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村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9W

對於調研報告,寫作者務必要遵照領導的要求,制定出切合實際的調研計劃,只有對自己的調研事項做出具體分析後,我們寫出的調研報告才是有價值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對村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對村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5篇

對村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篇1

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對於鞏固脱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但目前在推動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鄉村專業化人才匱乏。當前,在各鄉鎮村莊中,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目前面臨的主要難題。不僅優秀青年通過考大學或各種招考離鄉進城,而且絕大多數青壯年乃至五六十歲的中老年都背井離鄉,進城務工經商。一些地方不僅村兩委成員存在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現象,而且還有不少年輕的鄉鎮公務員因自身生活的諸多困難未得到解決,而對紮根鄉村缺乏熱情、流動性大,鄉鎮青年公務員隊伍的不穩定,無疑也會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二是扶貧資產銜接落後。由於扶貧資金來源渠道眾多,投入方式多樣,貧困地區形成了一些扶貧資產,但由於長期運營管理機制不健全,部分扶貧資產難以發揮長期效益。不同類型扶貧形成的資產路徑及性質千差萬別,權利歸屬界定難度較大,在資產實際運營過程中,一些產業項目缺乏精細謀劃,實施主體選擇缺乏市場機制,收益分配缺乏持續精準,導致部分資產陷入管不好還想管等困境。

三是扶貧產業缺乏可持續性發展。產業是脱貧的根本,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然而,在脱貧攻堅期間,部分鄉村未形成可持續發展產業,依賴財政投入,獲得幫扶的產業一般是專項的、單一的產業,且多集中在農業,扶貧產業有同質化和低端化傾向。

二、相關意見及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奠定思想基礎。注重理論指導的連續性,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精神實質,繼承精準理念,總結脱貧攻堅先進理論和優秀經驗,指導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加強工作銜接,建立完善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

(二)做好政策銜接。完善和優化政策體系,促進相關政策向常規性、普惠性和長效性轉變,為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具體的指導方案。一是按照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梳理現行扶貧政策,總結提煉脱貧攻堅中成熟的理論成果、實踐經驗,用於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制度框架。二是促進特惠性政策向常規性、普惠性政策的轉變,逐步將針對絕對貧困的脱貧攻堅舉措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常規性社會保障措施。

(三)做好規劃銜接,提供指導路徑。要精準對接脱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統籌謀劃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遵循鄉村建設規律,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編制銜接好區鎮村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專業規劃,統籌考慮鄉村人口布局、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因素。

(四)加強鄉村振興後備人才培養力度。一方面加大建檔立卡勞動力教育培訓力度,通過提升自身素質擇業就業,穩定建檔立卡脱貧户收入,防止返貧;一方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穩定貧困村第一書記隊伍,拓展並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強基層黨組織理論和業務的學習,不斷提升基層後備人才素質;另一方面建立鄉村後備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如就業創業補貼和優惠貸款,鼓勵返鄉人員在鄉村就業創業,打造一支振興鄉村的年輕隊伍。

對村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篇2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專題調研的工作方案》,4月15日-19日,轅門口街道組成視察調研組,由街道黨工委委員、人大聯工委主任盧孝忠帶領街道人大代表調研街道鄉村振興工作,調研組一行實地察看了古山村、落子鋪村、城南村、革新村、資南村,雲山4a級景區項目和雲山路、歷史文化中心等項目,並召開了座談會,廣泛聽取村支兩委幹部、人大代表、雲山露營地等經營業主的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

(一)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全面落實職責任務。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健全街道鄉村振興領導體制,按照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街道與村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每季度召開一次鄉村振興戰略分析研判工作會議。二是細化實施方案。緊扣《中共武岡市委、武岡市人民政府鄉村振興戰略(2018-2020)實施意見》,結合街道實際,出台了街道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明確了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收入新增萬元、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方面量化指標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實工作責任。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人。

(二)集中力量抓好試點示範建設,以點帶面推進鄉村振興。轅門口街道先行先試,集中力量抓好古山村試點示範建設,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古山村幅員面積6.86平方公里,有18個村民小組,人口560户2380人。古山村地域位置優越,位於武岡古城南面3公里,地處雲山國家森林公園腳下。資源豐富多彩,擁有耕地面積1350畝,林地面積1700畝,庫容50萬方水庫1個,林場1個,茶場1個。古山村試點示範建設以生態、宜居、旅遊、文明為基礎,以雲山4a景區建設和古山運動休閒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為契機,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發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的康莊大道。

1.發揮特色優勢,推進產業振興。一是發展特色農業,構建產業支撐。近年來,古山村充分利用近郊地域優勢,結合傳統優勢產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調優調精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發展瓜菜、養殖產業。目前,古山村的西瓜產業已打響品牌,古山西瓜聞名全市城鄉。環保綠色有機蔬菜產業也初成規模,產品供不應求。結合旅遊打造了大型花卉觀賞基地80畝,供遊客長年觀賞。建有300頭以上養豬場4家,20頭以上養牛場2家,規模牛蛙養殖場2家。初步形成了特色比較鮮明,市場優勢比較科學合理的種植、養殖業發展格局。

2.引入社會資本,助推產業振興。街道引進湖南自駕友雲山露營旅遊有限公司、碧桂園專業合作社、伴山灣生態農莊等全域旅遊專業團隊,引導和鼓勵當地羣眾將殘次林、低產田進行流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林業。目前,古山村已成功流轉農田300畝,林地1200畝,總投資1.8億元建成自駕友雲山露營公園,致力打造成五星級標杆營地,打造了森林康氧基地、標準遊客服務系統、房車木屋、地方特色美食、特產集市、生態觀光、叢林探險、峽谷溯溪、青少年課外教育等項目,讓雲山景區躍位於湖南房車露營第一環線,成為湘西南品牌性突出的綜合型旅遊區。投資500萬元成立伴山灣生態農莊,建有大片果木林、大型餐廳、會議室。建成碧佔地80畝桂生態園碧,綠色的桂花一年四季飄香。以此為基礎,古山村着力推進農家生態旅遊項目,鼓勵村民開辦家庭旅館、家庭民宿。

