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振興鄉村專題黨課講稿精選兩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1K
  2020振興鄉村專題黨課講稿精選兩篇

鄉村振興專題黨課講稿1


      同志們:

2020振興鄉村專題黨課講稿精選兩篇

我們都知道,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了黨章,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二十字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又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具體要求,提出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的主攻方向。省委、市委先後出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對推動鄉村振興作出了具體安排。縣委縣政府剛剛制定出台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2020年我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目標、方法路徑和保障措施,為我們落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指明瞭方向。可以説,自上而下這一系列的舉措,都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鄉村振興已經成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也是統領我們農村發展的總抓手。

作為農村黨員,我們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中應該怎麼幹、幹什麼?是當前需要大家認真思考的新課題。今天,我就結合我個人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學習體會,從如何理解、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廣大農村黨員應發揮什麼作用三個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第一個問題,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 要理解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搞清楚幾個問題:

一、為什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大提出,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轉化,就是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通俗的解釋,就是在當前社會有的地方發展快、有的地方發展慢,比如城市和農村之間,城市資源豐富、機會眾多,大量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裏務工就業,造成城市越來越擁擠,農村“空心化”越來越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從2013年到2017年,全國總人口數在增加,但農村人口卻由6.3億減少到5.77億。看看我們*村,也是這樣,全村2700口人,常年在外務工的就有700多人,並且都是青壯年,留下的都是我們俗稱的“61、38、99”(兒童、婦女、老人)。這説明一個問題,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社會結構和發展方式在發生着深刻變化。但是,不管發生怎樣的變化,農業的基礎性地位是不會改變的,仍然有大量農民生活在廣大農村的國情也是不會變的。有個理論叫木桶理論,説一個用木板箍起來的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我們整個國家好比這個木桶,城市和農村就是木板,現在城市的板不但長,而且越來越長,農村的板本來就短,還可能繼續短下去。所以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重要的基礎在農村,最突出的短板在農村,最主要的難點也在農村。怎麼解決呢?就得靠振興鄉村,把短板補高,補得和城市一樣齊。

二、什麼叫鄉村振興戰略?概括地講,就是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通俗地講,就是農業的希望來了,農村的春天來了,農民的盼頭來了,我們可以把鄉村振興戰略這幾個字分開來理解:首先是“鄉村”。現在講鄉村和過去講農村已經不是一回事了,農村説的是搞傳統農業的地方,也是我們種地打糧食的地方。但鄉村的範疇就更廣了,它包括了城市範圍之外的鎮、村、田、山、水、林等等。從產業結構上來講,不僅包括農業這個第一產業,還包括加工業、旅遊業、服務業等二三產業,實現一產連二產接三產,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農業“新六產”。因此,鄉村振興不僅是農村、農民、農業的問題,而是城鄉二元結構中整個鄉村範圍內產業、人口、環境和社會結構、治理方式的全面變革。其次是“振興”。長期以來,國家宏觀的城鄉制度安排、政策設計基本上是服務於工業化、城市化,資源主要是從農村流向城市,鄉村發展普遍滯後。“振興”二字表明,今後“三農”工作的立足點將回到鄉村自身,徹底當前資源幾乎是單向流向城市的狀況,形成鄉村與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使城市有城市的功能,鄉村有鄉村的作用。第三個是“戰略”。中央對鄉村振興提出的戰略目標是長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為三步走,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久久為功的過程。所以我們圍繞鄉村振興要幹什麼事情,決不能泛泛的眉毛鬍子一把抓,想着“一步進入社會主義”,必須做好規劃,明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一步一個腳印的推進好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

三、什麼樣的鄉村才算振興?簡單來説,就是“三個讓”: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具體的,農業怎樣才是有奔頭?就是農業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農業的功能和價值得到拓展和掘深。當前,我**正在全力打造的***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通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模式,探索出了農業全面發展的新路子。農民怎樣才有吸引力?就是農民不僅可以有多種工作來選擇,而且生活得體面有尊嚴,能享受和城裏人一樣的養老、醫療、入學、休閒等生活設施和社會福利,一年四季不再像候鳥一樣往返城鄉之間,生活舒適、穩定、愜意。美麗家園什麼樣?就是秩序上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氛圍上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環境上乾淨整潔、生態宜居、美觀有序,總的來説,就是家家户户都能過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第二個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應怎樣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上指出鄉村振興的五個方面: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可以説,鄉村振興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工程,不能單打獨鬥,需要全面把握、統籌規劃。在這裏,結合咱們*村的實際,和大家交流一下幾個關鍵問題。

