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音樂教案優質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42K

教案是老師為了提高上課質量提前撰寫的書面文稿,通過多年來的工作經歷,教師在制定教案時一定十分得心應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公的音樂教案優質6篇,感謝您的參閲。

公的音樂教案優質6篇

公的音樂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歌表演:《可愛的小雪花》

活動目標

1、在熟悉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幼兒分組後引導他們大膽創編舞蹈動作,發展創編能力。

2、激發幼兒以快樂的心情和同伴協調一致的表演自己創編的集體舞,體驗集體表演的愉悦,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

幼兒合作創編舞蹈動作,節奏準確、動作優美協調。

難點:

幼兒在表演集體舞時能按隊形和同伴自然愉快的交流。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區投放有關下雪的圖片、頭飾等。

2、在活動室懸掛各色雪花吊飾。

3、事先讓幼兒學會歌曲《可愛的小雪花》 。

4、音樂磁帶、活動標誌小雪花。

活動過程:

1、師生交流對小雪花的感受,引出課題。

2、請幼兒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可愛的小雪花》,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創編舞蹈,並啟發幼兒討論應注意的事項。

3、分組進行編舞,選出幼兒最喜愛的動作進行練習。

4、在幼兒舞蹈當中添加隊形的練習。

5、對創編的舞蹈,鼓勵幼兒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感覺。

6、教師對本節課做出評價。

課堂小結:xxx

佈置作業:xx

板書設計:xxx

教學反饋:xxx

公的音樂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跟隨歌曲有節奏地雙手交替做相應的動作。

2、嘗試自編歌詞並創編出各種上行、下行的動作,感受表演、創造與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觀察貓、猴子、壁虎、松鼠、烏龜等動物的爬行動作。

2、物質準備:貓、猴子、壁虎、松鼠、烏龜等動物的圖片各一張;音樂《小手爬》,播放器。

活動過程:

1、律動激趣,引入課題。

2、介紹遊戲的玩法。

(1)玩法:①~⑧小節,雙手手指併攏,按節拍從腹部經胸前,均勻地交替向上爬,直至頭頂。⑨~16小節,雙手手指併攏,雙手從頭頂均勻地交替向下爬,直至膝蓋。

(2)引導幼兒隨音樂雙手交替有節奏地爬,爬到指定位置。

(3)注重幼兒節奏的培養,如何引導幼兒聽音樂一拍一拍地做拍手、拍腿動作。

(4)引導幼兒感受與表現旋律上行、下行的趨勢。

3、鼓勵幼兒創編其他動作表現音樂的上行、下行,如走、跑、跳、滾等,並想出其他用手錶現走、跑、跳、滾等動作,隨着音樂節奏一拍一下地進行遊戲。

4、引導幼兒學習創編歌詞並嘗試表演。

(1)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隻猴子、壁虎、松鼠、烏龜等,想想:會在哪裏爬?向上,爬到什麼地方?

(2)活動延伸:

請家長利用親子手冊和幼兒一起唱、一起玩。

三、户外活動

1、體育遊戲: 火車過山洞 見領域活動指導p21。

2、分組活動:(見周計劃表)

公的音樂教案篇3

活動名稱:森林音樂會

活動目標:

1、會模仿各種動物做彎腰走、蹲走、跳躍走、碎步走等各種走路的姿勢。

2、知道遵守遊戲規則,按要求玩遊戲。

活動準備:

1、熱鬧歡快的音樂。

2、搖籃曲音樂。

3、各種動物卡片、背景圖。

3、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起牀操。

教師:我是森林之王,你們都是我的孩子。看,新的一天來到了,讓我們起牀鍛鍊身體吧!