3.夯實綠色理念,推進生態振興。古山村以一源(污染源)追溯、三生(生活、生產、生態)治理為切入點,以一造五治(植樹造林、治河治水、治髒、治污、治亂、治超)為抓手,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確定了村莊環境衞生清潔、公共場所專人保潔、農村長效保潔機制的工作目標,先後制定了《環境整治與建設方案》、《村規民約》、《責任區負責人職責》、《農户衞生評比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有效將垃圾污染、餐飲油煙污染截斷在源頭,做到衞生不留死角,無有色垃圾,家禽圈養,房屋無亂貼亂掛,傢俱擺放整齊。突出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山頭的造林綠化。同時實施六化工程,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一是道路硬化。全村硬化村級道路4000米,鄉村道路暢道無阻。建設了雲山進山公路路面加寬工程,路基寬度7.5m,路面寬度6.5m,建設了排水溝。修建了雲山進山公路至武岡市第三自來水廠2公里砂石路。二是圍欄藝術化。統一規劃圍牆、圍欄,拆除雲山進山公路沿線違章建築,修建竹籬笆藝術圍欄3000多米。三是院落亮化。共安裝太陽能路燈160基,每晚5—12點使古山村成為不夜村。四是房屋美化。雲山進山公路沿線房屋按照生態宜居的要求,根據湖南城市學院規劃設計,進行了立面改造。五是街路綠化。各户、各院落都綠樹成蔭,鮮花怒放。六是庭院美化,因户施策進行了庭院美化。

4.培育文明新風,推進文化振興。古山村在村民中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尚。一是抓制度,強化外在約束。修訂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要求各家各户認真學習,遵照執行,以此來不斷規範村民們的言行舉止。二是抓載體,提高活動質量。召開黨員、組長、羣眾代表會議,評選道德模範,並對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等模範予以評定,並加以表揚。在全村開展了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三是抓風氣,推進移風易俗。村支兩委先後出台了婚喪嫁娶不得大操大辦、不得賭博酗酒、不得參與迷信活動等一系列規定,並納入村規民約。利用好紅白理事會,由村裏的老幹部和有威望的族長擔任紅白理事會會長和會員,全村統一標準,不準大操大辦,白事不成席,一個白事的花銷不能超過15000元。黨員、組長、村幹部以簽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諾,帶頭遵守有關規定,爭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

5.健全治理體系,推進組織振興。街道把古山村班子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民主政治建設作為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突破口,整體提升了村級組織建設水平。建立健全了村級管理制度,實行黨務、村務全面公開制度,公開內容包括村級財務、五保、低保、貧困户對象名單,村裏重大事項、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等。讓羣眾瞭解政策和村級情況,充分享受應有的權利,村民對村幹部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得到明顯提升,村民廣泛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提高,社會穩定和諧的局面得到鞏固。完善以各類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為主體的村務監督組織,加強黨支部領導、村民代表會議決策、村委會執行、村民組織監督的自治模式。推行四議兩公開的民主議事理財制度,充分發揮黨員、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的作用。

6.培育吸納並舉,推進人才振興。推進強農富民工程,圍繞農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着力補齊民生短板,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近年來,利用項目實施契機及產業發展機會,培育土專家田秀才農創客等實用人才及致富帶頭人20餘人,同時通過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新創業12人,為古山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現今的古山村,整潔的村道、潔淨的院落,清澈的溪河,恬然的風光,如織的遊人,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三)加大推進實施力度,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找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着力點和結合點,加大力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1.堅定不移抓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堅持優勢互補與產業共建原則,借力雲山門户、千年王城區位優勢和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優勢,培植新的產業支柱,突出抓好三產聯動發展,一產以抓特色農業為主,二產以抓農產品加工為主,三產以抓鄉村旅遊業為主,加強跟蹤服務。形成以古山、落子鋪為核心的特色種植業,以珍桂園為代表的苗木產業帶,以古山、落子鋪、資南、城南為主線的牛蛙養殖、生態養魚等水產養殖業,以落子鋪、古山、革新、資南為基礎的蔬菜種植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羣,將產業集羣發展成為拉動轅門口經濟的有力支柱。積極培育經濟發展龍頭。瞄準能夠落地生根的企業,用好用活一鄉一商會一村一產業扶持基金一致富奔小康產業政策,全面培育產業發展龍頭。各村(居、社區)充分發揮能人帶動作用,以引進能人的力度和幫扶能人的深度,爭取更多能人回故鄉、建家鄉、富老鄉。重點把規模大、效益好、技術含量高的農業龍頭企業引進轅門口街道。

2.做強鄉村旅遊,注入經濟發展新活力。把鄉村生態旅遊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依託轅門口雲山門户、千年王城的悠久文化底藴,全力打造轅門口街道鄉村旅遊文化品牌。規劃雲山自駕友露營基地、雲山歡樂海岸文化旅遊度假區、伴山泄洪渠徒步觀景線和伴山花海欣賞特色觀景線,逐步實現休閒運動、自駕宿營、農家住宿、民俗體驗、觀光農業為一體的城郊鄉村旅遊模式,為街道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結合三堂院水果採摘、落子鋪草莓採摘、南門口油粑粑、發糕、米粉及涼伴粉等特色小吃,做強轅門口慢生活系列活動,做到以名氣聚人氣,以人氣引商家,助推轅門口餐飲業、住宿業、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着力打造文化旅遊精品景區,把歷史博物館、古城新區、古城重點街區等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旅遊產業優勢,促進街道產業優化升級。

