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就業年度個人總結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89K

凡事一定有自己的方法、要戰略,只有通過不斷地艱苦奮鬥,才有機會看到自己。那麼關於相關的總結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就業年度個人總結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就業年度個人總結範文
就業年度個人總結1

一年來,本社區按照街道的部署和要求,認真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千方百計解決居民就業。

一、加強領導,完善制度,保障就業

為了做好社區就業工作。做到了領導重視社區就業工作,發揮社區工作者、黨員、居民小組長的綜合力量,支持就業協理員開展就業工作。使就業工作納入到社區工作中。做到組織健全、職責明確。並建立了領導負責制,制訂了明確的組織制度,就業工作目標納入社區年度工作計劃。網絡齊全,工作職責明確。並都上牆公示。

二、落實政策,創新舉措,促進就業

黨和政府為推動“再就業工程”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且隨着時間的推移,相關政策逐步完善,這體現了黨和政策對失業人員的關心和對再就業工作的高度重視。通過社區專刊專欄分發宣傳資料,把黨和政府有關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宣傳貫徹到居民羣眾中去,讓居民羣眾通過閲讀及時瞭解有關就業信息。使他們對未來的就業、創業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創業的勇氣。思想上得到了穩定,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三、具體工作

開展就業調查,認真摸清了社區居民的就業、失業情況。並建立了詳細的台帳登記和信息化管理。我社區現有4050人員18人,其中今年已退休3人,為了更好的讓4050人員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將4050人員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收據集中錄入到電腦中,使他們更快的享受到國家的保險補貼。對4050人員、公益崗位人員,以及其他失業人員統一辦理了新一代的就業失業登記,到目前已辦理完4050和公益崗位人員的失業證總計24人,還有一部分正在辦理之中。黨和政府為推動“再就業工程”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幫助失業人員重新就業,本社區安排了公益崗位保潔人員6人,治安聯防員3人。我們還通過“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創業服務”,鼓勵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引導失業人員自主創業。

四、認真貫徹上級有關就業和再就業各項政策,結合本社區實際制定可行的措施辦法,切實解決居民就業問題。

及時、準確掌握本社區失業人員和新就業人員情況,做到及時統計,及時上報,及早解決。

五,完成接班任務,儘快進入角色

我於今年接手了勞動保障協理員工作。協理員的工作比想象中的要繁瑣和複雜。好在各方領導和同行的幫助下,我逐漸掌握了相關政策,瞭解了工作任務,熟悉了工作流程,逐漸進入了角色。相信在接下來工作中,我一定可以完成我的任務,做一個合格的勞動保障協理員。

一年來,本社區逐步完善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對有培訓願望的失業人員,積極配合街道勞動服務中心做好培訓登記,落實培訓計劃;鼓勵失業人員積極參加各種繼續教育,提升知識技能,為將來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過去一年,由於領導重視,措施到位,本社區就業及4050、公益崗位等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明年,我們仍將認真落實區人事局下達的相關工作目標及要求,做好已失業人員相關證件的辦理、優惠政策的享受等相關工作。

就業年度個人總結2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平台搭建

為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完成了xx“互聯網+”眾創空間(簡稱眾創空間)。以“城市產業新平台、城市創業新中心、區域電商總部、區域O2O標杆”為發展目標,集電子商務服務、諮詢、監管、互動、培訓、創新、創業等功能於一體,提供招商管理、企業諮詢、理念設計、培訓孵化、產品銷售、品牌塑造、物流配送、電商扶貧和創新創業等服務,達到為初創期企業和團隊提供辦公場地,組織人才、技術、資本、市場對接等服務,完成支持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

(二)突出主體培育

一是培育網貨,做強供應鏈。結合xx山地立體氣候,打造小規模、多品種、高價值的山地高效農業。全縣臍橙種植面積32.04萬畝,產量達30萬噸;油橄欖栽植面積?9.5萬畝;中藥材栽種面積10.5萬畝;臘肉產量達5000餘噸,黃桃、冬桃、青翠李為主的小水果種植面積8.02萬畝,產量3.2萬噸。全縣農特產品電商加工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51家。

