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調研報告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8W

調研報告有助於分享知識和見解,促進學術研究和決策制定,在調研報告的撰寫中,我們要採取科學客觀的態度,避免受到個人喜好或主觀意見的影響,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青少年調研報告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青少年調研報告7篇

青少年調研報告篇1

我縣地處浙江南部山區,以山區為主,資源貧乏,在改革開放之前,世代以農耕生活為主。隨着改革開放不斷的推進,勇於拼搏的永嘉人,走出山區,大規模向外省或城鄉轉移,或商或工,就此在我縣山區出現了一羣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這羣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經商,缺少大人的關愛,情感缺乏問題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研究表明,親子撫養比隔代撫養和寄養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親情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湖北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嚴梅福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是一羣“情感飢餓”的孩子。從心理學講,小孩在幼年時期如果沒父母的教育、撫養和親情,他的性格、個性會受到影響,除了遺傳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會使他們的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對兒童的社會化過程產生不良影響,因為這些影響是潛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覺,其實造成了很多無形的損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擊性、抑鬱性和協調性上差異顯著。留守子女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業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日益突出。團縣委和縣青少年宮在20__年4月專門為留守兒童舉辦了一次公益性夏令營,在此次去大若巖楠風營地的活動中,他們所表現出的各種各樣的缺點,讓我們親身感受了教育這類兒童的複雜性、艱鉅性與重要性。

20__年5月6日上午,縣少年宮去山區福和希望國小就留守兒童進行了個別調研。福和希望國小所在地楓林鎮孤山村,地處永嘉縣山區中部,交通閉塞,經濟落後,這裏工業一片空白。據該校潘益克校長介紹:“本村和周邊的幾個自然村,55歲以下的青壯年百份之八十以上常年外出謀生,田地和孩子基本交由年邁的父母或親戚打理和照顧。也就是説在本校讀書的孩子百份之八十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學習基本交由爺爺奶奶負責,由此產生了留守兒童各種各樣的問題”。

案例1:

六年級學生潘兵今年13歲,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在北京經商,很少回家照顧他,由於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他就被寄養在姑媽家裏,平時無人管束。致使他在學校之餘,就在社會上游蕩,結果結識了一些不良社會青年。在這些比他年紀大的不良青年教唆下,他養成了小偷小摸的習慣,開始的時候偷些果子或家禽,作為大家解饞的手段,隨着壞習慣的養成,以及慢慢地喜歡上去網吧通宵上網,經常出現手頭拮据,為了能與這幫青年一起維持上網,結果發展到在姑媽家偷錢,偷了錢之後,由於害怕姑媽責罵,常常好幾天不回家,以至於發展到在社會上偷自行車,在成功了6次之後,今年3月的一個夜晚被當地民眾當場抓獲。

案例2:

潘潔是該校五年級的裏一個很特別的女孩,性格孤僻,平時總是喜歡獨來獨往,幾乎沒有知心朋友,在集體生活中極不合羣,她生活簡樸,衣服只有僅夠換洗的兩套,同學都嫌棄她,不願與她交朋友。在校長的帶領下,我決定找潘潔談一次心,開導開導她,讓她能快樂地融於集體生活中,但潘潔不善言談,膽小怕事,一談到這一話題,便不停的流淚。我們只好找班幹部來了解情況,原來班上的幾個調皮男生經常欺負她,笑話她是沒有爸媽的孤兒,並給她取了一個綽號叫“沒人要的人”,我們感到很震驚,潘潔在註冊本上不是分明寫着父母的名字嗎,怎麼會是孤兒呢?帶着疑問,我們調查瞭解了潘潔的家庭情況。

