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9W

我們利用工作總結來跟蹤職業成長的進程,工作總結可以幫助個人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以制定更明智的職業目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6篇

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篇1

一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了,為了今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全面提高同學整體素質,加大我校實驗課程改革力度,現將本學期來我校實驗課程改革方面的情況,做以簡單回顧。

一、健全組織、強化管理,是實驗課改順利推進的保證。

開學初,按學區實驗課程改革的工作要點,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了我校課改工作計劃,充沛利用課改的有利時機建立了“學校——實驗班級——實驗教師”三級教研組織,以學校實驗為平台,實施動態管理,堅持課改例會制度,和時分析研究問題,總結推廣實驗中的有效做法和經驗,全面瞭解和指導實驗進度。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學校充沛發揮領導的監督職能。學校領導經常深入一線,檢查指導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糾正缺乏,協助教師生長。在教學中,以轉變觀念為切入點,鼓勵實驗教師大膽工作,走適合自身實際,符合課改理念之路。充沛發揮遠程教育優勢,和時瀏覽有關資源為教學服務。

二、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1、我校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理念,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時更新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實效,注重方法,注重過程,積極引導教師採用參與式教學,構建和諧課堂,讓同學學的輕鬆、輕鬆、愉快。

2、通過學習《課程規範》,讓教師懂得: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是給受教育者適應實際,而是改造,創立新的實際,從而培養出有發明能力的人。重點是引導同學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同學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引導教師挖掘課堂潛力,挖掘課程潛力,挖掘同學潛力,從而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同學視野。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參與式學習,互動式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為同學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提供實驗的平台,從而將課堂教學拓展到課外,從而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三、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1、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本學期我們在強化訓練,合作探究的基礎,加強案例式分式,強調合作,實踐,綜合,倡議集體備課,鼓勵教師大膽實踐,走課改之路。

2、利用截取遠程資源,對教師進行培訓,更新觀念,增加知識,提高技能。

3、鼓勵教師苦練基本功,極大地調動了我校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四、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工作,重實效。

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提倡超周備課,各科教學設計經審閲後方才進入課堂教學,狠抓課後輔導,給學困生開“小灶”,引導他們正確生長。精心組織好每一堂課,引導教師積極挖掘教材潛力,重點是培養同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堅持“兩主一線”的教學模式,深化課改。深入鑽研教材,明確重、難點,掌握關鍵。認真總結教學反思,吸取教訓,不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狠抓作業批改工作,力爭要求每位教師做到精批細改,必要時做到面批面改。強化“三結合”式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求教師首先制定計劃,並定期督查,實施。定期召開課改例會,針對出現的問題,和時糾正,認真反省,將工作做得更完善。

一學期來,我校的基礎教育課程實驗改革得到穩步推進,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行為,還是同學的學習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同學的主體作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但是新課乞討工作即是機遇,又是挑戰,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還很多,我們將在實踐中探索,不時完善自身,空虛自身,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紮紮實實地做好新課改工作。

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篇2

國家課程改革實施已有三年,我校緊緊圍繞“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變革”課題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課程改革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我校緊緊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確立了我校的子課題,即合作學習的研究。經過幾年的實踐研究,教師們對合作學習有了深刻地認識,並付諸於教學實踐,總結出許多經驗。

一、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學習,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我校自從參加課程改革以後,在校長的帶領下,不斷的學習與合作學習相關的理論。表現在:

第一,我校教師積極參加教育研究活動。自從課程改革之後,教師們接受新鮮事物的熱情高漲,一些教師不斷的出去聽課,聽報告,聽講座,一些教師自己購買相關的書籍進行自學,一些教師積極參加區裏、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教師們不斷的學習與新課程有關的理論知識,從而用新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第二,我校聘請教育專家或教研員定期對我校的教學工作進行指導。自從課程改革後,我校為了儘快讓教師們適應課程改革,先後聘請了張梅玲、張曉霞、夏寶霞等等教學專家和區教研員到我校進行教學指導。教師們通過專家的指點,課堂教學有了明顯的進步。

第三,我校每學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我校為了儘快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青年教師,不斷為他們搭設展示自己教學風采的舞台。我校每學期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做研究課,結合教師們做的研究課,進行研討,要求教師成為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二、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戰場,任何一種教育教學改革,最主要的就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具體實施它。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變化,所有的教育教學的改革都很難進行下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運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具體的做法是:

(一)認真備課,在備課中體現合作學習。

我校教師的備課分為兩種: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在個人備課時,教師重點考慮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且要寫清楚備課的每一個環節及每一環節的設計意圖。這樣的備課不僅突出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運用情況,也便於教師上完課後有針對性的寫下教學反思,成為一名反思型的教師。比如:我校數學教師陳春的備課片段: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小兔請客”的教學設計。

1.創設故事情境,引入新課。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請了好多小朋友來做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故事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出示圖1。

教學加法。

(1)誰能説一説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2)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訓練學生髮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用小棍代替果子擺一擺、想一想怎樣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並説一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先自己活動,再小組交流,最後集體交流。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思考、小組交流、集體彙總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的前提下,學生共同探索未知,在整個環節中都體現了自主學習。

通過教師的備課,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在整個教學設計中,也充分體現了對合作學習的研究。

我校定期進行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有時會因為一個問題而爭論不休。有時教師會提出在使用合作學習中的經驗與困惑,教師們可以暢所欲言,同時找出解決困惑和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類似的課中繼續改進。如:有的教師提出在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感到時間不夠用,沒有做習題就下課了。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集體討論的結果是:首先教師還要進一步更新觀念,不要追求課堂的完美,而是要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過程,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感的投入等等。其次教師的教學的節奏要掌握好。不需要花時間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在這個知識點上浪費時間,而應該把這些時間用在合作交流重點知識的環節上。

教師在備課中,表現出一些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重點突出課堂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為教學的實效性打下了堅實基礎,也體現出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二)教師在教學時,充分體現合作學習的方式。

我校教師在每節課中,都運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合作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教師要善於創設自主、合作、探求的學習情境。

學習是較為枯燥的一件事,如何讓學生帶着良好的心情開始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校教師在教學中,力求創設惟妙惟肖、入情入景、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以便讓學生帶着良好的精神狀態進入到學習中去。一節課中教師可設置多個情境,一是用來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二是讓學生在愉快、和諧、寬鬆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我校教師總結出六種創設學習情境的方式。①創設問題情境。②創設生活情境。③創設故事情境④創設動手實踐的情境⑤創設遊戲情境⑥創設數學競賽的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老師會根據不同的課型創設不同的情境。如:美術《三原色於三間色》一課,我校劉穎老師首先創設一個虛擬的魔術現場,請同學們觀看顏色調和的魔術,並請學生上來協助。通過觀察後教師提問:顏色通過調和,有什麼變化呀?學生馬上熱烈的討論起來。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了新的顏色的產生,並提出新的顏色是由哪兩種顏色調和而成的。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拉開上課的序幕。這個環節的設置,激活了學生的思想,他們在情境中自己發現問題,隨後由學生自己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

我校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校教師做了如下工作。首先,我校教師把所教班的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儘量做到合理。一般每4人為一組,每組成員按學習等級水平的高低各取2名,同時還考慮到學生的性別、個性特徵、活動能力及在班級中的組織能力、威信等方面的因素。小組成員的座位可以按t形、馬蹄形、田字形等形狀擺放。同時我們要定期調整和改換小組成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學生互相學習,大面積的進行相互交流。其次,我們要教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學習的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一定讓學生做到:

(a)學生在1人發言時,其餘的人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要學會傾聽。聽這個人説的對不對,你還有沒有補充,一定要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評價與判斷,評價與判斷後發表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看法;

(b)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質疑。

(c)組內每個人都要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活動。教師要教給組長組織小組活動的方法。第三,在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時,我校教師做的事情。

(a)教師鼓勵和幫助學生敢於提問,敢於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b)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讓他們戰勝困難,繼續進行探究學習。

(c)不管學生學習達到了什麼程度,教師都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如: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陳春教師在教學“8加幾”時,先出示一幅情景畫,讓學生列出“8+6”這個算式,然後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探究“8+6”是怎樣算出了,有的小組很快就想出了計算方法,這時老師走到小組中,詢問他們用幾種方法算出了的,學生説是兩種方法,這時老師大力表揚他們真了不起,在鼓勵他們想一想其他的方法,同時和他們一起進行探究。後來這組學生又想出了兩種方法。