3.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打好鄉村振興的首要關鍵戰役。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街道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色發展貫穿到鄉村建設發展的各方面。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優化整合各種資源,加快提升村容村貌,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切實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人居環境問題,不斷增強農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把治垃圾、治農業生產廢棄物、治空心房、治污水、治廁所、提升村容村貌的五治一提工作作為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任務。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措施,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第一,垃圾治理—三清一改。實行户分類、村收集、鄉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方式。全面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村內塘溝、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使鄉風文明、村規民約落到實處,提升村容村貌。第二,生活污水處理—水更清,村更美。堅持高位推動和整體聯動相結合,強化街道主導地位,尊重村民主體地位,尊重羣眾意願,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充分考慮當地資源稟賦、發展程度差異,做到治污用地和環境優美和諧統一。第三,廁所革命—小廁所,大民生。科學制定改廁計劃,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嚴格執行改廁流程,確保廁所革命能夠順利實施。建立完善政府引導、村級組織和農民參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第四,空心房整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加快推進村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兩規合一,實現村級規劃全覆蓋。遵循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一户一宅,建新必須拆舊政策,依法依規對拆除空心房、退出宅基地復墾適當給予補償,對拆除後的宅基地依照村級規劃和宜耕則耕、宜綠則綠、宜建則建原則進行開發利用。第五,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畜牧與環境協調發展。狠抓禁養區的退養和監管,抓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抓實養殖廢棄物處理技術推廣。大力推廣種養結合模式,因地制宜,多種方式並舉,促進畜牧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第六,提升村容村貌—建設好美麗宜居鄉村。推進村莊綠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最美庭院創建活動,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4.鍥而不捨抓脱貧攻堅。擺脱不了貧困,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目前,街道已有397户1206人穩定脱貧,還有76户152人沒有脱貧。街道上下堅持以脱貧攻堅統攬全局,按照一體即以脱貧攻堅領導小組為主體、兩翼即幹部扶貧和行業扶貧為兩翼的戰略支撐體系,全面落實兩級責任制即街道和村兩級黨組織書記負責的精準扶貧責任落實機制,推進解決四個問題即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分類實施五個一批即發展生產脱貧一批、易地搬遷脱貧一批、生態補償脱貧一批、發展教育脱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實現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户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脱貧成效精準,如期高質量通過脱貧摘帽國家抽查,確保脱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5.抓住農業生產這個支撐點,提高經濟發展能力。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為抓手,確保街道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走現代農業、規模農業、品牌農業之路,通過招引業主,培育大户,提升效益。加強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開發了優質稻面積11000畝,其中訂單農業1500畝,超級稻3000餘畝,單改雙示範片300畝。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7200畝,實現總產0.9萬噸。在多種經營方面,種植雜交玉米1800畝,大豆300畝,特色紅薯800畝,油菜1500畝,新擴蔬菜基地200畝。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農業新技術推廣工作,完成藥材開發300畝。藥材種苗基地一個。推進一村一品建設,落子鋪、古山村葡萄、西瓜基地;資南、城南村養魚、養豬基地;古山、城南、革新村蔬菜基地;城南、落子鋪村藥材種植基地等初具規模。畜牧業生產穩步健康發展。新增生豬規模養殖場2家,生態土雞養殖場1家,肉牛養殖場1家,養羊場1家。全年累計出欄生豬2萬頭、仔豬出欄0.2萬頭、肉牛出欄100頭、肉羊出欄1520頭、家禽出籠8萬羽,水產養殖118公頃,產量500噸。

6.持之以恆抓文明創建。傳承街道傳統文化。轅門口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文脈厚重,鄉村振興,要傳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要培育社會文明新風。堅持以文明城市創建和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提升文明程度。集中開展交通秩序、環境衞生、城市管理整治,深化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創建,開展家風評議、家風交流等活動,按一村一部、評選到户要求,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按月開展主題活動,嚴格實行量化管理,強化鄉風文明和移風易俗,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大力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評選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點。精心組織傳統節日文化活動,打造先進典型宣傳陣地,倡導文明新風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劃的科學合理性還不夠,特色不夠鮮明。現有村莊規劃編制進展緩慢,特色不夠鮮明,融合農耕文化、民俗風情、人文資源、建築風格等要素,進行區域功能、居民住宅、產業發展、休閒旅遊等發展定位不明確,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夠鮮明。規劃在引領村莊合理佈局、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發揮不夠。革新、城南是重點項目建設村,村民建房一直凍結,村民住房屋多是磚木、土磚結構,構架相對簡單、功能單一,安全舒適性差,改建住房勢在必行,但現有政策對村民自建改建住房的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和高度都控制太嚴,不利於農民居住環境改善和鄉村面貌提升。

(二)本鄉本土人才不足。缺人才是制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因素。從農村產業發展看,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偏少,能夠承接網絡經濟時代的旅遊文化產業、新業態電商產業的複合型人才更少。從農村技術支持看,缺少能夠長期紮根農村、從事農村技術研究推廣的土專家、田秀才。農村教育、衞生等人才也存在數量不足,學歷層次不高,服務能力不強的問題。從農村有效管理看,村支兩委幹部平均年齡偏大,年輕後備幹部不足。從鄉村人才提升看,現有農村人才、鄉土人才評價機制還不健全。

(三)建設用地政策落實還不到位,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力度還要加強。現有政策將農產品冷鏈、初加工、休閒採摘、倉儲等設施建設按照農業用地管理,但這一政策沒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還是按非農建設用地管理。對於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閒旅遊等項目建設,應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但由於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標基本上用於房地產、開發區或其他非農產業,政策實施不到位。比如今年3月,大棚房整治時,古山村村民曹亮三兄弟多年辛苦經營的休閒採摘伴山灣農莊,因多年申請,但一直沒有辦好建設用地手續,被拆除。產權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資源變資產、變資金的通道還未真正打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試點還在進行中,推廣試點經驗的步伐慢,盆景變風景的辦法不多,力度不大。

