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來源:巧巧簡歷站 5.92K
淺論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摘要: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羣體,是中國人民的先進分子,是國家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不僅應當具備一般人所應有的榮辱觀,更要具有高於常人的榮辱觀。文章對當代大學生榮辱觀現狀進行了分析,並就構建大學生榮辱觀提出了幾點建議,同時更為新時期培養和構建大學生正確榮辱觀進行探索。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主義榮辱觀;
教育對策
 
    所謂大學生榮辱觀是指用光榮和恥辱的概念評價大學生的行為和履行社會義務而形成的道德觀。但是目前,社會文化環境日趨複雜,大學生的榮辱觀念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影響。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精闢地闡明瞭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容,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動體現。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針對性地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進教材,引進課堂,引進學生頭腦中,努力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入耳、入腦、入心,積極探索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同時更為新時期培養和構建大學生正確榮辱觀進行探索。
 
    一、當前大學生榮辱觀狀況分析
 
    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使得部分大學生以無私奉獻為榮、見利忘義為辱的人生觀發生偏移。新時期的大學生應以共產主義道德作為自己的道德標準,用無私奉獻、集體主義、重義輕利等優良傳統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但隨着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社會利益成分多元化,使得不同地區、不同人員之間拉大了彼此間的收入差距,也使得社會上湧現了一些高收入的階層。這對以無私奉獻為榮、見利忘義為辱的優良情操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為了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落到實處,突出其教育的針對性,我在報紙中看到一篇對大學生社會榮辱觀的問卷調查,從不同專業、不同地域、不同性別的調查中顯示,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學生樹立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他們熱愛祖國,有着為人民服務的遠大理想,崇尚科學,遵紀守法。但是,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24.4%的學生有着不同程度的損人利己行為,有高達40%的學生對“以誠實守信為榮”不以為然,有22.2%的學生崇尚高消費的消費理念。具體表現為:
 
    (一)利己主義傾向嚴重
 
    調查中發現,有76.10%的大學生能夠以團結互助為榮,對待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讓座等互助行為持認同態度,但也有接近20%的大學生對於食堂打飯加塞兒、隨意踐踏草坪、課堂接打手機等行為認為無所謂。可見,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自身利益與大眾利益發生衝突時選擇以自身利益為重,而且對這種選擇沒有羞恥感,認為理所當然。這種狀況的存在恰恰與我國社會轉型期人們價值取向上的自我化傾向是一致的。
 
    (二)誠信觀念淡薄
 
    當代大學生對待拾金不昧等中華民族傳統誠信觀念有認同感,在回答拾到錢物後會怎樣處理時,93%的大學生都選擇了積極尋找失主或送交有關部門處理。但是,在回答答應別人的事是否總能辦到時,只有28.41%的大學生作了肯定回答。另外,在回答畢業時簽約後又有更好的單位同意聘你,你是否要與原單位毀約時,只有37.5%的同學非常堅定地回答不會毀約;
而回答在工作學習中是否有過舞弊或抄襲的行為這個問題時,接近30%的同學承認有着不同程度的抄襲行為。可見,當代大學生傳統的誠信觀念正在逐漸淡化。這種現象的存在主要是由於大學生在價值目標選擇上的短期化、功利化影響的結果,以及與在價值評價標準中對真假、是非、美醜、善惡等問題含糊不清,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導致了誠信觀念的淡薄有關。
 
    (三)艱苦奮鬥作風弱化
 
    在進行“以艱苦奮鬥為榮”的調查中,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崇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對待公共資源的使用問題以及食堂的剩飯剩菜問題上都能夠本着節約、節儉的原則來對待。但是,當問到是否會因自己的吃穿住用不及他人而感到羞愧的問題時,有21.56%的學生表示經常或偶爾感覺到羞愧。另外,當問到消費理念怎樣的問題時,接近30%的學生回答追求時尚、講究檔次和品牌。可見,艱苦奮鬥作風正在逐漸弱化。隨着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貧富差距的拉大,出現了盲目消費、攀比消費等不良現象,加之學校教育中,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的弱化,大學生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趕潮消費、媚俗消費、“面子消費”等不健康的高消費現象,與艱苦奮鬥作風背道而馳。
 
