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產業調研報告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5W

這篇報告將成為我們在今後決策過程中的重要依據,因此需要保證調研報告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在撰寫調研報告時,應確保所有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杜絕虛假誇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硅產業調研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

硅產業調研報告7篇

硅產業調研報告篇1

近10年來,我國肉羊養殖業平穩發展,肉羊生產成本較低,肉羊產品銷路看好,市場穩定。我市是國家優勢肉羊產業帶和省沿黃牛羊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目前全市羊飼養總量達265多萬隻,已具備年提供羊肉2.5萬噸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噸,創匯65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48%、20.73% ,佔畜產品出口創匯總額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進一步發展肉羊生產的條件、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行了調研分析,並提出了加快發展我市肉羊產業的建議,供參閲。

一、我市發展肉羊產業的優勢條件

(一)生產基礎良好。

我市屬於黃河沖積平原,有發展畜牧業、從事肉羊養殖的傳統,生產經驗豐富。我市又是農業大市,全市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達1420萬畝,每年可提供農作物秸杆710萬噸,為肉羊養殖業發展能夠提供充足的飼草資源,加上近年來青貯氨化技術的應用和人工牧草種植的推廣,為肉羊生產奠定了良好的飼草飼料基礎條件。

(二)專業宰殺市場(村)初具規模。

近年來,我市培植規範了一批規模大、標準高的肉羊宰殺專業市場和專業村,在肉羊生產銷售方面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如莘縣朝城、冠縣城關鎮等羊肉批發市場和茌平洪屯回民李、臨清尚店焦莊、高唐南鎮樑莊等羊肉宰殺專業村經營思路靈活,市場適應性強,產品倍受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等大中城市消費者青睞。目前全市肉羊宰殺專業市場和專業村已具備年宰殺銷售羊100多萬隻的能力,年交易額達2億元。

(三)宰殺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目前,我市擁有清真肉羊加工龍頭企業兩個,總投資1468元,現已具備年宰殺加工肉羊110萬隻的能力,產品主要供應中東、俄羅斯、港澳、歐盟等國際市場。其中陽谷張秋鎮魯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868萬元,年宰殺加工能力80萬隻,產品主要供應國內高端市場和中東、俄羅斯、阿聯酋等國際市場,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9200萬元,出口創匯1520萬美元,列全省首位。該企業現已獲得haccp認證,並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聯酋、約旦、利比亞、巴林、剛果、海地、黎巴嫩等國家的自營進出口權。

(四)規模生產效益可觀。

實踐證明,農村養羊的適度規模繁殖母羊為50-100只、育肥羊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為例,存欄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獲純收益17萬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當前肉羊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管理水平落後,經濟效益較差。

儘管我市在肉羊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引導農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加工利用技術,但大部分養殖户目前還沿襲着傳統的生產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產速度慢,羔羊發病率、死亡率高。肉羊養殖尚未徹底從“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擺脱出來。

(二)羊羣結構不合理,品種老化。

由於近幾年肉羊市場價格較好,羔羊肉走俏,養殖户不注重選備後備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適齡母羊比例偏低,週轉速度慢,出欄率降低。

(三)資金匱乏,發展投入短缺。

儘管我市近幾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數量的扶持資金用於肉羊產業發展,但其數額較小,很難滿足農民規模發展肉羊的資金需求,一些優質肉羊品種無法大量引進,高新技術難以實施。

(四)肉羊預混料生產、使用重視程度不夠。

我市專用羊預混料基本不生產,出售商也不多。少數生產廠家的肉羊預混料中,維生素及各類微量元素含量低、價格高。養殖户添加預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據調查,規模飼養户近三分之一肉羊發病、死亡病例是維生素、礦物質缺乏造成的。雖然我市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副產品、下腳料產量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貯存不合理,浪費嚴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僅佔總產量的29.8%,麥秸不到10%;對各類鮮酒糟、醬油(醋)糟、玉米澱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腳料等農產品加工副產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貯存加工不科學,黴爛變質多,飼餵效果不好。

(五)規模化程度低,產業鏈條不健全。

目前我市肉羊養殖主要是以農户為基礎的超小規模分散飼養方式,並且肉羊養殖與加工聯接不緊密,產、加、銷脱節問題普遍存在,養殖户銷售不便,加工企業貨源渠道不暢,大量外調,既影響了養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業生產成本。

三、加快發展我市肉羊產業的思路與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各級對農業尤其是畜牧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立足我市優勢,緊緊抓住當前有利時機積極推進肉羊產業發展非常關鍵。積極宣傳肉羊養殖業發展面臨的大好形勢和我市發展肉羊產業的優勢,積極推廣典型經驗,切實增強農()户發展肉羊養殖業的信心;重點扶持加工龍頭企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扶持肉羊品種改良、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和畜牧合作社發展;運用貼息等方式,引導和鼓勵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加大對肉羊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肉羊業建設,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切實落實肉羊生產用水用電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產業規劃,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

做好小尾寒羊主產區規劃,以陽谷、東阿、莘縣、冠縣四縣為主建設肉羊生產基地。大力推廣“公司+中介組織+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發展經營方式,引導加工企業和農民建立起穩定的緊密關係和利益聯結機制,儘快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存關係。實施肉羊生產加工龍頭帶動戰略,積極發展肉羊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以加工促發展帶基地。按照“扶優、扶強、做大”原則,鼓勵陽谷張秋鎮魯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東新世紀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擴張生產規模,儘快成為競爭優勢明顯、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規範建設高唐樑村、茌平回民李、臨清尚店等牛羊宰殺專業市場(村),使其儘快達到大城市市場準入要求標準。

(三)加大肉羊品種引進改良力度,切實提高肉羊品質。

以品種改良為核心,實行引進良種和改良土種相結合的辦法,提高優質肉羊品種普及率,帶動產業升級。小尾寒羊適應性強,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長快、產肉多、肉味好、裘用價值高等遺傳特點,是優良的地方良種,被譽為“國寶”,對其雜交改良後,可以進行高檔羊肉生產。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純復壯的基礎上,有計劃的引進國外大型肉用綿羊品種進行經濟雜交,發展肥羔和高檔羊肉生產非常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

(四)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提高服務能力。

積極引導企業、農民和經濟實體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圍繞產業各個環節搞好服務,加快科技推廣應用,促進行業自律,提高組織化程度,實施產銷對接。組織肉羊飼養場(户)、飼料生產企業、種羊繁育場、羔羊生產場(户)、屠宰加工企業等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個上下銜接、左右配合的網絡體系,架起飼養户、企業與市場的橋樑,進一步推動肉羊產業化發展。同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組織教學、科研、生產單位,對肉羊產業化經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聯合攻關,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圍繞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標準化生產場(區)設計、生產工藝、飼養技術、疫病防治技術、環境控制技術和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指導投入品的合理使用盡快建立起支撐標準化的技術體系,促進肉羊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五)開發本地飼草料資源,篩選合理利用方案。

與本地及周邊農產品加工廠簽訂長期包銷合同,成立飼草料專業調運合作組織,定期送到各養殖户並指導貯存加工使用。構建飼草料供、銷網絡,隨時聯絡、均衡供應、及時調劑、送貨上門,使規模養羊户既能保持日糧穩定供應,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採購費用,使廠家、養羊户雙方受益。定期公佈瓜果蔬菜加工下腳料等農產品加工副產品價格、採購方向、加工保存技術、飼餵注意事項等,推廣玉米秸青貯和麥秸氨化飼餵技術等。

硅產業調研報告篇2

農業特色產業作為促進麗江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角,長期以來,市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都將其與全市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緊密結合在一起,立足實際,依託區位、資源優勢,抓項目、建基地、扶龍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強農村經濟“造血”功能,切實加快了全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步伐。

一、麗江市農業概況

麗江市土地面積21219平方公里,山區、半山區佔全市總面積的92.3%,轄古城、玉龍、永勝、華坪、寧蒗一區四縣,共63個鄉鎮、辦事處,450個居(村)委會,5121個居(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1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7.6萬人,佔86%,22個少數民族,人口66.1萬人,佔58%;據統計部門統計,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積為140.18萬畝,農作物總播面積為229.95萬畝,糧食總產40.14萬噸,農業總產值22.9萬元(當年價),其中畜牧業產值8.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3元。

麗江市區位優勢較好,環境無污染,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境內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體氣候”特徵明顯,生物資源富足多樣,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採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來,市委、政府堅持走“特色化、區域化”的發展道路,深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依託產業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把基地建設與特色產業培育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初,我市提出推進“六個一工程”,狠抓“八項措施”的農業發展思路,更有力的促進了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

