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蓉的事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我們在撰寫事蹟材料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內容完整,事蹟材料可以通過印刷版、電子版等形式進行存檔和傳播,以確保其長久保存和傳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王亞蓉的事蹟7篇,感謝您的參閲。

王亞蓉的事蹟7篇

王亞蓉的事蹟篇1

王亞平,女,漢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出生平凡,立下凌雲夢想。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張格莊一個普通的農家,她從小好學、要強,是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她的身體素質特別好,是“天生的體育能手”,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她就讀的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選中。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行駕駛技能。畢業後,她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擔任運輸機飛行員。在這期間,憑着過硬的作風和出色的業務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骨幹飛行員,參與執行並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多項重要任務。

堅持不懈,刻苦訓練不言棄。2009年,我國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得知消息後,王亞平立刻就報了名,併成功進入預備航天員行列。之後,她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超重耐力訓練中,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裏,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難,面部扭曲變形,甚至連眼淚都甩了出來。在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穿戴120多公斤的裝備入水,進行長達4~6小時的不間斷訓練,一次體能消耗相當於跑一個“全馬”。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並沒有讓王亞平放棄,她堅信:“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觸摸得到”,“每練完一次,技術上又進步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圓夢太空,成就“最美太空教師”。2013年,經過層層選拔,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那次飛行中,她還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在“天宮一號”裏給全國的中國小生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太空授課”,這次授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鑽研科學、探索太空的夢想。2021年,時隔八年之後,她和翟志剛、葉光富再次進入太空,在空間站一起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地球。在這次太空之旅中,王亞平兩次在太空授課,一一展示各種各樣的實驗,被譽為“教學中的頂流,網課界的天花板”。此次太空之旅,王亞平還創造了多項紀錄,成為我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目前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

榮獲“二級航天功勛獎章”、“英雄航天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最美太空教師”等稱號。

王亞蓉的事蹟篇2

王亞平阿姨:

您好!

那天您在太空給我們上課,讓我們瞭解到太空的奇妙之處,給我的心靈很強烈的震撼。

您先給我們看了看如何在太空裏稱體重。只見指令長坐在那像箱子一樣的儀器上,您把把手一拉,一鬆,儀器上就顯示出了指令長的體重:七十四千克。

不只這些,您還給我表演了懸空打坐、倒立這兩樣武林高手才能做到,而您卻輕而易舉地就做到。在太空失重情況下,許多在地球上難以至信的事情,在太空裏卻十分容易。

您還給我們做了一個小球的單擺實驗。在地球上,小球只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裏,小球會在空中停留,還會在空中作圓形搖擺。在太空零重力情況下,小球就自由地擺動;在有地球吸引力的地球,小球會被吸引力吸在地面上,不會飛到空中。

您還給我們表演陀螺實驗。您先把一個陀螺推了出去,那個不斷地向前行走,直到指令長把它接住。您又用道具把一個陀螺旋轉起來,把它向前推,不管您怎麼去幹擾它,它還是一邊旋轉,一邊向前前進。

您又把一粒水珠擠出來,水珠在空中飄浮着,您突然把它吃掉,並告訴我們,在太空就是這樣喝水的。

接着,您又把一個金屬圈伸進沙袋,搖了搖,取出來一個水膜,並在上面貼了一箇中國結。那時我就驚呆了!看來,宇宙太神奇了,有太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進一步探索。我真想到太空裏去親自看一看,做一做這些實驗。

身體健康

王亞蓉的事蹟篇3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從來不缺乏英雄,一個有理想的青年心中都有一位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是正在中國空間站上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

八年前,航天英雄王亞平老師在離地球四百多公里的太空為全國青少年學生進行太空授課。那“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的話語,讓無數孩子喜歡上了航天。2021年的金秋,王亞平作為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再飛太空,將成為進入中國空間站的首位女航天員,也將是中國首位實施艙外活動的女航天員。