早上太陽微微笑(上肢運動);

小動物們起得早(蹲起運動);

聽見命令快起來(四肢運動);

草地中間來報到(踏步運動);

一二三四五六七(轉圈);

獅子狐狸全來到(四肢運動);

讓我仔細數一數(腰部運動);

一二三四五六七(轉圈);

一個動物也不少(拍手跳躍);

2、基本活動。

(1)啟發幼兒想象各種動物走路的姿勢,並學習。

a、教師:動物們起得真早,大家來到我們來這裏參加森林音樂會。聽,誰來了?呱!呱!呱!

b、教師:對,是小青蛙,小青蛙是怎樣走路的?(幼兒紛紛模仿。)

c、教師:小青蛙是這樣走路的。(示範:兩腿叉開半蹲,雙手五指分開在耳側,一步一跳。)

d教師:我們來學學青蛙走路吧。(幼兒在場地上四散學習小青蛙走路。)

e、用上述步驟學習大象(甩鼻子走)、老虎(大步走)、烏龜(蹲着走)、小鳥(碎步走)、小馬(跨跳走)等各種動物走路的姿勢。

(2)模仿各種動物走路

a、教師:音樂會正式開始,下面我們請到哪種小動物上台(指引幼兒看舞台),你們就模仿這種小動物的走路姿勢走到舞台。

b、在音樂中,“森林之王”依次請獅子、烏龜、小鳥、小馬等動物上台,幼兒下場後根據教師指令交換另一種動物再次上台。

(3)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模仿走路。

a、教師:動物們都到齊了,現在請每位小朋友扮演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一起上台演出吧!

b、在音樂伴奏中,幼兒有的模仿大象走,有的模仿青蛙走,有的模仿小鳥走……在舞台上各自表演。

3、放鬆活動。

在搖籃曲音樂中,幼兒舒展身體,放鬆各部位。

公的音樂教案篇4

課題:

小青蛙找家

總課時數:

第2節

教學內容:

1、歌曲學唱“小青蛙找家”。

歌曲處置

2、音樂遊戲:小青蛙找家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學習模仿青蛙蹦跳的動作,並準確的同音樂一起開始與結束。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

歌曲學唱過程中,容易出現趕拍的現象。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同前節

二、檢查複習

1、節奏練習:請同學拍一拍上節課學習的節奏。

2、集體排成常有的唱遊隊形,聽音樂跳集體舞《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三、新授課。

1、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可愛的小青蛙,它非常調皮,經常跑到很遠的地方玩,也不跟家裏的媽媽打招呼,這不,今天它又出去玩了,我們來看看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小青蛙遇到什麼困難了?(找不到家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它找家。學唱“小青蛙找家”。

2、學唱歌曲:

聽錄音範唱,請同學説一説這首歌有什麼特點?

有節奏地朗讀歌詞,(重點練習12~17小節處節奏)

教唱法學習歌曲,注意最後唸白與最後一樂句的銜接。

3、歌曲處置:

同學們,小青蛙調皮的亂跑,最後找不到家了,它的心情是什麼樣呢?假如你是這隻小青蛙,你找不到家了心情會怎樣?會怎麼想呢?(四人一組討論)

[着急、害怕、最後找到家了喜悦] 依照分析的練唱。

強調:歌曲第一句 輕快。

“跳跳、呱呱” 要唱出急切感。

單字“呱”要唱的輕快有彈性。

結束句要唱的連貫、一氣呵成。

4、反覆練唱。聽音樂練唱。

四、音樂遊戲:

下面我們自身來當小青蛙,找回家的路,看那隻小青蛙可以回到家。

1、講解遊戲規則:

全體同學圍成一個圈,“小青蛙”圈中,音樂響起,同學們一起拍手唱歌。“小青蛙”按節奏蹦跳,音樂結束,“小青蛙”跳到一個同學面前,站到同學的位置,而這個同學繼續扮演“小青蛙”。

跟音樂做遊戲,扮演的好獎勵小紅花。

2、講解遊戲規則:

全體同學排成四組,每組分成兩局部。教師在場地設置一系列障礙,請同學以接力的形式越過障礙在音樂結束前到達對面交換對面同學,在繼續,做完了為止。其他同學,沒到自身時,要唱歌拍手為扮演的同學伴奏。

(注意:不以競賽那組先到為要求,主要鍛鍊同學協調能力)

聽音樂做遊戲。

五、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明白了什麼?