(一)產業發展採用新模式

根據麗江實際,通過採用各種類型與組織模式推動農特產業發展:以龍頭企業帶動的“公司+協會+基地+農户“的形式;以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户”的形式;四位一體型的“企業產業聯合會+大户+農民”的形式;通過培育專業市場帶動發展的形式;以特色產業帶動的“公司+特色產業+農户”的形式;以農業園區帶動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示範農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力度,提高產業化經營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興辦各類科研生產經營實體,加快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充分調動各部門科技人員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積極性,吸引年輕的農業科技人才投入科技興農事業。同時,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農民素質,切實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培養他們的市場經濟意識。通過不同的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經營管理水平,學會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三)積極發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聯結機制,維護好農民利益

通過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項政策措施,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完善分配製度,維護好各個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採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户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

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是提高麗江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名牌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儘快形成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具體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目標。着力提升農業產業經營水平,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五)建設“六個一工程”

1、認定一批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其中1户為國家級龍頭企業,7户為省級龍頭企業,且均享有產品外貿經營進出口權,30户為市級龍頭企業,都給予了相應的扶持。全市38個國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提供就業人數達4000多人,能帶動農户20多萬户。

2、建設一批市級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末,全市共有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80萬畝,其中主要有冬早蔬菜5萬畝左右、加工型馬鈴薯6萬畝、優質米基地10萬畝、雜豆芸豆10萬畝,油菜7萬多畝。

3、發展一批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市現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約170個,會員達12700人,切實提高了我市農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4、樹立一批農村能人和科技帶頭人:全市共有農村能人34人,科技帶頭人25人,他們通過科技服務、大辦特色示範樣板、創辦農產品基地等,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顯著的示範帶動作用。

5、創建一批麗江農產品品牌:全市共註冊商標的農產品共有37家37個產品,農產品發展呈現出品類齊全、快速發展的趨勢。

6、培育一批種養殖業大户:我市種養殖業大户已發展到797户(其中種植業大户

333户,養殖業大户464户),種植作物涉及到糧食、蔬菜、林果、花卉、藥材、烤煙等各類糧食、經濟作物,大户種植面積達5萬畝左右,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規範管理的水平,促進了單產的提高,實現了增產增收的目的。

(六)狠抓了“八項措施”

1、推廣經驗促增收:近年來,經過開拓性的探索和實踐,找到了促進農民增收和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一些典型經驗:如玉龍縣的“魯甸經驗”,期納鎮滿官村“黨建帶村建,村建帶民建”、“支部+協會”、“企業帶動轉移勞動力”的經驗,在在全市各地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成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經驗。

2、宣傳惠農政策促增收:通過及時貫徹減免農業税、下發糧食直補資金、實行購機補貼等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

3、調整結構促增收:在穩定糧食總產、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圍繞龍頭企業的原料需求,從早、巧、晚、特四個方面來調整結構,打時間差、節令差,打特色品牌,集中精力抓好優質稻、烤煙、青梅、甘蔗、畜牧業、冬早蔬菜、魔芋等重點產業,積極培育紅花、特色中藥材、朝鮮薊、花卉等新興產業,因地制宜,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子,使農業產業發展做到突出重點,各具特色,適度規模發展,充分發揮了各地的區域優勢,使農業生產的優勢產品向優勢產業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以實現區域產業的產業效益、基地建設的規模效益、特色作物的特色效益。

4、科技服務促增收:大力推廣了農業新技術和優質高產新品種。

5、圍繞市場促增效。

6、勞務經濟促增收。

7、加工增值促增收。

8、防疫減災保增收。

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市委、政府及農業部門根據麗江實際,確定了我市“水果、蔬菜、藥材、野生菌、雜糧、優質米、烤煙、魔芋、畜牧,勞轉”十大特色產業加以大力發展扶持,並相應在全市範圍內選定授予了“玉龍縣魯甸藥材之鄉、太安馬鈴薯之鄉,古城區七河生豬養殖之鄉,永勝縣三川優質米之鄉、期納冬早蔬菜之鄉,華坪縣榮將芒果之鄉,寧蒗縣新營盤蘋果之鄉”七個重點產業鄉鎮,積極引導農户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道路。

(一)種植業

1、水果產業

全市水果面積29萬畝,年水果總產量11.74萬噸,總產值1.85億元。

①蘋果產業:目前,我市蘋果面積穩定在8萬畝左右,產量2.6萬噸,產值5000萬元。其中,寧蒗縣5萬畝,玉龍縣1.8萬畝,永勝縣0.5萬畝,華坪縣0.3萬畝,古城區0.4萬畝,其中,寧蒗縣的一萬畝已通過無公害食品生產認證,兩萬畝a級綠色食品蘋果基地的認證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蘋果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產區羣眾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寧蒗縣新營盤鄉產值超萬元的農户就有160多户,且有省級龍頭企業寧蒗縣龍德綠色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開展蘋果產業的綜合服務工作,帶動了當地產業的發展。計劃到20__年,全市蘋果面積在鞏固的前提下發展至13萬畝,實現產值4億元左右。

②優質晚熟芒果產業:全市芒果總面積4.42萬畝,總產量0.83萬噸,總產值2438萬元。主要分佈區華坪縣是雲南省獨有的優質晚熟芒果生產區,生產的芒果以成熟晚、色澤鮮、品質優而深受消費者歡迎。近年來,市、縣農業部門加快了芒果產業科技推廣和品種改良步伐,篩選優質晚熟芒果品種在最適宜區種植;組建了以芒果營銷加工為主要經營項目的華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及華坪縣芒果專業技術協會,並註冊了“金川紅”芒果商標;,華坪縣還獲得了1萬畝綠色食品芒果生產基地認證;如今該產業已成為華坪縣新農村建設的首選產業。計劃到20__年全市芒果面積增加到6萬畝,產值實現2.4億元以上。

③雪桃產業:麗江雪桃具有色、香、味、形俱佳,成熟晚的優良特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經濟價值較高。開發主要以新知圖書城下屬的麗江雪桃開發有限公司為主。目前已在拉市鄉建成畝雪桃生產示範基地,300畝雪桃優質苗木生產基地,盛果期畝產可達4000公斤左右,大面積平均畝產公斤左右。計劃到20__年全市雪桃面積發展至3萬畝,預計產值1.5億元左右。

④青梅產業:麗江現有青梅面積5.98萬畝,產量1.38萬噸,產值1450萬元。主要分佈在玉龍、寧蒗縣兩縣。有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和綠丫頭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兩家省級龍頭企業從事青梅生產加工。計劃到20__年全市青梅面積發展至3萬畝,產值達8000萬元。

⑤龍眼產業:永勝縣是雲南省唯一的龍眼基地縣,現有面積1.46萬畝,產量0.3萬噸,產值900萬元。目前正積極開展品種改良及應用一系列綜合配套技術的提質增效工作,並已見成效。力爭在xx期間使基地全部良種化,從而使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2、蔬菜產業

我市現有蔬菜面積13萬畝,產值1.2億元。

①冬早蔬菜產業:“十五”規劃期間,我市冬早蔬菜開發以金沙江沿岸鄉鎮為主,我市已種植冬早蔬菜5萬畝。到20__年,擬建成冬春蔬菜基地10萬畝。

②夏秋蔬菜產業:,我市種植夏秋冷涼蔬菜6萬畝。力爭到20__將年全市名、特、優蔬菜播種面積突破至20萬畝(無公害蔬菜面積15萬畝),產量50萬噸,創立麗江無公害蔬菜品牌,實現產值3億元。

3、藥材產業

麗江是名副其實的“藥材之鄉”。椐不完全統計,至底,麗江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的企業有八家,從事採購銷售的個體户有1000多户,種植户有6000多户,種植面積3.6萬畝,年產各種藥材6500公擔,野生藥材5000公擔。麗江中藥材種植產業化發展以雲木香、雲南重婁、巖白菜、白芨等四個種類為主。在期間,計劃建成四種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5萬畝,預計產值6億元。

4、野生菌產業

我市廣大山區和半山區有較多品種的野生菌,目前企業加工的品種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黑木耳、磨菇等,每年可採集到近1000噸,產值在3000多萬元。期間計劃在玉龍、寧蒗及永勝三縣的高寒冷涼山區建立5萬畝高檔名貴野生食用菌促繁基地,扶持龍頭企業野生食用菌深加工及冷藏設施,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創建麗江天然無污染野生食用菌品牌。有中源食品有限公司、麗江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永勝雷特生物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省市級龍頭從事各種野生菌的貿易活動。計劃到20__年使該產業成為年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的出口創匯產業。

5、優質芸豆雜豆產業

小宗糧豆(芸豆、燕麥、小雞豆)是麗江市的特色作物和優質品種,以玉龍縣aa級的芸豆生產基地,古城區為主的雞豆(小扁豆)生產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聲譽和生產發展潛力。至底,我市芸豆種植面積8.36萬畝,產值3000萬元。其中玉龍縣種植有芸豆6萬畝,是雲南省最早、面積最大的aa級有機芸豆基地,是麗江直接出口創匯最主要的農產品。主要有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安勝外貿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從事該產業的開發,帶動農户發展。