一是發展產業的問題,怎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活富裕是根本。當前,農村產業發展的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較低。只有走產業化、集體化的發展道路,把農村經濟壯大起來,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吸引回來,才能把羣眾重新組織起來。可以説,壯大農村經濟是實現農村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我們省裏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將村莊的類型分為這麼幾個:示範引領型村莊、特色發展型村莊、改造提升型村莊、搬遷撤併型村莊,咱們村儘管資源少、底子薄,但是區位優勢好、農業基礎比較強,是屬於改造提升型的村莊,應當補短板、強優勢,重點抓好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莊整體發展。

首先,要放大我們傳統農業種植優勢。這方面,2位第一書記要發揮好作用,幫助大家出點子、跑路子、搭台子。要積極到農業局、林業局等相關單位溝通對接,邀請相關農業專家到村指導,或組織種植户參加技能培訓等方式,提高生薑、地瓜、花生、芋頭等傳統經濟作物,在種植、病蟲害防治以及存儲等方面抵禦風險的能力,保障羣眾不因技術、蟲害等問題受損失。同時,要指導大家科學選用優良品種,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讓種子的質量更好、產量更高。需要指出一點,在推廣新的良種時,有些羣眾可能習慣於老品種不願意更換,咱們黨員在這方面要起帶頭作用,種給羣眾看,等收成好了,大家也都願意更換品種了。另外,還要注重精品園區建設,也就是在現在蘋果、板栗種植的基礎上,通過爭取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平台項目政策資金,爭取打造2處種植示範園區,並推廣使用現代農業設施設備及先進種植技術,使之成為精品示範園、高產示範園。

其次,要積極發展休閒農業和旅遊業。這幾年,我們*的紅色旅遊打出了品牌,就拿*來説,每年接待前來參觀學習、休閒旅遊的人就成千上萬,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咱們村東臨*,南臨*,與*相鄰,正是發展休閒農業和旅遊業的絕好位置。下一步,*將結合幫扶計劃,聯合旅發委等單位,對我們村的部分農户進行改造提升,先期打造20户左右的紅嫂人家,吸引上級一些部門單位前來開展“三同”教育,也就是同吃同住同勞動,增加户裏的收入。另外,我們村周邊正在開發迷迭香谷、仙溪峪旅遊項目,要爭取將村居發展納入***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依託天然環境和地理區位優勢,合理佈局,科學規劃,鼓勵引導農户發展集生態旅遊、休閒觀光、美食鑑賞、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旅遊項目,打造一處親近自然、感受農家生活的生態田園圈。

第三,要積極創新生產經營體制。自古以來,農民和土地是分不開的。但傳統的你的地你種,我的地我種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產量也上不去。現在國家提倡土地流轉,發展規模化經營,也就是“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方式。我們村裏有不少的耕地、建設用地、荒山、林地、閒置土地等等,下一步要進行分類統計,慢慢地引導這些土地向種養大户、特色產業、專業合作組織流轉,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此外,還要向上爭取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項目,增加集體用地面積,鼓勵村集體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向種養殖大户、外來投資者等進行有償轉讓、承包、租賃,也給村集體創收。這樣一來,土地的使用價值就更高了,農民不用種地也能掙承包費,還可以騰出手來做其他的事情,實現雙贏。

二是增加收入的問題,怎樣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來山東視察時明確指出,農業農村工作,説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過上好日子、體面的生活,是我們農民千百年來最大的夢想。必須把增加農村收入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持續拓寬增收渠道,才能為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方面,要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緊緊抓住現在各項惠農富農強農政策,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土保持、水利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重點領域,加強對上溝通銜接,努力爭取更多的涉農項目和資金,對村裏的基礎設施進行改善。近期的重擔任務是積極爭取道路建設補助政策,對村民反映比較強烈的部分生產路進行硬化,拓寬致富路;

