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人才培養髮展考察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3W

  鄉土人才培養髮展考察報告

鄉土人才作為壯大人才隊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深挖掘、重培育、強服務,健全鄉土人才“成長鏈”,讓鄉土人才有名有為有舞台,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土人才培養文章,提供參考,歡迎閲讀。
 

鄉土人才培養髮展考察報告

 

報告一

xx市xx區濱江臨海,屬南北交匯之地,民間文化資源豐富,全區常住人口114萬人,農村人口42.2萬人。近年來xx區把培育開發鄉土人才作為壯大人才隊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深挖掘、重培育、強服務,健全鄉土人才“成長鏈”,讓鄉土人才有名有為有舞台,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深挖掘,讓鄉土人才有“名”

通過政策招引、組建聯盟、鄉賢評比等方式,充實鄉土人才蓄水池。

真金白銀挖才。制定《xx區文化產業引導資金扶持政策》《xx區農村產業資金扶持政策》等文件,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分別給予2萬元、1.5萬元和1萬元獎勵;對當年受到國家、省、市級以上部門表彰的農村合作社(鄉土人才)分別給予10萬元、8萬元和3萬元獎勵。

組建聯盟聚才。建立“新農人培育產業協作聯盟”,整合組織、農業、人社等部門資源,力爭用三年時間培育10000名“新農人”,打造100個鄉村振興“新農人”扶持樣本。

鄉賢評比育才。舉辦“最美鄉賢”評比、鄉土人才創業論壇等品牌活動,通過“能人引領、強村帶動”模式,把致富能手、種養大户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培養成鄉土人才,把鄉土人才中的優秀能人培養成農村黨員幹部。

重培育,讓鄉土人才有“為”

按照鄉土人才成長需求,為其提供創新創業的發展土壤。

推動現代農民職業化。出台《xx區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首批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53名,新型職業農民代表、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曹海忠輻射帶動周邊140餘户葡萄種植户改良品種,種植户人均年收入增加2萬餘元。

推動非遺作品產品化。將二甲鎮藍印花布等非遺文化作品搬進旅遊景點,使遊客深度瞭解、體驗非遺文化的同時,增加文化旅遊收入。於泰和板鷂製作中心在布料、葫蘆種植、竹子培育等方面,帶動周圍羣眾致富。

推動鄉土人才年輕化。鼓勵回鄉大學生、農村創業青年投身現代農業、農村電商等農村新型經濟業態,為符合條件的青年提供地租減免、小額貸款利息減免等創業優惠政策。目前,已培育農學、園藝、電商等鄉村青年專業人才100餘名,其中“青創農場”近40家,年銷售額超3700萬元。

強服務,讓鄉土人才有“舞台”

充分發揮鄉土人才身處基層、貼近羣眾的先天優勢,圍繞“一區域一特色、一產業一培訓”開展常態化培訓。

以黨建引領打造“科技課堂”。在新型合作農場成立臨時黨支部,為鄉土人才解決設備緊缺、管理技術落後等問題。通過區鎮村三級遠教站點開展集中培訓,打造“科技課堂”。

以實踐基地打造“田間課堂”。結合xx金土地生態農業園、xx田夢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圍繞優質稻麥、特色水產、綠色蔬菜等七大特色產業,安排高級職稱以上技術骨幹,到田間地頭面對面傳授種養技術。

以講師團打造“示範課堂”。組建鄉土人才培訓“講師團”,通過集中授課、跟蹤指導等方式,分期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去年,東社鎮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姜朝暉受中央農廣校邀請,錄製《家庭農場經營管理》電教專題片,是目前國內唯一的蘆筍栽培技術視頻教材。近年來,講師團累計開展各類培訓活動52場,培訓鄉土實用人才3000餘人次,為助推鄉土人才成長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

報告二

xx縣自去年起,探索鄉土人才培養和使用模式,實施鄉土科技特派員制度,從當地農村選拔了一批身邊能人,組建起一支“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的“土專家”隊伍。這些“土專家”,正在成為當地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的“先鋒軍”,造血式脱貧增收的“領路人”。

農户:跟着他們幹,放心!