二是聚沙成塔,孵化網銷主體。努力從單一的農產品銷售電商逐漸發展到旅遊、文化產品、本地生活服務類電商等多頭並進的電商業態。全縣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從20xx年的xx家增加至現在的xx家,增長了xx倍,銷售xx農特產品淘寶店鋪達到xx餘家。先後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知名電商企業合作,建成了京東xx特產館、京東xx扶貧館、蘇寧易購xx特產館、xx臍橙天貓旗艦店等。建成了xx生活網、青蛙網、興隆網、xx臍橙網等9個本地自建電商生活服務平台。

三是降本增效,培育快遞物流骨骨幹企業。努力打造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共同配送體系,解決“網貨下鄉”最後一公里和“土貨進城”最七年級公里問題。全縣現有一定規模物流快遞企業38家,從業人員417人,營業面積20500平方米,平均每天固定到奉車輛38輛。在縣互聯網+眾創空間內建立9000平方米的農村電商公共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採取龍頭企業帶動,本地企業參與的模式,利用阿里巴巴集團菜鳥物流和本地快遞物流企業建成8條進村入户的物流線路,建設8個二級分撥中心,240個電商物流站點,平均節約物流費用30%以上。

四是注重長效,完善利益鏈接機制。充分發揮電商在脱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通過銷售帶動、技能培訓、技術指導、創業就業等方式與貧困農户形成利益鏈接機制。建設完成240個農村電商物流綜合服務站點,培育了150個電商合作社,各類電商主體聯結貧困農户5730户,帶動1萬餘名貧困人員從事物流運輸、採摘搬運、產品收發、品牌設計等,帶動3.5萬户貧困户種植農產品增收。全縣電商帶動貧困農户銷售農特產品xx萬元。

(三)突出品牌打造

結合xx山地立體氣候,緊緊圍繞網銷品牌培育思路,打造小規模、多品種、高價值、好價錢的特色產品。打造以xx臍橙引領,xx油橄欖、xx臘肉、xx中藥材並重,鄉罈子、夔牛粉絲、獼猴桃、香山貢茶、豆腐柴、紅土大米、胖妹牛肉乾、石磨面、石廟葡萄等共進的網銷品牌。啟動“福柚行千里、功橙致廣大”農產品品牌宣傳,主動對接各大電商平台,積極孵化培訓縣內網商,藉助全縣發展農村電商的良好勢頭,全力推進以xx臍橙為主的農特產品全網營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成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一)農產品上行發展緩慢。

一是對農村電商的認識不深刻,對農村電商大力發展帶來繁榮的配套產業和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等豐富形態的認識不足;

二是農產品上行覆蓋不全面,挖掘適合上行的農副產品、民俗產品和非遺類特色產品、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資源力度不夠,電商在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等電商服務領域覆蓋率較低;三

是農產品產業基礎薄弱,產品結構不合理,xx臍橙一枝獨秀,小水果品類優勢不明顯,電商銷售季節性強(時鮮產品無法滿足電商銷售的季節性需求);

四是農產品上行路徑探索不充分,電商平台和電商企業參與特色產品開發剛起步,農產品從單一網絡零售向網絡零售、產業電商轉變不到位;

五是線上線下缺乏深度融合,未結合產品和市場供需實際、細分線上線下銷售市場,供應鏈未整合統一,尚未形成有效的線上線下供銷融合互補機制。

(二)精心孵化人才亟待加強。

一是縣政府缺少能夠系統並聯系實際應用電商的領導幹部和會懂會幹電商的一線幹部,企業缺乏主動參與學習的電商創業者。

二是前期廣泛開展的電商培訓缺乏對受訓學員的跟蹤指導和政策扶持,電商創業者和就業者大多半途而廢,沒有系統的電商人才孵化生態。

三是吸引電商能人帶動力度不夠,縣域內缺乏有頭腦、懂技術、能經營、善管理的電商人才,帶動周邊人員乃至鎮村和整鄉的共同發展。

四是缺乏能夠適應新時代的電商人才,培育的人才不能適應產業發展需要,行業改造的能力不強,無法滿足電商的快速發展。

(三)基礎設施保障不足。

一是農產品商品化基礎設施薄弱,損耗率大,農產品商品化需要經過採摘、收購、運輸、分級、品控等各個環節,由於產業鏈條長,機械化程度低,預冷、冷鏈設施缺乏,導致農產品損耗率大,商品化率低;