為使麗江大粒型芸豆在質量、品種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芸豆產業成為高寒冷涼山區的支柱產業,在期間將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品種較為齊全的芸豆“引、育、繁”試驗基地,我市將建成26萬畝的優質芸豆和雜豆生產基地,計劃產值達到9000萬元左右。

6、優質水稻產業

我市水稻面積佔糧食作物面積的16.2%,產量佔30%,今後,繼續保持水稻種植面積32萬畝,單產由現在的385千克提高到430千克,總產量1.38億公斤,確保糧食的生產安全。計劃期間,全市建成優質稻生產基地20萬畝,預計生產優質米1億公斤,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

7、烤煙產業

我市的烤煙產業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到底,已累計種植123.76萬畝,收購煙葉233.05萬擔,農民收入77786.8萬元,財政收入19389.6萬元。我市煙葉在外觀和內在質量上都贏得了省外煙廠好評,呈現出暢銷的良好局面。根據麗江市烤煙種植區劃提供的數據,全市有最適宜區、適宜區和次適宜區烤煙種植面積近82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54%。其中最適宜區和適宜區共有耕地43萬畝,按正常三年兩頭輪作要求,考慮其他作物,每年用宜煙土地的40%種煙,全市每年可種植烤煙17萬畝,現有烤房32294座,煙葉收購站點39個,常年從事烤煙生產、收購各類技術人員1800多人,煙區廣大煙農也掌握了烤煙生產技術,加速發展烤煙生產的條件已經具備。“十一·五”期間烤煙生產的基本發展思路是:“抓住機遇,優化佈局,提高單產、質量、效益、加快發展”,把我市煙葉收購指標爭取到30萬擔,進入全國重點種煙發展區域。

8、魔芋產業

目前,我市種植魔芋8000畝,產量1.5萬噸,產值2300萬元。我市正大力開展綠色食品魔芋以及有機魔芋的基地建設,引進精粉加工先進技術與設備,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永勝縣鬆坪鄉的魔芋通過日本國的有機食品認證,產品出口到日本。目前主要有玉元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進行該產業的生產與加工活動。計劃到20__年建成魔芋生產基地5萬畝,預計產量9萬噸,產值1.3億元。

9、馬鈴薯產業

我市特有的立體型氣候資源,促使我市建設馬鈴薯生產基地有兩種方式,一是秋收馬鈴薯生產基地;二是以金沙江沿岸乾熱河谷為中心的冬早馬鈴薯生產基地。全市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在22萬畝左右,其中優質專用馬鈴薯10萬畝,產值1000萬元,主要分佈在玉龍縣、寧蒗縣、永勝縣。麗江市從1998年開始進行脱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建設,具有較好的種薯繁育設施條件,具備年生產試管苗200萬苗,微型薯800萬粒的生產能力。計劃到20__年全市馬鈴薯種植發展至30萬畝,總產30萬噸,產值2億元。引導扶持建立1-2個馬鈴薯深加工企業。

10、優質油菜產業

我市主要有以玉龍縣和古城區為主的油菜生產基地,分為夏收油菜基地和高海拔地區為重點的秋收油菜基地,種植油菜2.5萬畝,其中冬油菜1畝,秋油菜13000畝,秋油菜籽產量1300噸,產值3100萬元。目前,公司正積極在魯甸籌建菜籽油深加工項目,創建有機油、生態油品牌。到20__年規劃末建成油菜生產基地6萬畝,預計產量3700噸,產值1億元。

(二)畜牧業

1、黑山羊產業

我市先後開展了4個養羊綜合區,優勢肉羊產業帶玉龍縣種羊場、永勝種羊場建設,加強了養羊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促進了麗江黑山羊產業的發展。,我市黑山羊存欄90多萬隻,預計羊存欄達103.79萬隻,出欄肉羊36.35萬隻,肉產值達757萬元。年外銷山羊17萬隻。

2、黑頭山羊產業

黑頭山羊是寧蒗縣地方優良品種,是當地農民羣眾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產生活資料和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從1995年立項開展供種基地項目建設來,通過近幾年的實施,建立了核心羣種羊場,扶持建立擴繁種羊專業户106户。黑頭山羊羣體數由1995年的2.7萬隻增至目前的3.4萬隻,增長25.9%。年對外提供種羊1260只,出欄肉羊1.2萬隻,經濟收入達500多萬元。

3、菊苣養豬產業

為了推動種草養畜,發展生態養殖業,玉龍縣畜牧局引進鈺滇菊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拉市鄉培植龍頭企業,並建立拉市鄉菊苣養豬基地,成立了拉市鄉養豬協會,建立了年出欄肉豬1000頭的養殖場,積極探索“公司+基地+協會+農户”的生產經營模式。共推廣種植菊苣4056畝,發展菊苣養豬4.1萬頭。目前菊苣養豬已通過省廳無公害產地認證。鈺滇公司在市區農貿市場開辦了2個菊苣豬肉專營門市,產品供不應求。

4、華坪白毛烏骨雞產業

華坪白毛烏骨雞具有耐粗飼、味美、滋補等特性,為了保護和開發利用華坪白毛烏骨雞地方優良品種,在省廳的扶持下,培育和發展了烏骨雞選育養殖場2家,規模養殖户20户,促進了華坪烏骨雞的健康發展。華坪縣肉雞存欄48萬隻,出欄96萬隻,產值1516萬元。

5、蜂產業

我市蜂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通過養蜂基地建設,中蜂科學飼養綜示區項目建設,扶持建立永勝滇峯蜂業公司,滇峯蜂業公司收購蜂品150餘噸,完成銷售收入200多萬元。

6、麗江三川火腿產業

麗江三川火腿產業通過幾年努力得到發展狀大、產品的產量及效益通年增加,並獲得了“中國專利新技術博覽金獎”、“中國名牌產品”、“首屆中國民營企交易指定產品”、“雲南省放心食品”自營進出口權等多項殊榮。麗江三川火腿有限公司完成火腿加工1867噸,產值達6540萬隻,實現銷售收入6300萬元。

硅產業調研報告篇3

一、基本縣情

xx縣是國列省扶的重點貧困縣,也是一個典型的乾旱山區農業縣,境內羣山起伏,溝壑縱橫,土地支離破碎,乾旱缺水,植被稀疏,災害頻繁,自然條件嚴酷。年均降雨量 350毫米 左右,最底僅為 216毫米 ,而年蒸發量高達 1400毫米 ,全縣轄xx個鄉、xx個鎮、xx個行政村,xx個合作社,全縣總人口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xx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xx%,主要農作物有馬鈴薯、小麥、玉米。全縣總面積xx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xx萬畝,人均xx畝,其中山旱地xx萬畝,佔xx%,川塬地xx萬畝,佔xx%。20xx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xx億元,其中農業產值xx億元,佔xx%,,農民人均純收入xx元,人均佔有糧食xx公斤。

二、馬鈴薯及糧食作物生產情況

根據年報數據,20xx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xx萬畝,主要以馬鈴薯、玉米、小麥為主,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播種面積達xx萬畝;玉米x萬畝;小麥x萬畝;其它x萬畝。

(一)、馬鈴薯生產情況

xx縣由於十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較嚴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土壤大部分為黑壚土和慄鈣土,富含鉀和鈣元素,而氮磷相對不足,土層深厚,疏鬆,所有這些土壤、氣候特性都適宜馬鈴薯生產,全縣馬鈴薯播種面積達到xx萬畝,佔在冊耕地面積的xx%,而據土地詳查和實際調查情況,全縣馬鈴薯播種面積在30—35萬畝之間(全縣詳查耕地面積為xx萬畝),全縣馬鈴薯年產量在xx萬噸之間,其中外銷量在xx萬噸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這樣説,馬鈴薯是xx縣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東鄉廣大山區人民既靠它解決吃飯問題,又靠它解決花錢問題。

而xx縣由於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使所產馬鈴薯產品以個大、薯形好、澱粉含量高、口味好而被譽稱為“東鄉洋芋”,享譽省內外。且由於十年九旱,種植馬鈴薯比種植其它農作物效益相對較好,因此,縣上歷屆黨政部門領導和相關部門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積極合理地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農業部門在每年下達農作物播種指導性計劃時,逐年擴大馬鈴薯播種計劃面積,使馬鈴薯播種面積從1996年的13萬畝擴大到20xx年的xx萬畝,增長了10。5萬畝,佔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67。1%。總體來説,全縣馬鈴薯生產目前仍處在一種比較落後的狀態,總體科技應用水平比較低下,耕作管理相對粗放,馬鈴薯作為一種高產作物,其增產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而通過品種改良,科學配方施肥和精細管理,其至少還有20—50%的增產潛力。

(二)、玉米生產情況

在我縣xx個鄉鎮普遍種植,是川塬區主要糧食作物,在我縣的xx、xx、xx、xx、xx等川塬區鄉的有豫玉22號,平均畝產851公斤;金穗平均畝產648公斤;沈單平均畝產652公斤。山區海拔2200—2400米的區域,應用地膜覆蓋技術種植面積在進一步擴大,主要種植酒單2號平均畝產為403公斤、酒單3號平均畝產為452公斤、酒單4號平均畝產為654公斤。其中xx鄉紅崖村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示範區平均畝產750。6公斤。

