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問題調查報告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調查報告通常用於法律、商業、學術等領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調查報告是一個系統、全面地呈現研究成果的載體,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社會價值,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農村問題調查報告8篇,供大家參考。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8篇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篇1

最近,xx市組織有關部門對全市中國小“留守孩子”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現將情況彙總如下:

一、我市農村中國小留守孩子數據統計

20xx年秋學期,原創:我市中國小共有在校學生76544名,其中農村中國小在校學生40516名。現全市農村中國小計有留守孩子(指孩子父母均在××以外的地區打工,且很少回家)2942名,佔全市農村中國小在校學生總數的7.26%。

二、留守孩子學習、生活等表現的分析

調查發現,在我市,特別是西部茅山地區,勞務輸出已成為農民致富謀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成為他們供子女讀書的重要經濟來源。但同時,打工農民的子女卻遠離了父母,成為“留守孩子”。這些孩子在農村老家或跟着爺爺奶奶,或被託付給親戚朋友,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培養,他們往往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心理病症,甚至逃學厭學,自暴自棄,沾染上不良習慣。在調查接觸到的為數不少的“留守孩子”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學習成績很差,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現象比較突出。在與一些中國小老師座談時瞭解到,在後進生當中,“留守孩子”佔了很大比例。學校在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面臨着四大難題:一是家長溺愛,難於管理;二是缺乏管護,學生安全有隱患;三是爺爺奶奶等監護人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四是由於缺少了家庭這一重要環節,“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功能在這些孩子身上得不到體現。

三、我市目前在教育、管理、監護“留守孩子”方面採取的主要措施

1、樹立班主任是關心留守孩子第一責任人的觀念。加強管理,強化關愛意識。班主任必須及時摸清留守學生的基本的情況,原創: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家庭教育狀況及環境清、轉化程度清,並做到每月向教導處彙報留守學生教育、管理情況,及時做好記錄。

2、建立互助小組是落實關愛留守互助的第一起跑線。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濾布加強對留守學生的關心,從平時的點滴做起,為每位留守孩子建立一個互助小組,學習上予以解疑答難,生活上給予愛護和尊重,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3、落實家校聯繫制度是掌握留守孩子基本情況的主要手段。我們通過電話、會議和家訪的形式,與家長聯繫溝通,彌補由於父母“失察”對孩子缺乏嚴格管理、關愛不夠的影響,共同商議教育方案。

4、加強家長學校的陣地建設是提高留守孩子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家長學校,定時定期開展家教知識的培訓,幫助他們的監護人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孩子實施家庭教育。

四、存在問題及建議

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已經成為當前中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參與,齊抓共管,營造良好氛圍,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在現今情況下,壓濾機濾布單靠學校一個方面的努力顯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農村“留守孩子”教育缺失的問題應引起社會重視。各級政府,包括居委會、村委會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進一步調整學校佈局,在農村“留守孩子”集中的地方籌建幼兒園和寄宿制學校,保證教師編制的需求,提高教師和保育人員的責任感和綜合素質;民政部門要為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將其中的貧困生納入重點資助對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門要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剷除毒害孩子精神的“毒源”,同時積極為他們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糧,引導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婦聯、關工委要加強對“留守孩子”監護人的培訓,通過“家長學校”等陣地,使之轉變教育觀念和方式,提高教育和監護孩子的水平;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建立起“留守孩子”的“三知、三多、三溝通”新機制。即知“留守孩子”的基本情況、代管人的基本情況及其父母外出務工的去向和聯繫電話;多與“留守孩子”談心交心、多開展一些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孩子”家裏家訪;教師定期與“留守孩子”的父母溝通,定期與“留守孩子”的代管人溝通、定期與校外義務輔導員溝通。

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以形成政府、部門、社區、學校、家庭五級聯動的教育網絡。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篇2

今年我響應市委市府名師支教傳幫帶的號召,來到膠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過程讓我們認識了四中的一草一木,瞭解四中教育的一點一滴,對於農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想將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報告如下:

農村高中的老師是很不容易的,他們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但是有些問題讓他們無可奈何,與城區高中相比有這樣幾個問題:

一、交通問題

與城區高中相比,農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沒有學校班車的情況下,有車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時左右,沒車一族,就拿做公交車來説吧,比如:從南華苑開始坐車,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後半道轉成6路,下了6路車還有大約10分鐘的路程,如果坐車非常順利,也幾乎1小時,如果加之等車時間,就有可能1各半小時至2小時,加入早上第一節有課,那就要6點就走,比起城區7:30,要浪費1個半小時在路上;萬一有個什麼急事,打車都需要將近30元錢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區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燈後就可以回家,而農村的班主任特別是女班主任由於時間太晚就要睡在學校,甚至一週都不能回家;雖然現在很多都是有車一族,還有一個安全更值得重視,每天穿行於204國道,車水馬龍,不分心還好,分心時真讓人後怕。(何況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時解決,需要和平處理),而這一方面,農村教師沒有任何補助和特殊的照顧,依然毫無怨言地穿行於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間。

二、補助問題(交通和伙食)

除了交通,還有一個大的問題那就是吃飯問題,民以食為天,對於農村學校的老師,中午是沒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給老的,要不就是託管,不像有些單位中午伙食進行補貼,這一項農村學校是沒有,老師們都得自己掏錢的,一頓飯兩種平常的菜和一個饅頭就是5元錢,這是對教師進行優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現在一切從簡,説實話教師的福利也幾乎為零了,如果能每月給教師一定的補助,提供對教師的福利待遇。這樣更能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三、師資問題

我們今年一共來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師,可見農村的教育嚴重師資不足,師資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學不方便,3.城區教育機會多,4.職稱評上了該進城享福了……;現在擴招學生,造成了師資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師的上課很不規範,嚴重缺乏培訓過關,有些已經評為高級的教師退居二線,不再兼任教學工作,這樣造成教學師資的匱乏,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招收新畢業教師之外,還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做好傳幫帶,做好互助組的工作,實施獎罰政策,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對於教課成績不理想的老師要及時談話、鼓勵,做好組內的問題查找。

四、硬件設施

農村的教育不僅需要軟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幫助”。政府應該給農村學校配備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學習和創新,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現在四中配備先進的講課儀,教師上課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讓很多課堂精彩綻放。現在微課教學日新月異,如潮水般湧入課堂,但是現在我們沒有一個好的地方進行開發微課,一沒有高級的電子備課室,二沒有高級的電子閲覽室,也沒有高配置的微機室,這讓很多教師沒有開發微課和學習的機會,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會升一台階。

五、學習問題

由於農村學校,學生生源質量不高,因此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師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這樣就會抑制教學的前進,政府能夠多提供一些機會讓農村教師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學習相關的先進的理論知識,開採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師不會出現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會時刻想着創新。

當然,這些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和資金,希望領導們重視,同時希望農村的教育能迎來美麗的春天。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篇3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而農業又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根本所在。這一點在古代農耕社會體現的尤為明顯。臨潼地處自古有“天府”之稱的關中平原。為周秦漢唐的京邑重地,這片神奇的土地是怎樣孕育出如此繁盛燦爛的的文化的,又如何養活了京邑的百萬之眾的。這引起了我對家鄉古代農業水利的好奇心,故在xx年暑期對臨潼境內的水利工程進行了走訪調查。現就將調查結果按時間先後做以簡單敍述。

秦鄭國渠:

此渠由韓國人鄭國主持修築,鄭國渠全長300餘里,延荊原由三原境東入臨潼,繞段原而北至太上皇陵東橫絕石川河,並納其水東出臨潼。經富平至蒲城南東入洛水。從此“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率並諸侯。”但由於年代久遠,鄭國渠早已不見了蹤影。我們也只能從文獻及渭北民間傳説中得到關於他的隻言片語。

漢白渠:

漢武帝文鼎元年左內史兒寬,依靠人民力量,在鄭國渠上流南岸開鑿了六條輔渠名六輔渠。前95年趙白公又在鄭國渠上穿渠,引涇河之水西起涇陽谷口尾入櫟陽(今武屯鎮)全長200餘里,灌田4500餘頃。白渠在臨潼境內主要灌溉了渭北的大片土地,白渠分為三支,為北(上)白渠,中白渠,南(下)白渠,上中白渠的灌溉基本上使雨金,櫟陽,徐揚,新市,交口,武屯,北屯的土地都得到了灌溉。白渠自漢至清使用了1800多年今天的引涇工程大體還是延白渠故道挖鑿。

漢漕渠:

漕渠不僅是漢代關中第一大運河,又是一條大的農業灌溉渠。始建於漢武帝元光六年,漢武帝採納了鄭的建議,令齊人水工徐伯,率數萬人傳漕渠,三年渠成,漕運大為方便,而漕渠旁之農田又得到了灌溉。漕渠全長300餘里,漕渠西入臨潼,經斜口,縣城南東北向沿原下經新豐南,零口北穿零河至渭南,但漕渠廢棄已久,無從尋找。

明清小渠:

在渭河北有洪沙渠,中南渠,折波渠,昌連渠,高望渠,偶南渠,清渠,石川河渠,共計八渠。現已全部廢棄。當地老者有人能隱約記得並説出其流經的區域。在我們渭河南岸也有七條渠道分別為,韓峪河渠,經朱家,油王,灌溉三百畝。水準河渠,經安趙,西庵,灌溉二百畝。温泉渠,經東西兩窯,姜寨,灌溉八百餘畝。陰盤河渠,經房家,灌溉四百畝。新豐河渠,經李家,灌溉四百畝。戲河渠,經嘴頭,陳家,灌溉六千八百餘畝。零河渠,流經龍家溝,灌溉五百畝。渭河南岸諸渠都是以渭河南岸支流為主幹,為南岸人民造福不少,這些渠很多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成立,聽當地羣眾説改革開放後,由於機井的不斷增加各渠逐漸被廢棄,但仍有一小部分河渠沿用至今,為沿岸人民帶來福音。像現在位於新豐鎮西二三百米的渠仍為人們灌溉提供水源。代王鎮戲河溝中戲河渠仍為當地的蓮菜池提供水源。

解放後本縣水利工程建設發展較快,不但恢復了就有的水利設施,截至1980年底共修引水工程5處,蓄水工程28處,千畝以上抽水站51處,這些水利工程為臨潼增加灌溉面積30餘萬畝。

為什麼要專訪調查古渠道及解放後的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呢?當然基於很多原因,第一在物質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科技突飛猛進的現代,人們似乎將農業淡化,水利淡化,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廢棄,農村灌溉多抽取地下水灌溉。第二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尤其去冬今春西南大旱,最近又是全國性大規模的洪澇災害頻發。使我認識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旱則調水灌溉,澇則蓄水防洪。水利工程應建立起長久機制,應當千秋偉業去做,應奔着“利於當代,功於千秋萬世”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掌控水利,減少災害,更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給我們有利資源。使我們神州大地復興騰飛,成為東方之泱泱大國,屹立於世界東方,永放光輝。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篇4

一、基本情況

三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尤其是在縣水務局的積極爭取不懈努力下,全縣水利建設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自20xx年起,每年水務工作綜合考評位列全市第一;水利興修工作20xx、2008年度,連續兩年代表巢湖市參加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競賽評比,分別榮獲“江淮杯”銀獎、銅獎,今年力爭再得“江淮杯”金獎或銀獎;水庫除險加固被評為全省先進集體;水管單位體制改革進入全省先進行列;農村安全飲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等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由於工作出色,縣水務局局長夏善堂同志被評為全省優秀水務局長。

三年來,縣水務局始終堅持以水利建設為重點,努力夯實農業發展的基礎;以爭取項目為抓手,按照“建設一批,安排一批,儲備一批”的指導思想,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精心謀劃,積極爭取資金。據統計,三年來,縣水務局共向國家省裏爭取到位的資金總額為1.8億,涉及到堤防加固、水庫除險、灌區續建配套、泵站技改、農村安全飲水、涵閘翻建、城市除洪等11項38處,其中國家資金0.9億,省裏資金0.36億,涉及到的工程已全部完工。另外,縣水務局已初步安排2010實施的工程有8項,總投資為2.26億元;並紮實推進儲備項目的前期工作,結合我縣實際,已儲備項目9大項,絕大部分項目已編制上報,即將審批。

通過以上水利項目工程的實施,近年來,全縣內圩主要河流大部分堤防進行了達標建設,防洪能力得以進一步加強;全縣67座中小型水庫大部分已進行了除險加固,其中徹底根治的有21座;共解決了8.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隨着泵站的新建改擴建,實施灌區配套項目溝港清淤等,抗災除澇效益十分明顯;山丘區鎮為消除抗旱死角,以抗旱渠道清理整修、當家塘補點開挖塘壩擴容整修為重點,三年來又新開挖了當家塘257口。