(3)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進行集體交流。

學生以小組形式學習完後,這節課並沒有結束,教師一定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彙報,集體交流,大家一起在一起進行交流與探討,以達到共識。如: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教學“8加幾”時,小組探究學習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的交流與探討。最後學生和老師達到了共識,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11種方法。這11種方法是:(a)一個一個地數:8、9、10、11、12、13、14。(b)把6分成2和4,8+2=10,10+4=14。(c)把8分成4和4,6+4=10,10+4=14。(d)9+6=15,8比9少1,得數就比15少1,15-1=14。(e)把6分成1和5,8+1=9,9+5=14。(f)10+6=16,8比10少2,得數比16少2,16-2=14。(g)8+8=16,8比6少2,得數比16少2,16-2=14。(h)8+10=18,6比少4,得數比18少4,18-4=14。(i)14-6=8,8+6=14。(j)6+6=12,8比6多2,得數比12多2,12+2=14。(k)8+5=13,8+6=14。學生通過集體交流,大家集思廣益,從而體現了算法多樣性化的思想。教師自從採用了新的學習方式以後,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校教師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又通過教學實踐,普遍認為在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效果比較顯著。學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之上,與小組成員、集體成員進行探討與交流,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了交往。

(4)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鼓勵學生寫出個性化作業。

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孩子們提供了充分的表達機會,孩子們不僅能真切的感受到優美詩篇的薰陶,而且在開放、民主的環境中,迸發出了創新性的思維火花,有了再創造的激情和靈感。如學完《水鄉歌》一課,孩子們不僅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增強了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瞭解與熱愛,同時覺得水鄉還有許多東西課文裏還有許多東西沒有寫到呢!於是,教師就鼓勵孩子們密切聯繫自己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大膽地續寫或仿寫出自己的詩。孩子們躍躍欲試。

夏丹婷同學寫到:水鄉什麼多?魚多。大大小小連成片,追逐嬉戲做遊戲。

劉伊雯同學寫到:北京什麼多?樓多。東一座,西一座,東西南北千萬座。陳浩然同學寫到;北京什麼多?橋多。從二環到六環,出門就要把橋過。

白墨宜同學寫到:北京什麼多?名勝古蹟多,長城、北海、頤和園……匯聚中外賓客來。

……

同學們展開了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們眼裏變得燦爛多彩,同時他們無拘無束地表達着自己的思想。

又如學完〈〈插秧〉〉一課,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大膽的想、大膽的説。同學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富有創意的語句就隨口而出了,續寫或仿寫出自己的詩。

張俊凡同學寫到:水田是地毯,農民在上面繪畫繡圖。繡出了綠色的稻秧,繡出了飄溢的稻花香,繡出了黃燦燦的稻穗,繡出了豐收的景象。

周月同學寫到:大地是母親,養育了大海,養育了長江,養育了湖泊,養育了人民。

夏丹婷同學寫到:學校是樂園,帶來了希望,帶來了夢想,帶來了知識,帶來了力量。

劉心竹同學寫到:耳朵是錄音機,錄進了歌聲,錄進了故事,錄進了知識,錄進了心聲。

人們打開錄音機,欣賞到了音樂,聽到了故事,學到了知識,聽到了心聲。

……

(三)教師課後進行教學反思,使自己成為一名教學反思型的教師。

我校的每位教師在上完課之後,都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反思。我校教師認為,課後寫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總結一節課的成功與失敗的地方,可以幫助教師儘快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可以幫助教師提供撰寫論文的材料,還可以使自己儘快成為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促進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如:陳春在教學完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認識時鐘”一課後,寫下的教學反思是:我力求在這節課中體現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節課,設計了每組撥一個自己小組喜歡的時間並把這些時間進行分類的活動,最後在讓學生説一説分類的理由。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新的學習方式。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但是,在課上具體進行分類時,由於學生拿來的鐘表各式各樣,學生只按鐘錶的形狀分類,沒有按時針、分針的位置分類,這是教師沒有料到的。當時,由於時間比較緊迫,沒能及時應變,只是把時間按時針、分針的位置分了類,然後就讓讓學生觀察時針、分針各有什麼特點。當時,如果教師要是這樣引導:“同學們,如果我們按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來把這些時間分類,應該怎樣分呢?這樣學生探討的空間會更大,效果會更好。她總結了自己在上這節課的成功與失敗的地方,為改進今後的教學提供了方向。

