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參加三萬活動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1W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萬名幹部入萬村進萬户活動”。我們這個組,走訪的是官渡鎮五里堆村(居委會)。全村共十個組,東與東壤口鎮焦家灣村五組接壤,南抵長江沿,西至神農溪邊,北鄰東壤口鎮焦家灣村二組(李家老屋場),區域內有1925户,4032人,其中農村户425户,農民1612人,總面積3.8平方公里。五里堆村兼屬庫區淹沒區移民和神農
小區建設移民的特殊村。該村村民貧富差距懸殊。淹沒區移民安置政策、神農小區建設搬遷安置政策、各項惠農政策在執行上集於一體。各類矛盾突出,且具有多樣性、複雜性。

2019年參加三萬活動心得體會

自2019年3月15日起至同年4月21日止,我共走訪了215户,與215個村民進行了坐談。在坐談中,我向每一個村民,講述了“萬名幹部入萬村進萬户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宣傳了涉農的57項政策和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政策及村民外出務工涉及勞動保障維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對村民另外諮詢的相關問題,本人知曉的,均作了相應解答;
本人不知曉的,建議向相關部門諮詢。瞭解了村民家庭基本情況,如人員結構、勞動力數質量和家庭經濟狀況等。詳細詢問了村民目前的困難和所思、所盼。

通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和與村民面對面地交流、溝通。215名村民所反應的問題大至可歸結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於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問題。主要體現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大部分村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糢糊。改革開放後,隨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實、完善和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廣大村民的温飽問題有了根本性的保證,廣大村民所盼的是怎麼才能致富。富與貧的表現形式是現金收入的積累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於是,大部分村民選擇了“打工”爭錢。我所走訪的215户中,幾乎家家都是靠打工賺錢,靠徵地補償致富。村民對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知之甚少。另一方面,農村特色經濟領頭人,發展持續性產業,舉步維艱。這裏試舉兩例,五里堆村一組村民馮國茂,年垂五十,家庭人口四人,勞動力兩人,兩個子女上高校(一個在武漢大學生物工程學院,一個在湖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十年前,他也是靠搞副業賺錢的。在坐談中,他説:“十年前,我在黃土坡平板橋電力公司綜合樓建設工程搞過副業,那個時候,我每天主要是揹土,一天可賺得30多塊錢,一年下來,我賺了一萬多元,人很辛苦,但當年我把債還清了。後來我想,光在外面搞副業,這不是個事,還是要想辦法在土地上作文章。,我開始種蔬菜,當年收效不大,一年下來夫妻倆才賺了三、四千塊錢。家庭開銷大,可以説是收不抵支。第二年,我執意再擴大種植面積,向有經驗的人學習種植技術,這一年收入比上一年翻了一翻。近幾年,又我開始大面積種植經濟林木,如柚子、思棉樹等,去年,光柚子我的收入就達到了三千元。,我的收入在保證學生讀書的情況下,還有一萬伍千元的結餘。現在,我想擴大生產規模,但是有困難:一是土地少、人手緊,二是缺乏資金投入,三是農資供應沒有可靠保證(今年,我想搞點薄膜紙,還是兒子從武漢賣了寄回來的)。當然,我在選擇種植蔬菜的過程中,特別是在賣小菜的過程中,也曾有很多人(老鄉、消費者)譏諷過我,説一個大男人怎麼不去打工賺錢,在那兒買小菜!直到去年居委會給我發了獎狀和獎金,才沒得人這麼説我了。”這是我在坐談中,感觸、印象最深的一例。另一例,五里堆四組村民文玉龍,家庭人口六人,勞動力三人。兩年前,開始籌款辦理山雞養殖場,現養殖規模年出欄六千隻,年純收入三萬元。在坐談中,他説:“從前,我也是靠打工生活的。在打工的那些日子,我曾想到了自已創業,但又苦於沒有好項目而一籌莫展。前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我縣開辦山雞場的李老闆,我們在交談中對他經營的山雞項目產生了興趣。於是,我想找他學習技術,我們談得很投機,雙方很快就達成了給予技術指導和高價購置種雞的協議。之後,我便開始籌措資金,尋求場地,很快就把雞場辦起來了,在李老闆那裏買來了八九十隻種雞。沒想到的是李老闆給我賣了種雞,卻不給予技術指導,使我處於兩難境地。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查閲了大量的關於養殖山雞的資料,摸着石頭過河,很快我便進入了角色,經過一年時間的摸索,總算成功了,去年,共出欄山雞六千多隻。當時,因對養殖山雞不懂,有些投入不合理,不科學,還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改造,但目前組織貸款資金難,無法正常擴大再生產規模。”這兩個實例顯現出了當代農民對發家致富的渴求,也暴露了政府在引導農民致富的功能上,還有欠缺。比如在技術培訓、土地流轉、農業信貸方面,政府應當予以調控、指導和服務。