原來潘潔生活在交通閉塞的福田村,一家四口人,由於該村人多地少,加之都是山田,土地貧瘠,這裏的村民生活水平相當低,改革開放之前,這裏的人均年收入只有幾百元,潘潔的父母不甘於生活的貧困,早在八年前就丟下了四歲的潘潔雙雙去北京經商,潘潔與年邁的爺爺生活在一起,爺爺耳背,與潘潔幾乎沒有什麼的交流,潘潔每年只有到春節或隔個春節才能與父母團聚,春節過後便是漫長一年或二年的思念與等待,由於山村的閉塞,也由於父母經商失敗,家裏沒有通訊工具,而父母又遠在北京,潘潔幾乎與父母失去了聯繫,兩年前,潘潔的弟弟出生了,有重男輕女思想的父母帶着弟弟繼續在北京生活,對家裏的潘潔不聞不問,好像遺忘了家中還有一個渴望得到父母真愛的孩子。潘潔長期得不到母愛與父愛,得不到親情的温暖。據潘潔的爺爺所説,小時候的潘潔是一個很活潑的孩子,自從她父母不在家後,村子裏的小孩有意取樂她,排斥她,導致她的性格越變越內向,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潘潔總是封閉自己的心靈,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性格變得特別鬱悶,不善與人交流,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本該活潑開朗的花季少女變得沉默寡言。

瞭解了這二名有着典型問題的留守孩子,我們的心情也特別地沉重。作為擔負着全縣青少年外校教育工作的縣青少年宮,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在結束潘潔同學調查回學校的路上,我們建議潘校長,召開本校全體教師會議,就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如何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話題專門開一次座談會。

下午團縣委、縣少年宮與該校二十三位教師專門召開了座談會,在會上,大家在留守兒童的有關問題和教育對策上達成了一致意見和建議:

他們是一羣弱勢羣體,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親情的温暖,孤僻、偏執,情感冷漠是他們的通病。留守兒童大多是問題兒童,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成績差。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欠缺主動性、自覺性,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習慣差。具體表現在有遲到、早退、上課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較好的完成家庭作業,甚至曠課中途輟學的現象,其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習成績較班級平均水平低,較自己以往成績低。學校對留守兒童曠課遲到等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十分頭疼,有的教師乾脆放任不管。

(二)行為習慣不良。存在説謊現象,在家騙父母委託的監護人,在校騙老師。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學校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早退、打架鬥毆的現象,在家裏好吃懶做,不做一些諸如洗碗、掃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對監護人不禮貌,時有夜不歸家的現象發生。

青少年調研報告篇2

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很多國小生加入了“四眼仔”的行列,我也是其中一名,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同學帶上眼鏡呢?這是怎樣的原因造成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我開展了一次調查,尋找原因。

調查人員:

郭__

調查對象:

全校學生

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筆

調查目的:

1.產生近視眼的原因。

2.產生近視眼和年齡,性別,環境有沒有關係。

3.產生近視眼和年級,尖子班或普通班有沒有關係。

4.產生近視眼和父母又沒有關係。

我通過上網,閲讀,報刊,書籍中瞭解到國小生近視眼的人數在20.8%;中學生近視的人數卻在50%左右;高中學生近視的人數已經到76.8%;大學生近視人數高達80%。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學習壓力的加大,很多學生都成了近視眼。他們為什麼會成為近視眼呢?有的是因為學習壓力大,而且每天睡眠時間不夠長;有的是學習姿勢不正確;還有的是因為長時間玩手機,電腦等造成的。

關於近視眼我提出以下建議:

1.端正學習姿勢,在光線亮而不刺的情況下讀書。

2.加快寫作業的速度,達到睡眠時間。

3.多做眼保健操。

4.少玩手機,電腦。

5.看電視,讀書不超過一小時。

我希望大家度過我的報告後,愛護眼睛,千萬別成為“四眼仔”。

青少年調研報告篇3

一、量表簡介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可以用做評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有10個分量表,分別是:

一、 強迫症狀,如害怕考試、作業反覆修改等強迫行為;

二、偏執,如認為別人對自己有不良意圖和評價不正當的偏執想法;

三、敵對,如脾氣壞,常有與人爭辯和摔東西等衝動行為;

四、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如缺乏人際關係中的友好感受和滿意度,或感到無法在人際關係中獲得理解和支持;

五、抑鬱,如對未來喪失信心,興趣索然;