(四)教師不斷的摸索,創造新的教學模式。

我校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之上,創造出一套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即:從生活中尋找音樂素材——老師用唱的形式提問——反覆讓學生聽記作品——師生同唱、記作品——展示作品——學生提出新問題——師生共同探討——老師用新的音樂作品擴展本課時所學的內容,以達到音樂作品的再生。

這種教學方式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我校教師在音樂課上,運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師生有一種愉悦的感覺,學生真正感悟到音樂的美妙,同時學生充分體驗到藴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學生與音樂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音樂藝術成為學生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殿堂。既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又為其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學習《你的名字叫什麼》這首歌時,翟曉江老師把這首歌曲完整地範唱一遍,其目的是給學生留下一個完整的音樂形象。她在學習節奏時,首先用若干個學生表示節奏,即見一個人拍x,見兩個人拍xx,很快學生就解決了x x | xx x|這兩個節奏,接着按這樣的節奏叫學生的名字,如:張 雷|畢琳琳|,然後遊戲似的問學生:你的 |名 字 |叫。 什 |麼?||讓學生回答:我叫 xx x或 我叫 x x,老師再表揚説:你。 的 |名 字 |真好|聽0||。這樣的教學模式,既充滿着童趣,又使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首歌曲的節奏,最後給學生提議把前面説的話變成歌曲。再一次把歌曲唱了一遍,當學生聽到他們熟悉的音樂和熟悉的歌詞再次出現時,他們不由自主地跟我唱起了這首歌,待歌曲唱熟以後,又以做接龍遊戲的方式吸引學生,達到讓學生憑聽和記的能力,學會歌譜的唱法的目的,效果極好。整節課學生時刻準備着參與教師的每一項活動以及他們自己設想的每一項活動,注意力非常集中,情緒高漲。在師生情感交融之中,此時的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他們親切地問教師叫什麼名字,老師和藹的問學生叫什麼名字,課堂上歡聲笑語,歡呼雀躍,這真可謂是音樂點燃了幼小心靈,而老師卻樂在其中。

總之,我校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深深地體會到,現在的課堂與以往的課堂大不相同,學生學習更加活躍和主動。

三、學生採用合作學習方式後的效果。

我校學生自從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後,效果顯著。我校教師也一直認為我們認為合作學習方式更適合學生的學習、學生的發展、時代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1.合作學習更加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新的課程標準對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做了重新的解釋,《課程標準》中寫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領導者與合作者”,作為教師要想在課堂上真正落實這一點,就要更新觀念,採用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實踐,我校教師認為合作學習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給予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時間。其次,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共同探討問題,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幫助,最終對問題達成一致的看法。第三,小組成員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的選擇感興趣的問題來研究。第四,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都能説出自己的想法,。第五,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學習的指導者、諮詢者、角色示範者。教師也不再被看作是一名學科專家,作為一名知識勞動者,他和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是探究、創造的“搭檔”。教師主要是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引導與激勵他們。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權與參與權。

2.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人際交往的機會。

我們認為現代的孩子都生活在單元樓裏,跟人交往的機會少而又少。而未來的社會越來越看重一個人在崗位上是否合羣,是否能與人協同共事,是否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是否能認真傾聽別人的建議,是否能概括提煉自己或別人的意見等等。新的學習方式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與人交往的場所。我們在採用了新的學習方式後,學生的學習就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交流信息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溝通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一種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認同的情感。同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學會了與他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及禮貌用語。

3.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樹立學生的團隊精神。

我校教師認為團結協作的精神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現在大多數的兒童是獨生子女,往往缺乏這樣的精神。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指導下,小組成員共同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分工合作進行學習。他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個小團隊的思想,與其他的小組展開競爭,但又在大集體中相互交融,形成一體。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就會使學生具有協同和協調的精神,具有相互團結和幫助的精神。

4.合作學習擴大學生的參與度。

我校教師認為參與度是教學活動能否收到預期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往的集體教學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小,而採用合作學習方式後,學生在課堂上不在是無所用心,不在是心不在焉,而是在教師課堂講解輔導和小組學習中,全神貫注地積極參與,大大提高了參與課堂的面與度。

5.合作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

我校教師認為成功與自信對一個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可以使學生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到喜悦。自信是做好每件事的前提。學生在學習時,學生個個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當自己的意見被其他的同學認可時,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體驗,產生一種喜悦的心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經常採用小組集體獎勵的方法,使小組成員在情感上產生一種融為一體的認同感,使每個人感受到個人的努力和小組內的幫助換來了友愛尊重、接納歸屬、自信自豪。大家共享着成功的歡樂,即使遇到挫折和失敗,也不互相埋怨攻擊,而是注重尋找原因,考慮改進對策。在這樣的學習中,逐漸的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

