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級下冊科學書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4W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需要注意與時俱進,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奏提前起草的文字報告。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2022年六年級下冊科學書6篇,感謝您的參閲。

2022年六年級下冊科學書6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過程和方法:

用總結、整理知識的方法幫助建構科學概念。

用閲讀資料、體驗的方法瞭解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科學知識與生活之間是緊密相關的。

【教學重點】瞭解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緊密關係。

【教學難點】對所學知識相關實驗的總結概括。

【教學準備】收集的關於物質變化與生活之間關係的資料。水、糖、檸檬酸、蘇打、勺子、杯子、開水

【教學過程】

一、整理概括單元內容

1、看課本資料回顧:本單元中我們研究了哪些物質的變化?羅列出來。

2、綜合填表:

物質的變化 伴隨的主要現象 變化類型及特點 科學概念

水結冰、水蒸發

易拉罐壓扁

彎折鐵絲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蠟燭的燃燒

加熱白糖

米飯、澱粉和碘酒

小蘇打和白醋

鐵生鏽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

3、交流表格填寫的知識的綜合概括

重點:你覺得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在什麼地方?化學變化伴隨的常見現象有哪些?

你怎麼理解物質是變化的?

二、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聯繫

1、交流課前收集的生活物質變化資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説適當補充和拓延學生的理解領域)

2、閲讀課本介紹的物質變化資料,思考:這中間存在着怎樣的變化?屬於哪一種類型的變化?

3、小結:物質的變化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

三、活動製作:

自制飲料

1、同學們很愛喝的飲料有哪些呢?你覺得是怎樣做成的呢?如果用我們物理和化學變化的眼光來看是怎樣的呢?

檸檬汽水:根據課本資料的配料,小組製作。要求:仔細觀察製作過程中的變化體現。

2、品嚐後談談體會。

四、課外活動:

製作橙汁飲料,與家人分享。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調查並記錄家庭使用能源的情況。

2、能夠製作太陽能灶、小水輪等裝置。

3、能夠設計利用風能工作的模型裝置。

4、能夠看懂統計圖表。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能源與能量的關係。

2、知道能源分為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性能源。

3、知道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能源對日常生活中和工業生產的重要作用。

2、意識到不可再生性能源面臨枯竭的危險。

3、體驗到開發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知道能源分為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性能源。

三、教學難點:能夠獨立設計利用一種能量工作的模型裝置。

四、教學準備:碗、鋁箔、木塞、橡皮泥、瓶蓋、塑料片、鐵絲、塑料瓶、剪刀等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導入:

1、檢查上節課佈置的課外作業。

2、彙報自己的調查情況,表揚。

二、認識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看圖説一説:

圖中有哪些物品,各自使用什麼能量?

這些能量是怎樣轉換的?

2、提問:你知道家中使用的能量是哪裏來的?

(引如能源) 有哪些能源?

3、分類:

將剛才所講的能源分類。

小結:能源分成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性能源(板)

4、提問: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性能源最大的區別是什麼?舉例。

5、看圖瞭解世界與中國能源對比情況

看圖P48,思考通過圖表你有什麼啟示?

你對中國禁止小型煤礦、造紙廠的生產或關閉的行為有何想法?説説理由。

有人説:一次性紙杯是偉大的發明;也有人説:一次性紙杯的發明是最糟糕的發明。你支持哪種觀點?

三、學習利用可再生能源:製作太陽能灶或小水車

1、過渡: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不可再生資源製造的,而這些物品又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汽車、家裏用的煤氣灶、電熱水壺等。你還能舉例。

2、為了改變這種浪費能源的這種狀況,科學家做出巨大的貢獻,你能告訴大家嗎?

3、製作太陽能灶。

講講太陽能灶的作用。

説説製作的材料和步驟。(還有什麼方法制作?)

自己製作。

4、活動:看誰製作的效果好。

室外活動,烤土豆片。

5、小評,如何改進這個裝置?(能量使用效率高)

6、自選:製作小水輪(可安排課後)

説製作方法與步驟。

簡便的方法:鐵絲為支架。

瓶蓋(內有橡皮泥)為輪。

漿葉為塑料片。

四、設計一種利用風能工作的模型裝置。

1、出示:風能轉換電能的模型。

學生上台遊戲。

2、學生分組畫圖設計。

3、展評。

説出設計意圖及能源轉換的過程。

一週後看模型。

五、鞏固應用

1、垃圾為什麼要提倡分類回收?