(三)、小麥生產情況

我縣普遍以春小麥為主,近年來冬小麥也有一定發展,種植面積達1萬畝,冬小麥品種有9236、c4。春小麥主要品種有阿依三、稀播、臨麥、三根芒等。北部山區平均畝產175公斤,南部半乾旱地區平均畝產240公斤,全縣小麥平均畝產220公斤。

三、馬鈴薯脱毒薯應用及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情況

以前,xx縣種植的馬鈴薯主要品種為渭薯1號,其中90%該品種在當地有近20年的栽培歷史。由於該品種長期沒有更換,使馬鈴薯品種退化嚴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環腐病等病害嚴重,產量急劇下滑。從1999年開始,縣上開始從xx縣省農科院脱毒馬鈴薯繁育中心基地陸續調進渭薯8號、渭薯1號等馬鈴薯良種300多萬公斤,羣眾也通過多種渠道從臨洮等地購買和兑換馬鈴薯良種,緩解了馬鈴薯品種退化嚴重的現象,改變了馬鈴薯品種單一的狀況。當前東鄉縣種植的馬鈴薯主要品種有隴薯3號、隴薯6號、渭薯1號。為了從根本上改變xx縣馬鈴薯品種落後的現象,從20xx年開始,xx縣農業局積極與前來xx縣幫助扶貧的xxxxxxx合作,共同開展脱毒馬鈴薯繁育推廣工作,開創了東鄉縣脱毒馬鈴薯繁育推廣工作的新紀元。20xx至20xx年,該項目共投入資金1168萬元,其中xx投資753萬元,縣上自籌415萬元。在縣農業局建立了副科級事業建制的縣脱毒馬鈴薯繁育推廣中心,組建了脱毒馬鈴薯組培室、日光培養室,在xx園藝場建立了脱毒馬鈴薯引種、試驗示範和培育基地,購置了拖拉機、挖掘機、噴藥機等全變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修建了能存貯700噸種薯的貯藏庫一座,於20xx年投資120萬元,新建可貯藏1400噸的種薯貯藏窖一座,目前已基本建成。在周邊地區與當地農户簽訂協議,建立了約20xx畝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

1、脱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生產情況:

(1)、20xx年快繁脱毒苗80萬株,其中隴薯3號70萬株,愛德華國等國外引品種10萬株,在坪莊繁育基地原原種網棚田進行無土栽培6。1畝;20xx年培育脱毒苗60萬株,收穫微型薯105萬粒。

(2)、20xx年栽培原種網棚田90畝,畝產1750公斤,收穫原種12。3萬公斤。20xx年栽培原種網棚田130畝。

(3)、20xx年栽培一級良種田209畝,壓濾機濾布平均畝產為2768公斤,總產量57。85萬公斤。20xx年栽培一級種薯繁育田750畝。

(4)、20xx年在基地周圍示範推廣脱毒種薯20xx畝,平均畝產2750公斤。

2、全縣脱毒種薯推廣情況:經過幾年的脱毒種薯的應用推廣,使廣大農民普遍認識到脱毒種薯抗病性強、品質好、豐產穩產的特點,加之近年來老品種退化嚴重,產量很低,農民種植觀念有了很大轉變,積極選用脱毒良種。通過基地繁育、外地調運、羣眾互兑互換等方式相結合,20xx年全縣統供脱毒良種xx噸,其中基地供種479。5噸,從外地調入1095。5噸,免費發放到全縣xx個山區鄉鎮的14000多户農户中,加上農户自行調劑兑換的良種,20xx年全縣脱毒馬鈴薯良種種植面積達到19。6萬畝,其中一級種田1。5萬畝。經秋季測產,脱毒薯平均畝產達2100公斤,其中隴薯3號平均畝產2256公斤;隴薯6號平均畝產1930公斤;而傳統品種渭薯1號平均畝產為1570公斤,脱毒薯比渭薯1號平均畝增產530公斤,增產率為33。4%,按每公斤0。6元計,畝增收318元。

3、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情況

xx縣馬鈴薯主產區沒有工業“三廢”污染,羣眾在生產中很少施用農藥,尤其不施劇毒和高殘留的農藥。20xx年12月,xx縣21個鄉鎮的20萬畝馬鈴薯生產基地被省農牧廳監測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0xx年2月,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定,我縣xx個馬鈴薯主要生產鄉鎮的xx萬噸馬鈴薯產品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日常生產中,由縣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指導羣眾,嚴格按無公害農產品標準進行生產。由於經費緊缺及缺乏有關標準依據等原因,東鄉縣還沒有制定出正式的“東鄉馬鈴薯”產品標準,計劃在今後逐步制定完善,並註冊“xx”商標。

四、馬鈴薯加工、營銷情況

隨着馬鈴薯種植面積的擴大,全縣40多萬噸馬鈴薯產量中,外銷量在20—25萬噸之間,馬鈴薯產品的運銷,帶動了一大批當地農户,依靠販運馬鈴薯走上了脱貧致富的道路,收購網點遍佈全縣山區21個鄉鎮,全縣有200多户農户長期販運馬鈴薯,其中以xx鄉農民張兵創辦的“xx省xx馬鈴薯運銷公司”規模最大,年銷售馬鈴薯5萬噸,銷售收入3500萬元,將馬鈴薯運銷到青海、新疆、廣州、上海等地,為xx馬鈴薯打出了品牌,樹立了形象。

另外,在本縣的達板鎮和東塬鄉各建立了一家馬鈴薯澱粉加工廠,年設計加工精澱粉8000噸左右,年可消化吸收馬鈴薯6萬噸左右,除此之外,附近再無馬鈴薯產品加工企業。但是近兩年,由於缺乏週轉資金,xx的精澱粉廠處於停產狀態,xx鄉的精澱粉廠也因缺乏週轉資金,無鮮薯貯藏設備,正常年份只生產4個月左右,而20xx年僅生產了一個月,今年還沒有生產,基本處於半停產狀態。可喜的是,通過招商引資,一座年可加工15000噸精澱粉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已在xx鎮開工建設。

據調查,馬鈴薯精澱粉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料,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印刷等行業,國內外市場十分緊銷,價格也長期居高不下,上述兩家企業的澱粉產品曾主要銷往北京、天津等地,還出口日本、韓國等。因此,鑑於目前這種狀況,本縣馬鈴薯加工企業還明顯較少,加工轉化能力明顯不足。

xx縣馬鈴薯播種面積實際有30—35萬畝的規模,還可有5—10萬畝的發展潛力,總面積可達40萬畝以上。因此,實現xx縣馬鈴薯的產業化發展,具有十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以通過建立馬鈴薯龍頭企業,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強品種改良,推廣種植澱粉型專用商品薯,開展訂單農業等方式,增加種植效益,促進馬鈴薯的產業化發展。

五、存在的問題

1、生產方面

主要存在單產不高,尤其是精品薯產量不高,沒有澱粉或蔬菜專用薯生產,羣眾的商品意識不強,針對市場需求生產專用薯,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經濟收入的意識淡薄,耕作管理比較粗放,對病蟲害的防治意識不高,病蟲害除造成減產外,還使很大一部分馬鈴薯在存貯期間腐爛變質,造成很大的損失。田間勞作主要依靠人畜力,機械化應用程度低,極大地限制了規模生產的發展。

2、技術方面

與先進省市區相比,在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上有很大的差距,技術覆蓋率不足30%,有技術推廣經費缺乏方面的原因,濾布也有羣眾的文化素質低的原因。

3、開發利用方面

開發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商品開發程度低,所加工產品也只停留在初級產品上,市場培育意識不強,力度不大,在培育市場、開發終端市場方面,基本上還沒有形成一種很強的意識,具體運作幾乎為空白。在銷售運輸方面,呈現出在縣內小規模、小範圍、短距離販運方面勢頭強勁,而長途販運、開發大中城市市場方面明顯不足,本縣販運户多是把馬鈴薯販運到xx市場、臨洮康家崖市場或交給本地兩家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是充當了小商販或者二道販的角色,並沒有真正開拓出自己的市場,運銷收益也就微乎其微。

4、服務體系建設方面

縣上雖然對發展馬鈴薯產業化形成了共識,把馬鈴薯作為全縣第一大支柱產業來發展,也組建成立了縣脱毒馬鈴薯繁育推廣中心和馬鈴薯產業化辦公室,有十個鄉鎮成立了鄉鎮一級的農技站,開展日常技術推廣服務工作。但是,仍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如技術人員缺乏,現有技術人員缺乏再培訓,知識更新跟不上,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健全,還有14個鄉鎮沒有鄉一級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全縣村級科技小組、科技示範户幾乎名存實亡,技術推廣經費嚴重緊缺,很多先進實用技術不能很好地推廣應用。因此,各級政府應對這一問題引起高度重視,盡力克服困難,加大資金投入,才是唯一的出路。

