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教案在撰寫的過程中,老師需要考慮聯繫實際,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奏提前起草的文字報告。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2022年六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6篇,感謝您的參閲。

2022年六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6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查閲、交流、整理資料,瞭解地球地形、地貌狀況,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知道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蒐集資料。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本課,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學會相互合作;瞭解地球物質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義,樹立保護環境和資源的意識。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感知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上有什麼呢?這是今天我們要來探究的問題。(板書:出示課題)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課件出示轉動的地球)

師:看,這顆轉動不息的藍色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它的表面積很大,有5.1億平方千米,你發現了什麼?

藍色部分非常大,它代表的是什麼呢?

師:是的,海洋的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呢,這説明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積比陸地大得多。不過陸地的面積雖然小,但是卻有着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特徵哦,它們是什麼樣子?除了海洋,地球上的水還包括什麼?誰生活在這美麗的星球上?這些問題相信只要你認真觀看下面一段影片,就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播放配樂圖片課件)影片看完了,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地球上有什麼?

板書:高原、山峯、丘陵、盆地、平原、沙漠

海洋、湖泊、河流

動物、植物,人

小結:高原、山峯、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屬於陸地;海洋、湖泊、河流屬於水;人、動物、植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板書:陸地、水、生物)

師:對於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師:課前同學們也都查找了不少的資料,這個問題誰能來解答?

師:看來同學們都是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孩子,看到同學們把查找的資料用信息卡的方式進行了整理,我覺得這是非常科學的方法,課後我們還可以繼續查找你感興趣的材料,小組為單位制作剪貼報,在班級裏進行展覽,讓大家瞭解更多關於地球的知識,好嗎?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發現原來地球上有這麼多樣的地貌和種類繁多的物種,對於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星球你想説些什麼呢?

三、認識地圖

師:地球這麼美麗,我真想到處去看看,我知道節假日的時候許多同學喜歡出去旅遊,可是如果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該怎麼辦?

師:這位同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查地圖。地圖我們都非常熟悉,同學們,想要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不但可以藉助網絡和書籍,還可以藉助它(手指世界地形圖)世界地形圖。它是按一定比例運用符號、顏色、文字註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圖片,那麼怎樣來看地圖呢?其實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在數學課上就學習過怎樣看地圖,還記得麼?

師:看,數學上學習的知識也在科學課上得到了應用,真棒!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然後來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在地形圖上我們看到了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形特徵,為了便於觀察,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張世界地形圖,請小組長過來領地圖。(展示小圖)看看你們這張地形圖和黑板上的地形圖有什麼不同?

師:對,大小不同是因為這兩幅地形圖所使用的比例尺不同,黑板上這張的比例尺是1:***,那你們的呢?是1:700000000。比例尺對於地圖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以後學習更多數學知識我們會進一步瞭解。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研究一下地形圖上有哪些主要的顏色?這些顏色分別代表什麼樣的地形呢?我們先討論到這裏,哪個小組來説一説你們的發現?

師:那個小組有不同意見?

小結:(課件出示)藍色,因為海洋是蔚藍的,所以用藍色代表大海。

淺藍色代表淺海,深藍色代表深海色,海的深度與顏色的深淺成正比。

分層設色等高地形圖中的顏色是與高度相對應的.

藍色:江,河,湖,海.綠色:平原,丘陵.黃色,棕色:高原,山脈,沙漠.顏色的深淺與高度(深度)相對應.

師:在地形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上貫穿世界的四大洋,它們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課件出示四大洋圖片)還有七大洲(出示圖片),它們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請你在小組中指一指之説一説四大洋和七大洲。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你已經對世界地形圖的使用有了一定的瞭解,現在請你試着找一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你來説説為什麼找的那麼快,有什麼好方法?

師:真是聰明呀,大家學會了嗎?我們用來檢驗

一下這個方法是不是好用,咱們一起來找找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先找大洲,在看顏色,平原是綠色,找到了嗎?好快呀,看來這種方法還真是好用,那你們想不想下用這種方法來一個找標識的比賽?

師:聽好要求:各小組合作尋找給出的世界之最,並用彩筆圈出來,最快找完的小組獲勝。(出示地圖標識: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鹽水湖——青海湖(中國),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中國),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歐洲))

師:你們小組上來展示一下吧!(實物投影)每人介紹一個。

四、認識地球儀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認識的地形圖是平面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為了便於觀察更立體的瞭解地球,人們製作了地球儀,請你打開科學書49頁,閲讀一下關於地球儀知識的資料卡,瞭解一下地球儀又為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呢?