(四)農村產業發展還有待加強,帶動農民致富作用發揮不夠。轅門口街道農業生產自然條件雖然優越,但農村產業質量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農業結構相對還比較單一。新型職業農民少,大部分農民創業致富能力不強,農村創業創新氛圍不濃。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不夠,特別是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強,加工轉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影響力的品牌,支撐和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作用不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農產品電商等還處於培育階段,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健全,帶動農民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收益的辦法不多。

(五)主體作用發揮差,農村環境污染重。生活污水、農藥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糞便等已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街道各村均未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亂排亂倒現象嚴重,破壞水體生態,危害人居生存環境。環境整治工作中沒有充分發揮村民主觀能動性,雜物亂堆放、垃圾亂拋灑等現象給六治一提管理帶來一定困難。由於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有限、村民素質不高,很多羣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街道辦事處的事,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參與熱情不高,出現了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

三、今後的工作建議

(一)切實增強推動鄉村振興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一是持之以恆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細化實化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政策措施,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確保鄉村振興持續推進、逐年見效。二是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因地制宜,堅持先點後面、示範引領,從不同村的實際出發,明確不同村莊、不同階段鄉村振興的發展要求和具體目標,分梯次、有重點、多樣化推動鄉村振興。三是層層落實推進鄉村振興。着力完善鄉村振興的領導責任機制,明確街道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鄉村振興戰略千斤重擔眾人挑,將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各村和相關職能部門,將五年目標任務分解到每個年度,通過定期分步督查和工作實績考核,推動建立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二)着力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一是將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鄉村振興的基本出發點。把增加資產性收益作為下一步推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點,積極推動農村三塊地轉化為農民可經營、可收益的資本,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性權利。以提升小農户的市場化、組織化程度為目標,明確將帶動小農户發展、農民增收作為工商企業進入鄉村的條件,給予優先准入和政策支持。將建立與農民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作為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享受優惠扶持政策的前提,通過保底收入、股份分紅、利潤返還、品牌溢價收益等方式,推動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二是將補齊農村垃圾、污水處理短板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主攻方向。加大對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廁所革命的財政支持,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投入,積極推行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行。探索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護的受益者付費制度,推動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和有機易腐垃圾處理試點,研究制定農村水污染排放、污水處理分級分類標準,研發推廣經濟實用、符合農村實際的污水處理、改廁技術。三是將提升農村教育、醫療服務水平作為改善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的優先選項。在配備常規醫療診斷設備、提高鄉村醫生待遇的基礎上,將解決必要運轉經費作為下一步工作重點。推動建立以病種為基礎的基層首診制度,通過對首診病種給予醫保報銷傾斜,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鄉村。四是堅持將脱貧攻堅作為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在確保如期完成脱貧攻堅任務的基礎上,着眼於絕對貧困消滅後如何實現鄉村振興,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出台相對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和農村低收入羣體穩定增收的政策意見,確保扶持政策在2020年後一定時期內穩定不變,解決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和非貧困人口發展問題,同時將新發生的返貧人口納入幫扶體系,推動建立脱貧剛性保障機制,提高普惠性社保標準,增強社會保障的財政剛性支出。

(三)進一步完善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的扶持政策體系。一是健全鄉村振興穩定投入保障機制。依法落實農業投入總量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的法定要求,把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振興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的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推動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二是提高鄉村振興用地保障。通過預留部分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盤活使用農村存量建設用地並給予新增建設用地獎勵指標、簡化現代農業發展所需配套設施用地審批程序等方式,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將宅基地復墾、耕地佔補平衡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滿足所在村鄉村建設需求,推動節約指標跨省流轉,交易資金全部用於支持鄉村振興。三是創新鄉村振興項目審批管理方式。不斷深化農業農村領域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適合農村實際的項目審批和資金使用指導意見,進一步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和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統籌協調分屬不同部門和領域的項目、試點和考核要求,加大項目和資金整合力度,提高項目實施效果和資金使用效率。

(四)進一步發揮農民推動鄉村振興的主體作用。一是不斷完善鄉村基層社會治理機制。以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和自治組織建設為重點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水平,推動鄉村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將組織和工作覆蓋向下延伸至自然村和村民小組,推動自然村和村民小組設立村民理事會,配合村委會開展村民自治和農村公共服務。二是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堅持農民鄉村振興的建設主體、受益主體和治理主體地位,積極推行一事一議、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鼓勵農民對直接受益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工投勞,對財政支持的小型項目,優先安排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作為建設管護主體,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羣眾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感。三是倡導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將大力弘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作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積極推動廣大農民羣眾創新創業,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持久精神動力。四是有效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健全完善農村就業服務體系,以加強職業教育培養實用技能人才為切入點,將與鄉村產業發展相關的專項技能培訓納入補貼範圍,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五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村組兩級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納入統一管理,推動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造,夯實鄉村自我發展的經濟基礎,增強村級集體經濟投入鄉村公益性設施建設的資金實力。鼓勵整合利用集體積累資金、政府扶持資金等,通過入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村企共建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

(五)進一步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一是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夯實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以特色種養殖業為基礎,推動與之配套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生產經營服務業發展,通過農村二三產發展推動一產提升發展質量,增強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區域性特色明顯的鄉村產業體系。二是通過科技創新和市場化建設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支撐。不斷優化鄉村投資和營商環境,破除政策壁壘,鼓勵工商資本積極參與鄉村產業發展,通過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推進農業品牌化、市場化和專業化建設,通過給予信貸、用地、税收等優惠政策,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做精做專、做大做強,特別是要確保農民分享流通環節增值收益。三是推動多規合一規範引領產業融合發展。將鄉村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目標考核,推動產業發展規劃與村莊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有機銜接。在各專業規劃編制中,協調安排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空間佈局、用地規模、生態要求,統籌推進鄉村旅遊、生態養生、休閒農業、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各地鄉村旅遊特色發展、集點成線,引導從業人員誠信經營、形成品牌,培育好穩定市場。