二、存在問題

1、認識不高,重視不夠。

由於我縣近10年來未發生過大的洪澇災害,有的領導未參加過大的防汛、抗旱工作,對水患意識淡薄,對水利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近年來,縣政府對縣重點水利工程水利興修施工現場組織檢查的少;尤其是部分鎮村對水利工作更是沒有擺上應有位置,導致到目前為止仍有少數鎮村水利冬修工作基本沒有開展。

2、宣傳不夠廣泛、深入。

對《水法》、《防洪法》、水利建設以及國家出台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法律政策宣傳不夠廣泛、深入,致使廣大幹部羣眾對水利建設、水利興修熱情不高,籌資難度大,造成溝渠、塘壩等長年達不到清理。

3、投入不足,資金缺口大。

一是國家省重點水利項目縣級配套資金不能到位,造成對上爭取到的項目越多,水利上欠債越多(據統計截至目前,水務部門共欠各種水利項目工程款1000多萬元),並對工程的順利實施驗收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是縣財政對水利建設投入不足,10年來,每年縣財政投入全縣水利興修補助資金均為300萬元,其中還包括對鎮完成土方任務的補助獎金,真正用於水利興修的僅為200多萬元左右,加上有的鎮財政困難,導致面上水利建設工作發展極不平衡。就連去年5月縣人大在審議縣政府“關於全縣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防汛抗旱準備工作的報告”時下達的“審議意見”中:“從2008年起,縣財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專項用於圬工結構涵閘的除險加固”,至今,縣財政未安排專項資金。

4、水利設施基礎依然薄弱。

一是全縣內河堤防部分地段建設仍未達標,經不起大風大雨的考驗;

二是小水庫病險問題還有50%未徹底根治;

三是農村還有27萬人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有待解決;

四是排灌能力不強,尤其是鎮村擁有的245座排灌站大部分是上世紀六、七年代修建的,設備老化,機械陳舊,急待更新;

五是內圩溝港、抗旱渠道淤實嚴重,進、出水不暢。等等。

5、水利興修缺乏整體規劃。

部分鎮對水利工程在抗災、減災中所發揮的效益認識不足,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來對待水利興修工作,沒有制定整體規劃。

6、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現象普遍。

堤防、河流、水庫大壩雜草叢生,管理難度大,如得勝河兩邊普遍種上了莊稼,無人管理、無人維護;鎮村自己管理的排灌站機電設備涵閘斗門不能得到正常維修保養,抗旱排澇時險情不斷。

7、水利技術力量嚴重不足。

一是縣水務局技術力量嚴重缺乏,7、8年未進人,今年計劃安排招了2人,但至今未到位;

二是水務部門下屬工程管理單位管理水平不高,人員參雜,外行較多;

三是鎮級無專業水利人員,水利人才嚴重匱乏,青黃不接。

三、幾點建議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當前各級領導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要把水利建設工作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水利興修工作的領導。

2、廣泛宣傳,增強意識。

縣鎮政府及主管部門要通過縣電台、電視台各種宣傳欄、各種會議、簡報等形式向廣大幹羣廣泛宣傳《水法》、《防洪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法律法規政策,要緊緊抓住國家出台的“一事一議”財政以獎代補政策的契機,深入細緻的做好羣眾工作,鼓勵農民積極籌資富裕户的捐資興修水利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全民積極參加水利建設的意識,不斷增強農業發展的後勁。

3、科學規劃,突出重點。

在水利興修項目安排上,各級既要立足當前,又要着眼長遠,把農村水利建設與農業發展、農村環境整治、農民生活改善等有機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2012鎮今年水利興修工作,能結合本鎮實際,在大堤加固問題基本解決的前提下,抓住主要矛盾,即內河、內圩、溝渠、塘壩等清淤,全鎮24個村村村有工程,其特點是點多、面廣、量大,鎮政府對轄區內的清淤工作已拿出規劃,利用國家出台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通過深入細緻的羣眾工作,在羣眾自願籌資的基礎上,全鎮採取推磨轉圈的辦法,用3—5年時間全面清淤一遍,力爭使每個自然村村民都收益,徹底根治轄區內溝港、塘壩等水系淤實、水流不暢、夏天污水潢流的狀況,調研時在施工現場的老百姓對鎮上此舉拍手稱快。

