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個人閲讀小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5W

“書是春天裏的陽光。”春天裏,陽光灑向哪裏,哪裏的種子就會發芽,鮮花就會開放。書就像陽光,能温暖我們的心靈,照耀我們茁壯成長。

春季個人閲讀小結

—— 題記

記得小時候,身邊如果能夠擁有幾本好書便是一件幸福的事,結交的好朋友也大都喜歡讀書。我們自己的書不多,但我們經常交換,我們好朋友的限定也僅是書友那麼簡單。誰和誰鬧矛盾了,想和好的那一位在下次見面時,帶一本書送給她看,兩個人一定會和好如初。那時,我每個星期都會買一本書——鄭淵潔的《童話大王》。星期天中午,我到了小街僅有的一個小書店,牆上的書陳列很特別,不是一本一本擺在那兒,而是掛在那兒的。牆上釘了幾排釘子,用結實的線繩連接幾行,書橫着一插,這就成了“書架”。我經常是幾番流連,樂而忘返,每次都仔細地琢磨每本書的封面,通過上面的標題來猜想他的內容,再歪過頭來吃力地看裏面的文字。常常是等到坐在櫃枱那兒的老爺爺不耐煩的一聲訓斥:“小伢子,你買不買啊?像你這樣摸,新書都成舊書啦!”這時,我才拿下一本《童話大王》,付了錢,戀戀不捨地離去。一路上,邊走邊看,漸漸地,已是日落西山,往往人還沒到家,書就看完了。於是,我就熱切地盼望星期一到學校去和好朋友換書。

現在,我成了一名語文老師。每學期開學,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每位學生準備好幾本書,充實圖書角,讓讀書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養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常常有任課老師感歎:“你們班的孩子書卷氣挺濃,下了課也不見他們追逐打鬧,反倒看到不少捧着書的孩子。”是的,作為班主任,我從來沒有在班級紀律上多操心,孩子們閒暇最大的樂趣就是我和他們一起讀書,因為書,拉近了我和孩子們的距離。而且,讀書還有效提高了我和學生的寫作能力。今年四月份,我撰寫的論文《概括段意有竅門》在《閲讀》雜誌發表。多名學生在縣、校徵文比賽中獲獎,一名學生在鹽城市課外閲讀心得徵文活動中獲獎,我獲得指導老師獎。

書,使我和孩子們走到了一起,還使我在教學實踐中嚐到了甜頭。參加讀書班以後,我接觸到不少教育類的書籍。我深深明白,有效的理論閲讀可以為我們的成長搭起一個支架,而這支架決定了我們成長的高度!

學期初,我得到通知:我被評為縣國小語文“教學能手”。不久,學校安排我到聯盟校上一節教學能手展示課,我選擇了《海倫·凱勒》這一課。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曾經和孩子們共讀過,自認為理解深刻,能夠深入文本。幾次試上,發現效果與預想相差很大。這時,高萬同教授《相似與互構》中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平時上課,尤其是上公開課,一旦覺得不順手時,最普遍的説法是:“這個班學生太差,跟老師不配合。”試問,教師教學行為的立足點是什麼?用相似論的觀點説,應當讓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似匹配,以引起學生的心裏共鳴,實現師生的和諧互動。我讀了海倫·凱勒的作品,而學生大都沒有讀過,我的教案高於學生的理解,學生又怎麼能夠有精彩的課堂表現呢?於是,我精心修改教案,引導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想象並走近海倫的內心世界,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體驗。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把這樣的情感變成課堂的氛圍,形成一種情境,使學生浸潤其中,帶動他們的朗讀、理解,強化情感體驗,語言學習達到高效內化的目標。這節課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讀了王尚文教授的《語文教學對話論》,我知道了“所謂文本對話,就是藉助文本所展開的主體間的全息性心靈碰撞與交流。”“在對話型語文教學中,我們與文本攜手走進‘我與你’的世界,走近文本作者的心靈世界,在平等自由的對話中,我們去實現語文感知的創造性。”……他的真知灼見指導着我在讀書班觀摩研討課《水》的教學。我們建湖地處水鄉,水資源豐富,孩子們對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認識是少之又少,如何在課堂上讓他們品味到水的珍貴,進而感受到缺水地區人們對水的渴望,這是我在最初備課時就一直思考的問題。幾番磨課,我有了更多體會,為了引導孩子,我着力用情境渲染,希望他們能夠體會到人們對水的渴望。可是,我都失敗了。從孩子們枯燥無味的朗讀中,我意識到我干預過多了,還沒有讓學生靜下心來品味語言文字,就急於拉着他們開展對話,他們當然無所適從。於是,我改變了教學思路,突出教學主線,精簡課堂提問,設計板塊教學,順學而導。經過實踐,極大地提高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與書結緣,我因書而改變,學生因我而改變。閲讀之路,我將堅定地前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