六、焦慮,如緊張,心神不定,煩躁;

七、 學習壓力,如感到學習負擔重、存在厭學、 害怕考試等問題;

八、適應不良,如不適應學校生活;

九、情緒不平衡,如對學習 的興趣、對老師和同學的情緒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氣。

本量表既可以從整體上衡量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以根據每個量表的平均分進行評價。

二、計分方法與結果解釋

?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是採用五級計分法,即無為1分,輕度為2分,中度為3分,偏重為4分,嚴重為5分。該總均分是由60個項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試者心理健康的總均分,表示心理健康總體狀況。10個分量表分別由6個項目組成的,將每個分量表6項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該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總均分或因子分低於2分,表示心理比較健康;超過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總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嚴重的問題。

三、測試結果總體概述

考慮學生實際,排除假選擇的可能性,對因子分2.5分以上的進行了統計,參測學生各因子所佔比例為:強迫症狀19.16%、偏執13.53%、敵對14.05%、人際關係敏感20.81%、抑鬱16.43%、焦慮20.53%、適應不良24.33%、情緒不穩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從以上數據看出如下問題:

1、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情緒不穩定、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係敏感五項都超過學生數的20%。

2、學生進入職校後,大部分學生住校,開始遠離父母,進行相對獨立的生活,增加了與同學相處的時間,但是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相互熟悉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表現在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敏感比較明顯的比例較高,當然情緒不穩還應該考慮到離家住校後的想家情緒的影響。

3、焦慮因子、敵對因子的比率也較高。根據這一測試結果,建議班級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動課、班會、家長會、師生交流等機會,給學生創造溝通、傾訴的平台,進而得到緩解。

四、綜合建議的三個策略

1、掌握應對策略,對班級測試指數高的項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測試、也要適時調節:針對班級整體發揮集體的作用,有意識的開展班級活動,充分利用班級骨幹,也要充分給重點學生創造活動平台。

2、各類因子指向的學生應對策略建議: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狀況,必要時對家長提出建議;對學生要有針對性的關注和關心,更重要的是針對性的安排談話和活動,做學生忠實的傾聽者,加強認知指導。

3、個別特殊學生關注策略:經常傾聽和關注,不歧視,不傳播,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給予家長必要的指導,嚴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長轉介到專門心理諮詢部門進行治療或矯正

綜上所述,本次測試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為班主任及家長提供一些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依據。

青少年調研報告篇4

一、調查目的

從網上獲悉,我國在校學生3.2億,平均近視率超過60%,其中國小生為35%,國中生為65%,高中生達79%。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多萬人。因此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越來越為學生、家長及社會所關注。最近“近視”這個冷酷的殺手以排山倒海之勢也向我們學校發起了進攻,因此,必須要制止這種“疾病傳染”。那麼,為什麼患近視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眼睛到底是怎麼近視的?於是我們針對我們學校五六年級的部分同學作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1.你是不是近視?

a.是的b、不是

(2.你是如何近視的?(不近視的可不答)

a、看電視過度b、坐姿不端c.其它

(3你近視多少度?

a.100以下b.500以下c.更高

2、走進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

3、查閲有關書籍並調查詢問同學,瞭解近視的主要原因及近視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4、通過多種途徑,瞭解近視可能會引發的併發症。

三、調查分析:

導致眼睛近視的原因:

大多數同學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衞生(如沒有良好的看書與寫字姿勢、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歸納總結如下:

1、看電視距離太近、時間太長

2、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3、讀書姿勢不正確

4、在光線太強的地方看書

5、在光線太弱的地方看書

6、長時間坐在電腦前

7、邊走邊看書

8、在牀上躺着看書

9、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10、不合理飲食

11、遺傳因素

四、我們採取的防控措施

1、給家長宣傳預防近視眼的相關知識。

2、學校加強對學生科學用眼的管理與監督。

五、研究成果

1、瞭解了近視的原因。

2、我們形成了一套科學用眼的方法:三要、五不要、三個一,及時有效地預防了近視眼的蔓延。

三要是:讀書寫字的姿勢要正確;看書寫字40分鐘後要到室外活動或向遠處眺望一會兒;要認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準確。