二是商品電商化成本高,影響銷售,農產品電商化改造,需要按照電商包裝規格開展倉配作業、電子打單、加工處理等環節,由於縣域缺乏規範操作場地,拉高了商品電商化成本,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比例難以提高;

三是物流基礎設施不足,亟待完善,縣域缺乏規模性公共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快遞場地租金普遍較高,無法實現機械化作業,導致物流快遞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農產品上行發展。

(四)電商生態體系統籌不夠。

一是政府政策引導不足,服務功能體現不明顯,難以構建穩定、適宜本地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二是xx電商企業自身基礎薄弱,在市場競爭中水平不高,主體作用發揮有限。

三是服務商集聚效應不夠,缺乏專業的人才和團隊,難以適應電商發展需求。

四是供應商規模小、專業性不強,提供的產品難以穩定保障貨源,造成線上供應缺失。

五是網商缺乏正確發展觀念,發展狀況良莠不一,難以長效化經營。

就業年度個人總結3

20xx年,在全社會就業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人數繼續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下,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校有關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會議精神,在上級主管部門和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全院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畢業生就業繼續保持良好態勢。現將20xx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院20xx屆畢業生基本情況及構成

20xx年,學院共有畢業生506人。其中水利工程173人,土木工程171人,農業水利工程44人,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19人,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43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32人,農業水土工程碩士16人,農業工程碩士8人。

截止20xx年8月25日,學院共組織本專業專場招聘會多達40餘場,前後共提供就業崗位1685個(其中事業編制免考崗位71個),學院初次就業率平均為89.72%。現已就業的同學中,到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就業109人,佔就業人數21.54%;考取研究生15人,佔就業人數2.77%;到國有企業、施工單位、設計院和其他企業就業317人,佔就業人數62.65%;西部志願者2人;應徵入伍1人;出國留學2人;自主創業2人;省外企業就業6人。以上數據顯示,學院畢業生就業去向形式多樣,但主要集中在省內各企事業單位。

二、20xx年就業形勢影響分析

在20xx年國內就業形式異常嚴峻的大環境下,水利土建類的就業需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具體體現下如下幾個方面。

(1)用人單位招聘工作發生明顯變化

1、行業人才需求結構發生變化

過去,省內各水利土建類企業招聘對象基本為省內二本或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學院各屆畢業生都可以找到合適崗位。但20xx年,省內中大型對口企業,更看中一本院校的畢業生。像雲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直接在招聘要求上,將70%的用人計劃放在了一本院校,30%的用人計劃放在了省外的二本院校。大中型用人企業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讓我們就業形勢面臨新的挑戰。

2、用人單位招聘工作發生變化

隨着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省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發生了變化,使用人單位第一時間在省外院校就完成了招聘任務。以往,省外的畢業生都首選一、二線城市較光鮮的行業就業,極少會選擇到工作環境及工作條件艱苦的施工企業或省外就業,各水利類施工企業的招聘人員基本靠我們學院輸送。但今年,水利部下設各大工程局的招聘任務在省外各院校就基本能完成。像中水八局、九局、十四局乃至三峽工程局。這一變化又為我們的就業工作增加了新的難題。

3、事業單位“用工制度”發生改變

20xx年,xx市水利土建類部分事業單位的用工制度由事業招聘變為了“勞務派遣”。20xx年,共有四家用人單位帶來了31個勞務派遣崗位,但畢業生對這種用工形式還處於觀望和認識的過程,亦或對用人單位這種可以“規避責任、隨時終止、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不能接受,沒有人願意簽訂協議。

4、用人單位對違約行為的規避發生變化

以往,用人單位對違約行為的處理基本處於一種軟處理狀態,形同虛設,畢業生有意向就可以籤,基本不用承擔風險。今年,幾乎所有事業單位免試錄用的崗位都寫上了違約條件和違約金,並按情節輕重將違約金定在2000—20000元。甚至有的用人單位為規避違約行為,直接把違約金調整為保證金,只要一簽訂協議就需要交納2000—5000元不等的保證金。畢業生在初期就業本來選擇就多,在這種情況下,更是處於猶豫狀態,把着若干個就業意向,就是遲遲不簽訂協議,最終導致就業崗位的流失。