2、我們怎樣保護不可再生能源。

六、佈置作業

1、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3、能 源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 水

風能 礦產 不可再生資源

木材

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3

目標確定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觀察、描述常見物體的基本特徵。能從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教材分析:

《觀察水果》是大象出版社20xx版國小一年級《科學》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時,教材首先呈現了學生熟識的一些水果,然後出示奇奇從看、摸、聞、嘗等不同感官對香蕉描述的這個例子,讓學生從看、摸、聞、嘗等不同感官描述其它的水果,最後設置了猜水果的遊戲。

3.學情分析:

學生認識很多種水果,也能夠描述水果的一些特徵,但大多是水果的顏色、大小或者是水果本身很明顯的特徵,不能從看、摸、聞、嘗等不同感官整體描述一種水果。

學習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並能描述水果的大小、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徵。

2、學生能夠對常見物質的外在特徵有觀察、探究的興趣,並能提出相關問題。

學習重難點

1、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描述水果的特徵,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評價設計

1、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正確描述自己或其他學生所説水果的大小、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徵,並能評價其他學生説的是否正確,完成對目標1的評價。

2、學生在猜水果的遊戲過程中,能夠正確猜出老師或其他學生描述的水果,能正確塗寫《學生活動手冊》,並提出不同的問題,完成對目標2的評價。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導入

(3—5分鐘)

1、猜謎遊戲。

2、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要舉行觀察水果會。大家都帶來了哪些水果?我們先一起開個水果介紹會吧!

學生知道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環節二

講授新課

(15—18分鐘)

1、提出問題。

你準備怎樣介紹自己的水果呢?你的水果具有哪些特徵?為了更好地介紹自己的水果,讓我們先來觀察自己帶來的水果。

2、活動:觀察水果。

(1)觀察前輔導。

上一課我們知道了人體的哪些觀察器官?你準備怎樣運用它們?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我們才能把水果介紹得形象、完整。

(2)示範觀察。

教師視情況讓一個小組先進行觀察示範,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分別説説水果的顏色、大小、氣味、表面的粗糙與光滑。

(3)分組觀察。

3、活動:介紹水果。

指定一位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水果,描述水果的特徵。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或補充。

(完成目標一)

1、認真聽要求,知道如何運用多種感官能把水果介紹得形象、完整。

2、正確描述自己的水果。

3、評價他人描述的是否正確。

(評價目標一)

環節三

遊戲練習

(10—12分鐘)

1、遊戲:猜水果。

(1)熟悉活動規則。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猜水果的遊戲。我把一個水果藏在盒子裏。你知道它是什麼水果嗎?現在請5個同學分別扮演眼、耳、鼻、舌、手,只有他們5個人能觀察到這個水果。其餘的同學可以通過向他們提出問題來了解水果的特徵,然後猜水果的名稱。如果沒有猜到,由其他同學繼續提問,直到正確猜出水果名稱。

(2)學生遊戲。

可以多玩幾次。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上課的活動習慣,最好是一個人一個人地提問,一個一個地回答,防止吵鬧雜亂影響活動效果。

2、反思與總結。

我們都提出了哪些問題?瞭解了哪些水果的特徵信息?哪些“器官代表”參與了觀察和回答問題。

(完成目標二)

1、能夠提出問題。

2、學生能夠描述水果特徵。

(評價目標二)

環節四

總結

(3—5分鐘)

1、全課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活動我們觀察描述了水果的哪些特徵?請大家在《學生活動手冊》中填塗出來。

2、拓展活動:分享水果。

注意提醒學生文明分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完成目標二)

1、學生能正確塗寫《學生活動手冊》。

2、學生能夠分享水果,並提出問題。

(評價目標二)

作業設計

(1—2分鐘)

1、學生向家長描述櫻桃、橙子、火龍果三種水果的特徵。

2、學生描述水果的特徵,家長猜。

正確描述水果特徵。

板書設計

觀察水果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歷活動,能夠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從多種角度對土壤進行觀察,從而認識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過學生的參與活動讓學生形成會進行一般科學探究的技能。

3、增強學生記錄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過本次活動,適時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與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能夠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從多種角度對土壤進行觀察。

教學難點:收集到證據以後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挖土壤;

分組材料: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隻昆蟲盒、一隻方形盤、一張報紙、一張記錄表、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講述:課前,我們分小組到幾個地方去挖了土壤(板書:土壤),下面就請小朋友來説一説你挖到的土壤是什麼樣子的。

2、學生彙報。

3、講述:看來,大家對土壤瞭解得還真不少啊!老師這兒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後,還寫了一首小詩呢!小朋友,你們想聽嗎?好,那就送給大家吧!

4、學生欣賞小詩:

土壤是位偉大的母親,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卻很大,很大;

從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樹……

從黑色螞蟻到白象、紅馬……

……

世界上億萬個生命,

在他温暖的懷抱里長大!