五不要是:不要在闇弱光線下和直射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要躺在牀上、在公共汽車上或走路時看書;不要看字體過小、字行過密、字跡印刷不清的讀物;做作業不要用淡色鉛筆;看電視時間不要太久。

三個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讀書寫字時,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離;身體和課桌之間保持一個小拳頭的間隔;握筆時手和筆尖要保持一寸的距離。

3、幫助近視眼患者恢復健康的建議:

一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合理飲食,鍛鍊身體,保障身心健康;

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衞生;

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治療。

青少年調研報告篇5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説:"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説,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因為健康不只是體格健壯與否,還包括心理健康與否,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説,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現在不少中學生存在着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鬱、孤僻、依賴、神經質、人際關係不良等。那麼,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為困難,因為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為是固定的和永遠如此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為和心理,並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能只看一時性的偶爾現象,使斷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標準是一個發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

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 正確的人生態度。

正確的人生態度來源於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抱有正確人生態度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即有遠大的理想,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會變革時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頭腦清楚,眼界開闊,立場堅定,即不保守,也不冒進……總之,正確的人生態度使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比較客觀、穩妥,與時代共同進步,心態始終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滿意的心境。

滿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工作、對學習、對生活都比較滿意,沒有心理障礙。滿意的心境來源於正確的認識,由於他們能一分為二地論人論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納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外貌、德才學識有正確的分析。他們在別人的議論包圍中既不會被讚揚、歌頌衝昏頭腦,又不會因批評、責備而煩惱,因為他們對自己心中有數,能從別人的議論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他們不自驕自傲,也不自輕自賤。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不會淹沒在別人的議論中無所適從,他們總是處於一種獨立自主的狀態。他們對別人也有一種客觀的、全面的評價,不會忽冷忽熱,不會苛刻地要求別人。對工作、生活、學習也有正確的標準,既不好高騖遠,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總是滿意的、愉快的。

③ 和諧的人際關係。

樂於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愛。這是因為他們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因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與人為善的人能夠與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際關係和諧,心情當然就比較舒暢,心理會處於健康狀態中。

④良好的個性。

統一的人格良好的個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保持統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熱情而不輕浮,堅韌而不固執,禮貌而不虛偽,靈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魯莽,既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頑固執拗,始終保持堅強的意志,誠實、正直的作風,謙虛、開朗的性格。

⑤適度的情緒。

充分的理智人與動物區別在於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須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適度的情緒,不過悲、過喜、過憂、過怒。要用積極的情緒戰勝消極情緒,不使消極情緒、過激情緒維護較長的時間。要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而不低下猥瑣、淚喪悲觀的情緒,更不會反覆無常。

青少年調研報告篇6

隨着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社會文明趨於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種社會問題也凸顯出來,如教育難、醫療難、就業難等等。大學生羣體,一個看似輕鬆,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羣體,,是所有問題的面對者,他們承受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們受到學業、戀愛、人際、擇業、就業等多方面的問題的衝擊,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極大地挑戰。作為一個心理危機高發的羣體,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特徵

心理健康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1.智力正常: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

2.情緒穩定與愉快: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着肌體功能的協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3.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適應能力:人生活在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裏,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變化,都將能夠適應。心理健康並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

5.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準備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動盲目、畏懼困難,頑固執拗。

6.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説、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一是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7.是自我評價正確。正確的自我評價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和自我觀察、自我認定、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擺事實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於別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於別人而自慚,面,能夠自我悦納,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強、自制、自愛適度,正視現實,積極進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來源的分析

大學生作為祖國明天的棟樑,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繼計,我國高校發生大學生自殺事件88起[2],平均每半年發生近18起。大學生本作為擁有高素質的人才,然而,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事件發生率呢?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角度的變化引發心理衝突

大學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處理學習、生活、人際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據調查 ,80% 的學生以前在家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生活問題對這部分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其次,大學中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新生入學適應的第一步,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引正確地評價自己,在不同環境下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和短處,並認識到優、缺點是每個人都有的,應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而不應因為缺點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棄。