六、今後五年發展規劃與建議

xx縣馬鈴薯主要生產區域包括全縣xx個山區鄉鎮的190個村,總耕地面積約46萬多畝。根據實際情況,今後五年,xx縣馬鈴薯產業要爭取達到初步的產業化。

一是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在現有25萬畝的基礎上,達到35萬畝,在種植規模上實現新的突破。

二是脱毒良種馬鈴薯播種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為實現這一目標,縣脱毒馬鈴薯繁育推廣中心培育馬鈴薯脱毒苗的規模於20xx年達到130萬株,脱毒苗栽培日光温室達到10座(12畝),防蟲網棚面積達到200畝,平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種和示範推廣經費300萬元。

三是在生產目的上要打破小農經濟的思想,發展商品薯基地,通過精耕細作和病蟲害防治,努力提高馬鈴薯產量和質量,力爭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通過脱毒馬鈴薯新品種的繁育推廣,一方面提高單產,一方面利用我縣高海拔、氣候較冷涼的特點,力爭把我縣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種繁育基地,為xx州及青海等地提供馬鈴薯良種,增加羣眾收入。在全縣建立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10萬畝,每年為本縣及周邊縣市提供馬鈴薯良種15萬噸。

四是要建立自己的馬鈴薯加工大型龍頭企業,使馬鈴薯在當地就能被加工轉化增值,以提升市場價格,增加種植效益。通過政府鼓勵和領導扶持,興建馬鈴薯薯片、薯條、精澱粉等加工龍頭企業2—3家,年加工轉化馬鈴薯鮮薯20萬噸左右,加工轉化率達到40—50%。

最終通過各種途徑,努力使全縣農民人均從馬鈴薯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

硅產業調研報告篇4

按照三嚴三實教育實施方案中開展專題調研的要求,近日市質監局組織調研專班,深入精準扶貧聯繫點——竹山縣官渡鎮大溪河村進行調研,深入分析大溪河的現狀、問題及下一步幫扶措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大溪河村發展的現狀

1、基本村情現狀。大溪河村位於竹山縣官渡鎮北部,距鎮政府約30公里,距縣政府約88公里,是典型的偏遠高山村。版圖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過去的4個村和1個林場合並而成,全村旱地4426畝,水田325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大溪河村村內主要資源有閃長巖、石煤、黑板石、魔芋、獼猴桃、蜂蜜和煙葉等。

2、貧困人口現狀。大溪河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約300人,實有勞動力825人,貧困人口177户 673人,貧困人口超過50%。在貧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可以説,留在村裏的大多是貧困户。根據走訪瞭解到的情況,除了35户煙農收入較為穩定外,其他貧困家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3、基礎設施現狀 。大溪河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組公路60餘公里,路面較差,遇到雨天,大多數道路無法通車。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兩層小樓外,其他農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條件極差。村內無學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鎮上上學,目前有8名在讀大學生和6名高中生。村內無衞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官渡鎮,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則忍。村黨員活動中心是4間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土牆房,辦公環境差。因環境限制,該村電力資源短缺,經常晚上供電,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沒有網絡,很多地方沒有手機信號,通訊極其不便。

4、產業發展現狀。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煙、種糧、發展林特產業和打工為主,2014年人均收入4242元。煙葉種植是該村主導產業,在煙葉公司支持下,種植面積達到850畝,有烤房22座。由於條件所限,招商引資相對困難。2012年引進一家石材加工廠,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目前處於停產狀態。

5、基層組織現狀。大溪河村現有黨員22人,村兩委班子5人,年齡結構較為合理,但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3人長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婦聯主任是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很少參與到村集體事物中來,村兩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二、市質監局幫扶的情況

1. 加強領導,組建幫扶工作機構。市委政府精準扶貧活動專題工作會議召開後,市質監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長曾勤為組長,局班子成員,各分局局長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制定 結窮親、幫窮户、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同時成立了以黨組成員、副局長歐陽華同志為隊長,抽調6名同志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隊,為精準扶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走訪調研,摸清村內基本情況。我局扶貧工作隊迅速深入聯繫村逐户走訪,全面調研。工作隊員共駐村180人次,走訪入户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貧困户家庭,先後4次與官渡鎮黨委政府領導座談商討大溪河村扶貧計劃, 5次召開村民大會,詳細瞭解大溪河村的基本情況,並將走訪瞭解的詳細情況歸類建檔。通過調查,在177户貧困户中,有煙農35户,全家在外打工6户,僅留老人在家23户,傷殘户3户,老年户3户。經統計,需要重點幫扶的困難户共96户35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不足,同時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術和資金。通過走訪調查,確定了扶貧的重點對象,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在走訪過程中,工作隊員積極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爭取村民對 精準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明確職責,全員參與結對幫扶。按照市委政府幹部包户(人)的要求,結合貧困村的實際,建立了縣級領導幹部包户和一般幹部包人責任制。我局縣級幹部13人,幫扶13户共計48人,一般幹部206人,共計幫扶81户306人,剩餘貧困羣眾由工作隊兜底幫扶。任務確定後,通過春節慰問、組織活動等方式,組織幹部職工分批前往大溪河村,走訪、慰問、幫扶困難户,為各户脱貧致富出謀劃策。其中在2015年春節前夕,局黨組成員以及二級單位負責人走訪慰問了該村老黨員和一批困難羣眾,共計為該村177户結對幫扶户提供了價值1.2萬元的慰問品,同時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學金,支持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4、結合實際,幫助制定脱貧計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是村民徹底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經實地走訪,該村蜜蜂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目前有30餘户村民散養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術和龍頭企業帶動,蜜蜂養殖未能形成規模,產量也較低,多數蜂蜜養殖户年收入只有 100多元。該村地處高山,很適合獼猴桃生長,已有幾户村民正在發展獼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畝獼猴桃基地,其中20畝已掛果,年收入超過10萬元。通過調查,後與村兩委溝通,決定以產業扶貧為主導,將蜂蜜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作為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重點扶持,做到户户有產業,人人能脱貧,同時聯繫龍頭企業,幫助建立產業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户的經營模式,以產業扶貧徹底實現脱貧致富。為加快發展壯大獼猴桃產業,局主要領導專程赴全國最大的獼猴桃基地——陝西省眉縣考察獼猴桃標準化示範縣建設,瞭解獼猴桃的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發展前景等情況,幫助大溪河村制定了科學、詳細的獼猴桃產業發展計劃。每畝獼猴桃年產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户種植3-5畝,可收入1-2萬元。力爭通過5年努力,該村獼猴桃發展至500畝,收入達到200萬元。為發展蜂蜜產業,我們先後5次到湖北神農蜂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得知當前新的養蜂技術每箱年產50公斤左右蜂蜜約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幾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經分箱後年產值可達到3000-4000 元,第三年分箱後的收入可達一、兩萬元。同時,該產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屬於懶人產業,老弱病殘均可發展。我們將瞭解到的信息及時該村兩委溝通,幫助該村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爭取在2-3年將該村蜜蜂發展至1000箱,年收入達到80萬元。

5、籌措資金,啟動扶持產業發展。為加快大溪河村脱貧步伐,市質監局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年初,局黨組號召全局幹部職工每人集資捐款400 元,共募集到9萬多元啟動蜜蜂養殖產業,計劃為110户困難村民每户免費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神農蜂語公司提供蜜蜂種羣和技術指導,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為改善該村醫療衞生條件和產業合作社的發展,局黨組計劃每年想辦法籌措一定的資金,支持該村一中心三室 建設(黨員活動中心、產業合作社辦公室、衞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籌措10萬元資金,計劃為該村村民每户提供1畝獼猴桃苗木,並聘請陝西眉縣的技術人員,定期為該村獼猴桃種植户提供技術指導。

6. 廣泛動員,邀請企業參與扶貧共建。扶貧是一項社會責任,我局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共建,藉助企業的資金、市場,幫助聯繫村脱貧致富。經溝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紀中遠集團、十堰福堰鋼鐵公司、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湖北帕菲特工程機械公司、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十堰海億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氣公司等8家企業願意參與到大溪河村的扶貧工作中來。其中,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已先後2次派技術員前往大溪河村講解傳授蜜蜂養殖技術,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願意為大溪河村移民搬遷工程免費提供水泥100噸。

三、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1、村民素質不高。在扶貧開發之中,勞動力資源是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但大溪河村村民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給精準扶貧增加了難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經遷出村外,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資金投入不足。大溪河是極度貧困的村莊,需要建設的項目多,需要扶持的資金多。該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獼猴桃產業,200多畝土地流轉已經到位,但前期每畝近3000元基地建設費用成了門檻,村民缺乏資金投入,只能望地興歎。目前政策扶貧資金有限,村民自籌資金無來源,幫建部門零基預算,也無資金投入。加之農業產業投入大、週期長,市場風險也很大,村民無法承擔投入成本,資金制約成為扶貧的最大障礙。