    二、構建大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在思想政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榮辱觀是提升大學生道德情操的必經之路
 
    “無羞恥之心,非人也”。很難想象,一個鮮廉寡恥的人會是一個有德之人。德之為德,禮之為禮,最終均要求訴諸心靈的拷問與自律。而榮辱觀正是這一拷問與自律的道德底線,進而約束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知榮辱,才能明是非、辨美醜。一旦榮辱不分,就勢必混淆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説“仁則榮,不仁則辱。”西方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人……他們認為,恥辱是德的根本,有恥敏感的人,就是遵守所有善行準則的人”,“知恥之人,有時可以譯為有德之人”。雖然他舉的是日本人的例子,但由此也可看出榮辱觀的培養對於提升個體道德情操是重要的,也是必須的。
 
    (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榮辱觀是融洽校園關係的重要舉措
 
    孫子曾指出“上下同欲者勝”,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這種情況下也根本不可能發生馬家爵之類的惡性校園案件。到了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然需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許多優秀班集體之所以發展形勢很好,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同學之間關係融洽,班裏凝聚力強。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大力培養和構建大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因為只有知榮辱,才能明是非、辨美醜;
知道什麼事可為,什麼事不可為;
自覺地追求真善美,拒絕假醜惡;
堅持和發揚優良傳統,抵制不良風氣和行為。總之,如果每個成員都能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並將其轉化為實踐生活中的自覺行動,那麼也就能夠使得同學關係融洽,並最終轉化為強大的校園凝聚力。
 
    三、培養大學生榮辱觀的途徑與對策
 
    (一)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必須毫不動搖地強化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仰
 
    榮辱意識屬於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一部分,它根植於整個意識形態基礎之上,離開意識形態,大學生恥辱意識就無異於“水中浮萍”和“無本之木”。為此,必須強化三點認識: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理論基石和行動指南,作為大學生,我們的榮辱觀必須與此保持高度一致;
從理論上看,馬克思主義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真理,這也要求我們的榮辱觀必須與它保持一致:從實踐上看,馬克思主義是帶領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指南針”,這更要求我們的榮辱觀必須與它保持一致。
 
    (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必須深入不斷地強化學生黨員幹部人格力量的垂範作用
 
    學生幹部保持良好的人格魅力對於開展大學生的工作尤為重要。因為學生幹部身份特殊,對普通同學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尤其是青年學生,其榮辱觀的形成往往是通過學生幹部的言行來帶動的。俗話所説的“上樑不正下樑歪”指的就是這個道理。而學生幹部的人格魅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科學的理論武裝。理論與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因此務必深刻理解江澤民同志提出的“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有了理論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才能更加全面和自覺。”
 
    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一)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從這個角度上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肩負着特殊而重大的歷史使命。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而且還要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感染、薰陶來實現。因此,教師良好的師德是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前提條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始終注意自身形象,特別是要做到言行一致,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作用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為教育好學生,教師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言行一致,身體力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學術道德修養,嚴謹治學,以德施教,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教學藝術教育和影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三進”工作
 
    我們的學生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的表現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個別學生好逸惡勞,損人利己,違法亂紀。這些表現不僅妨礙大學生的成才,更關係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否後繼有人。因此,我們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進教材,引進課堂,引進學生頭腦之中,並採取靈活多樣的、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搞好教學,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搞形式,不拔苗助長,而是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紮紮實實地長期進行下去。
 
    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重在實踐,貴在行動。只有把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才能真正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落到實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使我們的學生在離開校園步入社會的時候經得起生活和社會的檢驗。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的有用之才。
 
    綜上所述,只有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和日常考核工作,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把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落到實處,使“八榮八恥”成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自覺踐行。
 
    參考文獻:
 
    1、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花與刀[M].九州出版社,2005.
    2、列寧.怎麼辦[M].人民出版社,1971.
    3、江澤民. 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河北建設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作者為工程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