2來自學業上的壓

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特點是學習自主性,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因而大學生面臨學習方法、學習內容與學習習慣的巨大轉變,這也包括對自己學習能力的重新評估。

許多學生在中學時代確立自己的學習優勢,有着較高的學業期待。在大學,又面臨着學業期待的變化,及學業優勢的失落及對自己的學業重新定位。如果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不能恰當接受和對待學業成績,就會出現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還會出現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

大學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是有別於中學的。隨着社會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用人標準的轉變,促使很多在校大學生既要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選修一些相關知識,如外語、計算機、汽車駕駛等,考取各類證書,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大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自我約束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反應,同時還會嚴重影響自信心,發生苦惱以及自我否定等心理問題,導致學業失敗。學業成績不理想以至學業失敗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3來自人際上的壓力

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更為廣泛與深刻,角色呈多元化。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經濟狀況,帶着各自的生活習慣與學業期待來到大學,新型人際關係的適應是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既有師生關係的理解,也是同班及宿舍的相處,還有異性交往的適應等。 大學生與人交往和相處的經驗相對較少,在短期內建立起一種和 諧的人際關係,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大學生們往往只感受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壓力,而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巧。人際關係更多反映人們的一種性格特點和交往模式。因此,大學生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知與認知他人相關。一方面,他們對良好的人際關係報有極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諧、友好、真誠的人際關係。但同時,這種期望又往往過於理想化,即對別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對人際關係狀況的不滿。這種不滿又會反過來對他們的人際關係帶來消極的影響。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與心理閉鎖的矛盾集於一身。 大學生中重要的人際關係是異性交往,這既包括兩性之間友誼的發展也包含愛情的成長。在異性交往中重新認識與確立自己的方位與座標,有的大學生面對異性的追求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拒絕,也不知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的温度;有的大學生將愛情置於學業之上,甚至認為有愛就有一切,當失戀的打擊襲來時,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知如何策略地面對分手,面對自己。

4來自家庭期望的落差

作為一名大學生,家庭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然而,大學是一個人才篩選的中介,不論你曾經有多麼地優秀,當你在同你一樣優秀的人羣中時,你不再金雞獨立,而是平平凡凡,甚至可能更沉默,這就使大學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與現實之間產生距離感,從l而使大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5來自戀愛上的壓力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他們的生理機能已經成熟,逐漸產生了戀愛的要求,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目前,大學生存在的戀愛睏擾主要是對兩性交往的不適,性衝動的困擾及缺乏處理戀愛中感情糾葛的能力等。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壓制,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 ,正確對待自己和戀人,在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時,應及時進行情緒疏通,使消極情緒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維護心理健康。

6來自擇業、就業上的壓力

大學,是階段性求學路上的一個抉擇點,它是學校與社會的過渡。臨近畢業,大學生面臨着選擇職業和就業的壓力,他們中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這就造成了他們就業難。而恰恰就是這種難就業的現象,使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對自己的前途產生迷惘,在壓力的綜合下,就易走向極端。 因此,對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生進行職業輔導,幫助他們調整擇業心態,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進行職業輔導,首先應瞭解自我,包括對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 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 ) 的認識,這方面可以藉助於一些心理測驗工具來進行。其次要了解各種職業的基本情況。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於自己特點的`職業。同時還應學習基本的求職技巧,以便在求職過程中能發揮優勢,表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推銷自我。最後還應正確面對求職中的挫折,調整心態,不斷努力尋找機會。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除了受重大生活事件影響、人際交往障礙等誘因影響外,還受以下四方面因素的影響。