(六)進一步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村生態環境整治。一是強化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支持保護政策。加大對農村生態清潔流域治理的財政支持,完善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廢舊農膜、病死畜禽等農業廢棄物多元化利用的財政補貼制度,對在鄉村投資綠色產業比照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税收優惠政策,在落實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基礎上,儘快確定投入品減量使用的行動目標和時間表,督促生產經營者落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和廢棄物回收等相關規定。二是統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和資源合理利用。加快劃定鄉村生態功能保障基線和自然資源利用上線,明確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不得觸碰的生態紅線。在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安全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鄉村生態資源,推動將山水林田湖草、農耕文化、康養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點。三是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健全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七)發揮各級人大代表作用。參照近幾年動員各級人大代表助力脱貧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動員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羣眾傾聽意見,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來,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主體作用、聯繫羣眾的紐帶作用、學習工作的表率作用、社會進步的帶動作用,將人大代表鍛造成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力量。

對村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篇3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樂至縣作為四川省的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農業、農村、農民現狀

(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滯後

全縣農業基礎條件差,田地分散,地塊較小,不利於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多,水利設施老化嚴重,近年來,雖然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村通水泥路項目,但從全縣來看,比例仍然偏小,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仍不完善,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項目支撐能力不強,缺乏統一規劃,項目打捆使用,農口部門之間沒有很好好契合,各行其事,各自為陣,造成有項目無產業,有產業無項目支撐。

(二)農業經營者素質不高

受傳統農業的影響,我縣農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小農生產方式居多,農户經營較為分散,直接導致產業規模小,很難進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產。農村人員結構老化,18-60歲真正意義的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人才斷代現象突出,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農業發展需要;農業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雙雙短缺,部分鄉鎮農技部門有的農技人員往往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投入農村技術推廣工作,同時基層農技員知識更新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我縣龍頭企業(業主)發展規模較小,示範引領作用不強,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不規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社會化組織程度不高、輻射帶動效果不顯著,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未能充分發揮示範作用。目前我縣農產品交易市場平台建設滯後,交易方式單一落後,市場信息不對稱,農產品產銷難對接,農產品產業鏈的各環節基本是分離的。農產品流通市場、農產品銷售還缺乏全方位的信息引導,缺乏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生產、技術、價格和供求信息,其指導生產、引導銷售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不強

鄉鎮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艱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上進人渠道窄,影響了幹部補充,且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部門挖走,造成鄉鎮幹部隊伍結構失衡、人員老化、青黃不接、斷層嚴重。部分鄉鎮中年幹部由於學歷和知識層次偏低,對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認識不到位,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知識的能力較弱,習慣於用傳統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在落實示範帶動、農業產業開發中,缺乏創新能力,點子不多,辦法不實用。部分鄉鎮年輕幹部,由於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組織動員羣眾能力差,面對實際困難時往往顯得辦法不實用,與羣眾打交道存在障礙。部分幹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想,缺乏勇於擔當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貽誤了發展良機,造成了工作被動。

二、建議意見

(一)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

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管理和使用,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建設丘區現代農業強縣提供全方位人才保證。一要紮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農業幹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切實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從政治高度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紮實推進紀律作風建設。深入開展整治和查處侵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開展正風肅紀,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大興敢於擔當、狠抓落實、為民服務、調查研究、清正廉潔之風,在全縣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牢固樹立農業系統幹部良好形象。三要紮實推進業務能力建設。堅持在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等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引導農業幹部職工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法治、信息化和以點帶面的方法推動工作,不斷提升服務三農工作的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深、分工明細、服務水平高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經紀人、職業農業經理人,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推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紅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專業農户等模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作市場化,提供農業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服務,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堅持示範引領、創新推動,創建一批省市級示範社、示範農場。

(三)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一要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綜合採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設施覆蓋行政村比率、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能力建設。二要推廣和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加強對生物質節能爐具、秸稈固化綜合利用、沼氣、太陽能節能房等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利用,積極引導農村能源結構的轉變。三要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社通水泥路項目,完善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改變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四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實保障農民住房安全。

(四)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

充分利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注重產業發展的科學合理規劃和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實現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安全的原料,實現種植業產業鏈更加緊密有效。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對我縣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合理利用政策、打捆項目資金、科學安排落實,最大化發揮政策和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市場資本,助推全縣畜牧業發展壯大。加快推動生物有機肥廠項目建設,建立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各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農業廢棄物無害化綜合利用,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理機制。

:

對村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篇4

為充分了解我市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情況以及村民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關注度,5月21—25日,市統計局組織力量對全市鄉村振興情況進行了調研。此次調研抽取了梁子湖區樑子鎮沙灣村和沼山鎮湖瓢村。調研採取實地調查和交流座談相結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56份。按照性別分類,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齡分類,50歲以下22人,50歲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類,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調查對象的身份分類,村民44人、村幹部8人、鄉鎮幹部3人、其他1人。從調研結果看,全市鄉村變化明顯,鄉村振興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農業生產效益低、農民增收難、鄉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相關問題,須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一、農村居民對鄉村振興的關注點(一)期盼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被問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有關鄉村振興的選項中最感興趣的部分時,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3人選擇生活富裕,佔41.1%。(二)期盼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4人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收入。雖然近年來我市農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然而,要實現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依然較大,需要多方合力來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三)期盼資金、人才、技術向農業農村流動。在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認為影響鄉村振興的因素是資金、人才、技術的,分別有42人、35人、37人,分別佔75.0%、62.5%、66.1%。在問到您認為鄉村振興的因素有哪些時,沙灣村六組龍羣蓮回答説當然是資金、人才、技術了,沒錢,怎麼搞好農村,有錢,沒人才和技術也搞不好農村啊。資金、人才、技術在鄉村振興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大家的共識。(四)期盼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在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期盼的是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的分別有32人、20人,分別佔57.1%、35.7%。認為家裏每年負擔最重的是醫療的有20人,佔35.7%。希望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醫療報銷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聲。二、鄉村振興的有利因素(一)產業發展逐步壯大近年來,專業大户、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組織不斷壯大,為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xx年,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105家,省重點龍頭企業12家。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1573家,同比增長10.77%。同時,全市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武昌魚、藍莓、沼山胡柚、樑道大米等特色產業,打造本地農產品品牌。20xx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點308個,示範點45個。全市新增農產品三品一標有效品牌88個,總數達204個,同比增加40個,增長24.39%。(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近年來,鄂州市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調查中發現村民感覺變化最大的是道路變好了變寬了、房子變大了、村子變乾淨了。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提高鄉村資源利用率,20xx年主要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約60萬噸,綜合使用量達57.7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6.2%,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鄉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鎮集中、區轉運、市處理的模式集中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指數達到100%。全市有600多座污水處理設施對鄉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污水集中處理指數達到90%以上。(三)鄉風建設基礎紮實全市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村衞生室、圖書室、體育健身場所、村民活動中心等基礎公共服務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為鄉風建設奠定了基礎。同時,全市對鄉風建設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注重以鄉村文化為載體,在尊重原有鄉村文化體系的基礎上吸納現代元素。在進行農村舊房改造時堅持原真性保護、原住式開發、原特色利用。(四)鄉村治理有序推進鄂州市積極探索農村社會管理途徑,整合面向農村的各種管理服務資源,建立全域覆蓋的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每個村都有配備網格員,負責收集社情民意、監督環境衞生、調解矛盾糾紛等工作。網格化的服務管理體系不僅降低了鄉村治理成本,而且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穩定。現階段,隨着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化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更加科學高效。三、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一)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在與村民的交談中瞭解到,一户農民種植0.8畝地的小麥,產量320斤,毛收入330元,投入成本335元(整地90元、種子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農藥20元),人工未計,虧本5元。據調查,今年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資價格較往年有較大幅度上漲,全市化肥價格按簡單平均,平均漲幅22.8%。同時,農業生產人工成本不斷增長。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二)鄉村特色產業不強。通過走訪企業,我們瞭解到,生產特色農產品的企業規模小、生產鏈短,產業集羣度低。以湖北省樑子鎮鐵皮石斛生產基地為例,基地負責人表示鐵皮石斛種植、加工技術要求高,其中從鮮品烘焙成幹品這一環節目前依賴於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這一環節技術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訓工人,由於是臨時作業,難以留住工人,所以寧願將鮮品運往浙江同行那裏進行烘焙處理。(三)技術人才支撐不足。通過調查瞭解,農村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50歲以上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較少。務農人員文化程度一般以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農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推廣難,不利於農業現代化發展。(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調研過程中,部分村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做農活了,希望政府供養他們。一些人覺得醫療費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報銷費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難和問題習慣於等政策、靠扶持、要條件,過度依賴政府,缺乏艱苦奮鬥、積極進取的精神。四、幾點建議1、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促進共治共享。一是加強基層組織作風建設。基層幹部要解決好農村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需要不斷增強鄉村治理能力,轉變工作作風。在面對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問題時,切實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實處,為百姓幹實事幹好事。二是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加大對基層幹部法治教育培訓,提高他們民主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意識。三是加大鄉村振興工作的宣傳力度。在向村民宣傳國家各項政策時,進行合理引導,讓羣眾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同時,摒棄等靠要思想,通過自身努力奮鬥,實現生活富裕。2、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激發內生動力。一是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觀光旅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力爭聚集一批特色產業創新性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業加快升級。三是以品牌意識拓展市場。做響武昌魚、梁子湖兩大品牌。用一條魚、一個湖帶響樑道、樑心等一批產品品牌。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堅持增加民生投入,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產綠色安全農產品的同時,注重發展農耕文化、鄉愁等精神產品,打造生態宜居的好環境。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加大對農業新業態的投入,推動農業多功能拓展,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健康農業、快樂農業等,使農業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新產業新業態。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振興技術人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一是加強農業農村幹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使用。二是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鼓勵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三新農民創新創業,使他們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生力軍。同時,進一步細化扶持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為返鄉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對村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篇5