二是關於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問題。我走訪的215名村民中,有近百名提到了此問題。主要表現在退耕還林、小區建築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小區建設用石料場塵埃四個方面。這裏羅列一組村民談話。五里堆村七組村民馮國太,如是説:“我們這裏搞的退耕還林,發放的樹苗都是些板粟樹苗和李子樹苗,現在已經開始掛果, 板粟果粒很小,李子也是劣質品種,結的果子拿到市場去賣,沒人要。現在才搞了四、五年時間,國家還在給補貼,百姓沒有意見。將來如果國家停止給付補貼了,我想大家是要把這些樹挖掉的。要不然,他們吃什麼呢?”五里堆村七組村民劉子權説:“前些年興修209國道的棄土和現在神農小區建設棄土,把山溝堵了,一到春季、夏季山洪暴發,山水沖毀了農田、房屋,
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去年,我們找神農小區建設指揮部,要求給予解決,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叫我們找公路段。找了公路段,又叫我找政府。這個問題也就沒有人管了!”五里堆村六組村民李斌説:“五里堆垃圾場,環境污染嚴重。到處臭氣熏天,蚊蟲成坨,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和生活。”五里堆村一組村民馬天英説:“小區建設用石料場,天天炮聲隆隆,塵土飛揚,莊稼上塵土裹成坨,房子裂了縫,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國家推行退耕還林政策,實行的是“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實行退耕的目的在於治理長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恢復和保護母親河生態植被。長江流域各級政府在實施退耕還林政策時,就應當優先考慮農田退耕,要退得出,穩得住,也就是説農民退耕後,所栽植的經濟林、用材林或薪炭林要有收益,要能使退耕農民的基本生活有保證。種田、修路、建城首先就應當要考慮排水,俗話説得好“種田不打溝,敵得強盜偷”,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城市垃圾處理場,建設有規劃,當有專家的論證,當有明確的處理、管理程序。我想:大概是管理部門在操作或管理上出了問題,不然,就到五里堆村六組去體驗一下感受吧!小區建設用石料場,在神農小區有且僅有這樣一個石料場,停產是不可能的,小區建設是要進行的,石料也就還要繼續開採。如果石料場業主們,來一個換位思考,想一些辦法壓一壓灰塵,不就有了和諧?比如説在砂石上濕些水,我想也是可以減輕危害的。

三是關於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我走訪的215户中,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11人沒有穩定的就業崗位。神農小區建設徵地移民,大部分喪失生產資料(土地)後,沒有就業崗位,少部分人做一些臨時性、偶爾性的靈活性工作,比如建築炊事崗位、建築施工雜工崗位等。在社會保障方面有如下幾個問題:“農合”醫療費報銷比例偏低,特困家庭大病患者,仍然無法承受高昂的醫療費用;
農村低保對象,數量受限且待遇低;
神農小區搬遷移民失業期間,無生活來源;
庫區淹沒區移民失業對象,後續扶持生活費標準較低;
神農小區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要儘快落實。

四是關於神農小區搬遷農户宅基地規劃問題。這個問題,在小區已成為村民議論的熱點問題,且矛盾突出,給五里村居委會的協調工作增加了難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工程施工進度。有的村民認為宅基地,應當以家庭人口數量規劃,不應該出現“有的一家規劃幾個,有的卻一個也規劃不到”的現象。在走訪中,瞭解到小區一個80平方米的宅基地,出售價格可達到18.8萬元的天價。

三十七天的進村入户活動,感觸良多。羣眾的呼聲是“黨的政策好”,羣眾的期盼是“在於落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