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孤獨之旅教學設計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課件是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依據,是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課件,也稱課時計劃,教師經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由於學科和教材的性質﹑教學目的和課的類型不同,課件不必有固定的形式。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分享的語文孤獨之旅教學設計三篇,歡迎閲讀與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語文孤獨之旅教學設計三篇

語文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杜小康的成長,探究題目的深刻含義

2.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閲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奮發進取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環境描寫在本文中的作用;並理解題目的深刻;

2、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説意味。

【教學用具】

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聯繫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流程】

一、*導入啟迪智慧

同學們,你們正值十五、六歲,可謂是花季少年,在你們成長的歲月裏,快樂和幸福充滿着你們的生活,可是,人總要長大,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而來,每個人面對孤獨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説孤獨是尖鋭的針,刺痛脆弱的心靈;有人説孤獨是財富,是歷經磨礪後鑄就的堅強。可是,當孤獨成為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路途上無法迴避的生命狀態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就讓

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獨生活吧!(板書課題:孤獨之旅,作者)[設計説明]:曹文軒小説恆久的主題之一,主要是成長一族被命運所拋,在絕望之際,重新誕生的奇蹟。因此在教學中緊扣兩個關鍵詞“成長”和“孤獨”,以生活中學生成長的煩惱或快樂為切入口,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整體感知,理解孤獨

1、在上節課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即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學生回答時,老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師歸納:這篇文章通過對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學而不得不跟父親到野外放鴨經過的記敍,表現了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文章的故事情節分為開端、發展、*、結局幾部分,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説一説每部分的內容。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説明]:在學生熟知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本。這樣既能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為接下來深入文本做充足的準備

三、走進心裏品味孤獨

1、杜小康在離家放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這體現在文中哪些語句裏?

(學生自主閲讀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心理活動的發展:(找學生朗讀。)

杜小康經歷了出發時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安頓之後感到孤獨;時間久了不再感到恐慌;在暴風雨的洗禮後變得堅強、長大了。

[設計説明]:文本細讀主要是對文本的語言、結構等因素進行仔細的解讀。文本細讀的過程是在對語言的感悟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心靈間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動。解讀文本時,要以自己的心靈為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力圖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探幽發微,以此彰顯語文的味道。

四、走進環境造就孤獨

作者成功的展現了杜小康的心路歷程,其實,我們在分析文章時不難發現杜小康的成長離不開特定的環境,那麼,讓我們走進小説的環境,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並分析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⑴有關鴨羣描寫:

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⑵有關蘆蕩描寫:

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環境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為人物的活動提供廣闊的背景和舞台;為下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烘托人物形象。

[設計説明]:在較多的環境描寫中,筆者有所取捨,抓住描寫暴風雨這一段文字重錘敲打,通過文本細讀,促使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從而理解小説的主題。

五、教師解題詮釋孤獨

主人公杜小康在家道中落*輟學隨父親去放鴨後: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説,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語文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篇二

【設計思路】

1.名人效應,激發閲讀興趣。

利用中學生喜歡崇拜名人的心理特點,由曹文軒2016年4月4日獲“國際安徒生獎”導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鑑於是自讀課,入題宜有趣並且簡潔,給足同學們讀和思的時間。

2.自讀課文,梳理小説情節,嘗試縮寫。

《孤獨之旅》的內容比較切合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學生運用在前一課或前兩課的學習方法中獲得的閲讀小説的經驗,自讀課文並且梳理出小説情節之後對課文進行縮寫,進一步強化閲讀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旨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故事內容、作品風格、語言特點等,再聯繫題目,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初步的判斷。

3.品位細節,批註式閲讀。

(部編本)人教新版教材中自讀課文的助讀系統改革力度。由“註釋”“旁批”“閲讀提示”“讀讀寫寫”“補白”等組成。自讀課文的旁批准確有用、指向關鍵、導向語言、深度思考、語言簡明;自讀課文的閲讀提示精要指導,延伸閲讀。為了體現課標要求的獨立閲讀、自主閲讀理念,讓學生運用以前掌握的閲讀文章的方法結合課本上的提示和旁批對這篇小説進行批註式閲讀。在分享交流時用心去聽,適當鼓勵,關注學生的成長,理清思路,打造和諧的、互相傾聽的課堂。

4.發現感悟,理解主題

在自讀、批註中應該考慮到班級學生的思想情感狀況,應該關注到不同學生所能夠達到的閲讀層次,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解決個性問題和同學們提出的共性問題,巧妙推進,理解主題。