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都是我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確定的國家戰略。前者立足於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者着眼於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以鄉村振興戰略思路開創脱貧攻堅新局面,以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基礎,做好脱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根據《xx州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報送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工作有關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視,結合實際,認真梳理總結,現將主要做法及相關情況報告如下:一、合力攻堅,脱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脱貧攻堅工作是前提和基礎。開展脱貧攻堅工作以來,xx市聚焦貧困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着眼六個精準,着力從基礎設施改善、產業融合發展、住房保障、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舉全市之力大力推進脱貧攻堅工作,經過幾年的合力攻堅,脱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絕對貧困及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全面解決。(一)合理規劃城鄉佈局 xx市摘帽出列後,結合不同條件下對xx市城鎮發展結構的要求,xx市未來城鎮的建設應以中部壩區城鎮的建設作為核心,按照圍繞壩區,帶狀組團化發展的模式進行。xx市市域城鎮的發展將按照優先保護、集中發展、突出特色、強化預留的空間佈局方式,以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形成一軸、兩心、兩帶、三城、三區、七鎮的帶狀組團化用地空間佈局結構。一軸:即沿中部壩區走向形成的xx一體化經濟發展主軸。是集交通、城鎮建設、xx市大河景觀廊道於一體的綜合化發展走廊,是xx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的核心地區。兩心:通過對xx市和xx壩區耕地的保護,形成展現xx市亞熱帶風光和田園景觀的兩大生態綠心。圍繞綠心,建設山地城鎮,形成xx市特色化的城鎮建設模式。兩帶:結合當前國家高度重視沿邊開發開放的歷史機遇,依託xx市作為國家邊境城市的時機,以邊防、國防公路提升改造為基礎,把xx海通道納入全省重點邊民通道建設,加強xx海與xx的聯動,發展邊民互市、生態養殖,探索xx開發的可能性,積極培育xx的沿邊經濟帶,促進邊疆繁榮穩定。以xx為重要節點,培育xx樑經濟帶。三城:沿經濟走廊形成xx市中心城區、xx、xx三個主要的發展城鎮。是未來xx市城鎮功能發揮,產業集中佈局的主要城鎮。七鎮:在xx市南部和北部山區,集中建設xx個鄉鎮,通過配套設施的建設,服務廣大的山區村寨。並強化xx海邊境口岸城鎮功能、xx山xx族民族旅遊小鎮以及xx區域性品牌旅遊小鎮的建設。(二)要素配置不斷完善 1.資金要素。圍繞《xx市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規劃》(2016-2020)目標,為不斷持續鞏固xx市扶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發生,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繼續鞏固提升產業扶持,每年制定出台《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安排扶貧專項資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勞動能力及發展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户都能得到農業產業扶持,實現全市貧困户有持續、穩定的增收產業。在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使用的大背景下,對貧困村只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忽視產業發展投入的情況,針對xx市來説主要原因有:一是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太差,部分村組基本的人畜飲水、村內道路等近2年才得以解決,而部分村組由於原來投入資金有限或一次投入不足等原因影響建設質量的,也需要再投入;二是xx市地處邊彊,交通及各方面信息相對閉塞,加之又缺乏產業發展規劃人才等原因,無法找到真正適合本地的產業發展突破口;三是爭取上級資金加大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業產業齊上陣;四是引進特殊人才或選優派強組隊調查研究、出門學習求經,拿出一鄉一規劃,有重有輕,穩步推進。解決好產業扶貧資金主要用於貧困村、貧困户,而產業發展急需的品質改良、技術服務、人才培養、市場體系建設、品牌打造等基礎性工作缺乏資金支持的問題。目前,xx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主要來源於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政策,上級確實給予了貧困縣很大的自主權,但由於各級整合資金工作相關指導性意見、長效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不足,上級對整合工作的考評考核較多,市級因怕政策吃不透導致資金投向偏差,所以目前涉農整合資金基本上還未投入到品質改良、技術服務、市場體系建設、品牌打造等方面。下一步希望中央、省級各部門多指導多培訓,並進一步完善整合工作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加強以上產業資金投入,並將其列入縣級約束性目標任務。2.人才要素。一是全面落實人才培引工程,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搭建院士(博士)專家工作站、組織申報人才外引項目,鼓勵企業積極與科研院校開展研發合作,儲備xx市區域內學術技術帶頭人、技術創新人才,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組織全市科技人員提交雲南省科技特派員申報認定材料,全面做好三區人才引進及培訓工作;二是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培育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持續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和農函大等一系列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充實基層科技工作力量;三是廣泛開展科技知識宣傳。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以及知識產權維權宣傳活動,發放《鄉村e站科普讀本》、《趣味科普讀本》、《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知識讀本》、《農村科學養豬適用技術》、《咖啡高產栽培技術》、《反邪教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強化政策知識宣傳,普及實用技術推廣,積極營造科技服務社會發展的良好氛圍;四是認真制定符合實際的科技扶貧方案,進一步明確科技扶貧的總體目標和具體任務,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簽訂合作協議,以技術指導、培訓等方式支持xx市發展,為貧困農民增收和脱貧致富提供產業支撐。(三)充分發揮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減貧帶貧作用 鼓勵全市有發展條件、有意願、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户參與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以產業發展為載體,對建檔立卡貧困户明確脱貧增收產業和幫扶具體責任,落實產業幫扶措施,健全企業帶貧益貧機制,積極引導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生產合作、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託管、勞務合作等多種形式,與貧困户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力爭實現每個有勞動力、有產業發展意願的貧困户至少與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經營合作關係。大力推行大產業+新主體+新平台的發展模式,建立貧困户與新型經營主體穩定、緊密的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與現有優勢產業發展結合,採取龍頭企業給訂單、農科部門教技術、合作社服務、大户幫帶的方法,把有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户帶入現有產業體系中;與運用金融扶貧政策相結合,政府推薦、貧困户申請、配風險金、銀行授信,充分用足扶貧小額信貸和產業扶貧再貸款,既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户,又扶持龍頭企業。確保需要通過發展產業脱貧的貧困人口產業扶持全覆蓋,使貧困户有業可從、有企可帶、有股可入、有利可獲。為此,市人民政府專門印發了《2019年xx市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xx政辦發﹝2019﹞xx號)和《脱貧攻堅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創業致富帶頭人獎補辦法(暫行)的通知》(xx政辦發﹝2019﹞xx號)文件,預計到2020年底實現每個有勞動力、有產業發展意願的貧困户至少與x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經營合作關係。(四)基礎設施更加夯實 紮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項目建設,堅持建設新農村、發展新產業、過上新生活的發展導向,全面統籌實施美麗宜居鄉村項目xx個,總投資xxxx萬元,建設完成村內道路硬化xx公里;實施四位一體美麗宜居鄉村行動計劃,着力改善農村道路、排水溝渠、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村莊美化亮化,建好管好四好農村路,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持續推進七改三清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下大力氣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和固體廢棄物,加快農村廁所革命,組織撰寫了《xx市農業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xxxx-xxxx)(徵求意見稿)有待上報市政府辦和州農業農村局。