5、用人單位對人員資格要求發生變化

20xx年之前,免試推薦進入事業單位的崗位只要有畢業證就可以推薦免試錄用。但今年,用人單位明確要求必須具備畢業證和學位證才具備推薦資格。招聘條件的嚴格化,給畢業生就業增加了新的難度。

(2)畢業生擇業存在不利因素

1、畢業生首先公職人員和事業單位

水利土建類專業的畢業生,更多的是到就業條件比較艱苦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就業,導致很多畢業生都把工作環境好、工作輕鬆的公職人員和事業單位作為首先。每逢有事業單位來招聘,都會出現扎堆現象,而企業單位卻很少有人關注,甚至有些畢業生在畢業後都還在待業朝着公職人員和事業單位努力。

2、基層單位就業形勢不樂觀

畢業生很少願意去基層單位就業,甚至是事業編制的崗位都極少有人願意去。一方面:基層單位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利;另一方面:現在的畢業生獨生子女佔了很到的比重,他們的擇業去向受家人的影響比較大,家長都不希望他們走遠。

3、對新的用工制度持觀望態度

今年出現了“勞務派遣”的用人形式,在昆單位就有31個崗位以這種形式招聘,但學生對這種用人形式還不夠了解或者不贊同,導致31個崗位無人問津。

4、扎堆在大型企業和施工單位

水利部下屬的各大工程局、省內各大設計院一直是我院畢業生重點選擇的就業去向,由於今年各大工程局的人才需求結構及招聘計劃的調整,導致我院畢業生的擇業受到很大影響。但對用人需求量大的私營企業,像招投標公司、監理公司、造價公司等在昆私企,雖然在檔案、户口的管理及保障措施上基本跟大型企業一樣,但還是關注的畢業生多,真正籤協議的卻很少。

三、主要做法

在就業大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用人單位一系列的變化,給我們的就業工作增加了難度,而畢業生的擇業理念還沒有及時的轉變過來,對學院服務學生就業、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面對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學院黨政領導積極出謀劃策,尋找突破口,從人才培養、就業指導、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專業技能、誠信教育、就業服務等方面着手,做到人才培養適應就業、“五養成”推動就業、誠信教育保障就業,想法設法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競爭力,實現就業最大化。截止20xx年8月25日,學院就業率達到89.72%。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院能保持較好的就業態勢,主要歸功於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長期不懈的努力:

1、 院領導重視就業工作

我院黨政領導十分重視就業工作,一直將其作為學院的重點工作來抓,並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在定期研究我省有關學生就業工作文件、分析就業形勢、確定工作方針、部署就業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就業工作計劃。明確要求從提高就業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來充分認識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

學院一直堅持實行“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負責制”,由院領導、黨羣辦、院就業指導與服務辦公室、院團委相關人員和畢業班班主任組成了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解決就業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學院4次召開黨政聯席會專題研究佈置就業工作,院分管領導每週召開一次就業指導老師及畢業班班主任專題會議部署就業工作,及時掌握就業形勢的變化,着重從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用人制度的變化、畢業生就業理念變化着手,對就業方案做出調整,努力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

2、根據市場需求,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學院從20xx級本科在全校率先實行“專業招生、大類培養、中期分流、分層培養”的教學改革試點。按照“1.5+1.5+X”模式培養,入學後先進行一年半(1.5)的大類培養,後續一年半(1.5)進行中期分流後的分專業培養,即按照6個專業方向開設不同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X”指第五至第八學期的分層次培養,分“水利水電工程”和“土木工程”實驗班或實踐技能培養兩種層次。大類培養給了同學再一次選擇專業的機會,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構建了統一的大類平台課程模塊,有利於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專業技術人才;分層次培養給了少數尖子學生再次提高或繼續深造的機會或有利途徑,對多樣化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針對社會發展需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突出特色,根據社會需求主動調整學科專業設置,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特色,以雲南建工“興水育才”獎教獎學金的設立為契機,加強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聯繫、技術攻關、實習實訓、互利共贏的合作新機制,疏通學生就業和企業引入人才這個重要的人力資源大通道。