其一,個體對事件的知覺。對某一事件的認知和主觀感受在個體決定應付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中起着重要作用。認知方式限制了人們探索壓力條件的信念,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對他人的知覺、人際關係及對採取不同類型的精神治療手段的反應。如果個體對事件的知覺是客觀的、合乎邏輯的,則問題解決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其二,社會心理支持。人的本質是社會化的,他依賴周圍的人提供的內在、外在的評價而存在。對個體而言,獲得確定的評價的意義比其他任何事都更為重要。這是人們應付大量壓力的重要的社會心理支持資源。這種重要的支持資源一旦喪失或沒能發揮或支持失當,面對壓力的個體將變得無比脆弱、失衡並進一步產生危機。

其三,應付機制的形成。人們通過日常生活,學會了運用各種手段去應付焦慮和減少緊張,並逐步形成了應付壓力的模式。那些被人們運用過的有效的應付辦法會成為人們日常解決壓力的一部分而被納入他們的生活模式中,並逐漸形成了人們解決壓力的一套有效的應付機制。相反,如果沒有恰當的、有效的應付機制,個體的壓力或緊張持續存在,危機便會隨之產生。

其四,個體的人格特徵。危機人格理論認為,心理危機還受個體的人格特徵的影響,容易陷入危機狀態的個體在人格上具有的特異性有:注意力明顯缺乏,看問題只看表面看不到本質;社會傾向性過分內傾,這種人格特徵使個體遇到危機時往往瞻前顧後,總聯想不良後果;在情緒情感上具有不穩定性,自信心低,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極差;解決問題時缺乏嘗試性,行為衝動欠理性,經常會有毫無效果的反應行為。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對有心理危機的個體或羣體的一種短期的幫助行為,其目的是及時對經歷個人危機、處於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將發生危險的對象提供支持和幫助,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它不同於一般的心理諮詢和治療,最突出的特點是及時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動是成功的關鍵

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普遍,這也使我們不得不去注意這一特殊羣體,並採取可行的措施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坦然面對生活。對於如何處理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體,學校不僅要抓好專業知識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讓學生不但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同時,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發展。

(二)高校要增加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

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但往往自己沉浸在其中並不會去注意。學校作為一個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學校可以設立各級關注體制,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及早對其進行修正和調整。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家庭配合關注學生

家庭對學生來説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家長要做好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並及時留意孩子出現的異常,與學校做好配合,早發現、早糾正,以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四)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鍛鍊

自我暗示是靠思想、語詞,對自己施加影響以達到心理衞生、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目的的方法。通過自我暗示,可以調理自己的心境、感情、愛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比如,面臨緊張的考場,反覆告誡自己

學習自我暗示,需要堅強剛毅的意志,要對自我及自我暗示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並在實踐中進行鍛鍊,使自我暗示得到恰如其分的應用。下面介紹兩種具體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1. 冥想放鬆法。你可以用一件真實的物件,如某種球類,某種水果,或者手頭可以找到的小塊物體,來發揮自我想象的能力,具體做法是:

(1)凝視手中的橘子(或其他物體),反覆、仔細地觀察它的形狀、顏色、紋理脈絡;然後用手觸摸它的表面質地,看是光滑還是粗糙,再聞聞它有什麼氣味。

(2)閉上眼睛,回憶這個橘子都留給你哪些印象。

(3)放鬆肌肉,排除雜念,想象自己鑽進了橘子裏。那麼,想象一下,裏面是什麼樣子?你感覺到了什麼?裏面的顏色和外邊的顏色一樣嗎?然後再假想你嚐了這個橘子,記住它的滋味。

(4)想象自己走出了橘子的內部,恢復了原樣,記住剛才在橘子裏面所看到的、嚐到的和感覺到的一切,然後做5遍深呼吸,慢慢數5下,睜開眼睛,你會感覺到頭腦清爽,心情輕鬆。

2. 自主訓練法。又叫適應訓練法,其中較簡單的一種方法如下:

(1)取坐姿,把背部輕輕靠在椅子上,頭部挺直,稍稍前傾,兩腳擺放與肩同寬,腳心貼地。

(2)兩手平放在大腿上,閉目靜靜地深呼吸3次,;排除雜念,把注意力引向兩手和大腿的邊緣部位,把意念排導在手心。

(3)不久,你會感到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位慢慢地產生温暖感,然後逐漸地擴散到手心全部。這時,你心理可以反覆默唸:

(4)做5遍深呼吸,慢慢數5下,睜開眼睛。

社會為大學生減壓

大學生是一個即將跨入社會的新羣體,他們可以為社會的建設添加新的活力,社會應該為大學生擇業、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以使大學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青少年調研報告篇7

心語潤心田,陽光滿校園,頭溝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堅持以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深入貫徹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國小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精神,從無到有,從有到常態,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總體規劃,服務學校中心工作,用先進德育思想作指導,推進了學校教育教學向縱深發展。

一、整體規劃,完善制度,構建體系

1、領導重視,整體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十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導主任任副組長,骨幹教師任組員,定期召開例會研究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對心理健康工作整體規劃。

一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規劃,學校規劃中對學生的基本信仰進行了整體設計,對教師的心理素養又進行了相應規劃,保證了學校心理健康工作能按規劃有序進行。

二是注重對心理健康工作的整體規劃,我們力圖做到既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又重視教師心理素養的培養;既重團體心理輔導,又重個性心理的輔導;既重常規的心理健康課的落實,又重各種特色活動的開展。

2、加強管理,構建三個體系

為落實“人人都是心教工作者”這一理念,讓每一位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視為己任,我校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一是領導管理體系;二是課程內容體系;三是專兼結合隊伍體系等。

3、注重規範,不斷完善心理健康工作制度 為科學開展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相關人員各行其責、落實工作有據可查,我們一邊向兄弟學校學習,一邊查閲書籍,逐步建立起相關責任制度。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考核納入考核制度之中,力求讓老師們在工作中弘揚水的澄淨、惡濁不分,恩澤萬物,和諧至善的優良品質,努力把學校營造成教師學生學習的樂園、生活的家園。

二、營造氛圍,注重研訓,強化落實

(1)全面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保證教育渠道暢通

我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心理健康教育課,依據國家課程計劃、國小生心理需求和學校課程教學實際,每月利用一次班會由班主任老師上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積極鼓勵教師們開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發展。教導處還加強對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的研究,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學科的教學之中。

(2)努力營造和諧氛圍,力爭人人深受浸潤

學校設有心理健康教育專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校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周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為的是集中時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每學期開學第一週和期末考試的那一週學校也定為心理健康教育周,並利用開學典禮、學前教育和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上學與考試方面的團體和個體心理調試。

(3)認真開展教研科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備課組,選出了備課組長,堅持每月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學研討活動,並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市區教研活動,及時傳達新信息,學習新經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我校葉芳老師參加市區教研活動發言常常受到上級領導和兄弟學校老師的高度評價。

我校始終重視學生基礎知識、技能培養,培養的學生“雙基”訓練紮實,教育質量優良的辦學特點,在繼承優良傳統和教育發展逐漸忽視學生的習慣信仰教育的雙重思考中,提出“五基”教育研究這一湖北省教科院規劃課題。想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嘗試尋求素質教育在國小階段具體化,探索國小教育“基礎性”體現的具體策略,最終達到提高國小基礎教育效能的目的。“五基”教育就是:基本信仰教育、基本知識教育、基本方法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基本習慣教育。其中基本信仰教育,就包含了對自己的態度:我自信我快樂;對父母的態度:我愛爸爸媽媽;對他人的態度:我願意和同伴合作等許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我們成立了德育研究小組,將每週四下午定為科研日,在武漢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李正洪的指導下開展研究。老師們確定研究目標、制定研究措施和實施方案,統計研究數據,發現學生的可喜變化,在科研中體驗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快樂。

三、突出特色,拓寬途徑,整體推進

1、關注教師,用教師的陽光心態陶養童心

(1)豐富教工活動,讓教師外表和內心一樣陽光

舉行了“水之德——教師師德論壇”活動。在主題論壇會中,教師們學習了《 林崇德教授的職業幸福感》、《教師的魅力源於創造》來探討學習職業幸福感的來源,大家濟濟一堂,熱切探討了自己從教經歷中最幸福的一刻;詮釋對教師職業幸福的理解;在深入學習之際,還進行了經驗交流:《我這樣塑造自己的職業魅力》。論壇中,教師們神采飛揚,激情澎湃,將新時期教師的魅力彰顯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此活動重新點燃教師的工作熱情,很好的消除了悄然萌生的職業倦怠感。