四、教師運用合作學習後出現的問題。

我校教師運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時,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

1.教師們對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把握不好。

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時,時間總是把握不好。有時讓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過短,沒有起到合作探究的效果,有時讓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又過長,雖然起到了合作探究的作用,但是學生到最後根本就不在學習,而是和同伴一起玩了起來。教師怎樣把握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是我們今後研究的問題。

2.教師的教學綜合素質還有待於提高。

教師採用合作學習以後,學生不在跟着老師的思維考慮問題,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與解決問題,有時會出現一些我們教師在備課中根本沒有設計的問題,這時就要靠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隨機應變的能力來解決這些問題。有時老師顯得無法應對這些突如其來的問題,有的教師就隨之帶過,有的教師就扼制了學生的思維,這樣做很不利於學生的發展。

我校教師認為在運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時,出現一些問題很正常。我們想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的。

我校已經隨着課程改革的步伐,走過三年,我想今後要走的路還很長。我校進行課程改革研究,收穫甚多。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驗與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理論,不斷的進行教學實踐,不斷的總結經驗,獲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與成效。今後我們還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大教研力度,準確把握新的課程標準的理念,這樣教學改革才能得以順利進行。我校相信通過教育教學的改革,會促使我們祖國的希望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篇3

兩年來,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認真學習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以重實際,抓特色,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加速了學校發展。

一、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1、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我校十分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大力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種培訓、在這一學期裏,我校課改教師到洛口國小參加了觀摩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組織教師聽專家講座,看專家教學實錄,並對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經常性的反思。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使我校教師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並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為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展潛能,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樹立學生髮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教師集體備課與論課活動,強調合作交流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

在校內教研活動中,我校制訂了語文教研組長李偉紅老師,數學教研組長曾雪蓮老師。要求教研組長,每學期初制定好該組教研計劃,寫好教研活動記錄。要求每位教師在一學期內都要講一節校內公開課,教師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本學期,我校共舉行課改教研活動17次,取得了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課改教師的教師,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質。老師始終面帶微笑,教態親切、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富有感染力,教師的範讀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學語言流暢,板書美觀工整、新穎,教態大方,駕馭課堂能力強。部分教師設計製作的課件很好,運用自如。

另外,我校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遠程教育設備,組織教師學習專家講座,優秀示範課等,和校內聽課間周進行。本學期校長主任聽課不少於30節,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20節。

讓老師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

2、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實際,重實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複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同時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達到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積極參與一課多研活動。通過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瞭解、互相學習。

4、結合我縣的教學工作計劃,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開展“走近、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為校本教研的重點。

5、注意總結經驗。在這一學期裏,我校的教師能按要求做好教學反思,能積極把理論與實踐相聯繫。

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篇4

本學期,國小課改核心校第一小組在縣教體局教研室的領導下,各成員學校積極參與,通力合作,各項工作初見成效。

一、培訓助力教師業務能力提升

本學期,重點開展了“教材解讀”和“新教育晨誦”的培訓,第一小組邀請滑縣數學名師劉文暉老師和滑縣語文學科帶頭人邵傳紅老師對成員校的全體語文、數學老師進行培訓,參訓人數達到460人。通過培訓,全體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遍提升,促進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業務水平。

我組各成員校積極參加教研室牽頭組織的新教育晨誦課的培訓,觀摩了黨玲芬和李豔老師的晨誦課,聆聽了黨老師的報告。通過培訓,語文老師對晨誦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各校晨誦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比賽推動學校教研活動開展

為加強交流,共同提高教材研讀和晨誦課授課水平,以賽代培,以賽促研,在廣泛徵求各校意見的基礎上,報請教研室同意,我小組於11月9日舉行教材研讀和晨誦課比賽。

各成員校積極報名,踴躍參加。經過激烈競爭,推選出李瑞君、楊自勤、邵傳紅、魏玲等老師參加縣級比賽。比賽同時又是一次區域教研,廣大老師通過參與和觀摩比賽,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三、送課(培)加強了區內交流