然而飛天英雄的背後面對枯燥艱苦的訓練和一次次激烈嚴酷的挑選。航天員的超重訓練,承受的壓力要達到自身體重的8倍。每次訓練,隨着過載的增強和過載受力方向的變化,王亞平老師的臉部肌肉會因為強大的牽引力而嚴重變形,眼淚控制不住得不斷向外流淌作文吧。短短几十秒的訓練時間,每次都像幾個小時一樣令人難熬。但她從不去按下手邊那個紅色的暫停按鍵。

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韌性和毅力,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要身穿一百二十多公斤重的艙外航天服,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裝40千帕的壓力,不斷調整身體姿態,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種動作,一練就是六七個小時,餓了只能忍着,癢了痛了也沒法撓。男航天員在水下堅持多久,王亞平同樣在水下堅持多久,每次訓練完成後,她吃飯的時候拿筷子的手都是在抖的。

星辰大海,為國出征!航天英雄王亞平讓我明白什麼是愛國,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什麼是奉獻。她堅持不懈、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精神激勵着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亞蓉的事蹟篇4

隨着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

-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我們看到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製造出奇妙的現象,真讓人耳目一新。王亞平講了個笑話:“如果詩仙李白住在天宮裏生活,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了。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着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着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驚歎!-飛天,太空對接,美女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她鏗鏘有力的聲音透過雲層,傳遞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地球母親也不禁為之震撼。

應該説,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傑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王亞蓉的事蹟篇5

堅持”改變的人生

當王亞平飛上天空後,許多人都在猜測這個“美又颯”的姑娘是否是來自父母的“高價”培養;

而其實,王亞平卻出身於一個樸實無華的小山村:山東煙台的張各莊。

在這裏,王亞平和妹妹一起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在張各莊中,王亞平的父母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家裏就靠幾畝果樹作為收入來源,供着兩個孩子讀書、成長。

或許是家貧和長子的身份,王亞平從小就聰慧懂事,更是很早就展露出了她不同尋常的一面: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王亞平一直都是班上的班長。

而憑藉着優秀的學習成績和管理能力,王亞平在同學當中也有着不錯的威望,每次同學之間有了矛盾,總喜歡找王亞平解決。

而除了學習,王亞平的身體素質也一直很優秀。

在王亞平的同學和老師的記憶中,她彷彿是那個“天生的體育健將”。

無論是學校裏的舞蹈比賽,還是區裏乃至市級的運動比賽,王亞平總是積極報名、主動參加,並且捧回一個不錯的成績。

國中畢業後,王亞平憑藉着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福山第一中學。

當時的王亞平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希望能夠走出山村,當個醫生或者律師”。

不過,她當時從未想過,自己會有一天能夠翱翔在藍天、甚至於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

改變這一切的契機還是源於高三的一次偶然。

1997年,長春飛行學院來到福山一中,想要招收一名“視力不錯的女生”。

恰好當時全班二十名女生裏只有王亞平不戴眼鏡,因此,在老師同學的極力慫恿下,王亞平抱着可有可無的心態“跑去試試”。

誰也沒想到,王亞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竟然真的通過了選拔。

從此,王亞平開啟了她和藍天的不解之緣。

其實,當時王亞平並不知道,未來的路有多麼艱辛漫長。

而最讓她記憶尤深的,還是冬天裏的訓練:“那時候長春都零下二十多度,我們還要出去練體能,一趟下來衣服裏面全被汗濕了,可是外面卻全結了霜,連睫毛上都是小冰粒……”

不過,儘管條件如此艱苦,從小養成的嚴以律己的優秀習慣仍然敦促着王亞平,讓她在諸多學生中依舊保持着領先的成績。

尤其是在飛行員必練的七千米長跑項目上,不少同級的學生都忍不住來找王亞平“取經”,詢問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而面對同學的疑惑,王亞平總是認真回答道:

“我每次快要受不了的時候,我就不斷逼着自己,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了最後。”

靠着這些“再堅持一下”,王亞平在2001年時,成功拿下了長春飛行學院的軍事學學位

——更高遠的未來,也在向她徐徐展開……

二,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

實際上,在王亞平以“航天員”的身份被全國人民所熟知之前,這位巾幗英雄就早已經以“飛行員”的身份,為祖國作出了無數不可磨滅的貢獻:

2008年5月,在舉國哀痛的汶川大地震裏,王亞平成為了最先一批前往災區抗震救災的飛行員之一。

在王亞平的記憶中,往成都機場送救災物資的時候,“從早晨11點開始到晚上11點,一口飯都沒吃,但是能為災區做點事,我當時的心裏滿是成就感。”

而同一年裏的北京奧運會中,也有着王亞平的“身影”。

為了讓奧運會能夠順利、準時地舉行,王亞平和戰友一起接過了為北京城“減雲消雨”的任務,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證了奧運會時的晴空萬里。

就這樣,在長達11年的時間當中,王亞平的飛行時間足有1600多小時,在同駕齡的飛機員當中,她的數據始終遙遙領先。

而在藍天翱翔的同時,王亞平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和她同為飛行員的丈夫,趙鵬。

在同事們的撮合下,兩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不

過,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這對夫妻的愛情卻是真正的“比翼雙飛”,而他們向對方表達愛意的方式更是“別具一格”:

每當在執行飛行任務之前,兩人都會特地告知對方自己的飛行時間和機型;

當在空中相遇時,他們也會通過飛機中互相聯絡的獨特頻道,來向對方報出平安的信號。

這種“特別的愛”,也鬧出過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

那是2006年的一個秋日,恰好兩人都要執行飛行任務。

於是,王亞平按約定和趙鵬説好了平安的信號;沒想到,在天上看到王亞平時,激動的趙鵬撥錯了頻道,將消息發給自己的戰友。

直到王亞平落地、給趙鵬撥電話詢問時,趙鵬才發現自己竟然“鬧了個烏龍”,這件事還一度成為了夫妻之間的小笑話。

不過,這些“趣事”並沒有阻擋兩人相愛的步伐。

2006年10月1日,王亞平和趙鵬在老家舉辦了婚禮,這對有情人順利牽着彼此的雙手,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在婚姻之外,王亞平也遇到了一個更加偉大的新徵程,那就是對於航天員的選拔。

在得知國家正在從飛行員中選拔優異的人員作為新航天員時,王亞平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並且在2010年5月以傑出的成績,順利地從無數女飛行員中脱穎而出,正式成為了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之一。

航天員的訓練,要比飛行員更加苛刻、艱難。

王亞平不僅需要重新學習50多門飛行課程,更要接受“零失誤”、“零差錯”的考核挑戰。

這對於當時已經快要三十歲的王亞平來説,可謂是挑戰重重。

不過,對於王亞平而言,越是挑戰,越讓她十分興奮。

因此,從2010年成功入選,到2013年正式“上天”,在這足足長達三年的時光當中,王亞平每天一睜眼,就是去考核場進行操作。

因為對於每一位航天人來説:“正確的操作不一定能決定任務的成功,但是一個錯誤就是失敗乃至送命的結果。”

不過,由於從小就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王亞平在眾多的航天員當中也始終表現優異。

2012年3月,王亞平入選了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的備份航天員名單。

並且因為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實操技術,最終正式被選入了神舟十號首飛女航天員的乘組當中。

而她也終於可以帶着無數中國人對太空的好奇和夢想,前往更高更遠的藍天中……

三,陰差陽錯的“教師夢”

或許有人會疑惑,王亞平和丈夫趙鵬早在2006年就已經結婚,可是為什麼在長達十年的光陰當中卻始終沒有過孩子呢?