(不能不跟家裏人打招呼就亂跑;不要跑到離家較遠的地方;找不到家要自身想方法,回到家,不要慌張害怕)

板書設計: 小青蛙找家

找不到家 着急

找到家 高興

課後小記:

公的音樂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曲調清新婉轉的特點。

2、學習用“填詞”的方式改編戲曲,並能嘗試為新詞創編帶有戲曲特點的動作。

3、萌發幼兒喜愛黃梅戲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黃梅戲《打豬草》中《對花》選段的原唱及伴奏音樂。

2、供幼兒學唱歌曲的圖譜。

3、黃梅戲《打豬草》的表演視頻。

4、幼兒已聽過黃梅戲曲調。

5、幼兒已熟悉掌握多首五言古詩。

活動過程:

一、聽黃梅戲

放錄音《打豬草》選段,讓幼兒感受原曲。

1、小朋友,這是一首什麼曲子?(黃梅戲)

2、黃梅戲是什麼地方的劇種?(安徽)

3、這段黃梅戲的名字叫什麼?(《打豬草》中的《對花》)

4、你們喜歡聽嗎?為什麼覺得好聽呢?

(幼兒自由講述,引導其感受黃梅戲的特點:抒情、優美、流暢、動聽、委婉清新、細膩等。)

二、哼唱黃梅戲

1、你們想看黃梅戲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嗎?如果你發現裏面有你熟悉的地方就大膽地跟着哼一哼,好嗎?(欣賞黃梅戲《打豬草》的表演視頻。)

2、恩,小朋友學得真像!現在石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唱。(跟着伴奏音樂哼唱“啦” 。)

三、學唱黃梅調《春曉》

1、教師填詞範唱黃梅調《春曉》

看你們唱得這麼高興,我和徐老師也來一段,歡迎嗎?聽聽我們唱的和剛才《打豬草》中的《對花》有什麼不同。(曲調一樣,歌詞不一樣。)你喜歡哪一句?

2、學習歌詞

a、出示圖譜,師:看,石老師唱的歌詞在這呢!我們一起來把《春曉》朗誦一遍。

b、師:在唱古詩前,我還唱了一句話,你們聽出來了嗎?(學古詩,唱古詩,我們一起來,唱古詩。)最後一句唱的什麼?(的兒喂呀,的兒喂呀,的兒喂呀,的兒喂呀喂尚喂。)

c、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d、配上音樂朗誦歌詞。

e、男女對誦歌詞。(按紅色、藍色男女對誦)

3、配上音樂學唱黃梅調:春曉

a、現在我們來跟着音樂唱一唱吧。(幼兒跟琴慢速學唱。)

b、跟着音樂伴奏演唱。

c、師生對唱。

d、幼兒分組對唱。

四、鼓勵幼兒為古詩創編表演動作。

a、我們欣賞的這段黃梅戲有幾個人唱啊?(兩個)男的叫生,女的叫旦。他們在演唱的時候,一邊唱還一邊怎樣的?(做動作)那你們剛才欣賞的時候有沒有學到一些漂亮的動作呢?

b、好,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一邊看一邊學,好嗎?(幼兒隨意站位,邊欣賞錄象,邊學動作。)

c、請幼兒上台示範動作,大家學。(學動作時,念唱古詩,提醒女孩子可以用手帕做道具。)

d、有了漂亮的動作還應該有音樂配上,來!我們一起來表演。(隨音樂表演黃梅調:春曉)