在教研室的正確引領和各鄉鎮的積極組織下,我小組組織優秀教師李瑞君、楊自勤、邵傳紅、魏玲分別到小鋪、棗村、四間房、八里營學校送課送培,不斷擴大核心校的引領帶動和影響力。通過區域內的交流,由一個學校引領一個鄉鎮,一個小組帶動一個區域,實現了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以上內容就是一祕為您提供的6篇《國小課改工作總結》,您可以複製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篇5

隨着各級基礎教育改革會議的召開,我們深刻認識到了進行課程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增強了改革的緊迫感,對實驗工作的艱鉅性有了充分的認識。為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建立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管理體系,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大力改革課程和教材體系,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動我校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中央《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省市區《關於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開展課程改革實驗推廣工作,使素質教育思想真正落實到實踐中。

二、實驗內容

(一)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的驗證性實驗: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容要點,領會指導思想;理解新教材的內容體系,科學的試用新教材。

(二)地方課程管理與開發的實驗:積極探索地方課程管理與開發機制;培育和發展學校課程。

(三)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探索網絡環境下的學與教,促進我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

(四)評價體系的實驗:依據評價的科學性、導向性、發展性原則,逐步建立有學生、家長、教師社會、社區共同參與的,對學校、教研組、教師、學生等層面的促進發展的評價機制。

三、實驗目的與任務

(一)實驗目的

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實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所規定的課程結構,使用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所編寫的教材,對新的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評價,提出改進意見,使之適應時展的需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以及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為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逐步規劃、設置和開發校本課程,制定學校實施校本課程的指導性意見;構建新的評價體系與考試製度;交流實驗信息,總結實驗經驗,為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奠定基礎。

(二)實驗任務

1、實驗新課程結構和新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實踐性,以及對於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革教學實踐的價值。

2、實驗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建立學校課程的管理與開發機制。

3、實驗建立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多樣,着眼於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並有效改進教學實踐的評價體系。

四、實施的方法步驟

(一)組織發動:

廣泛運用各種媒體和會議,宣傳在新世紀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對教師、家長等進行宣傳發動,使這項改革取得社會的廣泛支持,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召開專題會議,提高對課程改革緊迫性、重要性的認識,部署課程改革的實施步驟,制定支持實驗工作的政策。

(二)隊伍的培訓和培養: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進行課堂改革實驗,必須下大力氣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素質和課堂教學水平,加強師資培訓是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環節。為此,採取以下措施:

1、積極參加課程標準的通識培訓和教材教法培訓,加強與課程教材研究部門的聯繫,使實驗教師獲得最新的教改信息。

2、參加課程標準通識培訓和教材教法培訓,並與課程改革結構體系一致起來,形成制度化,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辦法,積極展開討論研究,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3、教師培訓要與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結合起來進行,將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培訓與提高教師的業務底藴、科研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培訓結合起來進行。積極參加區教委統籌安排的師資培訓工作,保證培訓的良好效果。

4、在參加培訓後,積極組織教師討論,交流心得體會。並在平時注意從網上搜集課改信息,指導教學。

(三)實施過程及幾項要求:

1、制定實驗計劃;嚴格執行新的課程方案;按規定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按規定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按課程管理權限規劃、構建和實施校本課程;改革評價機制。

2、對學生基礎進行摸底調查,作為實驗工作的基礎資料。控制實驗條件,以提高實驗的效度和信度,確保實驗的科學性。保證教師的基本合格和相對穩定;保證學生班級的基本穩定,以獲得連續的實驗資料;控制考試次數,嚴格執行教委有關考試的各項規定。

3、建立講求實效的集體備課機制,強化對新課程標準、教材、教法的探討,充分運用示範課、公開課、研究課、評優課、講座、交流等教學研討形式,加強對課改實驗工作的指導,不斷總結和推廣課改工作中的經驗。領導小組要深入課堂,瞭解實驗情況,具體指導實驗工作。

4、繼續加強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教學渠道等方面的研究,重視推廣“綜合運用、學法指導、課題帶動”等課題,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研究,規範對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的管理,重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和教學管理中的運用,逐漸形成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討、勤與動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5、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與實施的管理,使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結合起來,充分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注重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6、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實行等級制和國小生素質發展綜合評價辦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信息交流與總結:

1、各學科教研工作要將課程改革工作放在首要地位,貫穿教研工作的始終,每學期專門組織2—3次課改工作研討會或經驗交流,及時將新的教育理念運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