實際上,這也和兩人的工作有着分不開的關係。

最開始,由於雙方都是飛行員,在工作任務的影響下,夫妻倆的生活經常聚少離多,甚至最忙的時候,一個月都見不到一面;

而在2010年,王亞平想要“逐夢”航天后,生孩子這件事更是被不斷地“推後”了

——在航天員的訓練當中,失重、眩暈是家常便飯,因此,王亞平很難一邊堅持訓練、一邊孕育生命。

然而,趙鵬也知道,妻子能夠“圓夢”的這一機會有多來之不易。

所以儘管如此,對於王亞平想要成為航天員的夢想,丈夫趙鵬還是選擇了支持。

就這樣,一直到2016年,王亞平才順利地為兩人誕下一個“愛的結晶”: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

女兒的誕生給兩人的小家中帶來了無窮的歡笑。

而在生下孩子後,王亞平沒有休息多久,就又一次投入到了航天的事業當中

——或許,對於她來説,航天和女兒一樣,都是令她感到極為幸福的“樂事”吧!

而王亞平的努力也又一次有了回報。

2019年12月,在眾多的航天員選拔當中,王亞平再次憑藉着優秀的身體素質入選了神舟十三號乘組,成為了備選航天員之一。

經過一年多的航天訓練,2021年10月16日,搭載着神舟十三號的載人航天飛船再次壯麗“出征”。

而王亞平也按計劃在太空中開展了一系列的任務,其中就包括後來引發無數人觀看的《天宮課堂》。

實際上,早在王亞平還在上中學時,父母對於她的期望就是“當一名教書育人的好老師”;

沒想到,在時隔數年之久,在不同的背景之下,王亞平“陰差陽錯”地實現了父母最一開始對她的期望。

其實,早在2013年第一次“上天”時,王亞平就在當時隊友聶海勝和葉曉光的幫助下,成功執行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任務;

所以,在這一次“上天”後,王亞平也“經驗十足”:

在《天宮課堂》當中,王亞平和隊友翟志剛、葉光富一起,為地球上的大小朋友們帶來了各種科學原理的“大揭祕”。

並且通過視頻通話的形式,展示了太空空間站當中的生活工作場景,和地面進行了實時互動的交流。

在202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和元宵晚會上,王亞平還兩度作為正在太空“出差”的“特邀嘉賓”,出現在了千家萬户的大屏幕當中。

為中國觀眾送去祝福的同時,還演奏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曲目,讓無數人瞭解到了太空當中的神奇和奇妙。

或許,在未來,這些來自“天宮”的知識,會變成一顆顆帶有“航天”字樣的種子,在無數小朋友的心中生根、發芽、成長……

四,實至名歸的“新職務”

2024年4月16日,王亞平和隊友一起順利返回地球。

在經過醫學隔離和觀察後,王亞平重新投身到了航天事業當中:

5月初,這位巾幗英雄再次當選“中國航天公益大使”這一職務

——實際上,自2019年起,中國才剛剛設立了這一榮譽職務。

而這一職務的背後,是國家希望能夠藉助航天大使的影響力,來帶動更多女性投身於航天事業,讓中國的“太空之旅”能夠走得更高、更遠。

而對於王亞平來説,這一職務也是實至名歸。

無論是從樣貌還是工作,王亞平都創下了“新的記錄”:

她不僅是我國首位“太空教師”,也是我國首位在太空中出艙的女航天員,更是我國在軌時間最長的女航天員。

其實,早在2013年的那一次“登天”時,王亞平還曾經被記者詢問過一個非常“尖鋭”的問題:

“都知道第一個登月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可是無人記得第二名究竟是誰。那麼,你作為第二個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會對此感到遺憾嗎?”