廁所革命目標任務户廁xxxx座,目前完成户廁xxx座,公廁任務xx座,目前完成xx座。(五)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一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制定發佈了《xx市畜禽水產養殖禁養區、限養區規劃》、完成《xx河一河一策》、《xx市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方案(xxxx-xxxx年)》《xx市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xx市畜禽養殖業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等材料;通過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示範樣板、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技術的宣傳和培訓,輻射帶動全市開展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工作。從源頭上控制了農殘污染,有效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減少了農藥帶來的危害,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二是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打好水、土、氣污染治理三大戰役。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和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根據市政府制定的《xx市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xx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xxxx年xx市地區農業廢棄物產業化發展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由農業農村局牽頭組成聯合執法組,對大焚燒秸稈違法行為執法力度,xxxx年上半年,由市督查室、市農業農村局、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及重點鄉鎮工作人員,對仍然露天焚燒秸稈、雜草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查處,立案查處xx餘起,極大地震懾了焚燒秸稈的行為。截止x月xx日,畜禽養殖户已拆除xx户,水產養殖户已放幹xxx.x畝魚塘。完成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完成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xx.x%。同時要求各鄉鎮按時上報自然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單。制定了《xx市農藥肥料包裝廢物及廢棄農膜回收處置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上報市政府辦,並將此徵求意見稿下發至有關部門及各鄉鎮進行徵求意見,待修改完善後正式組織實施。二、存在的困難問題 經過細緻調研發現,經過幾年脱貧攻堅,xx市已基本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但仍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一)農村土地改革問題。一是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操作細則、相關配套政策需進一步研究細化,三權的各自功能和整體效用還未充分發揮,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格局還未完全形成;二是易地搬遷羣眾搬遷後,如何在搬遷地發展產業,原有土地、林地如何處置,如何充分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正處於摸索探尋階段;三是農村產業建設用地受限明顯,如xx鎮xx村在蠶桑產業發展中已初具規模,當地羣眾想要建設標準化小蠶共育基地,但因用地問題項目無法落地,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羣眾發展產業致富的積極性。(二)農業技術及人才和職業農民培育問題。近年來,xx市大力推進人才儲備和高新技術引進,但農業高新技術、農業科技人才、農業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缺口仍較大。同時,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大力推進,使現農村常住人口多為留守婦女和老人,歷史原因造成的當地農村羣眾文化程度低讓培育發展新型職業農民更加十分困難,成為制約農業產業優質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三)農業產業鏈斷層問題。在脱貧攻堅期,xx市農業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壯大,肉牛、生豬養殖,堅果、百香果、砂糖橘、土豆、甜脆玉米種植等已發展為大產業,但在農業產品深加工、農業物流等配套設施的發展、農業品牌打造等方面較為邂逅。同時,農產品檢測沒有統一標準,對外部主體依賴性過強,帶來可持續性問題。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以機制體制並軌促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幾年的合力攻堅,充分證明以羣眾為主體,以社會各界力量為依託,以基層黨組織為戰鬥堡壘,以駐村工作隊充實力量,上級黨委政府高位推進,行業部門統一協調調度的脱貧攻堅機制體制,適應當前中國農村發展的新形勢,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能夠積極推進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鄉村振興與脱貧攻堅一盤棋、一體化式推進,將積極促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二)以農村羣眾內生動力的有效激發促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脱貧攻堅工作能夠取得決定性勝利,貧困羣眾動起來是關鍵,農村羣眾的整體性動起來,也將是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成功的關鍵。通過用好用活農村農村黨員活動室及農村書屋、高質量開展農村技術培訓、對村規民約進行適時修訂、持續開展五用宣講、樹立農村致富先進等具體措施,激發農村羣眾內生動力,突出農村羣眾的主體地位,促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三)因勢利導,精準規劃實施新一批整鄉整村推進工程帶動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隨着脱貧攻堅工作的有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各鄉村在產業發展、民族文化特色、自然生態景觀等方面特色更加突出,表現出新的發展活力,如:xx鎮在蠶桑、肉牛養殖等產業進一步壯大,以桃花節等為代表產業旅遊開始嶄露頭角;以xx村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產業初現效益;城鄉結合區農家樂愈加興盛等等。因勢利導,充分利用脱貧攻堅成果,結合地區發展新優勢精準規劃實施一批整鄉整村工程,將有力促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四)以產業為根本實施地理標誌品牌戰略,促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農村的發展追根究底離不開產業,產業是脱貧攻堅工作的鐵抓手,同樣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鐵抓手。經過脱貧攻堅期的發展壯大,xx市新產業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不完善,農產品經濟效益低等問題,以四步走打造綠色、生態、健康的地理標誌品牌戰略為軸線發展農業產業,將大力促進促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一是充分激活農村產業發展熱點。通過政策鼓勵、資金項目支持、技術幫扶等措施,深度激活、壯大發展農村致富帶頭人、產業合作社、涉農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等農村發展熱點,擴大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從這些熱點中產生一批優質的鄉村企業。同時,以這些熱點為着力點,優化產業勞力,吸引農業科技人才、農業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迴流農村,引入新型農業科技技術,打破技術和人才壁壘,完成產業基礎的升級調整和農村產業發展中單家獨户的個體經營向合作經營目標的轉變。二是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在新型農村經濟體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質量標準體系。規範農產品生產標準,圍繞支柱型農業產業及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建立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檢測體系,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開發及認證工作力度,打牢品牌基礎。三是點線成面,逐步建立農業全產業鏈。在新型農村經濟體充分發展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精準實施產品加工、農產品倉儲物流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引導和促進農產品從生產到初加工,從初級加工到精加工,從精加工到形成品牌的升級,從規模擴張向轉型升級、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分散佈局向產業集羣轉變,逐步完成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四是以優質品牌為突破口,逐步樹立地理標誌品牌形象。優選x到x個技術含量高、市場容量大、附加值高的農業產品品牌進行持續包裝打造,同時確定為區域公用品牌。以區域公用品牌為基礎,依託上海市等大平台,積極尋找與盒馬生鮮、拼多多等電商合作的機會,利用電商銷售模式,打造出知名品牌形象,以點帶面,帶動區域產業的品牌價值提升,形成地理標誌品牌,深植xx市綠色、生態、健康的地理標誌品牌形象。抓好當前的脱貧攻堅工作,一定要將短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在主要抓貧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時,還要認真謀劃、實施產業、生態、治理、鄉風文明等方面的工作,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徵程,朝着鄉村振興目標不斷前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