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6W

我要説,老師您就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是海豚,在老師的港灣裏游來游去。那麼關於相關的教學反思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最新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範文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1

《雷雨》是國小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 在課文開始時,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通過音效,引出課題。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雷聲和雨聲,身臨其境,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為後文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 注重生字詞的教學。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詞教學本身就比較枯燥,因此我採用了自由讀、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做動作讀等多種形式的認字活動。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氣氛也比較高漲,獲得的效果也不錯。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兩幅插圖,在此基礎上我又補充了雷雨前的圖片,力圖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初讀課文之後要讓這麼小的學生説出課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順序來寫的,是很難的。為了突破重點。所以我選擇了三幅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打亂了順序,讓學生按照課文描寫的順序重新擺一擺,希望把這種敍事方法潛移默。

化到學生身上。以此來弄清課文的脈絡。又如: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句話中的“垂下來”一詞學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與掉下來搞混淆,於是我通過放蜘蛛從網上垂下來的視頻讓學生看,學生就會對“垂”的理解到位,進而體會出課文用詞的準確,把這句話讀好。 四、體會悟趣,訓練詞句。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以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雲是怎樣壓下來呢?我通過展示圖像,然後追問:①從圖中看“壓”字怎樣理解?天上的烏雲壓地面這麼近,人們感受怎樣?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像”,我採用創設語用情境的策略,以運用文本中“越來越”這個描寫景物變化開始,理解“越來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讓學生用句式説雷雨中,雷雨後看到的景色變化,然後啟發學生追溯全文,從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讀全文,做到有詳有略,對於第一課時來説,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於讓學生接受,在次基礎上去體會詞語讀懂句子,學生自然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都説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有許多令人

不滿意的地方。第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心裏素質較差,缺乏調控能力,緊張情緒貫穿師生,貫穿於整堂課。由於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堂課顯得非常沉悶。練習用“越來越____”句式説話時,學生的思路沒打開,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教學過渡不夠自然。學生在看圖片複述課文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我深知,在教學方面,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學習和改進的地方,例如:語言基本功、普通話、字的書寫等等。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後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地努力,慢慢地改進,讓我的課堂逐漸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2

我曾經和不少老師有過一樣的感受:有別人聽課的時候,學生不如平時在課堂上表現精彩,自己也不如平時在課堂上口吐蓮花、妙語連珠。後來我漸漸明白,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外乎以下原因:一、備課的時候,沒有踏踏實實研讀教材、確定教學目標之前,就滿腦子想的是怎樣將課上出彩來。所以,教師的表現成了老師備課中的主要關注點。二、上課的時候,教師總是想着怎樣讓學生跟着教案走,緊張情緒很容易讓老師變的怕學生的表現和自己的教案不一樣,和自己的預設不一樣。課堂上,老師成了表演的主角,學生成了很努力地配合老師表演的配角。

可以理解,有別人來聽課,教師總想將自己最好的教學理念,最精彩的執教風格展示給別人,但是,過度地對自身的關注,往往適得其反。聽很多“大家”的課,感覺他們在課堂上總是那樣自如,看不到表演的痕跡,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一步步走進文中。很多時候,我們拿這些“大家”的課來上,同樣的教案,同樣的語言,但是,就是上不出人家那種精彩的效果。還是因為立足點不一樣,“大家”之所以精彩,是因為他把表現、展示的舞台讓給了學生,整個教學展示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展示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進步。而我們拿同樣的教案來上,不自覺中,還是要學生配合你來完成教案中的每一個環節,學生的回答自然和課堂實錄上的不一樣,自然也沒有課堂實錄上人家學生的精彩。

成功的課堂教學,精彩的不是老師的表現,而是學生感受到進步的喜悦、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斷迸發智慧的花火。

06年11月份,支玉恆老師來我們學校,在老師們的要求下,臨時增加執教一節閲讀課。晚上,問支老師需要準備什麼,要不要教材。支老師淡淡地一笑:“什麼都不需要。”我心裏直嘀咕,這堂課您老人家雖然在全國講過不少遍,但是,怎麼可能連教材都不準備,我還是給他把教材送去了。第二天,老人連着講了兩堂課,《可愛的草塘》讓一百多個孩子們讀得入情入境,老師們聽得如痴如醉。指導朗讀是最難的,但是在那堂課上,看不出刻意指導的痕跡,孩子們在老人的引導下,從站在教材外,逐漸被吸引着捧起讀書,直至讀得有滋有味,讀得投入,讀得忘我,讀進了草塘,喜歡上了草塘,被草塘的美景陶醉,就連聽課的老師,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支老師的手勢,抑揚頓挫地讀起來。