五、幼兒配對錶演黃梅調:春曉

1、教師演旦,幼兒演生對唱表演。

2、女小朋友演旦,男小朋友演生,自由組合表演。

六、結束

今天我們把古詩《春曉》編到黃梅戲裏去了,喜歡嗎?我知道你們還會很多古詩,下回我們再一起來編一編,唱一唱。

公的音樂教案篇6

一、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教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20世紀20年代初,歐洲的新思潮層出不窮,人體學興起,哲學、心理學也取得了新的成果。人們更關注人和人自身的發展,一種“迴歸自然”的思潮產生了,影響着社會,也影響着藝術的發展。在藝術領域,對人體以及相關的體操、舞蹈藝術,都在尋找着一種新的感覺;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的新音樂教育體系風靡歐洲、、、、、、這些都給了年輕的奧爾夫以很大的啟示。他開始產生摸索“動作與音樂教育彼此交融和補充”的想法,想由此建立一種“新的節奏教育”。1924年成立的京特音樂舞蹈學校,既是實現這種想法的開端。奧爾夫從這兒開始了音樂教育的改革實驗。

二、音樂體態律動教學概念及教學目的

1、體態律動教學概念

體態律動教學,原來是指有音樂伴奏,以身體動作做出反應,從而訓練音樂的節奏感的教學方法。

2、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教學目的

a) 身心平衡發展

b) 培養敏鋭的聽力、注意力、反應能力

c) 發展創造力

d) 節奏感訓練

e) 發展音樂感的基礎教育

三、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的聲勢教學

1、聲勢概念: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奧爾夫的《學校兒童音樂教材》5卷本中採用的是被稱為“古典聲勢”。

2、聲勢的基本形式與方法

基本形式4種包括:拍手、捻指、拍腿、跺腳

3、四個聲部聲勢的記譜方法:

右手、右腳(符幹朝上)

左手、左腳(符幹朝下)

拍手標記只記在一行譜上,符幹都是朝上。捻指、跺腳標記也是記在一行譜上,符幹朝上朝下分別表示右左和腳。只有拍腿標記是記在雙行譜上,分別表示左腿和右腿,符幹朝上朝下分別表示右手和左手。

4、闡述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應用聲勢的方法

1) 節奏訓練

2) 用聲勢伴奏-固定音型

3) 為奏樂(音條樂器、鍵盤樂器)準備-拍腿練習

4) 為學習曲式結構的練習4種形式完成

5、聲勢節奏訓練中的“節奏模仿教學”(由教學或學生拍一個節奏型,其他學生模仿)

6、體驗拍手的節奏模仿譜例遊戲

譜例1(四拍子)

譜例2(三拍子)

7、體驗拍手、拍腿、跺腳聲勢譜共同進行的節奏模仿遊戲

譜例一(四拍子)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腳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腳

譜例二(三拍子)

8、節奏模仿教學提示

所謂節奏教學模仿,即不看譜,通過動作和聲響的模仿進行的節奏訓練,這是節奏教學入門的教學,不要急於進行看譜練習,這種練習最易把握節奏型的感覺和訓練聽覺的聽辨與記憶能力

9、聲勢中十六宮格節奏訓練

這種練習是對四拍子的節奏及拍率進行訓練,對孩子的反應能力,特別是各種走向對思維方式的多向進行,也是很好的訓練方法,孩子對於各種走向的可能性探

索也是創造性思維的鍛鍊

10、固定音型(固定節奏)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1)、闡述固定音型定義:源於意大利文ostinato,原文為“頑固”意指一個音樂動機,或小型樂句(4-8小節)不斷重複貫穿於一段音樂,甚或全曲。

(2)、瞭解固定音型(固定節奏)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a、它可以作為一種節奏基石,從孩子最熟悉的語言、身體動作、日常生活中的音響很自然的獲取

b、減少了技巧學習的難度,使多聲部教學變成極簡單、極方便的事,以極小的成本獲得較高層次的多聲部的合説、合唱、合奏的教學效果

c、形成一種非常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最接近人本身,最自然、也最體現奧爾夫教育觀念

d、培養了即興創作能力,又訓練了孩子一腦多用的能力和身體的協調能力,同時也使唱、動、奏於一身的綜合訓練成為可能。

(3)體驗用聲勢伴奏-固定音型(提供四拍子固定音型的伴奏)遊戲

譜例一(四拍子的固定音型)