4、創新機制,加大投入。

一是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爭取上面資金。

二是縣財政在保證上年水利建設資金投入的前提下,隨着財政收入的增加,應逐年加大對水利建設資金的投入。從2010年起,縣財政要對全縣千畝以上的圩口圬工結構涵閘的除險加固對各鎮組織開展的內河、內圩、溝渠、塘壩等清淤工作安排部分資金給予補助。

三是要充分調動廣大羣眾參與水利興修的積極性,要通過宣傳發動、政策激勵等措施,多渠道籌集資金,為大力開展水利興修提供資金保障。

5、充實力量,加強培訓。

各級要調整充實水務部門的力量,已招的要儘快到位。同時,加強水利技術人才的培訓工作,努力促進全縣水利系統工程設計、施工能力的提高。

6、獎懲兑現,激勵先進。

縣政府今年要繼續把水利興修作為鎮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年終考評,考核結果納入鎮年度綜合評比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之中。對在水利興修中取得突出成績的鎮實行重獎;對水利興修綜合考評後三名的鎮,進行通報批評。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篇5

根據縣委安排,縣政協於10月13日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對擬建小北海、玄天湖水利工程進行座談研討,現將研討情況報告如下:

這次座談研討會由政協主席逯興國同志主持,副主席曾惠菁、張麗娟、祕書長徐廷元、政協各專委會主任以及城鄉建委、水電局、林業局部分領導政協委員、工程技術人員共15人蔘加了座談研討。大家聽取了農機水電局代理局長何定福同志對規劃中的小北海、玄天湖水利工程的介紹和農機水電局工程技術人員對這兩個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説明,本着對銅梁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求實的態度,踴躍發言、建言獻策。

大家認為,水資源危機和水患直接威脅着人類生存與發展,這已被世界各國普遍關注。聯合國呼籲全球要重視水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興修水利在我國有輝煌的歷史,從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到當今的三峽電站均世界矚目,堪稱改天換地之壯舉,利在千秋,功在萬代。

我縣是一個貧水縣,現有的水利基礎薄弱,無抗大洪、大旱能力,修建中型水庫勢在必行,且今年北方、南方的洪澇災害,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投入巨資加強長江中上游治水工程,我縣現在提出修建中型水庫,符合中央戰略,機遇難得。研討中,大家還根據勘測資料對小北海、玄天湖的利弊進行了客觀分析。

一、小北海利弊分析

小北海有利因素有六:

1、地質條件優良。凡區域內地質構造屬河湖相沉積的砂泥巖互層,巖層平緩,無斷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適合修建水庫。

2、集雨面積大。區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1066毫米,集雨面積31.72平方公里(含借高灘河集雨面積15.4平方公里),另擬引高灘河水經西郭水庫入小北海,使小北海有水可蓄,達到正常水位約需兩年。

3、農灌面積大。建成後的小北海庫容可達2161萬立方,比大足龍水湖的1300萬立方多861萬立方,可農灌4萬多畝。

4、抗洪能力強。小北海位於巴川河上游1.5公里,藉助現代工程技術,其本身不會對巴川鎮造成危險,同時,較大的庫容相當於庫區集雨面積(合高灘河集雨面積15.4平方公里)兩年來水量的總和、且能充分攔蓄洪期的洪水,從而不僅徹底解決了巴川鎮的防洪問題,而且也為巴川鎮工業及生活用水進行補充,同時,亦為置換巴川河水提供了保證。

5、綜合利用價值高。

一是可作為重慶市西部供水工程的畜水庫,以此向璧山、大足供水;

二是水面寬闊(3460畝)、水岸線長,庫內溝縱橫、小島眾多(20餘處)、樹林茂密,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由此可帶動養殖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三是毗鄰縣城,彌補了巴川鎮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無水”的缺陷;

四是我縣處於長江長防體系,小北海建成後,不僅會促進巴川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而且對水土保持均具有意義。

6、單位容積造價合理,據初步測算,修建小北海總投資約需1.8億元,單位造價8元/m3左右,在水利工程建設經濟分析指標上是較為合理的。

小北海的主要弊端是淹沒耕地多(3840畝),人口搬遷多(8700人)。

二、玄天湖利弊分析

玄天湖的有利因素有三:

1、地質條件較好:該水庫位於中丘區,地質結構屬保羅系自流井組巖層,無斷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適宜修水庫。