3、技術服務不夠。官渡鎮黨委政府及大溪河村兩委十分重視產業發展,先後發展了煙葉、魔芋、獼猴桃、蜜蜂養殖、玄生種植等產業,只有煙葉公司技術服務到位,發展較好。可煙葉種植面積900畝已基本飽和,無發展空間。其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村裏曾大力發展中藥材——玄蔘,因村民缺乏種植技術,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龍頭企業兜底,結果村民都放棄了玄蔘種植。村裏還發展過蓮藕、核桃、魔芋等產業,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經營,廣種薄收,陷入停滯狀態,根本問題是缺乏技術指導。

4、聯動幫扶不力。大溪河村貧困面大,返貧率高,每年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當年返貧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鉅。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設集團共同幫扶大溪河村,我局也積極爭取其他8家企業從不同層面參與到大溪河村扶貧中來。但總體感覺是企業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市裏統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設集團至今還沒有實質性行動,社會聯動幫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難以完成艱鉅的脱貧任務。

四、今後扶貧的主要措施

1、結對幫扶增強幹部責任。今後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結窮親、幫窮户、拔窮根精準扶貧精神,紮實開展雙包雙建雙帶雙促活動,細化幹部一對一幫扶的任務,強化幹部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幫扶幹部與包聯户溝通聯繫,有針對性地制定貧困户脱貧計劃。建立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減貧項目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效果明顯。

2、資金幫扶增添基礎設施。市質監局將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大溪河村啟動 一中心三室建設,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解決羣眾看病難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扶貧資金,協調相關單位,逐步解決大溪河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問題,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3、產業幫扶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貧困户因地制宜地選擇產業,重點發展蜜蜂養殖和獼猴桃產業,幫助羣眾連片規劃建設,着力優化品種,努力提升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儘快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引進企業拉昇產業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幫助大溪河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壯大蜜蜂養殖產業。幫助發展獼猴桃產業,免費提供獼猴桃樹苗,力爭在明年春季推廣種植200畝。事先做好與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溝通合作,開闢獼猴桃銷售渠道。

4、聯動幫扶增進村企共建。結合大溪河村實際,引進符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通過村企合作,互助互動,藉助企業的技術、資金,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降低農民發展產業遇到的市場風險,實現互利共贏。計劃引進獼猴桃、魔芋、蜂蜜產業龍頭企業各一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合作社發揮作用。同時爭取市文明辦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結對共建美麗鄉村和兩創(創文明新村、創十星級文明户)活動,加快建設文明新村。

5、遷移幫扶增快脱貧進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邊遠以及水電路不通、資源匱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户為重點,實行生態搬遷工程,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問題。目前該村已規劃兩個搬遷安置點,有18户村民有搬遷意願。通過搬遷讓村民集中居住,同時配套基礎設施,從根本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6、教育幫扶謹防代際傳遞。積極開展雨露計劃·金藍領助學培訓,以貧困家庭兩後生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短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鼓勵村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為扶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為防止出現因學返貧的情況出現,市質監局繼續對該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進行助學幫扶,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增強致富能力,鞏固扶貧成果。

五、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大規劃統攬力度,提升精準扶貧效率。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規模化種植、養殖和經營是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雖然秦巴山區地形複雜、氣候各異,動植物品種多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經營,但結合實際分片進行規劃,以幾個鄉鎮或幾個村為單元,明確產業方向,形成適度規模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還是切實可行的。如官渡鎮周邊鄉鎮,或大溪河村及周邊幾個村,都發展彌猴桃,形成規模,集約化經營,這樣就可以降低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價值。因此,建議市級統籌指導,縣鄉科學規劃,分片區對產業發展、道路交通、村級公益設施進行規劃,以提高扶貧效率。

2、加大資金捆綁力度,提升整體發展能力。扶持資金數額決定扶貧計劃任務的落實,沒有資金投入,任何規劃、計劃都是空中樓閣。如果僅靠幫扶單位支持,難以完成艱鉅的脱貧目標。現在大溪河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貧資金、項目資金,村集體和幫建單位都不清楚,計劃幹多少事,心中沒底。建議根據市、縣扶貧規劃,將政策扶貧資金、有關項目資金等計劃下達到鄉、下達到村,加上幫建單位扶持資金、社會捐獻資金、村級組織自籌資金等,將所有資金捆綁使用,有計劃的謀劃、規劃,每年幹幾件大事、實事。

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當產業扶貧項目確定之後,農民急需的是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可這些技術大多數幫建單位是無法提供的。當前大溪河村蜜蜂養殖、彌猴桃種植,需要培養幾户技術帶頭人。建議市、縣牽頭,安排農業、林業、畜牧、科技等部門技術機構或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分門別類地組織在相應片區開展相關實用技術培訓,村級組織組織產業對口的農户參加,以提高其創業能力和技術素質。

4、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升模範帶動作用。貧困村的脱貧致富,村級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及兩委班子成員發揮着關鍵作用。大溪河村黨支部書記明平濤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發展產業,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徹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村黨員幹部和致富能人的培養、挖掘工作,力爭培養一批年青有為、敢想敢幹、勇於開拓的黨員幹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致富創業團隊,帶動貧困村脱貧致富。

5、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扶貧幫建合力。精準扶貧涉及多個單位,如鄉鎮黨委政府、村級組織、幫建單位、幫建企業、產業合作社等,結構較為複雜,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計劃。如果職責不清,任務不明,各自為陣,就會大大影響扶貧效率。建議建立和完善協調機制,明確主導單位和責任主體,分解具體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會加速脱貧進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硅產業調研報告篇5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畜牧業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併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畜牧業是我市農業生產中的傳統產業,在為農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市農業特色產業之一,是我市未來重點經營的產業項目。深化特色產業的發展,對我市今後的經濟提升有着重要意義。

一、產業現狀

1、生產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創建畜牧大縣為載體,以農民增收、牧業增效為目的,不斷優化畜牧產業結構、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重點抓好畜牧產業化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畜牧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建設進程,不斷增強畜牧經濟綜合實力,實現了畜牧產業快速發展,

,全市生豬存欄65萬頭,牛、羊分別存欄8.3萬頭、4.5萬隻,家禽存籠195萬羽,長毛兔存欄12萬隻;全年生豬出欄85萬頭,出籠家禽298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2億元,農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1550元。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市畜牧事業發展有五個方面的明顯進步:

(1)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有突破性發展。通過政府強力推進,惠牧政策拉動、辦試點帶動、激活了民間資本投資畜牧業的熱情,標準化規模養殖勢頭強勁。建成萬頭豬場一個、生豬標準化150養殖模式豬舍30棟、10萬套種雞場一個、1萬隻以上的蛋雞場10個。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營鎮召開畜牧產業發展推進會,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開規模化養殖現場會,從而我市的規模養殖有了亮點、激發了羣眾投資畜牧業、發展畜牧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帶動了全市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

(2)畜禽品種改良有明顯進步(20xx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近三年,市政府列支專款,每年引購良種公豬20頭投放到養殖大户,建好了100個生豬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豬達到5.8萬頭,能繁母豬可以突破6萬頭,加快了生豬品改進程,生豬三元雜交率達到65%以上。

(3)動物防疫工作成效明顯,沒有發生大的疫情。近年來,國際國內動物疫情形勢嚴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每年市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訂了動物防疫工作責任狀,並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市對鄉鎮的經濟工作綜合考核內容,同時落實了相關的防疫工作經費,防疫的質量和效果明顯好於往年。

(4)黨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實。一是落實了中央的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政策;二是去年《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利川市創建畜牧大市實施方案的通知》(利政辦發2號)文件出台的六項獎勵扶持政策得到了較好的宣傳和落實。

(5)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多仁多實業有限公司年屠宰禽類加工300萬隻的生產線於6月正式投產,產品銷路看好,目前正着手準備遷入工業園區;土家牧業有限公司30萬頭生豬肉聯加工廠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總投資800萬元,完成了徵地60畝、三通一平、規劃設計和簽訂了設備採購合同,主體工程即將動工,可在底前建成投產;樂福畜產有限公司購銷加工兔毛450噸,實現銷售收入5500萬元;五洲牧業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飼料加工廠正在安裝和調試設備,預計在本月下旬正式投產。這些企業的建設、發展、壯大,改變了過去我市無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格局,拉動了畜牧產業的發展。

(6)畜牧隊伍建設有明顯提高。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全市600多名集體獸醫人員的養老保險得到落實,解決了集體獸醫老有所養問題,調動了在崗獸醫人員的從業積極性;二是畜牧系統的行風建設有所提高。,認真執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參加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和兩提高、兩滿意、創服務性機關的主題教育活動,畜牧局迅速在新聞媒體公開作出五項承諾,其主要一項是製作了便民服務卡,將局長、局技術人員、鄉鎮畜牧服務中心主任的電話號碼製成便民服務卡、發放到養殖大户,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難必幫,使畜牧系統幹部職工服務三農的意識增強,使社會關注畜牧、支持畜牧部門工作的關注程度提高,使畜牧系統職工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觀、隊伍的思想作風有所好轉、行業的服務形象有所提升。三是當前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紮實有效推進,必將增強隊伍的發展意識、服務意識,提高隊伍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