師:誰來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師,對,根據地面接收太陽光線照射的情況人們地球分為了五帶:熱帶、北温帶、南温帶、北寒帶、南寒帶。

師: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地球儀,請你們先來觀察它的形態,説説你的發現。。

師:你説的很對,大家有沒有發現?(出示課件)地球不但繞着太陽公轉,同時還自西向東的自轉,(出示課件)人們設公轉平面為參考面,與自轉平面垂直的那條地球直徑叫做地軸。地球傾斜的角度同人們拿鉛筆書寫時筆桿與桌面的傾斜相仿,人們有時形象地比喻為地球“斜着身體”繞太陽公轉。

師:瞭解了地球的傾斜角度,下面我們再到地球儀上找一找經線、緯線、赤道。

有標識,還有表示航線、洋流的。

師:請你按照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可以看到除了經線緯線之外,上面還有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市、河流、航線的標識,內容真是豐富多彩呀,你們喜歡地球儀嗎?課後同學們試着來做一個地球儀模型,下節課我們將深入瞭解地球儀,並一起來給我們的模型標出經線緯線和地形地貌。

五、製作小小地球儀

師:拿出問我們的任務單(課件出示學生任務單)

師: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應該如何來製作一個實用的地球儀。如果你在製作的過程中還遇到哪些困難,請你記錄下來和小夥伴進行討論並試着解決,解決不了的我們下節課繼續探討。製作完成後為你滿意的作品拍照貼在下面的方框裏,我們將進行展示和評比。

六、收穫樂園

師: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什麼?有哪些收穫呢?

師:看來大家的收穫還真是不少,課後可以把它們寫在書上“我的發現”中。

板書設計:

18、地球上有什麼

陸地高原、平原、山川、沙漠、盆地、

水河流、湖泊、海洋

生物動物、植物、人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有什麼,為了讓本節課能順利地進行,課前我先讓學生預習了課本,查找有關地球地貌特徵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同時自己也查閲了大量的資料、圖片,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並找部分學生了解了一些問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課堂上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相互討論交流,學生的熱情很高,參與度也較高,加以老師的適時指導,本節課各項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安排了三個教學活動:一是認識光源,二是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這裏麪包含兩個概念:一是光源,發光的物體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行進的。

解釋小孔成像的原理有難度,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小孔成像實驗盒的實驗,在此基礎上再組織思考、討論,千萬不要急於把答案告訴他們。

教學目標

1、學會做小孔成像的實驗盒,並能夠用語言和簡圖解釋小孔成像的實驗;

2、瞭解什麼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種類,知道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着直線傳播的;

3、感受光學世界的神奇與奇妙。

教學準備

教師——抄有單元小詩的小黑板、有關光的教學圖片、手電筒、蠟燭、小孔成像道具。

學生——手電筒,三張帶孔卡紙(兩人一組)、製作小孔成像盒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光源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首優美的小詩。

小黑板出示單元小詩,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2、師:“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學生猜猜。

3、師:光與我們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對於“光與色彩”方面的內容你們都知道些什麼?

學生談談關於光與色彩都有哪些瞭解。

4、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會發光?我們怎樣給這些光源分類?

(我們可以把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設計意圖:以謎語小詩導入,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明確了本節課的研究內容。學生沒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應由教師引出這樣的概念,學生以此進行分類。

二、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1、師:從我們看到的現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樣行進的呢?

2、學生看教材中的插圖進行推測、舉例,交流。

3、師:這只是我們的假設,有什麼辦法來證明你們的觀點呢?

師生討論實驗方法和要點:怎樣使手電筒的光穿過所有紙板中間的孔照到牆上?

4、出示材料,小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

5、交流:你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實驗説明了什麼?

(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行進的。)

設計意圖:科學課不能單純地傳授科學知識,應在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後,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再設計實驗驗證,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獲得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和能力。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進行假設。

2.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

4.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5.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科學知識

1.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係,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

2.在實驗中會“控制變量”,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數據分析試驗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覆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的態度。

3、體驗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和研究擺的樂趣。

學習成果

預計學生能夠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係,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在實驗中會“控制變量”,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數據分析試驗結果。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進行假設。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展

層次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係。在實驗中不會“控制變量”,不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數據分析試驗結果。

層次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係。在實驗中不會“控制變量”,不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數據分析試驗結果。

層次3: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係。在實驗中會“控制變量”,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數據分析試驗結果。

探究能力:

層次 1: 不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進行假設。不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不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不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不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層次 2: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進行假設。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不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不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不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層次3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進行假設。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1、教師:我手心裏握着一樣東西,大家想看看是什麼嗎?