5.名句欣賞,名著推薦

(部編本)人教新版教材的閲讀體系由“教讀”到“自讀”到“課外閲讀”三位一體,課外閲讀成為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溝通課內外閲讀,強調單篇閲讀與整本書閲讀的結合。根據教學反饋和學生的不同層次推薦一定的與課文有關聯的讀物,使學生的閲讀興趣和閲讀量得到提升。

【教學時數】一課時

【課前準備】課前預習,瞭解原作《草房子》及其作者。

【學習目標】

1.藉助小説三要素對這篇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和縮寫故事。

2.通過批註式閲讀精讀文章的方法,深層欣賞這篇小説的語言魅力。

3.能在自讀、自思、自批註中悟得孤獨在人物的成長曆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品味孤獨,孤獨在人物的成長曆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教學過程】

一、名人效應,點燃探究熱情。

①聊聊這一本書:《草房子》所獲得的榮譽與名人對它的評價。

②百度一下作者:曹文軒在2016年4月4日獲“國際安徒生獎”,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得這一殊榮。曹文軒的其它被學生們所熟悉的作品。

③知道一點背景:請同學説一説杜小康來放鴨的原因。

二、自讀課文,梳理小説情節,嘗試縮寫。

同學們自主快速閲讀課文後,聯繫前面所學的小説的三要素,談粗略的感受和認識作品的獨特之美。然後梳理出故事的情節並嘗試把3509個字的課文縮寫到300字左右。分享,最後明確在縮寫中哪些因素是必不可少,哪些因素是可以去掉的。

三、品位細節,結合課本上的提示和旁批對這篇小説進行批註式閲讀。

教會學生自讀批註的有關方法:答書之問、賞語評人、生髮聯想、剖析寫法、質疑問難、尋心明旨。其中課文旁邊的提示和問題就指向對這篇小説的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的賞析。在批註中學生對杜小康的心理和小説中環境描寫的作用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老師巡察,指導,然後請學生藉助投影儀對自己的批註進行展示,師參與全班交流並對上來展示的同學的批註進行等級評定。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對題目“孤獨之旅”的含義同學們也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孤獨之旅”是指杜小康在孤獨成長中的心路歷程。

四、發現感悟,理解主題。

在學生批註的時候,老師巡察解決學生的個性問題,對於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提出來全班交流、討論,並且順勢而為體會孤獨也是一種美。

師也提出一個問題:48自然段原文裏有“甜津津”幾個字,現在拿掉了,為什麼?因為作家説,他想讀者肯定能想象那味道,甜津津的什麼味道?

明確:既是蘆葦根的清甜的味道,又是經受住磨難的洗禮,體會到孤獨帶來成長的喜悦。

單元目標提示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小説的主題。可以結合同學們批註時的“生髮聯想”思考:讀杜小康,思考自我,想想與杜小康相比,自己或缺什麼?讀了這篇小説,你收穫了什麼?

五、名句欣賞,名著推薦。

在課的“尾聲”,老師送給大家幾句話,請同學們讀起來:

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蔣勛《孤獨六講》

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曹文軒

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後才可能成為強者。

---曹文軒

然後選同學們選擇喜歡的一句話摘抄在這篇課文的題目旁邊。並且推薦閲讀初級閲讀書曹文軒的《青銅葵花》,閲讀中級書蔣勛的《孤獨六講》。

語文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説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建議:

1.在自讀中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讀中逐步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

3.在研讀中聯繫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4.教學方法可以小組討論、個人感悟為主。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孤獨的滋味。可以説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説《孤獨之旅》。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學生自讀課文,默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1.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重點朗讀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誰讀得好。

(1)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小木船趕着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

(2)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

(3)隨着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4)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羣鴨的羽毛上……”

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故事,表達了一個--的主題。(學生只要説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説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閲讀課文,理清小説的故事情節。

二、提示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學生再次閲讀課文,選取自己認為寫得的一段高聲朗讀,並説説為什麼寫得好。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歸納的方法。

2.學生提出探究討論的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全班師生互動,鼓勵獨創性見解。如:可以讓學生給課文換一個標題,並比較自己所擬的標題與原標題哪個好,為什麼?通過這一練習,進而讓學生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並體會其妙處。

提示: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説,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如: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説説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提示:

(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如: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思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提示: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堅強。

總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於“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讓學生根據課文情節先後的順序重新排列,或讓學生據此複述課文。

A.想上學(我不去放鴨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B.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C.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D.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説完就又走了。

E.望着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F.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都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GH.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G.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經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H.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

I.驚喜地發現鴨子下蛋了。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五、課外作業

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