11、闡述聲勢中為奏樂(音條樂器、鍵盤樂器)做準備的拍腿練習的意義

(1)介紹拍腿練習的方式:雙手拍雙腿、單手拍單腿(左右手交替或單手連續)、雙手在腿上交叉拍打(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或雙手在一條腿上交替拍打)

(2)體驗拍腿練習遊戲(奧爾夫.凱特曼編寫)

四、奧爾夫音樂中的身體動作教學

1、逐一闡述奧爾夫音樂教學中的身體動作教學主要內容

a、節奏訓練

b、身體與動作認知

c、空間運動

d、即興創作

e、羣體關係訓練

f、空間時間距離感的訓練

g、聽力訓練

2、身體與動作的認知遊戲

遊戲名稱:《熟悉身體部位的遊戲》

遊戲目的:

a、培養反應能力,創造能力

b、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如何與他人默契配合

c、對身體部位的認知,活躍課堂氣氛

遊戲準備:鼓

遊戲過程:

a、教師擊鼓,學生跟着鼓點走,隨着音量速度變化動作也要做出反應。 b、接下來聽教師的鼓點,鼓停時按口令要求身體某部位做動作。

c、自由組合(兩人或三人一組)按教師口令用身體,某部位組成一個造型。如“頭碰頭”“膝對背”“腳對肩”造型要美,要有特點。

d、老師小節。

3、即興創作遊戲

遊戲名稱:《用身體擺圖形》

遊戲目的:通過用身體姿勢創造(形成)各種圖形,培養羣體協作能力。 遊戲過程:

a、用自己的身體(站立或躺卧)寫阿拉伯數字1-9.

b、用自己身體擺出圖形(適於學成人)

c、教師出示圖形卡片,全班分幾組各組自組的圖形,一起商議怎樣用身體合作擺出圖形,其他組做出評價。

4、羣體關係訓練

遊戲名稱:《照鏡子》

遊戲目的:領頭與跟隨的體驗,培養對羣體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羣體內部自己的行為的責任感。

遊戲過程:

a、兩人為一組,甲當照鏡子的人,乙當鏡子。

b、甲對着鏡子做各種動作、姿勢,乙要跟着模仿甲的動作,然後交換角色。

5、一顆豌豆(創造性形體律動)

(1)教師用吉它彈奏一首温柔的搖籃曲,讓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顆圓圓的小小的豌豆種子,正靜靜躺在泥土中睡覺。

(2)教師邊用吉他彈奏一首輕快優美的舞曲,邊用語言暗示幼兒想象:下小雨了,小豌豆醒了,喝下了甜甜的雨水;小豌豆慢慢地發芽、長葉、伸展枝蔓;葉蔓爬上了豆架,在微風、細雨、陽光中越長越粗壯,越長越茂盛;新開出的花朵和蜜蜂、蝴蝶一起跳舞;胖鼓鼓的豆莢長出來了,越來越多,終於把豆架壓倒了;最後,許許多多的新豌豆一顆顆地從開裂的豆莢中滾出來、、、、、、

(3)教師彈奏起一首温柔的搖籃曲,並用温柔的語調説:下雪了,小豌豆們蓋着暖和的雪被子,做着甜甜的夢,等待着下一個春天、、、、、、

(整個活動中,教師怎麼説,幼兒就自由地按教師的暗示去怎麼想、怎麼做) 分析:對於正式的舞蹈練習來説,這僅是一個準備性活動。其目的是讓幼兒將全身的肌肉、關節都活動開。但這個活動,充滿了浪漫的藝術氣息,充滿了天真的體驗和主動的表達。因此,它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十分獨立、完整的創造性形體律動教學活動。另外,教師即興彈奏的音樂,簡單而富於表現力,為幼兒的想象和表現,提供了一個充滿美和激情的背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