(教師鬆手,手心掛着一個簡易的擺)問學生: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嗎?

板書:擺

2、教師:關於擺,你們知道些什麼知識?(指名學生説説)

3、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擺,探究一下襬中有什麼奧祕。

探索和調查

讓學生學會測定15秒內擺擺動的次數。

(1)教師:要了解擺的奧祕,首先,讓我們來掌握一項本領,學會測定擺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那擺怎樣才算擺動一次呢?

教師演示:把擺拉開一個角度,鬆手。同時講解:擺擺到另一面,再回到開始運動的地方我們就算擺擺動一次。

(2)講解如何使用秒錶記時。

(3)教師與學生合作:測定講台上的擺15秒內擺動的次數。教師同時指導,怎樣減小誤差。

(每組到老師處領一個擺,組內自行分工:記時員,操作擺的人員,記數員,記錄員,彙報員。)

(4)學生合作測定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

(5)學生彙報。

2、發現問題,作出假設。

(1)談話:同學們,你們彙報的實驗結果,各組的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基本上都不同,那為什麼擺在相同的時間內擺動會有快慢?擺擺動的快慢究竟與什麼有關呢?請同學們觀察你們的擺,作出你們的猜測。

(2)學生討論,作出猜測。

(3)學生猜測,歸結為擺的快慢與擺角的大小、擺錘的輕重、擺線的長短有關。(板書)

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1)教師:假設不一定是正確的,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證明。你們小組覺得擺的快慢與哪種假設最有可能有關,就作為你們研究的課題,設計一下你們的實驗該怎麼來做?並記錄下你們的方案。

(2)學生討論,設計方案。

(3)學生彙報方案, 相互評點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科學,教師再提供參考意見,主要是怎樣控制變量。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4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通過兩個活動組織學生查找、分析資料、製作生態瓶的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如何維護生態平衡,認識到生態平衡一旦遭到破壞所帶來的危害。其重點是指導學生製作生態瓶。活動的趣味性較強,教師要在趣味活動中抓住教學重點,組織好交流總結的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找出自己小組的生態瓶不能夠維持更長時間的原因,改進自己的生態瓶,激發學生繼續研究生態瓶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利用各種方法蒐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資料。

2.能正確分析出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對維持生態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設計製作一個生態系統模型,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

4.能發現自己設計製作的生態系統模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體的研究與生態平衡相關的問題。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2.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

3.能堅持進行長期觀察記錄。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説出生態平衡的含義。

2.能舉出3個以上實例説明人與生物圈有哪些關係。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説出3條以上保護生態平衡的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製作生態瓶,瞭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有關生態平衡的圖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講述:在分析校園生態系統時,我們發現有些鳥類吃昆蟲,大多數昆蟲吃植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土壤裏的細菌分解着動物的屍體,周圍的環境對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聯繫,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況,這就是生態平衡。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

(二)新課教學

◆活動1:交響與和諧——生態平衡

(1)認識生態平衡

查閲資料,尋找更多的有關生態平衡的資料。

閲讀教材P53資料。

討論:

當生態系統中某一類生物突然減少甚至消失時,會對生態系統的平衡帶來怎樣的影響?由此得出什麼結論,受到什麼啟示?

生態系統中的平衡是不變嗎?

(2)設計一個生態農業模型或生態系統模型。

閲讀科學在線:

北京大興區留民營村生態農業,設計製作一個生態系統模型。

板書設計:

生產者

分解者

消費者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5

一單元 生物的演變

(4)教師提問:你們怎麼知道形成共識的內容是正確的?怎樣解決存在的爭議?

(3)觀察活動需要熬夜進行,怎樣才能堅持完成觀察活動?

(4)彙報討論結果,教師簡單板書。

第二課時

一、 指導思想:

4.學生自由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適時組織大家進行評價,最終將這些觀點統一起來。

5.學生分組實驗體會太陽熱量對水循環的重要作用。

四單元 無限宇宙

(5)教師談話:你們形成的共識都是正確的嗎?存在的爭議到底誰的看法對?

18 運載火箭教學目標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1.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形成合作小組,並針對問題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確做什麼和如何着手做。

2.能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動手辦一份小報,懂得蒐集資料是科學學習的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活動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評議。

4.擴展學習與本單元科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

5.願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資料和發現,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教學準備

1.蒐集與自由研究主題相關資料和圖片。

2.白紙一張,鉛筆、彩色筆、剪刀。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播放視頻或閲讀一段有關宇宙單元的。

2.分析:

(1)這些資料描述了哪些內容?