當時,王亞平堅定而擲地有聲地回答道:

“我覺得,或許不是親身經歷的人是感受不到的,那就是無論是誰完成任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完成它。”

當時的王亞平或許還在成長當中,而如今,王亞平已經順利完成了她的夢想,走到了更高的位置。

她的背後,也有無數中國女孩望着她的背影,希望能夠有朝一日追上並且超越她。

而對於新一代的青年人,王亞平積極地做出了鼓勵:

王亞蓉的事蹟篇6

親愛的王亞平阿姨:

您好!今天懷着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這些文字,希望您能讀到這封信,以表我對您的敬仰與欽佩。

從小時候起,我便嚮往宇宙的無窮、星河的璀璨。那時我不禁懷疑,遼闊的宇宙是人類所能入其探索的嗎?但通過知識的增長,我瞭解到了神舟浩蕩遊於天際,知道了嫦娥飄搖浮於星海。得知了這些,我便對航天員產生了深深的敬仰。我想,或許有一天我也能加入他們,去探索宇宙的奧妙。

當我急匆匆的查找成為宇航員所具備的條件時,我看到了航天員訓練的過程。當宇航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超重耐力訓練、低壓缺氧訓練、水槽訓練、前庭功能訓練、失重飛行訓練、理論學習…………感悟的同時,我又急於想了解視頻中帥氣的女航天員是誰?通過搜索查詢,原來她是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王亞平。王亞平是我們山東人,為此我感到無比自豪與榮耀。2013年您入選了“神十”任務乘組,成為中國“80後”飛向太空首位女性。沒想到8年之後再次飛向太空,向我們展示了您的超能力。

王阿姨,聽説您與您的女兒約定,要帶回來天上的星星,我想要一個禮物,您可以幫我帶回來嗎?我想要您回家的時候接一點雨滴,送給乾涸的沙漠;我想要您帶一縷陽光,送給遠在山區的沒有厚衣物的留守兒童;想要您看看星河的浩瀚,回家講給我們聽。但我更想翟叔叔、葉叔叔、王阿姨你們能把自己安全帶回家。

本次飛行您將開展第二次“太空授課”,期待您為我們上課,也祝福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們順利完滿完成任務!

王亞蓉的事蹟篇7

2021年6月,29歲的王亞平已經是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但她依舊臨危受命,接受殘酷的訓練,積極備戰重返太空,並在太空中開展“天空課堂”講課,被大家譽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以及摘星媽媽。

農村女孩

1980年1月,王亞平出生于山東煙台的一個小農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種地為生。王亞平的童年過得並不單調,很小的時候,就主動地幫助父母幹農活,掃地、打掃衞生,給父母做飯菜,所以王亞平從小就養成了乖巧懂事的性格。

十幾歲的王亞平就經常幫助父母到地裏收莊稼,經常是把手弄得起泡流血,可是王亞平從來都沒有抱怨過,一直堅持着,因此造就了王亞平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農村的這些經歷,沒有成為王亞平前進道路的絆腳石,反而成了踏入太空的墊腳石,正是因為有農村的這些經歷,為王亞平的日後訓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為飛行員

王亞平雖然來自農村,而且家境不好,但是她的成績很好,在班級裏一直是名列前茅,在老師的眼中就是一個準大學生。

1996年,空軍部隊到王亞平就讀的學校招收飛行員,王亞平從小就渴望能夠在天上翱翔,做夢都想成為一個飛行員。

在王亞平看來,飛行員的招收條件很高,自己能夠入選的機會非常的渺茫。可是老師卻非常看好王亞平。

因為老師知道王亞平來自農村,王亞平的體能非常好,經常在學校跑步和參與跑步訓練,相比於其他的同學,王亞平入選的機會非常大。

於是在老師的鼓舞下,王亞平參加了飛行員的選拔,憑藉着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學習成績,成功地被長春飛行學院錄取。