3、 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全程式就業指導工作

把就業指導工作前移並貫穿在大學四年教育的始終,根據每個年級的特點,有針對性、分層次的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規劃其職業生涯。對大一學生,着重引導其根據自身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方向,明確大學期間的學習任務和學習選擇,重點開展“專業思想教育”,瞭解就業形勢;對大二學生,着重結合能力培養,進一步確認職業目標;對大三學生,着重實習和鍛鍊,培養與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並進行必要的調整;對大四學生,針對擇業期間的問題,在就業形勢、信息服務、政策諮詢、面試技巧、心理調適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

學院黨委書記彭爾瑞老師針對我院畢業生多年來在“自薦書”、“協議書”填寫中存在的問題,分別從“學生”和“用人單位”的不同角度向同學們詳細闡述了《推薦表》、《就業協議書》的作用、特點、要求及注意事項,並分別從專業、理想、興趣、收入、潛力、地點等方面為同學們講述瞭如何選擇就業取向的問題,為我院20xx屆畢業生選擇就業去向提供了建議與指導。同時緩解在找工作中的焦慮,同學們能夠感到學院的領導、老師時刻的關懷和重視。

4、 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學院特別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連續多年舉辦結構設計大賽、建築方案設計大賽、建模模型設計大賽、手工製圖大賽、計算機製圖大賽等,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挑戰杯課外科技活動作品競賽,取得了包括全國三等獎在內的等多項優異成績。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普遍得到加強,為較好的適應社會需求和充分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 注重學生創新教育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培養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素質亦是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為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學院領導十分注重學生的科技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20xx—20xx學年,學院自籌3萬元經費,將校級立項之外的項目全部在院級層面立項。20xx—20xx學年,學院共申報自然科學類、社會人文類、科技發展製作類、創業類等科技項目共計59項,其中36項獲得校級立項、23項獲得院級立項,申報及立項數目均創歷史新高。

為了進一步促進學院深化教學改革,不斷增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學院推出“雙導師”責任制,除常規的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第一導師之外,學院從教師隊伍中選聘骨幹教師作為學生的專業啟蒙和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的指導老師,每位指導老師負責5—6名學生,從大一到大四跟蹤指導,積極指導學生參入到科技創新創業行動中。創新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較好地適應了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變化,使學院20xx屆畢業生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較大化的實現了合理就業。

6、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

面對新形勢下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學院十分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從常規的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材料員、預算員等“五大員”的培訓到市場新寵BIM的培訓;從常規的課堂教學到社會教學實踐;從常規的專業強化訓練到參與生產項目實踐;讓xx學院學生在學好課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了適應行業需求的專業技能,拓寬了他們的就業渠道,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7、加強校企合作

學院建立了用人單位和校友聯繫信息庫,加強聯繫,及時掌握就業需求。充分調動行業、校友、科研和工程項目聯繫單位等優勢資源,全員參與,全方位宣傳學院,推薦畢業生。

本學院積極吸引組織並現場召開了本專業專場招聘會多達40餘場,前後共提供就業崗位1685個(其中事業編制免考崗位71個)。目前經跟蹤回訪,學院初次就業率為89.72%。

8、 以人為本,大力幫扶特殊羣體就業

學院領導掛帥重點幫扶“三個一百”困難學生,xx院黨委書記負責聯繫20xx級土木工程專業的xx等7名同學,xx院長負責聯繫20xx級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xx等8名同學,xx副院長負責聯繫20xx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xx*等7名同學,xx副院長負責聯繫20xx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xx等7名同學,xx副院長負責聯繫20xx級農業水利工程xx*等7名同學。

為實現“三個一百”困難學生充分就業,學院領導不定期找他們談話,向他們分析今年的就業形勢,指導他們擇業,並利用自身的人脈關係向用人單位推薦就業。通過院領導的不懈努力,目前我院36名“三個一百”困難學生就業率已達到100%。

9、開展誠信就業教育

違約現象的發生,對學院畢業生就業平台產生了極大的損傷。為規劃就業,實現誠信就業,學院把“誠信”放在與用人單位搭建就業合作平台的首位,並在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規範就業違約管理。

10、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資源。提高服務質量和時效性

在學院增設就業信息欄,通過學院網站及時發佈專業招聘信息、轉發相關就業信息、宣傳大學生當村幹部、自主創業等;開通學院官方微博、QQ羣、飛信等各種通信手段擴大就業信息覆蓋,確保就業信息即時和準確地傳遞到每一位學生;每兩週創辦就業簡報一期,讓全院學生及時瞭解就業動向及就業情況。