(2)哪些是我們已經學習瞭解過的內容?哪些是新知識?

(3)通過《無限宇宙》單元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4)還想了解哪些內容?(教師可一一列舉出來)

3.整理和分類:

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可依次整理成書上的8個主題:我們的地球;我的太陽;銀河迢迢;

“神舟”飛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長二捆”,真棒!我駕飛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題可另分成一類。

二、自由組合,選擇研究主題。

1.問題:要想知道更多有關宇宙方面的問題,我們有哪些方法?

2.集體交流。

3.每個同學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形成合作小組。

4.提出要求:

每個合作小組按照確定的主題,進一步查閲資料,辦一張圖文並茂的科普小報。

三、制定計劃,合作研究。

1.討論:怎樣才能結合自己的研究主題辦好一份圖文並茂的科普小報?分小組討論,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補充。

2.教師小結辦報步驟:

(1)根據主題每個同學分頭蒐集相應的圖文資料;

(2)對蒐集到的資料和圖片進行分析、歸類、整理,篩選出辦報素材;

(3)版面設計,根據篩選出來的辦報素材進行排版,做到內容豐富,擺放美觀;

(4) 粘貼圖文資料,並進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報。

3.分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4.彙報交流。

四、佈置作業。

課後蒐集相關主題的圖文資料。

第二課時

1.交流個人蒐集的圖文資料,並進行整理和篩選。

2.學生自己辦報,教師巡視。

二、展示與評議。

1.討論:

各小組已經按要求辦好了科普小報了,那我們怎樣向其他同學展示和介紹我們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2.分小組討論,設計展示方案。

3.分小組展示科普小報。

4.集體交流與評議。

三、總結與交流。

1.集體交流:

(1)通過辦小報這項研究活動,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識?有哪些感受?

(2)欣賞了各個小組的科普小報後,你又瞭解到哪些天文知識?

(3)通過集體評議各組的科技小報,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什麼想法?

2.提問:

在這次活動中你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3.教師小結:通過這次“自由研究”活動,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穫,希望大家回家後繼續學習宇宙知識,瞭解更多的宇宙奧祕。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6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人的一生劃分為幾個時期進行探究。

●能夠有依據地自行劃分人的一生。

●能夠探究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生活,並寫出調查報告。

科學知識:

●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時期。

●知道怎樣劃分人的一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

●體驗到制定計劃在調查活動中的作用。

●願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人一生中各個時期的圖片。(2)有提示語的記錄單。

●學生準備:收集嬰幼兒和老年人生活的資料。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談話:我們來猜猜,這種動物是什麼?講述“斯芬克司之謎”。

2、學生自行劃分人的一生有哪幾個時期。

談話:古希臘神話故事説的是,人的一生要經過幼年、成年、老年三個階段,除此之外,還可以怎樣劃分人的一生?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劃分為若干時期,你準備怎樣劃分?

學生活動。學生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此時教師可以把人的各個時期的圖片發給他們,幫助他們思考。同時可提供一份記錄單。

3、學生彙報討論結果,每種結果只要大家同意劃分依據就可通過。之後,可以一起看看教材上愛因斯坦的照片,説説都是什麼時期的。

4.討論交流:説説你看到嬰幼兒是怎樣被照料的?老年人是怎樣生活的?見到有困難的老人應怎樣做?

5、指導怎樣寫調查報告。

(1)通過談話向學生講明活動為什麼要做訪問。“科學家有時會利用一些溝通技巧來收集信息。對可能會提供有用信息的人進行採訪是科學家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採訪中,通常是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問一些和某個主題相關的問題。”

(2)步驟:(要提供給學生)

①想出一位你要採訪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叔叔、阿姨、祖父母,或者是熟悉的鄰居;

②詢問對方是否願意接受你的採訪,記住交流的時候要表達清楚,約定一個採訪時間;

③在採訪開始之前,先要把你要問的問題列出來;

④在問完對方所有的問題之後,要向對方表示感謝。

(3)整理採訪資料,完成調查報告。

可以針對以下幾項來完成。

①調查對象;②調查人數;③調查內容;④調查時間;⑤調查問題;⑥調查結果;⑦其他。

調查活動結束後,通過交流,讓學生們談談感受。

此項調查活動建議每個小組只調查一組人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