舉行了“教師心理輔導”活動。在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引領下,我校還進行了“做心態陽光的教師”即心理健康送輔導活動,請專業心理諮詢師進行專業心理健康講座,在教師與學生中徵集案例進行專項輔導,使老師們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與工作。學校還提出了“四雅”的要求,即:雅言、雅行、雅量和雅趣。

(2)過好“班主任日”,讓教師精神和物質雙豐收。

班主任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龐大的教師隊伍,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柱。我們非常重視班主任教師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堅持開展好一年一度的班主任日活動。我們把每年教師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五作為班主任的節日,力爭做到“三關心”即關心班主任工作,關心班主任生活,關心班主任身體。並開展四個一活動:一次班主任主題論壇,一個自助聚餐,一份養身足療,一張購物卡。這個活動已在我校形成傳統,並深受班主任老師的擁護和期待。

2、關愛學生,在團隊活動中悦納自我,增強信心

讓特殊學生在校級團體輔導中健康成長“水育文化”是我校的主流文化,其中“海納百川,惡濁不分”是“水育文化”精髓之一。學校領導班子發現,對於相當數量的學習困難、行為偏常學生,還未找到促使他們揚帆遠航的祕笈良方。於是,我們在關注培養更多優生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讓學習困難、行為偏常的學生走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我們倡導教師發揚“水育文化”精神,面向全體,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為此我們策劃並啟動了“自我超越訓練營”系列活動。學校領導班子帶頭從心理輔導入手,聚焦學困生。

四、注重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滋養童心

為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們結合水育文化,開展了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活動。

1、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水育文化特色的“大課間”活動結合

在大課間活動中,我們發揚“水滴石穿”的精神,對學生的隊列、廣播操、自編韻律操、校園集體舞等進行堅持不懈地訓練。最後是分班的活動,如跳竹竿舞、踩高蹺、跳長繩、板羽毽、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等。學生的體質明顯增強;自信心也在頻繁的獲獎和展示活動中逐步建立。在區國小生運動會上獲得a組第一;在湖北省國小生籃球比賽中獲一等獎,踢毽子比賽獲區第四名;自編韻律操踏浪獲得區特色隊比賽第一名;所創編的各種特色操:火炬操、踏板操、器械操等等均在市、區各級各類大型活動開幕式上進行了表演,均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讚賞;

2、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水寶寶書市大集”活動相結合

我們以“好書作伴,水滴石穿”為主題,開展了“水寶寶書市大集”活動。老師發動學生將自己閒置的書籍帶到學校,26個班同時在操場上開設了小書攤,並起了好聽的名字。學生可自由選擇、交易。此活動不僅讓學生花較少的錢,讀到更多、更好的書,更培養了學生樂於交往,善於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質。

3、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水寶寶”電視台活動相結合 學校開辦了“水寶寶電視台”,有“校園點擊”、“水寶寶劇場”、“點歌台”,“佳片欣賞”等欄目,製作了一期又一期優秀的電視節目,讓學生在電視台的活動中感受親情,友情,生情,師情,為構建師生精神家園創設了良好的空間。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今後打算

1、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有待不斷強大。作為一所農村國小,我校的專職教師隊伍還略顯單薄,兼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識還有待加強,我想只有不斷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軟硬件投入,才能更好解決這一問題。

2、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有待不斷加強。學校的各項工作其實都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印記,特別是德育工作更是與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加大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3、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水平有待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個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光有熱情和態度是僅僅不夠的,必須有專業知識的支撐才能走人正軌。只有大力培養專業人才,才能使學校工作更上台階。

4、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滲透有待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日常滲透,如何有機滲透,怎樣滲透的更合理,需要進行科學的研究,靜心的探索。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將不懈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