2、存在問題

(1)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畜牧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從生豬產業發展情況看,生豬肉聯加工龍頭企業還未建成投產,沒有品牌,更沒有知名品牌,也沒有一家有品牌、上規模的飼料加工企業,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組織形式尚未形成,產業鏈條脱節,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低。同時,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畜牧業生產結構仍很單一,主要是生豬生產,佔85%以上,沒有很好地利用我市豐富的草山草坡資源,優勢資源利用不夠,草地牧

城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第2頁

業發展步伐不大。我市有宜牧草山草坡291萬畝,且集中成片,理論載畜量20萬個牛單位,實際載畜量11萬個牛單位,目前,市內10萬畝以上的四大草場僅齊嶽山的少部分被建設利用,寒池、麻山、嚴家坪等草山草坡都亟待開發,存在草多畜少、草場資源浪費的情況,草食畜牧業發展差距大、發展空間大。

(2)畜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和污染矛盾日益突出。規模養殖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決定着畜牧業發展水平,而我市規模養殖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進展緩慢,畜牧產業發展成敗在防疫,畜禽規模化養殖往往造成氣味難聞、水體污染。一方面,土地調整難,土地流轉難,導致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難建。另一方面,治理污染難,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糞污排放量大,一個萬頭規模養豬場的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成本約為200萬元以上,排污治理的成本高,很多養殖户不願投入。因此,發展規模化養殖要研究污染治理問題迫在眉睫。目前養殖場(小區)糞污處理主要通過建沼氣池和簡單的沉澱處理後直接排放,很難做到達標排放,對環境和人畜飲水安全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3)動物防疫基礎不牢。目前動物疫情形勢複雜嚴峻,保障畜牧產業健康發展的任務艱鉅。一是當前重大動物疫情形勢總體呈疫源分佈廣、毒株變異快、外疫威脅大的特點,一旦市場價格下滑,一些養殖户綜合防控措施不到位,稍有不慎就有爆發大範圍疫情的可能,如生豬口蹄疫、藍耳病、豬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不僅動物發病流行,而且感染人,防控的難度越來越大;二是我市與周邊六縣市接壤,邊境線長。隨着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地區間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由於各地區防疫水平的差異,加之重大動物疫病的互通機制沒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區之間動物疫病傳播,增大了防控的難度。三是村級防疫隊伍不穩定。目前我市的村級動物防疫從業人員常年480人左右,平均年齡在49歲左右,從文化程度看,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佔30%、國中文化程度的佔50%、國小文化程度的佔20%,業務素質低。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畜牧獸醫基層隊伍建設,年投入獸醫防疫員報酬已達150萬元,但全市有575個村,防疫員人均報酬相對較低,加之工作量大、注射免疫操作程序多(如一頭生豬:春秋兩季,要各打三針、掛耳標,要求一頭一針、一苗一針、一針一消毒,還要填寫免疫檔案),技術要求高,年輕的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從業,年老的迫於無奈還在從事,防疫工作面臨人員斷層的問題。注射防疫的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4)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不硬。近年來,隨着市外一些地方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畜產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國家開始實施行政問責制,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責任重大,工作難度很大。一是食品安全問題,國家給部門職能分工是分段執法。一頭生豬從飼養到餐桌,有4個部門監管:從飼養到屠宰環節由畜牧部門監管;城市定點屠宰的行業監管是商務部門;屠宰後上市銷售由工商部門監管;消費者(機關、學校、企業、賓館等)購買到烹飪食品上餐桌的衞生監管由衞生部門負責。管理部門多,執法部門的配合、銜接上難免有真空,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監管到位難度大。二是在畜牧部門的檢疫(畜禽屠宰檢疫、活畜運輸檢疫)執法上,目前檢疫人員仍是靠肉眼、手感、經驗判斷,加之,動物疫病有潛伏期的特點,缺少快速、科學的檢疫檢測設施設備,檢疫的手段落後,檢疫的準確度不高,檢疫執法的説服力不強,國家農業部在執法裝備、設施設備的購置投入上向中央爭取的政策不夠、爭取的投入不夠。三是在飼養環節,對違禁藥品添加的監管難度大。養殖檔案的建立工作才剛剛起步,加之,我市現在仍以散養為主,規模養殖發展不夠,疫源的可追溯體系至今還沒有建立起來,監管的難度大;同時,飼料生產企業、經營行業的監管部門多(有畜牧、工商、質檢等部門),監管執法的力度不強,手段也不硬。

二、發展思路

1、工作思路

?已至期末,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州委、州政府建設百億元畜牧產業總體目標要求,大力發展生豬生產,突破性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家禽業,積極發展特種養殖,奮力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切實壯大畜牧業經濟塊頭,鞏固農業經濟半壁河山基礎,實現創建畜牧大縣目標。

2、奮鬥目標

全市生豬存欄達到65萬頭(其中能繁母豬達到6萬頭),牛、羊存欄分別達到8.5萬頭、4.5萬隻,家禽存籠200萬羽,長毛兔存欄15萬隻;全年生豬出欄90萬頭,出籠家禽450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3億元,人平牧業增加收入100元。

到20xx年、全市出欄生豬120萬頭以上(能繁母豬存欄8萬頭),生豬規模養殖出欄達到40%以上,牛、羊出欄分別達到10萬頭、6萬隻以上,家禽出籠500萬羽,長毛兔存欄20萬隻,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50%,農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元以上。

三、發展措施

1、全面建設良種繁育體系。以萬頭豬場和規模養殖大户為依託,全面加強生豬三羣一站建設,重點抓好生豬生產羣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設,同時抓好牛、羊、禽的地方品種保護和品種改良工作。

2、全面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以汪營五洲牧業的萬頭豬場、團堡金牧民族牧業有限公司萬頭豬場建成投產營運為抓手,以利中盆地為中心,着力建設生豬規模養殖帶,到20xx年,力爭建成萬頭豬場2個、5000頭豬場2個、3000頭豬場10個、50—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户達到户,建成生豬150養殖模式圈舍300棟;家禽養殖以東城、涼霧、汪營、南坪為中心,建成常年存籠蛋雞3萬羽的20户,年出籠肉雞1萬羽的50户,突破出欄生豬100萬頭、家禽出籠500萬羽的大關。同時大力扶持畜禽產銷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積極引導養殖大户、畜牧經紀人創辦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畜產品經營中介服務組織,努力提高畜牧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

3、全面普及實用科學技術。在全市大力推廣良種繁育、健康養殖、疫病防控等實用技術,努力提高科技興牧水平,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培訓各級技術骨幹。根據利川實際,我們要着力推廣生豬人工授精、養豬三料一補、生物發酵牀養豬、牛凍配、肉牛快速育肥、山羊一推三改飼養、土雞散養、飼草三貯一化、草場改良、規模養殖場程序免疫等十項技術。

4、全面培植市場主體。一是積極支持現有的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二是招商引資,引進知名企業到利川投資興建畜產品加工企業;三是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培養經紀人;四是抓好市場對接,發展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

5、全面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圍繞不發生大範圍的重大動物疫情的目標,抓好五個到位:一是認識到位,樹立養重於防、防重於治的防疫理念;二是人員到位,配齊、配強並管理好村級防疫員;三是設施到位,搞好市局化驗室建設,配齊動物檢疫必需的設備設施;四是投入到位,努力爭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五是工作到位,把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補針抓好抓實,逐年提高防疫的質量和效果。

6、全面實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高度重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強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二是加強畜產品流通環節的檢疫監管;三是加強屠宰環節的檢疫監管;四是加大畜禽產品的抽檢力度。

7、全面加強項目建設。一是搶抓中央擴大內需和湖北省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機遇,多上項目、爭大項目;二是優化項目儲備;三是圍繞鏈接產業鏈全方位實施產前、產中、產後招商引資。

8、全面落實惠牧政策。認真落實好中央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政策和省政府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獎勵政策,會同財政部門及時兑現到場、到户。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兑現《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利川市創建畜牧大市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出台的六項扶持生豬生產的獎勵扶持政策,促進生豬生產大發展,其內容是:對每新建一棟標準化150模式豬舍的,給予5000元補貼;對人平出欄肥豬1.5頭,户平飼養能繁母豬0.4頭以上的鄉鎮,獎勵3萬元;對年出欄肥豬500頭以上、1000頭以上、頭以上的養殖大户分別獎勵3000元、5000元、1萬元;對生豬營銷組織(大户)的獎勵標準在表彰時另行制定;對新建飼養良種母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場(户),一次性獎勵1萬元;人工授精每配種受孕1頭母豬,獎勵生豬人工授精站5元;建成年加工生豬30萬頭規模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獎勵100萬元(作資本金注入)。