2、每年至少召開一次課改專題會議,及時交流工作經驗,研討工作思路,明確工作目標,表彰在課改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和個人,大力推動形成階段性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對參與實驗的教師運用評職、聘任、評先、評優等方面優先的政策,形成激勵競爭機制。

(二)加強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將課程改革培訓作為重要內容列入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可分骨幹教師培訓和一般教師培訓,對教師的教學、課程的安排、課程資源的開發等進行指導。

(三)積極運用評選、獎勵、表彰機制,加大對在課程改革方面取得重大成績的個人的表彰力度,推動課改經驗的總結與傳播。

國小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篇6

一、課改中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校本師資培訓,增強教師整體素質。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負責實驗工作的決策、協調、組織、保障和評價工作,教導主任具體負責組織課改教師培訓工作,開展瞭如下培訓:

(1)、崗前培訓:按照“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組織新教師參加了多元化、實效性各級培訓。

(2)、校本培訓:加強新課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訓。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綱要》和有關新課程資料的學習,以參與式培訓為主,提高教師的課改實效。

(3)“未來工程”培訓。對四十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定時限期進行教育信息技術培訓,使教師能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課件製作,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4)後續培訓。教研組及時瞭解新課程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討、評課、交流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後續培訓。

2、廣泛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機制。

(1)、規定每週二、三、四為教研活動時間即課改實驗研討日,進行課改知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或收看典型課例,或交流課改經驗,或研讀《課程標準》。

(2)、定期集體備課、互相探討。每週由年級組長組織實驗教師集體備課時間,教導處派專人負責,及時瞭解實驗情況,指導、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3)、領導深入課堂聽課,及時指導,研究制定新課改會考試與評價體系的改革。

(4)、安排學校計劃安排進行新課改教學研討課、課改教學展示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5)、從本校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內容,確立區級、校內或市級課改研究課題,引導教師走上教研之路。

(6)、落實《綱要》和《新課標》的精神,逐步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為全面實行新課改革做好準備。

3、開展校本教學研究,促進課改實驗。

(1)、以課改實驗為龍頭,大力開展教學研究。

(2)、創新教法,將課改理念不斷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3)、廣泛開展了“愉快教育”,創設“和諧教育”的課堂情景。

(4)、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5)、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6)、注重賞識教育,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和自信心。

二、實施新課程以來發生的變化

1、教師的角色開始轉變。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同伴。師生間的距離正逐步靠近,讓學生有了一種平等感、親切感,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正在逐步形成

2、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面對課改,教師越來越多地自發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逐漸形成教學反思的習慣。一年來,教師自覺運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既提高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又較好地促進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各科教師以課改為契機,主動充電,閲讀理論專著,互相探討教學。通過集體備課、聽評課和交流式的討論,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誠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師的問題意識、主體意識在實驗中增強了,理論水平在實驗中得到了提高。新課程實驗提高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變原來的“要我上”為“我來上”,教研的氛圍更濃。

4、學生在課改實驗中快樂學習。新課程的教學民主了,課堂活躍了,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己經歷發現、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課堂上,教師上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

三、課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課改實施以來,各學科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樹立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教學角色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課改教學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專業化成長的平台。課改將教師推上了自覺參與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風已形成。

3、課程實驗各項措施落到了實處。在新課程實驗中,我們建立了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教師的專業成長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課改要求的開放式、多元化的考試與評價體系和機制。實驗中,我們以《課程標準》為嚮導,提出“讓教師與學校一起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辦學理念,改變以往以考試來衡量教師與學生的權威性終結評價,着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建立了“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師評價體系。把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引導教師向研究型教師方向發展,使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包括師德師風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學常規評價、成果評價。

(四)、存在的問題:

1、要繼續提升領導和教師的觀念。如何徹底轉變陳舊的觀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校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雖然通過培訓和實踐,我們的領導和老師的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課程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2、要繼續探索理念與實踐的新的結合點。如何將課改理念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實踐,如何處理好課堂的開放與課堂的有效性問題,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為新課改所用,這已經成為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問題。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舉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幫助教師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重視校本教研製度的完善,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積極穩妥地推進課改進程,及時總結課改經驗,提高課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課程的實施。

3、繼續推進經驗教育教學評價改革,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在研究完善考試與師生評價體系和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學校管理的評價改革體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