也就是在王亞平16歲那年,王亞平收穫到了不一樣的成年禮,成了飛行員中的一員,而這也成了日後踏入太空的第一步。

艱苦的訓練

1996年,16歲的王亞平進入長春飛行學院開始學習。訓練是艱苦的,自從入學之後,王亞平從早到晚都是訓練、學習、訓練、學習,王亞平根本就沒有過多的時間休息。

強大的訓練難度,以及身體壓力,一度想讓王亞平放棄,可是一想到,如果放棄,自己將再也沒有機會實現飛天夢時,王亞平就會咬緊牙關,堅持到底,就這樣憑藉着吃苦耐勞的品格,以及優秀的成績,王亞平通過了學校的種種考核,

1999年,經過了三年的艱苦訓練,王亞平進入到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繼續學習。到達哈爾濱的第一天,王亞平是興奮的,因為哈爾濱是冰雪城市,能夠看到壯麗的雪景。

但是王亞平不是來度假的,她是來訓練的,寒冷的天氣,給王亞平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零下幾十度的低温環境,一度讓王亞平冷的直哆嗦。

但是環境再惡劣,相比於王亞平內心中對天空最原始的嚮往以及渴望,這些挑戰又算得了什麼呢?這些困難終究只是王亞麗成功路上的墊腳石,無法阻止王亞平在空中飛翔。

就這樣,王亞平在後面幾年的訓練過程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通過了各種飛行任務,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女飛行員,並且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駕駛着飛機參與了汶川地震的救援任務,同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及日常的消雲減雨的任務中也能看到王亞平的身影。

此時的王亞平還只是一個飛行員,還不算航天員,但是王亞平一直都有航天夢,渴望飛出地球,漫步於太空。

航天夢

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衞星中心成功發射太空,而我國世界上第三個將國人送上太空的國家,也標誌着我國的航天事業邁上了新的一個征程。

王亞平看着電視中的楊利偉打開艙門,漫步於太空的時候,王亞平腦中也浮現了一個想法,自己日後是否也可以一樣漫步於太空呢?

讓王亞平沒有想到的是,國家真的開展了培養女宇航員的計劃,2009年,國家選拔女宇航員,於是王亞平第一時間報名,並且成功地通過了選拔,和另外一名飛行員劉洋一起成為我國的女航員。

王亞平自己也沒有想到,在30歲之際,自己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成了中國女航天員。

學習的力量

航天員和飛行員的訓練有着本質的區別,航天員不僅僅有必備技能的訓練,同時還有大量知識的學習。

王亞平需要學習並且完成30多門課程的學習,涵蓋天文學、物理學、動力學,機械學等分門別類的科目。

為了能夠掌握這些龐大的知識體系,王亞平每天的生活作息是兩點一線,不是在課堂就是在宿舍,或者往返於課堂與宿舍之間的路上。哪怕是在宿舍,王亞平依舊堅持學習,宿舍裏的枱燈從來沒有在12點鐘之前熄滅過。

而且學得越多,王亞平愈發覺得學習的力量,人類在知識面前是顯得那麼渺小,唯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從這些知識中汲取力量,才能成為支配這些知識的人。

除了需要儲備龐大的知識,還需要不斷地強化體能,10公里強行軍,野外露營,超重失重等重力訓練更是王亞平的家常便飯,每次順利完,對於王亞平來説就是一次涅槃重生。

首次登陸太空

就這樣,王亞平日復一日的訓練,年復一年地學習,最終成功地通過了航天員的考核,成了宇航員。

2012年6月16日,王亞平的戰友劉洋搭乘着神舟九號從酒泉衞星中心出發飛向了太空,同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在太空待了14天之後,於2012年6月29日安全返回地球。

2013年6月1日,王亞平和宇航員張曉光、聶海勝三人一起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從酒泉衞星中心出發飛向太空。

而王亞平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航天夢,並且在太空中完成了第一次太空課程的直播,給全國8萬所中學的6000多萬學生講“太空第一課”,得到了全國人民的一片讚譽。

而且讓王亞平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八年之後,自己成了一個五歲孩子的媽媽,還能有機會再次登陸太空,成為太空講師的時候,還成了摘星的媽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