在那堂課,我切實體會到了支老師説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聖地,不是老師展示個人才華的地方。”不論是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是在公開課一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明白自己的任務就是紮紮實實帶領學生讀書,認認真真讓學生喜歡讀書,巧妙機智引領學生入境悟情,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

《雷雨》一課在備課的時候,和飄然以及幾個網友共同探討,怎樣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但是,感覺在商討備課的時候,總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相約試講後,也是感覺課堂上缺少什麼。夜深人靜的時候,回憶教材的內容,文字幻成畫面在我腦子裏清晰起來,猛然間豁然開朗,短短的八段文字的後面還隱藏着雨前的`烏雲密佈、一絲風沒有、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雨中的傾盆大雨、漸漸變小、天亮起來;雨後的太陽出來、彩虹高掛的天氣變化特點,這條線如果不能抓住,就不能將整篇文章更好地串起來。和幾個老師備課的時候,自己還是沒有用心研讀教材呀!

執教這課時,無論是課前談話,還是檢查讀詞語,練習讀課文,在學法上都貫穿了把文字讀成畫面,讀出味道的指導滲透;抓住雨前、雨中、雨後學生的總體感受,深入聯想讀文,體會雨前、雨中、雨後的特點,滲透總結概括、熱愛大自然、用筆寫自己的所見所聞的教育。

引導學生讀進文中,是教學的難點,是老師所要努力做到的,也是最容易流於形式,致使課堂上又出現教師努力調動,學生啟而不發的尷尬局面。

果然如課前預設的一樣,學生能夠自己整體把握雨前雨後的特點,但是對於雨前部分缺乏整體認知。在這一部分,先請一個讀得比較出色的同學讀課文,其他孩子想象畫面,找出雨前的情景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抓住“壓”、“垂”指導朗讀,孩子漸漸靜心讀書。課堂上,讓學生靜心讀書是很關鍵的。只有沉下心來,才能漸漸走進文中的情景。以第一自然段為例:

師:通過樂妍的讀,認真傾聽的同學一定想象到了不少畫面,説説,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下雨前,烏雲越來越多,蟬一聲也不叫,樹葉一動也不動。

師:看到這個畫面,你有什麼感覺?

生沉思。

師:(打着手勢)孩子們,剛才還烈日炎炎,突然,來了一片片烏雲,烏雲越來越多,越來越厚,越來越重——

生:黑沉沉地壓下來!

師:感覺?

生:悶熱

師:板書(悶熱)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吧。

生:讀

師:你是呆在有空調的房子裏,悶熱的感覺不是發自內心。讀出悶熱的感覺,抓住幾個詞讀好是很關鍵的,讀讀看,你認為抓住哪幾個詞能讀書悶熱的感覺?

生:讀第一段(師動作示意學生“壓”,生會意,再讀“滿天的烏雲很沉沉地壓下來。”)

生:讀。

師:看着我的手勢,一起讀。

生:(齊讀)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不自覺地雙手做“壓”的動作,眉頭也皺起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一堂課下來,感覺吃力地還是怎樣指導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想起和網友們在課前討論的,要想讓學生讀好,除了學生感悟到文字的描述的情景,還要有讀法的指導,而這個,恰恰是我專業知識缺少的一面。

一堂課40分鐘,但是這堂課所反映出的內容卻很多: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的思想內涵、教師的駕馭能力......教學是一門藝術,無論執教多少年,上每堂課之前,都要將自己當成一個新手,踏踏實實備課、鑽研教材。作為一個教師,更需要每天堅持認認真真讀書,豐富自己的教學,也豐富自己的人生。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3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為了不雷同,我對每段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賞美文的方法“讓孩子説説哪些景色寫得好,為什麼?”,雷雨中則用“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考考大家?”,雷雨後用畫畫的形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讓自己感觸最深的是教學第二段,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都想提出有難度的問題考倒同學,在問題的反饋上來看,學生確實是作了思考,提出的問題跟自己備課時想得一樣,而且有些好的同學提出了“字詞推敲”的問題,如:“往窗外望去”為什麼不寫成“往窗外看去”?

有什麼不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嘗試這樣的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