爭取政策資金,對***兩處危橋進行修繕加固,並增設護欄,確保通行安全;

對接水利、水保部門,對村主河道上游1000米河道進行清理整治,做好河道護坡,保護水源,提升河道儲水量;

在村北部低窪處規劃建設塘壩一處,用於農業儲水灌溉,同時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對現有塘壩進行清淤加固,從根本上上解決缺水的問題。同時,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市強農惠農政策,發放好各類涉農補貼,對村裏的貧困兒童、困難黨員、孤寡老人、貧困户這些低收入羣體進行幫扶,及時協調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提高幸福感。

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充分利用***平台,及時組織村黨員羣眾收聽收看農村致富帶頭人、先進村居發展建設典型事蹟,並邀請其他地方的致富帶頭人優秀代表到村現場傳授經驗,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帶動作用。對有發展潛力的村致富能手,及時靠上幫扶,協調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讓他們脱穎而出。在這方面黨員要帶好頭,這點我後面還要講。另外,咱們村外出務工人員多,打工的地方普遍距離比較遠,下一步,結合旅遊開發、農業園區建設,把這部分人給叫回來,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對於那些願意自己創業的,積極在税收優惠、項目扶持、小額擔保貸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讓更多的農民通過開商店、辦工廠、做流通、搞服務,增加工資性收入。

三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問題,怎樣讓“農村成為宜居的美麗家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有一幅畫,叫《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畫描繪的是富春江兩岸初秋的景象,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人們居住的理想之地。今天,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就是為了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要大力改善農村環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未來三年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標,主要是通過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廁所糞污、生活污水,來提升村容村貌。改善環境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變。要積極引導羣眾逐步轉變舊的生活習慣,垃圾不亂扔、積極改廚改廁、生活污水不亂倒、房前屋後自覺打掃等等。環境變好了,人的心情就會好,如果每天都是垃圾成堆、蒼蠅蚊子滿天飛,看着都難受。另外,咱們村在去年就實現了水泥路“户户通”,下雨不怕踩一腳泥,塵土也少了,但這些還不夠。還要集體開展綠化、美化、淨化工作,大路邊多種樹、小道旁多栽花、一些柴火堆、石頭堆還要繼續清理,真正使*成為美麗鄉村的樣板村,也讓羣眾的心情通過環境的改變而舒暢起來。

要持續加強文化建設。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是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之舉。其中,鄉村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的發展動力。只有重視鄉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鄉村文化,不斷推動鄉村文化繁榮發展,才能為其他振興工作提供動力,才能留住鄉愁記憶。咱們***村據説是唐代貞觀年間由王氏一族人從外地來到這裏開始建村,因為當時這裏長滿了野竹,所以得名*。*和*兩個村也都有着較長的歷史了。這些歷史文化都要發掘出來,特別是讓村裏的孩子多學習,瞭解村莊的歷史及發展變化,時刻銘記以後不管走到哪裏,根就在***,這就是鄉愁記憶。同時,還要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村河道交匯處規劃建設一處佔地3畝左右的文化廣場,融入黨建元素,既作為村民羣眾茶餘飯後休閒、娛樂、健身的場所,也作為宣傳黨建、凝聚民心、弘揚傳統文化的一處陣地,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大力宣傳精神文明,引導羣眾弘揚新風正氣,積極發動羣眾開展廣場健身及各類文化娛樂活動,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户”、“和諧家庭”、“好婆媳”、“好夫妻”、“好兒女”等評選活動,引導村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形成好的風氣。

要積極創新社會治理。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要求。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的根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好與壞,關鍵是看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行不行,村裏的治理搞得好不好。今年以來,我們把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作為重點項目來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什麼這麼搞?首先,部分農村黨組織領導作用發揮不明顯,甚至個別村的村主任説了算,黨支部軟弱渙散、扶不起來;

其次,行政村規模調整不徹底,還是各幹各的,誰也管不了誰,影響了政策的落實;