5、師解“土”字。“土”字這裏有兩橫,這表示土壤是一層一層的,植物把根這樣深深地扎進肥沃的表層土裏,吸收裏面的養分。

二、猜想假設

1、學生猜想我們挖來的土壤裏有什麼。

2、觀察:我們可以親自動手來觀察觀察土壤,觀察是我們常用的一種觀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三、制定方案

提問:小朋友,你們準備用哪些方法來觀察呢?小組商量一下。制定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來證明你的猜想。

四、實施方案

A、觀察的時候要仔細,如發現有活的東西,請小心地放入昆蟲盒內,因為它們都是有生命的,其它東西可以放在方形盤裏。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並作好記錄!每一小組要把你們從土壤發現的屬於同一類的物體名字寫在同一個方框裏。

⑤、學生觀察土壤。

五、展示交流

①、請一組派一個代表來交流。(在學生開始交流前,提醒學生要認真聽別人的發言,要學會尊重別人。對於第一個上來交流的同學要及時表揚。)把學生帶上來的記錄表進行實物投影。

學生彙報結束後問:你們為什麼要把這些物體放在同一個方框裏呢?(板書:植物)

這些物體為什麼又要放在同一個方框裏呢?(板書:動物)

這些物體又是屬於哪一類的?(板書:動、植物遺留物)

還有這些呢?(板書:雜物)

②、還有哪一組也要來向大家介紹你們的發現呢?你們為什麼要把這些物體分成這樣四塊呢?

③、請沒有彙報的小組再進行集體交流。

對上來交流的學生要及時地進行表揚,這是對學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因為新的標準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時機應全程化,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適時對學生作出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是必要的。

④、講述:大家觀察得非常投入,從土壤裏發現了這麼多的東西,有植物、有動物、有動、植物的遺留物、還有雜物,在這些東西中,哪些是土壤裏本來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來就是小動物們和植物們的家嘛。

⑤、講述:在土壤裏,有本來就居住在裏面的小動物和植物,還有一些外來的東西,是哪些東西呢?它們是怎麼來的?所以,我們也把雜物叫做垃圾。我們拋給土壤媽媽的雜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們給土壤媽媽的雜物太多了,會怎樣呢?

⑥、講述:是呀,如果我們亂拋棄廢物的話,土壤媽媽還會生病的呢?為了使土壤媽媽的身體能夠健康,我們應該為她做些什麼呢?

⑦、總結:大家説得多好啊,土壤媽媽有了我們這些環保小衞士,一定會很高興的,而且會越來越美麗的,這樣,我們就能和小動物們、植物們一起在土壤媽媽温暖的懷抱裏健康快樂地生活了。

六、拓展創新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土壤裏有什麼》,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了土壤裏有植物、有動物、有動、植物的遺留物、還有雜物,裏面有許多祕密呢!這堂課,我們研究得開心嗎?老師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開心。今天,我們研究了土壤以後,如果你也有什麼感想,也可以寫成小詩或寫一段美文,同學之間在課後可以互相交流體會。關於土壤,你們是否還想知道一些其它問題呢?

2、總結:現在大家的頭腦裏又產生了許多小問號,説明大家都是愛動腦筋的孩子,而且對我們周圍的土壤世界非常關心。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就應該帶着問題去研究事物,這樣才會有更多的發現,課外,你們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兩個小問題,行嗎?

板書:植物、動物土壤、動、植物遺留物、雜物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土壤不是單純的物質,它是由空氣、水、沙、黏土、無機鹽、腐殖質等成分構成。在探究過程中他們想知道,愛提問;尊重證據;願意合作交流。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現有材料,設計製作簡易降落傘。

2.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學知識

1.瞭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

2.初步瞭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

2.培養學生合作與參與的意識,主動進行分享與交流的品質。

3.對科學問題進行反覆嘗試與探索的精神。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利用現有材料,設計製作簡易降落傘。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瞭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初步瞭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展

層次1:不能瞭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不能瞭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層次2:能瞭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不能瞭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層次3:能瞭解降落傘能緩解物體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能瞭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探究能力:

層次 1:不能利用現有材料,設計製作簡易降落傘。不能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層次 2:能利用現有材料,設計製作簡易降落傘。不能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層次3 能利用現有材料,設計製作簡易降落傘。能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教師:先出示降落傘下降的圖片或錄像。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為什麼降落傘可以把我們安全的從天上帶回到地面嗎?

學生回答:是因為空氣托住了降落傘。

教師讓學生討論:降落傘在下降的過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學生開始討論:討論過後組織學生在圖上用箭頭標出降落傘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氣阻力。

探索和調查

教師:你們想自己製作一個降落傘嗎?