“小玲,老楊家兩口子在地裏吵起來了,你趕緊去一趟。”8月17日,得到消息後,雷小玲匆匆趕了過去。

老楊叫楊榮才,已60多歲,是xx縣光明鎮永吉村村民,種了幾十年水稻和煙葉,今年自己種了12畝黑皮鐵心冬瓜,8月中旬,是掛藤的時候,兩口子因為“藤該往哪邊掛”的問題起了爭執。

“只要統一方向,朝哪邊都行。”儘管雷小玲才剛滿30歲,但在老楊眼裏可是專家。雷小玲是寧德古田人,7年前就跟父母到廣東種植黑皮鐵心冬瓜,懂種植,還長期在全國跑市場。

“黑皮鐵心冬瓜是廣東農科院研發的品種,比普通冬瓜個頭更小,保鮮期更長,耐運輸,適合南菜北運。”去年初,雷小玲一家來xx發展,相中永吉村,租了房子,流轉了150畝土地,種植黑皮鐵心冬瓜。

“相比廣東沿海,福建山區土壤、水質更好,冬瓜品質肯定不差。這裏緯度更高,上市更晚,一年可種兩季,特別是第二季7月種,11月採收,恰好滿足到元宵節前的市場需求。”長期實踐摸索,雷小玲掌握了黑皮鐵心冬瓜的門道。

去年底,xx縣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按照一定程序,從全縣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中,選聘第一批七類34名實用技術示範推廣人才擔任鄉土科技特派員,涉及種植、養殖、農機服務、林業生產經營、工農業加工、電子商務和民宿設計,雷小玲成為首批鄉土科技特派員之一。

“他們自己種了那麼多,技術、管理都到位,講的話我們聽得懂。跟着他們種,放心!”去年,老楊把自家地流轉給雷小玲家種,又受僱幫忙管理,一年下來賺了8萬元,今年初,兩口子下決心自己種。

鄉土科特派的帶動作用逐漸顯現。今年光明鎮黑皮鐵心冬瓜種植面積已擴展到600畝,此外還輻射周邊的南口、古鏞兩個鄉鎮120多畝。

“土專家”:大家一起幹,省心!

俗話説,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但鄉土科特派們卻不這樣看。

“其實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臍橙種植隊伍。”來自江西撫州的徐良峯從事臍橙銷售已經多年,他所在的徐氏果業是當地市級銷售龍頭企業,到福建種植臍橙有兩個原因:山多,是病蟲害天然的隔離帶;生態好,是決定臍橙品質的基礎。

“我們銷售點遍佈全國,市場需求量也大,只要管理技術過硬,臍橙品質好,肯定不愁銷路。”徐良峯和他的技術團隊正在不遺餘力地輔導xx加入臍橙種植的農民掐梢抹芽、新型防草膜等兩項新技術廣獲好評,全面鋪開。

為引導激勵“土專家”擔當奉獻,施展才幹,xx縣制定了激勵、考核和退出機制。

每個鄉土科技特派員都有一本“服務日誌”,每月要在自辦基地(企業)接受觀摩、實訓或上門開展技術指導服務不少於兩次。縣裏把鄉土科技特派員的工資、獎勵列入縣財政預算。基礎工資每人每月300元。年終績效獎勵工資根據年終考核評定的等級確定,根據等級分別給予5000元、3000元的績效獎勵。

年度考核評定等次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優秀”的在項目申報、資金補助方面給予傾斜支持。“不合格”或在聘任期內違法違紀、不能堅持正常工作、工作難以勝任、工作成效不明顯以及羣眾滿意度低的,一經認定予以解聘。

“很多‘土專家’沒有高文憑高學歷,但是對腳下的土地更熟悉,學習能力強,帶動能力更強。”xx縣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鄉土科特派自身發展存在的難題,xx首創“鄉土科技特派員產業扶持貸款”,引導扶持他們做大做強,提高帶富一方的能力。

37歲的謝x退伍後返鄉從事養蜂業,2016年3月,成立xx縣寶台山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出的蜂蜜供不應求,但此前受困於資金難題,一直難以擴大養殖規模。得益於鄉土科技特派員產業扶持貸款,無需擔保,一天內他就獲得信用貸款20萬元,新建了黃泥坑、渠許、渠源、鴨母場等4個蜂場,崇善蜂場在建。目前,合作社已有蜂場11個,帶動15名社員和238户貧困户發展中蜂養殖,預計今年蜂蜜產量可達1萬公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