再者,就是各個村裏設置的崗位,比如計生主任、警務助理、報賬員等,差不多有10多個,有不少佔着崗位不幹活,或者本身就不用了幹活,但工資照發,錢雖不多,也就三五百塊錢,可是就全縣來説,加起來就是筆不小的數目。怎麼辦呢?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增加黨員在村委會、村民代表中的比例,提高黨的工作的覆蓋率。二是實行規模調整村“兩委”幹部“雙重”分工負責制,給你發揮作用的平台,讓每個兩委幹部都負起責任,使“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管,幹好有激勵、失職就問責”。再一個就是設置“三大員”。把以前十幾個村級崗位進行整合,在每個自然村統一設置社會治理網格員、集體“三資”管理員、社會事務服務員這三個崗位,鼓勵村“兩委”成員兼職擔任,並將原來的人員的工資補貼進行整合,集中向“三大員”發放,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加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咱們村前期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了整合,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根據村裏的黨員羣眾反映,這部分人幹事的積極性也高了,也為下一步我們推動鄉村振興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第三個問題,農村黨員在鄉村振興中應該怎樣發揮作用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根本是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對我們農村黨員來講,我認為,在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中,必須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亮明黨員身份,積極主動作為,真正以主人翁的意識、以領頭雁的姿態,帶着老少爺們一塊“擼起袖子加油幹”,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讓我們的生活更富裕。

一要講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幹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於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並強調“什麼時候全黨講政治、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們黨就風清氣正、團結統一、充滿生機活力,黨的事業就蓬勃發展;

反之,就弊病叢生、人心渙散、喪失鬥志,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失”。講政治是對黨員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黨員必須堅守的底線,決不能説我只是一名農村黨員,又不是什麼領導幹部,講不講政治關係不大。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是很危險的,我們在座的黨員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特別是當前,信息網絡非常發達,我們經常使用的微信羣、朋友圈裏,各種各樣的負面言論層出不窮,還有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內容,我們有些黨員原則性、戰鬥性不強,發現了也不敢去制止,有的還進行了轉發、傳播,甚至有的黨員竟然參加宗教活動。這些都是黨規黨紀明令禁止的行為,必須嚴肅查處、堅決杜絕。大家都是黨員,在村裏平時的一言一行,羣眾都看在眼裏。所以,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鋭性和鑑別力,把愛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工作生活各個環節,自覺劃清是非界限,同不當言論、封建迷信活動、邪教等作堅決鬥爭。

二要有本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往大了説,履行黨的執政使命,必須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黨員隊伍。往小了説,就黨員個人自身而言,如果本領一般、能力很弱,不要説為黨作貢獻了,連自身生活都可能保障不了,羣眾對你也不信服。所以説,有本領很重要,我們每名共產黨員都必須有安身立命的法寶。怎麼樣提高本領?關鍵是要勤於學習。當前,為了豐富黨員學習形式和內容,我們先後規範了“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政治生活,大家要按要求認真參加,決不能想來就來、想走想走。另外,還要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俗話説:“人有一技之長,不愁家裏無糧”。可能有的黨員會説,我們在農村,會種地就行了要技能有什麼用?這句話大錯特錯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於農村是一次大變革、大發展,需要的不是會種地的農民,而是專業化、技術化、職業化的新型農民。比如説剛才提到的*,從開始建設之後,村裏有手藝的人有的幹石匠、有的搞民宿、有的製作手工藝品,收入都很可觀。而沒有手藝的只能打零工,收入差距一下就拉開了。因此,大家作為黨員,要積極學習新技能,今後將陸續開展“鄉村星火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電商人才培訓和“鄉村之星”“鄉村工匠”鄉土藝人”評選等活動,大家要積極參與,既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領,也給村裏的羣眾帶個好頭。

三要能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帶領羣眾共同富裕才算富”,這已成為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的新追求。會不會、能不能帶領羣眾致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農村黨員在羣眾中的威信高低。目前,農村黨員中有一種人是“富了不帶富”。這種人有經濟頭腦,很會算計,但只關心個人的利益,從不關心集體和羣眾利益,不願意操心帶領羣眾致富,沒有奉獻精神。在座的黨員同志,有很多都是村裏的致富能手,自己富了一定要不忘眾鄉親,要想想怎樣帶動大家富起來。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組織優勢,制定規劃,確定目標,努力帶領羣眾致富。農村黨員、幹部要當好農民的“千里眼”、“順風耳”,學會捕捉準確的市場信息,搞好信息諮詢,積極幫助農民開拓市場,切實解決好一家一户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積極主動領着羣眾闖市場。也許有的黨員、幹部會説,自己有心想幫着羣眾共同尋找發家致富的路子,但是每家每户絕大多數都是自主經營,很難提出好的致富路子。目前來看,黨員同志可以積極把有創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羣眾組織起來,參加我們舉辦的各種培訓活動,學習上級政策、掌握致富信息、提高能力素質,讓羣眾的“腦袋”先富起來,找到各自致富的路子和本領。