11、 開展畢業生擇業意向調查和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調查

20xx年,學院對畢業生進行擇業意向調查,對用人單位用人取向和用人變化進行調查。並對各專業近幾年的畢業生進行了部分回訪,收集用人單位對錄用畢業生的滿意度反饋意見。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宣傳和就業指導,較好的服務於學生就業。

12、加強基層就業宣傳

在就業形勢不樂觀的大環境下,為推動學院畢業生就業,學院領導針對畢業生不願意去基層就業的情況,召開了黨政聯席會專題研究談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個人發展空間、基層生活成本、基層崗位優越性等方面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大家到基層就業。

13、關注就業困難學生,努力促進充分就業

截止20xx年9月10日止,學院針對暫不就業和待就業的學生進行了梳理摸底,並專門召開了班主任、相關負責人會議,具體分析原因、督促跟蹤未就業學生情況,要求班主任工作細緻、及時掌握未就業學生的電話、信息、未就業原因,並更進一步傳遞用人單位信息,讓未就業學生儘快選擇就業。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同學在等待事業單位考試結果導致他們尚未簽約,有的同學是手握多家單位可選而拿不定主意,有放棄就業等待明年考研的同學,有未拿到畢業證無法找工作的同學等。

針對以上情況,學院要求各班主任繼續跟蹤畢業生就業情況,多關心未就業學生,瞭解其思想動態,加強就業指導,調整心態,調整角色,堅持到年底達到學生未就業人數為0的目標。

四、工作特色與亮點

1、專設學生就業工作輔助聯絡員,確保學院及時瞭解畢業生未就業原因,做到就業決策有據可依。

為緩解新形勢下的就業壓力,切實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院分管就業工作領導決定在各畢業班有償設置學生就業工作輔助聯絡員。負責協助學院完成就業工作,具體負責瞭解本班未就業同學的基本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未就業,並及時向學院負責就業工作的老師反應情況。學生就業輔助聯絡員的設置,使學院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未就業同學的思想動態、未就業原因,對一些共性問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召開專題會議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到就業決策有據可依,對實現學院畢業生最大化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專設離校前“就業周”,為未就業畢業生提供貼心化服務,做到未就業畢業生實現最大化就業。

為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院較早地啟動了就業工作,通過努力,基本保障了大部分畢業生實現了就業。但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院總體就業形勢並不樂觀,部分畢業生還未能實現就業。為確保畢業生離校時能手握一份工作,做到舒心離校,學院黨政領導經研究決定把20xx年5月26日開始的兩週定位離校前“就業周”,充分利用學院老師的人力資源積極聯繫用人單位,成功邀請到29家企業,並帶來133個崗位。對未就業畢業生來説,無疑是場及時雨,之前一直彷徨猶豫的畢業生,在各種壓力下,離校前能找到份工作,已經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離校前“就業周”的及時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就業周招聘面試一改以往冷清的局面,出現了多人競爭一個崗位的現象。就業周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推動了學院的就業工作,做到未就業畢業生實現最大化就業。

五、工作問題與思索

1、基層就業宣傳工作

公職人員、在昆企事業單位一直都很受畢業生的青睞,而一些單位較好的基層崗位卻無人問津,甚至是事業單位免考崗位都極少有人去。這是就業觀念的誤區,院校在今後的就業指導中應加強基層就業宣傳,繼續引導學生更新就業觀念。

2、獨生子女擇業受到限制

隨着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現象越來越明顯。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學院畢業生中獨生子女佔了65%的比重,這部分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都要考慮父母的意見和如何贍養老人的問題,導致很多崗位由於交通不便、離家庭所在地較遠等現實問題而流失。如何有效解決這一社會現象,也是我們今後就業指導必須面對的問題。

3、艱苦地方就業鼓勵機制

目前的就業形勢是一、二線城市就業市場負荷較重,偏遠的艱苦地區人才需求量大,但由於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的侷限性,畢業生很少有人關注,導致學院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崗位流失,採取何種優惠政策照顧艱苦地方就業人員,提高艱苦地區就業吸引力,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