵、扶持政策是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重要動力。
  
  一要整合支農資金。縣、鎮(區)兩級政府要充分梳理整合國家、省、市下撥的農補資金、農發資金、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等各類支農資金,把這些零星、分散的支農、惠農、扶持資金整合起來,集中用於鼓勵流轉農村土地、培育規模經營主體、建設流轉服務組織。
  
  二要明確獎勵項目。要出台激勵政策,對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做出貢獻的予以獎勵。如對全部轉出土地的農户給予一定的補助,扶持其進城務工創業;對在外創業的農民,讓其享受下崗職工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對引導農户流轉土地較多、增收效果顯著的鎮、村進行表彰;對引進高效、特色農業項目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獎勵;對實施土地規模經營並切實帶動農户增加收入的種養大户、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予以重獎。
  
  三要設立特殊待遇。要讓土地規模效益較高、示範作用明顯的個人、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等優先獲得農業專項扶持資金,優先協調金融信貸支持,優先享受科技技術服務,優先錄用專業技術人才,優先作為“勞動模範”、“科技能手”候選人等。
  
  ㈣內育外引,解決載體問題。種養殖大户、合作經濟組織及農業龍頭企業,是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重要載體,必須緊抓不放。
  
  要大力度培植地方載體。從外地經驗看,種養大户、龍頭企業是土地流轉的關鍵。各鎮(區)要對那些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種養大户、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在政策、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如在苗種供給、病蟲防治、農田維護、基礎建設、機械推廣、資金借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並實行機關幹部掛鈎結對等,促其快速成長、發展壯大,發揮其在發展高效、特色農業中的載體作用。同時,要打破部門、地區界限,引導、鼓勵部分工商企業進入農業生產領域,調整和優化農業生產經營結構。
  
  要大力度推進農業招商。各鎮(區)要加大農業項目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尋求用大項目、大產業、大園區承載農村土地規模經營。要研究制定農業招商激勵政策,着力招引一批外向度高、科技含量優、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或項目。要將引資金、引項目和引技術、引能人結合起來,着力招引一批專業大户,領辦高效農業。通過高效農業項目、資金、技術、能人的引進,推動高效、特色農業的規模發展。
  
  ㈤完善機制,解決保障問題。縣、鎮在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同時,務必將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進行統籌安排。
  
  一要大力實施農民就業培訓。土地流轉後,必然新增一批富餘勞動力,需要重新安置就業。縣政府要完善農民轉移就業培訓機制,縣勞保、農林、教育等部門要積極開展針對性強的轉移就業培訓,提升他們的再就業能力。要根據農村勞動力的現狀和就業願望,大力發展購買式培訓,依託企業等生產單位開展合同培訓、訂單培訓和崗位培訓,為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轉移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要全面對接城鄉社保體系。政府要把已經放棄經營土地進入城鎮就業和在發展工業過程中失地的農民,儘快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要弓I導他們從土地流轉、失地補償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建立個人養老保險賬户,解決後顧之憂,避免他們再次返村爭地。
  
  三要逐步增加農村養老投入。要逐步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力度,通過採取土地經營權收益、財政補貼等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增強農村人口養老保障能力。要全面發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尤其要加快解決60歲以上和已經喪失勞動能力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讓他們放心的流轉土地。
  
  四要不斷完善農村醫保設施。各級政府要不斷改善農村醫療基礎設施,加快社區、村居醫療服務站建設步伐,逐步實現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的醫療保障格局,切實降低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