9、全面加強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紮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業務技術素質,提高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強鄉鎮畜牧服務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改善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三是進一步深化獸醫服務體系改革,千方百計調動基層防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硅產業調研報告篇6

一、基本情況

井龍村位於玉林市福綿區成均鎮,坐落在六萬山腳下,是自治區“十三五”規劃扶持貧困村。全村轄11個自然村,40個村民小組,有耕地3880畝,有1854户農户,共有6546人,其中貧困户111户338人,貧困發生率為5.16%。村民以種植水稻、甘蔗、香蕉、中草藥,養殖豬、雞、鴨、白鴿和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福綿區通過調查研究找準“貧根”,因地制宜制訂幫扶規劃,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井龍村實際,能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和經濟發展後勁的精準扶貧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井龍村“兩委”引進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井龍村建設無公害蔬菜種植、觀光、採摘核心示範基地項目。項目以公司投資為主、區產業扶貧資金為輔,充分利用公司的收入作為發展精準扶貧現代農業產業的資金支撐平台,與深圳海吉星農批市場建立戰略合作伙伴,搭建“肥料一種植一銷售”一條龍產業鏈,摸索創建新型現代農業種植模式,助力精準扶貧,真正起到了造血功能。20xx年,通過這種模式,帶動了井龍村61户貧困户增收,實現户均增收1000多元。

三、主要亮點

一是開展跨區服務。發揮公司與外地農批市場的聯合作用,提髙貧困户及村集體經濟收益,調動了貧困户的積極性,使其思想由“要我脱貧”轉變到“我要脱貧”上來。二是扶貧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以資本為紐帶,以產業做帶動,讓企業和貧困户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通過利益將公司和貧困户緊緊連在一起。

硅產業調研報告篇7

為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規劃佈局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使入園企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8月6日,縣工商聯圍繞調結構促發展調研工業園區建設。主席、副主席,祕書長和常委參加。副縣長何健升、縣發改局、規劃局、國土局、環保局、林業局、住建局、工商局、財政局、經貿局、交通局、水務局、統計局、安監局、國税局、電力公司、鎮、營鄉的主要領導和部分政協委員、企業代表應邀參加調研。

一、基本情況

(一)園區規劃修編

按照“工業城鎮上山、保護壩區農田”的發展思路,《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xx——20xx》的編制工作已完成,並於20xx年6月12日通過省、市專家評審,修編後園區規劃面積為57.7平方公里。

(二)園區產業佈局

1.冶金建材片區(建成區):位於北鎮,涉及兩個村委會、2個村小組,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優質水泥、建材產業,優質水泥產能計劃達到1000萬噸,產值50億元,利税3-5億元,建成雲南省最大水泥建材示範基地。現已入駐企業21家,投產15家。

2.飼料產業基地片區(建成區):位於鎮,涉及兩個村委會、4個村小組,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集中建設打造雲南省最大的飼料生產加工基地,年生產各類飼料200萬噸,產值100億元。已入駐飼料企業22家(其中全國50強12家、上市公司8家、外資企業2家),投產1家。

3.農特產品加工片區(建成區):位於鎮,涉及兩個村委會、3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核桃、板栗、鴨子、乳製品、飲料、蔬菜等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已建成投產企業9家。

4.板材加工片區(在建區):位於鎮、鄉,涉及兩個村委會、3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傢俱板材加工及實木板、夾板、裝飾面板、細木工板等裝飾配套產業。現有意向投資企業15家。

5.箱板包裝片區(在建區):位於鎮,涉及1個村委會、1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重點引進軟包裝、紙包裝、塑料包裝、玻璃包裝、金屬包裝、鋁箔包裝、木質包裝等包裝行業。現有意向投資企業8家。

6.機械裝備製造片區(擬建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引進機械、電子、裝備製造工業。

7.五金加工片區(擬建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引進廚衞、水暖器材、量具、電動工具、不鏽鋼製品、禮品五金等特色產業。

8.木龍萬畝特色產業園區(擬建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引進大型工業項目。

9.市級特色產業園(擬建區):位於營村委會,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承接昆明市“退二進三”企業和老東山片區企業搬遷,集中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

10.物流片區(擬建區):重點引進運輸、倉儲、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行業。

11.綜合服務區(擬建區):在工業園區新建一個園區配套服務區,規劃面積3000畝。包括管委會辦公大樓,一個五星級酒店及5000套商住房、保障性住房。

(三)園區徵地情況

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城鎮山地化、山地生態化”發展原則,園區密切配合縣國土局做好土地調規工作,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園區總體規劃無縫對接。今年園區完成土地預收儲6340畝。

(四)園區發展成果

園區於20xx年3月31日掛牌成立,20xx年2月25日經省工信委批准,正式納入省級工業園區管理。20xx年以來,園區投資7.4億元,不斷完善 “五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新增建成區面積5.6平方公里。新宜九公路全線通車,進一步優化了園區投資環境。截止20xx年12月,園區累計引進項目58個,協議投資金額77.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3.99億元。園區現有企業7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主要

有建材、化工、冶金、造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其中主導產業為建材、化工、冶金,主導產業gdp佔比81.2%。

園區實施“工業上山、保護壩區農田”的舉措成為省國土廳推廣的10種山地綜合開發利用類型之一。被列為省國土廳工業城鎮上山試點縣、國土資源部低丘緩坡土地綜合利用開發試點縣。

今年1—6月,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1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7408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利税總額完成7662萬元,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3017萬元。規模以上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7.54,完成目標任務的329.8%。

二、存在問題

1.園區工業總量不大,規模以上企業少;缺乏新型工業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大中型企業。

2.工業產業弱,導致税源不足,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太慢,財政缺乏支撐力。

3.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4. 資金投入不足,影響園區的開發建設。

三、工作建議

調研組實地查看飼料園區、紅獅水泥和板材包裝片區,聽取工業園區負責人的彙報後,對園區建設提出工作建議:

(一)調結構保增長要處理好6方面的關係:一是處理好重經濟增長與結構優化的關係。要瞄準綠色經濟、低碳經

濟、新型產業,推動污染增量向綠色增量轉化,產值增量向效益增量轉型。通過存量轉型拓展增長空間。二是處理好局部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係。要選擇科學方法,向重點部位率先突破。不能只追求重點突破而忽視整體提高,既要抓重點,也要顧一般。三是處理好近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係。既要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產能,又要支持企業轉換機制,研發技術。把近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四是處理好重經濟效益與重民生改善的關係。發展經濟是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終級目標,在發展經濟時一定要考慮就業容量和提高農民收入兩個問題。五是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關係。在調結構中,市場是基礎,企業是主體,要保證調結構不偏離方向、不脱離正軌、不陷入低效。政府部門的任務是找準角色位置,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企業自身在競爭中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市場淘汰落後企業和過剩產能。六是處理好工業發展與配套服務的關係。

(二)重點發展六個產業集羣:一是發展建材產業集羣。從水泥、管樁、複合牆板、裝飾材料、新型管材產品等方面發展。二是發展通用設備製造產業集羣。力爭把雲南cy集團引個分廠到,加上現有的化工鑄造升級換代,逐步向高精尖數控機牀以及築路、礦山、冶金、建築、金屬加工等專用設備方向發展。三是發展新材料產業集羣。逐步引進金屬新材料、光電子材料、化工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四大領域企業。四是發展新能源產業集羣。發展以太陽能集熱、太陽能光伏、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風能發電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五是發展包裝產業。六是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三)調整好三大產業。現在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28.3 : 27.8 : 43.9,三個產業的結構不盡合理,需要加大調整力度。一是調優一產。發展現代農業,走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路子,在特色產業、優質品種等方面下功夫。二是調強二產。做強做大傳統產業,重視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強化跟蹤服務。三是調活三產。大力發展旅遊業,全面帶動第三產業,統籌規劃,構建高起點的物流平台。

(四)妥善解決好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一是市場準入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視。二是社會保障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等。三是資源配置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享。四是配套服務民營企業不能與國有企業同樣。

(五)堅持四個不變。一是把工業作為發展首位的意識不能變。二是縣政府每年向園區投入一個億的決心不能變。三是支持發展工業的政策不能變。四是舉全縣之力解決工業問題的魄力不能變。

(六)進一步加強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打基礎。加強園區水、電、路、土地收儲、供氣、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重招商。加大產業招商的宣傳策劃力度,引進能夠支撐發展的龍頭企業。三是調結構。選擇引進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利税高的大項目、大集團、大企業入園發展,突出抓好產業定位,功能分區,合理佈局,提升園區產業層次。四是求支持。抓住園區工業上山被列為國家、省級示範點的機遇,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省、市政策、項目、資金支持。五是建實體。進一步完善園區實體化管理實施方案,做到“小政府、大服務,小機構、大服務”,實現“封閉管理、獨立運行。”做好部分縣級審批權限下放園區的相關工作。六是強服務。相關部門要增強服務企業的大局意識,做好每個項目的協調服務,提高辦事效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