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年終總結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8W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區科技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為契機,抓住濱湖新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現彙報如下:

科技局年終總結計劃

一、20XX年工作情況

(一)認真做好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工作

自1998年以來,我區已連續了4次獲得“全國科技先進城區”稱號。今年是20XX-20XX年度全國縣、市、區科技進步情況考核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區科技局全力以赴,積極尋求省科技廳、市科技局支持,同時主動與區有關單位協調,就全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明顯變化、社會事業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口素質日益提高、羣眾生活不斷改善、城市承載能力顯著提高、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普遍增強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總結,共填寫基本情況、科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科技發展相關數據50多組,形成了一套較為全面的申報材料。目前已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評審,在全省城區中得分排名第二,已上報國家科技部,立爭為我區再添榮譽。

(二)積極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申報工作

包河區的前身合肥市郊區於1993年7月被省科委、省體改委、省計委等部門批准為省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1995年7月被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協調領導小組批准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1997年12月更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XX年合肥市行政區劃,原郊區整建制劃為包河區,20XX年,區政府重新制定《包河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總體規劃》,20XX年6月科技部批准包河區繼續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XX年10月包河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今年7月,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辦公室召開緊急會議,正式啟動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的申報工作。經過認真分析,我們認為過去包河區存在着發展綜合實力不強、城市承載能力較低、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及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等制約因素,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快速進步,城市承載能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經濟、社會、環境、人口的協調發展,在全國具有示範作用。因此,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全局人員全力以赴,加班加點,用兩個月時間,編寫了《包河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建設規劃》,並徵求了省科技廳、市科技局及區32個相關部門的意見,最終於10月29日完成了所有申報材料,及時送到了科技部,完成了申報工作。

(三)主動接受對科技三項經費的審計監督

根據區政府有關文件精神,我局積極配合區審計局對20XX年科技三項經費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況進行了審計,主動提供相關材料,協助做好延伸審計工作。結合這次審計,我局就科技項目評審方式、科技經費使用觀念、項目安排重點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10月份,我局受區政府委託,向區人大常委會彙報了我區貫徹執行《合肥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的情況。針對區人大的審議意見,我們就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加強科技三項費管理、逐步改革科技項目評審方式、促進產學研結合、發揮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的“孵化”作用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答覆,主動接受人大的監督。

(四)切實發揮科技部門的管理服務職能

今年我區科技三項經費為300萬元,共安排13個科技項目。在項目安排上對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有所側重,如科技創業園建設、科技強警、新農村建設中的“一村一品”等,減少了許多一般性的扶持項目。

區科技局加大服務力度,積極協助民營企業申報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如安達數控公司的汽車智能門鎖、汽車門窗自動檢測項目,徽王公司的藍莓種植等,對於申報成功的項目將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注重引導各鎮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融入科技因素,重點扶持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使用。經過努力,大圩鎮已被命名為安徽省科技創新試點鎮,沈福村成為合肥市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目前,我們正協助這兩個鎮村落實農業科技項目。同時,我們還協助市科技局、市創新辦,開展了全區科技創新資源調查和產學研結合調研工作,不僅順利完成了上級部門佈置的任務,而且也是我們初步瞭解了轄區內大型企業的科技能力和需求,為下一步建立我區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打下了基礎。

(五)全面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組織開展了2場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活動、1場科技文化衞生法律“四進社區”活動,在科技活動周、科普日舉辦大型科普宣傳活動,共發放各類宣傳材料約10000餘份。製作了100塊內容為“身邊容易被誤解的科學”和“環保與健康”科普展板,在區行政中心大廳和各街道社區巡展。為各個社區發放4000張科普掛圖。邀請專家為老幹部舉辦老年慢性疾病防治講座;為機關幹部舉辦室內環境與飲食安全講座;為駱崗街道羣眾舉辦“科學用藥、合理用藥、常見病防治”科普講座。結合文明創建工作,多次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科普陣地建設檢查、督查工作。同時有針對性地、有重點地開展市科普示範單位創建工作,對照《合肥市科普示範單位標準》,指導蕪湖路街道蘭亭社區、常青街道竹西社區、望湖街道王大郢社區完成了申報工作,並已通過了市科協的驗收。