四要當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在各項村級工作中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比如,硬化道路、村莊綠化等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中,黨員同志要出工出力,要主動幫助村“兩委”出謀劃策,積極向羣眾宣傳村級建設發展計劃,向羣眾做好解釋工作,爭取羣眾最大支持。在環境衞生整治和鄉村文明建設行動中,黨員同志要發揮帶頭作用,主動認領衞生區域,帶好頭、負好責,帶領大家把自己庭院周圍的環境衞生打掃好、保持好,讓整個村莊的村容村貌再實現一個新的提升。再就是,隨着經濟收入和家庭生活條件提高,老百姓對文化娛樂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我們的黨員幹部,要多想想怎樣把村裏的羣眾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廣場舞就是個很好的形式,尤其是女性黨員同志,要切實擔起這個責任來,負責組織好、協調好,讓更多的人跳起來、舞起來,把老百姓的精神頭展現出來。

五要保穩定。隨着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農村穩定面臨的壓力也將不斷增大,徵地搬遷、宗族矛盾、家庭鄰里糾紛等等,都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作為黨員,大家一定要把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責任擔負起來,為羣眾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大家平時與羣眾朝夕相處,對村裏發生什麼事情、出現什麼情況、存在什麼不穩定苗頭,各方面信息掌握的比較早比較多。我們不怕出問題,出現問題後關鍵要早知道、早發現、早化解。對一些小的矛盾問題,比如家長裏短、鄰里糾紛等,黨員同志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及早發現、及早介入,積極做好調解工作。對於一些大的矛盾問題,比如搬遷方面的政策性問題,如果羣眾不理解,我們要深入到他們中間,積極幫着做好耐心細緻的解釋説明工作,理順羣眾情緒,避免矛盾激化;

對羣眾意見建議比較集中的方面,要收集彙總好,及時向村幹部反映説明。在這些方面,希望大家都要真正負起責任、發揮作用,以積極自覺的行動把村裏穩定維護好,為我們村的長遠發展營造一個和諧穩定的整體環境。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會上的講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時代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我們召開這次現場會的主要目的是, 把精神吃透,把方向找準,把大幕拉開,把戰鼓擂響,用心把鄉村振興這台大戲唱出氣勢、唱出彩頭!會前,我們看了現場,聽了彙報,大家都感到思想有觸動、心中有想法, 有觸動就要動起來,有想法就要幹起來。為此,根據與會同志的討論,結合自己的思考,關於實施鄉村戰略,我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在工作中參考。

一、 對中央決策如何看? 站在新時代的高度,我認為,對鄉村振興這個中央的重大舉措,需要從四個角度來看待、來把握:

第一,從新時代現代化強國戰略佈局來把握。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且排在七個重大戰略第四位,表明鄉村振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第二,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把握。習近平同志反覆教導我們: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要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告誡我們:

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振興戰略正是這些思想的結晶。

第三,從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對比中來把握。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的出發,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提出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總要求,內涵更豐富、目標更高遠,反映出鄉村振興的新理念、新目標、新舉措、新要求,是一種實踐的昇華。

第四,從緊密聯繫我縣三農工作的實踐中來把握。這些年,我縣農村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曾經普遍存在的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正成為歷史,城鄉差距在縮小,特色在凸顯, 一種“返璞歸真”的理想狀態正在路上,城鄉同等價值已經上演,農業農村正在走向現代化。這説明,鄉村振興對於未來的鄉村,應該是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市民休閒度假的理想樂園。

二、 對“二十字”要求咋理解?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新時代農業農村的發展要求概括凝練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個字,這五個方面環環相扣、各有側重,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對這二十字的總要求,我覺得應該從以下五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也是直接解決農民收入低下、農民棄農進城、城鄉發展失衡問題的關鍵所在。