2、旅遊開發價值較大,該水庫緊靠巴嶽山風景區和319國道具有較大的旅遊開發價值。

3、該水庫正常蓄水後,將淹沒耕地和非耕地1500畝,搬遷1800人,其淹沒、搬遷小於小北海;該工程投資約需1.1億元,比小北海少。

玄天湖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三:

1、集雨面積小。該水庫集雨面積只有7.4平方公里(合借水面積1.7平方公里),來水量不夠,達到正常蓄水位約需4年,易出現水庫無水的狀況。

2、農灌效益欠差。該庫區鄰近淮遠河,水庫正常蓄水後只能農灌4000畝。

3、淹沒公路多。正常蓄水後,該水庫將淹沒319國道1公里,巴嶽山公路500米,周家灣公路1公路。在上面的分析研討中,參加座談的同志形成了比較一致的意見。小北海水利工程集防洪、灌溉、供水、旅遊、改善生態環境等諸多功能於一體,利多弊少,上報立項,爭取國家的投資的可能性較大,建議及時上報立項。對於其淹沒面積大、搬遷人口多,移民安置難度較大的問題,只要高度重視,全社會共同努力,堅持開發性移民,也是能妥善解決的:一部分移民可進城務工經商,從事第三產業;一部分移民可就地從事旅遊和養殖業。

玄天湖水利工程極具旅遊開發價值,但由於集雨面積小,農灌效益不明顯,上報立項,爭取國家投資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建議,縮小其規模,主要把它作為巴嶽山風景區的一個配套工程來考慮,認真搞好可行性研究,進行招商開發。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篇6

農村留守兒童一個特殊羣體。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着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着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羣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後,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於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於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於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髮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裏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

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繫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

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

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説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髮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繫。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於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繫,並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説,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户的幸福,更關係着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着光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裏,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篇7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為更好地瞭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走訪和詢問,對廣東地區的農村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農村教育出現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一、鄉村學校負債累累

由於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為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國小、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為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歎",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雜費和書費讓學生家長難以承受

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農民相對較貧困.政府在財政支出吃緊,教師工資難以發放的情況下,就通過增加學雜費,從中提取一部分發放給教師,以彌補財政虧空.有的學校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輔導材料"強行要學生購買;一些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如美術、音樂、手工等因沒有師資和條件完成教學如同虛設,但這些書還得學生購買,這些書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什麼用?而農村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攤派多,修路築橋建戲台等,都要他們出錢,農民靠種幾畝地如何能應付這麼沉重的負擔?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國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不少的錢,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專科師範畢業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於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資源分配不公平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國小,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説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為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國小、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並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後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着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農村問題調查報告篇8

目前,我國民工總數已經超過了一億,形成了舉世矚目的“民工潮”。隨着大量勞動力外出,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對農民工留守家屬們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狀態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留守老人們的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在一些報道中我們時常會聽到有留守老人因過度勞累而癱瘓等問題,而且回家後我看到村裏的老人們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一)經濟狀況依然較差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一般老人和兒子一起生活時開支主要由兒子負擔,但是子女外出後,他們就得自己擔負起生活重任。少數子女每月會給予一定的贍養費,但大部分還是得靠他們自己。因為是在偏遠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經濟情況不允許,所以他們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種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氣或沼氣。由於收入較低,老人們的生能很拮据,一般農村家庭雖説有多個兒子,但是每個兒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強強維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們成了家裏的勞動力,下地幹活,勞動強度加大

子女在家時總是會幫忙幹一些農活,但外出後,老人們就得自己幹,在農村約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個小時都在忙着幹農活,像是種菜,鋤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會養一些牲畜,因為他們還要靠這些來獲取收入,增添家用,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飼養這些也給老人們增加了勞動負擔。此外,由於婦女外出參工率的增加,而能進城隨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農村兒童據估計在只有5%左右,老人們再度增加了照顧孫子孫女的家務責任。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衞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人到老年,身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雖然醫療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於經濟收入不高,還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藥”的現象,有病不醫的情況不在少數,由於支出習慣和現實經濟能力的考慮,“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大多數農民醫藥費的支出佔了他們收入的絕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醫實在是難啊,因此,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着,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現在通訊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認為如果通知子女,他們會回到身邊,否則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圍的輿論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忙或是路途遠而沒有回來,只是打來電話詢問。一些老人最關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時沒人問,老人們發出了“不求長壽,但求健康”這樣的悲觀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問題