為更好地促進我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今年我局與教育局聯合舉辦了包河區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聘請專家對科技創新作品進行評選,並將優秀作品報送省市參賽。今年是我區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收穫最大的一年,共有18件作品在省市獲獎,其中獲省三等獎一件,市一等獎二件,市二等獎七件,三等獎九件。46中張至誠同學獲得市長獎,還有1名教師獲得了“合肥市科技輔導員”稱號。

(六)認真細緻開展防震減災相關工作

區政府十分重視防震減災工作,4月份區政府常務會議上,決定專門撥款10萬元,用於防震減災工作。今年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1、建立健全組織和制度網絡。我們根據區直機關、街、鎮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了各級地震工作領導小組。修訂、完善了《包河區防震減災工作預案》,督促各街、鎮、工業區和33所學校制訂了相應的《地震應急預案》。

2、多形式開展地震知識宣傳。我們利用科普畫廊、科普趕集等宣傳防震科普知識,訂購15萬冊《地震小常識》,分發到各家各户。加大了對中國小生防震減災宣傳力度,邀請專家在包河苑國小利用多媒體,為1300多名師生講解了地震基本知識和自身防護小常識;複製了80份防震科普教育光盤,集中一個月時間在轄區範圍內的75箇中國小播放;製作了主題為“地震發生時你該這樣做”的科普展板在中國小巡展;有的學校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舉辦學生自制地震科普知識畫冊展覽,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太湖路國小在加強宣傳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緊急疏散演練,加強學生的自救意識。

3、重點抓好“三位一體”(地震前兆監測、地震災情速報、地震科普宣傳為一體)地震羣測羣防信息點建設工作。今年10月份我區正式成立了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同時選擇有利於觀測地震前兆的大圩鎮養鴨場漁場、深井等建立地震羣測羣防信息觀察點,配備了專用電腦和兼職信息員。目前,已建立觀察項目4個,聯繫學校1個。

二、20XX年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區科技局將積極圍繞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推動科技進步,為構建和諧包河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在今年的機構改革過程中,區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為科技局增加了信息、專家兩項職能。區科技局將積極落實新增職能,將原有的“包河區農業科技綜合信息中心”,更名為“包河區科技資源信息管理服務中心”,負責整合管理轄區內科技資源和信息。同時,要將科技局原有的“包河農業科技示範網”改版為“包河科技網”,以期充分發揮信息平台的作用。為進一步瞭解我區範圍內的科技專家資源,區科技局將開展專題調研,為建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和專家庫,做好前期準備。

(二)為進一步規範科技三項經費的使用,區科技局將制定有關使用管理辦法,明確科技、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管理監督職責,以及項目選擇的引導方向,使項目申報更加科學、合理。同時也將在相關規定中明確科技三項經費的傾斜支持方向,儘可能適度集中科技經費。

(三)區科技局將借鑑兄弟縣區的先進經驗,結合包河區的實際情況,着手改革現行的科技項目確定方式和程序,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我區實際的科技項目評審方式,並逐步過渡到專家評審決定的形式。項目評定後,通過調查、督查等形式,加強對項目的全程管理和服務工作。

(四)為充分利用我區高等學府、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發揮他們在打造“安徽浦東”、建設“江淮車谷”中的積極作用,區科技局將主動加強與院校的聯繫,開展“企業家院校行”和“專家包河行”等活動,為校企、院企聯誼提供服務平台,力爭在產學研合作上有所突破。

(五)召開全區首屆科協代表大會,聘請區域內知名專家學者擔任領導職務,邀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科技人員參與其中,提升包河區科普隊伍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加強科普陣地建設, 不定期深入各街道、社區指導科普工作,通過科普進社區、科普下鄉、聘請科普宣傳員等多種形式,廣為宣傳《科技進步條例》和科普知識。

(六)繼續完善我區防震減災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主動邀請市地震專家對我區新建重點工程場址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切實將防震減災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