第二,“生態宜居”是農民的夢想,更是我們生態建設的重點、綠色發展的基礎。

第三,“鄉風文明”是農耕文明覆興,也是直接解決親情鄉情缺失、熟人社會消失、人與人信任危機問題的重要載體。

第四,“治理有效”是鄉村社會建設的基石,更是有效解決我們基層組織虛化、基層自治缺失、基層法治失效、基層德治失靈問題的“一劑良方”。

第五,“生活富裕”是農民的基本嚮往,也是我們的立黨初心和執政基礎,更是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總體來説,這二十字總要求,體現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執政目標。

三、 對鄉村振興怎麼抓? 前段時間,在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座談會上,市委領導語重心長地講,鄉村振興戰略沒有老路可走,沒有經驗可循, 闖出路子就是特色、就是亮點,就是創新、就是經驗。為此。我們要結合實際,搶先一步抓機遇,快人一招見行動,努力實現“八個找得到”的目標。

第一,讓產業找得到效益。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當前,我縣傳統種養模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適度規模經營尚未形成,農業產業鏈條不長,農產品商品化率不高,農業企業存活率低。我們要實現靠山吃山,讓有限的資源產出更大的效益,就要精耕細作,全面開啟“四精”模式。在精準發展上,要緊緊圍繞“4+3+X”特色效益農業體系,精準發展人均 1 畝高效農業。對產業基礎薄弱的地方,要着眼“培育”,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對產業基礎好的地方,要着眼“培優”,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着力解決“種什麼、怎麼種”的問題, 把“種什麼、吃什麼”轉變為“吃什麼、種什麼”,讓單向的“種得好”轉變為雙向“賣得出、賣得好”。在精心管護上,要讓那些不會種地、不想種地的人擺脱土地的束縛,讓想種地、能種地、會種地的人留在土地上,培養出一批新型職業農民;重點要強化技術服務,讓所有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去“辦公”,用良種、良法、良策,讓好品種實現好品質。在精細加工上,要新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探索種養與加工兩條線分線運行,以組織化加工對接組織化生產,延伸產業鏈,延長產品鏈。在精品營銷上,要強化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組織化程度,建立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加快發展直營直銷,推動農產品進展會、進超市,推廣“會員制”銷售、農產品網絡營銷,推進 產品變商品、商品變精品、精品變極品,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第二,讓資本找得到平台。當前,大量的人口和資金仍然從農村向城鎮單向流動,農村土地大量撂荒,而城市資本因農村土地資源難以流動,導致寶貴的資本大量沉澱,難以進入農村。十九大明確提出,農村土地承包期將再延長 30 年,這為盤活農村資產和城市資本雙向互動提供了政策支撐,要用好用活這些政策。同時,針對農村閒置資產,要以“兩出兩進”為抓手,讓農民從農村走出來,讓農產品從農村走出來,吸引城市資本進農村,鼓勵城市居民進農村。資本是支撐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要管住規劃、放開市場,守住底線、多元供給,以 資源為新郎、資本為新娘,讓“資本下鄉”參與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參與農產品策劃、包裝、運營,參與鄉村旅遊發展,參與美麗村莊建設;要讓“市民下鄉”盤活農村閒置資源,刺激農村消費,倒逼農村文明程度提升,通過人員流動、資源互換,釋放出農村發展巨大空間,讓 市民下鄉有盼頭、能人回鄉有勁頭、企業興鄉有幹頭、農民掙錢有奔頭。

第三,讓村莊找得到韻味。這些年,我們在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環境治理上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對照生態宜居的要求,還有較長的路要走。要推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打造“我們的村莊”品牌。

首要是呵護鄉村環境。要從改廁、改廚、改水、改圈做起,深入開展“清潔家園”行動,完善農村“五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大力實施山地森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村鎮園林化等綠化工程,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淨的田園風光。重點是完善基礎設施。要以脱貧攻堅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村“水電路氣訊房”等建設, “水要户户連通,電要穩定貫通,路要條條暢通,訊要高速互通”,對農房加強修繕改造,真正達到 “山上蒼松翠滴、村內別墅林立、亭台樓閣點綴、古風神韻成趣”。