在調查中顯示出兩種安全問題,一是被欺騙,二用火用電安全。由於老人們的文化水平和鑑別能力的限制,而且現在偽造假幣技術的提升,老人們很難區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張100遠的假鈔,當時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時別人跟他説才發現。老人們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燒完後他們沒有把碳火用灰覆蓋掉,導致事故發生。因此,老人的安全問題還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贍養問題

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贍養老人更是子女義不容辭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老來之時,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夠開心地度過。大多數子女都是能儘自己的本分去贍養老人的,但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原因在於子女經濟實力本來就不怎麼樣,支付不起對老人的贍養錢,有的雖然也在外打工,但卻搞不到錢,幾千元收入自身難保,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家庭本身開銷也大。當老人有好幾個子女時,由於各家經濟實力不平衡更容易產生糾紛,導致老人的贍養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還有一些兩代人特別是婆媳關係不好的,兩方便會產生爭執。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頭都得不到兒子一丁點的贍養費,媳婦更是認為他自己還有能力去幹活,不需要給。這樣的情況着實令人心寒。農村社會養老體制的不健全也給老人的養老問題增加了難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緒問題

由於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來,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在農村約64%的老人還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卻是一位孤單一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獨。子女外出雖是為了提高生活條件,但也因此讓老人們感到孤獨、無助。

(一)推進農村經濟改革,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農民工回家鄉發展

大部分的農民工一年的收入也並不樂觀,再加上物價的上漲,在城市裏任何東西都必須是花錢才能得到,所以他們的生活也並不是很好,而在農村至少自己也還可以種些菜。他們外出的主要原因在於農村無法賺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給他們提供生財、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來發展,在這方面村幹部要做好帶頭工作,積極帶領村民探索,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政府也應給予大力支持,在技術、經濟上給予支援。這樣,不僅能提高村民收入,還能是老人們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減輕老人的勞動強度,使他們安安樂樂地度過晚年。

(二)村委與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勞動強度

老人的勞動強度主要體現在農忙時節,因此在農忙時村委可組織一部分離家不遠的子女們回來幫忙,或是讓留守老人的子女們出一些錢僱人幫忙。婦女也外出打工的儘量勸其將子女帶到外地上學,不要將這個重擔留給留守的父母們。

(三)加快農村醫療衞生組織建設,切實解決老年人的看病難、無錢治病的問題

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相對落後,老年人看病難,就連吃藥、打針和患病護理都有困難。在農村要普及衞生健康知識,搞好疾病預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衞生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大力開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識教育,告別不良的生活衞生習慣;和愚昧迷信的行為作鬥爭,提倡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開展健康檢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控制病情發展,降低常見病、老年病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在農村推廣全民健身運動,增強老年人體質,搞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四) 要普及用火、用電安全知識

留守老人們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電安全的常識,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員走村串户,瞭解農村用電情況,向老人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和當前電價執行標準,使老人們真正用上“明白電”、“放心電”。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裏,查看線路,發現異常,就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幫助,發現有安全隱患存在要及時消除。

(五) 要解決老人養老問題,有效保證農村老人老有所養

一是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倡農村青年為自己和老人辦理養老保險,使農村老人減輕對子女的物質依賴程度,村委或是鄉政府還可以給以適當生活補助。二是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三是要辦好敬老院,讓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讓他們不再擔心生活無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子女們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明白關心老人,尊敬老人,贍養老人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創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使人們自覺地做到尊老敬老愛老。提高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實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醜惡行經。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對於這些行為進行調解,必要時還應求助於法律手段來解決。在調查中也發現少數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他們也沒能做到尊重子女,對此,老人也應該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做到以禮待人,和諧的家庭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組織娛樂活動

作為子女,應該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養育你的父母,特別是逢年過節時,試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讓老人們獨自過年,即使再忙也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多組織娛樂活動,比如組織戲班子唱戲,集中看電影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定期對老人們的心理情緒作一個瞭解。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直都在倡導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留守老人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們很多都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心酸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社會發展繁榮的今天,我們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們,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起努力,幫助、關心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的晚年生活着想,讓他們衣食無憂,有病得到及時治療,臨終得到關懷,使他們能幸福、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温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