學生説:想。

教師:先讓學生分組根據具有的材料設計製作降落傘的方案。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光的折射現象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嘗試邏輯推理。

教學難點:對實驗條件的精密控制。

能力目標: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中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的重要性,能運用光的折射原理對生活中的現象作出解釋。

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並思考,但他還不會探究事物發展的因果聯繫,這是本課立體解決的重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究光的折射活動中,願意合作與交流,提出有關光的折射問題。

課前準備:玻璃杯,水槽,魚缸,燒杯,硬幣,筷子,激光器。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感知問題

一、欣賞圖片,提出問題,激發探究慾望。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瞭解了光的有關知識,下面我們來欣賞一組神奇的自然景觀,好嗎?師邊出示投影邊介紹:在茫茫無際的荒漠中,一隊人馬在長途跋涉,突然,前方出現了一匹非常高大的駱駝,駱駝上還做着一個美麗的新疆小姑娘,不遠處,還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座城堡。再來看第二副。師陸續播放,不只是在沙漠中,有時在平靜的海面、湖面、草原、城市上空等地方,偶爾也會出現這種神奇的幻景。大家知道這種自然奇觀是什麼嗎?

生:應該是海市蜃樓。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二、實驗探究,觀察現象,瞭解概念。

1、筷子折了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小組長操作,組員觀察)。

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有水的燒杯裏,仔細觀察筷子,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師板書課題:筷子折了

師:筷子是真的折了嗎?拿出來看看。

師:所以,我要在折字上打“引號”。為什麼筷子在空氣中是直的,一旦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氣中,看上去就像是折了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能大膽的猜想一下嗎?你覺得可能與什麼有關?

師:同學們説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誰説的更科學更準確?讓我們再一起來做個科學實驗,或許能從中發現什麼。哪位同學願意和老師一起合作,為大家做個示範?

師出示實驗器材:激光燈、厚玻璃板、紙屏。並強調實驗時同學們一定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師操作實驗,生觀察現象。

師:你看到什麼現象?

師:為什麼會這樣?誰來試着解釋一下?機會難得,積極參與,説得不好沒關係。

師板書:光、空氣、玻璃。通過剛才這個觀察實驗,同學們仔細分析一下,光在傳播過程中經過了哪幾種物質?光走的路線怎樣了?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同學們設計的這些實驗,都呈現了一種同現象,我們再聯繫剛才的兩個實驗,其中空氣、水、玻璃都是一些什麼樣的物質?生:透明物質。師板書:一種透明物質——另一種透明物質。所以説,光從一種透明物質以一定角度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它的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從而給我們的眼睛造成了一種假象。

師:你知道這種現象叫什麼嗎?

、現在,我們認識了光的折射現象,你能再來解釋剛才第一個實驗中筷子為什麼折了嗎?

你能再舉幾個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有一個小男孩在河邊玩,他看到河水又清又淺,於是他想到河裏捉魚,行嗎?為什麼?

師:為什麼看上去淺實際深呢?

看來,光的折射現象隨處可見,關鍵是你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光的折射現象不僅會使我們的眼睛“受騙”,有時還會產生一些很美的自然奇觀。比如,開課時我們欣賞的海市蜃樓,下面我們再來重温一下這種罕見的自然奇觀。(師播放投影)除了海市蜃樓,還有一些由光的折射產生的自然幻景,如雲海佛光、三日同輝,一起欣賞一下。

生:筷子在水面處好像“折斷”了,筷子變粗了

生:不是真折,是看上去像折了一樣。

生:光點偏了。

生自由發言:光在傳播過程中,通過空氣再透過玻璃時,傳播方向發生了偏折,所以看上去光點偏了。

生交流完畢,師生共同總結:在這個實驗中,光在傳播過程中,從空氣透過玻璃時,傳播方向發生了偏折。

自行設計實驗,驗證現象。

生髮言,這種現象就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平時我們看樹葉的葉脈看不清楚,但是如果樹葉上有水珠,透過水珠看葉脈就非常清楚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生舉例説明,如:魚變大了等,並解釋現象。

生:危險,因為河水看上去很淺,其實很深。

生:光在從空氣進入水中時發生了折射。

拓展延伸應用創新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欣賞圖片,解釋現象等活動初步瞭解了光的折射現象,但是關於光的折射現象還有很複雜很深奧的祕密有待於我們去探究和發現,同學們可利用課餘時間繼續探索,好嗎?下課!

板書設計:

什麼是光的折射?

光從一個透明物體以一定的角度進入另一個透明物體時,傳播方式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學生終於瞭解到了筷子為什麼放在水裏之後就折了,站在河邊看到的水比實際要淺些等,不足之處就是學生認識不夠深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