關鍵是健全公共服務。深入推進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沉下農村,推動鄉村生活品質和質量的提升,讓農村更像“農村”,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

第四,讓活動找得到場所。如今,廣大農民物質生活富裕後,對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別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強烈,需要“有辦事、有交流、有娛樂、有學習”的場所。

要讓辦事有場所,加快推動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拓展功能,發揮功效,讓羣眾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

要讓交流有場所,針對農村老弱病殘羣體,探索建設流動幸福院,按行走里程不超過 1.5 公里標準,建立羣眾交流服務站,配套活動室、休息室、親情聯動室、愛心飯堂“三室一堂”,對留守兒童“親情關懷、愛心助長”,讓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要讓娛樂有場所,建設一批村級羣眾文化娛樂場所,廣泛舉辦羣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羣眾文娛生活。

要讓學習有場所,現在我們每一個村都有圖書室,要給予足夠的開放時間,倡導讀書、學習,開辦農民講習所,引導農民更新知識和觀念,真正達到 “不同的場所,。

同樣的認真,一樣的心聲;不同的身份,同樣的關切,一樣的感動”。

第五,讓羣眾找得到組織。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着力抓好基層黨建“政治引領”、基層組織“典型引領”、基層黨員“先鋒引領”和基層治理“創新引領”, 讓支部找到道路,讓集體找到思路,讓黨員找到門路,讓羣眾找到出路,讓產品找到銷路,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同時,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成立三大組織,確保羣眾在生產生活上遇到困難能第一時間找得到組織。成立村民自治組織,重點解決社會事務有人管的問題。成立集體經濟組織。重點解決 集體有收入、羣眾有效益、組織説話有人聽的問題。成立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有資財、有知識、有道德、有情懷、有威望的能人作用,讓農户在產業發展上入企入社,重點解決產業發展有人幫的問題。通過 1+3 的組織體系建設,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職的人專心做事,讓羣眾更有依靠、基層黨組織更有凝聚力。

第六,讓基層找得到認同。要抓好“四公”,以公開、公正、公平、公信取信於民。公開,要重點抓好公開的廣度和精度;公平,要重點抓好兩委商議、羣眾評議、監督委員會審議,做到以公平正己、以公理服人;公正,要重點抓好基層幹部教育管理,堅決杜絕優親厚友,讓幹部的公道正派成為羣眾眼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公信,要重點抓好公權公用,推行幹部下訪、教師家訪、醫生巡訪,把公權力用到羣眾心坎上。

要抓好“四治”,建設自治、法治、德治、善治的鄉村治理體系。要構建“自治”新格局,探索“功能型黨組織+自治組織、專業機構、社會組織”的治理機制,實現“市場能做的交給市場去做,社會能做的交給社會去做,羣眾能做的交給羣眾去做”;要培育“法治”新觀念,發揮民警、律師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作用,引導羣眾學法用法,做到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要營造“德治”新風尚,深化“六項專項治理”,提振羣眾精神,改變羣眾習慣,培育淳樸民風;要圍繞“善治”新目標,力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共同構成鄉村善治格局,讓羣眾找得到認同感。

第七,讓致富找得到門路。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則,幫助廣大農村羣眾提升致富本領、找到致富門路。

門路一:着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要加強就業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力爭每户有一個技能人、就業人;就近轉移農民,引導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吸納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拉動社會需求,有效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

門路二:着力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要引進和改良品種,推動規模化發展,提高質量,增加農業直接效益;加大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種養技能,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培養拳頭品牌,暢通市場,增加農業附加值,形成多次收益。

門路三:着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要以創業促生財,主要抓好提供創業補貼和服務,實現創業增收;要以土地改革促生財,流轉農村土地經營權,實現土地出讓增收;要以農房改造促生財,鼓勵有條件的農民改造農房發展“房東經濟”,實現房租增收;要以股息促生財,發展股份合作社,實現分紅增收;要以餘錢促生財,增強農民投資理財觀念,增加資金財產性收入。

門路四:着力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要用足農業補貼政策,擴大防災減災穩產增產技術良法補助、種糧大户補貼試點等農業補貼的受益面;要落實好社會保障制度,推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全覆蓋。

第八,讓鄉愁找得到歸屬。

鄉愁植根於廣闊無垠的田野間,綿延於依山傍水的村莊裏,濃縮於祖輩相傳的老屋中。隨着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推進, 鄉村的記憶不再清晰,鄉愁的絲線逐漸淡去。既然現在的鄉村是城鎮化建設之後的鄉村,已不同於過去的鄉村,也無法回到過去的鄉村,那麼我們要嚴格按照大保護、大傳承、大發展的要求,在振興後的鄉村找到原有鄉村的印跡和味道,而不僅僅是複製和還原。鄉村的回憶就是利用好鄉村特有的優勢, 讓美景成為一種追求,讓美德成為一種傳承,讓美味成為一種生活,讓美好成為一種感覺。

要塑造生態美景,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核心,保護好傳統村落,修復好生態環境,尊重農民主體地位,把農村建設成為家園、花園、果園、樂園,有意識的留有空間,保留傳統農耕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融入農村記憶之中。

要傳承鄉土美德,把本土的勤勞善良、熱情好客、孝敬老人等傳統美德傳承下來、弘揚開來,實現“德”潤萬家;要深入挖掘本土風土人情、習俗與風情、風尚與道德、民間藝術、觀念信仰等文化資源,進一步傳承鄉村文明,弘揚“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讓每個人感受到家鄉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要推介鄉間美味,鄉間本味是城市缺少的那份親切,要有意識地收集整理鄉間土菜、農家小吃等食物遺產,恢復傳統工藝做法,給予鄉間小技藝、小加工、小廚房定向扶持,讓鄉間美味回味一生。

要留戀鄉村美好,鄉村的記憶是美好的,是每個人的情感寄託,是一個人的感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的美麗鄉村,要喚得起兒時美好的記憶,或是“小橋、流水、人家”,或是村口老樹、村中古泉、村裏老屋,或是那些鏽跡斑斑的農耕用具,等等,都能觸及到刻骨鄉愁、銘心鄉謠;要喚得起友好和諧的記憶, 聽到的仍然是遠親不如近鄰,看到的仍然是家庭其樂融融,感受到的仍然是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 系統工程要系統推進,系統思考、系統謀劃、系統實施。要牢牢把握 “理念是核心、生態是命脈、產業是基礎、改革是引領、黨政是主導、農民是主體、機制是保障”的思路,彈好鋼琴,下好圍棋。

一要鎖定目標。鄉村振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里”,要堅持問題導向,對照“二十字”總要求和全面小康社會標準,找準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短板、瓶頸、弱項,研究採取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推動村村有新貌、村村有新業、村村有新人,最終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要統籌規劃。要對全域鄉村進行摸底調查、全面規劃、系統設計,以中心村、空心村、撤併村作為基本單元,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構建重要景點、重要農業點、村鎮居民點空間體系,把規劃落實到每一寸土地上,打造風貌美麗和諧統一的特色村莊。

三要先行先試。要確定不同類型村,先行先試, 點上示範、片上提升、面上推進、線上開發,進而帶動全部鄉村共同振興。要探索規律和方法,注重試點質量,爭取做一個成一個,一步一步向前走,形成可總結、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四是深化改革。要遵循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這個規律,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村“三變”,開展“兩確權兩到位、兩集中兩轉變”改革,實現羣眾下山進城、安居興業與產業上山、生態發展;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深化農村金融服務,推進鄉鎮轉職能、轉方式,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與自治組織分離。

五是激發活力。要善借市場之手,推動政府引導、羣眾參加、企業參與、資本跳舞、產業登台,通過市場運作方式,打造支柱產業,推進規模經營。要善用羣眾之智,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把羣眾所盼變成我們所為,把羣眾所悟變成我們所獲。切實發揮村“兩委”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鄉村振興戰略,你參與,我參與,大家都參與。

六是推動融合。鄉村振興要在全域振興的 大背景中定位、大格局中行動。要讓農業成為現代產業,讓農村成為美好家園,讓農民成為體面職業,還要立足實際和資源稟賦,發掘、放大、做強各自特色優勢,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產建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才能有力支撐和持續推動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央的部署、市委的要求、羣眾的期盼,我們要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到我縣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變成轟轟烈烈的生動實踐,用心答好鄉村振興的 X 答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