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W

作為教師,一定都能理解教案的重要性,為了將教案寫好,我們首先要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識,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篇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1

3.我是怎樣出生的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運用交流的方法,獲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會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收集到的資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類也是通過兩性結合繁殖自己的後代的。

2.瞭解一些人出生前後的簡單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生命的珍貴。

2.體會與父母的親情,體驗父母養育的辛苦。

教學重點:

知道人類是通過兩性結合繁殖自己的後代的

教學難點:

把重物綁在身上的體驗活動

教學準備:

1.學生回家向父母詢問自己剛出生時的一些情況。

2.學生帶好自己剛出生時的照片,小腳印拓片和胎毛製成的毛筆等(如果有的話),還要準備好與父母交流時的問題和答案。

3.學生準備“沙袋”等重物。

4.教師準備一套胎兒生長髮育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親切地對學生:“我們已經知道動物、植物都可以繁殖他們的後代。我們人類也在一代一代地繁衍着。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長大後也會有自己的寶寶,下面就請你向同學們介紹你的出生情況。

(二)進行新課

1.交流自己的出生情況,並把交流的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

l在小組交流收集到的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情況,自己剛出生時的情況和媽媽懷孕時的情況,媽媽生下我之後的情況。

如:我在媽媽“肚子”裏住了多少時間?

剛出生時我是什麼樣的?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有哪些反應?

2.瞭解人生命的孕育過程,體驗母親懷孕時的辛苦和不容易。

(1)瞭解人生命的孕育過程。

a.教師展示自己準備的一套胎兒生長髮育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b.排序。p36頁五副圖是我們在媽媽子宮裏不同時期的生長髮育圖。

請將它們按照從小到大的發育時期排個序。

(教師可以指示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胎兒的大小、像嬰兒的程度以及孕婦腹部隆起的程度進行排序)

講述:它們分別代表了胎兒在母體內1個月、3個月、5個月、9個月和10個月的發育時期。

(2)體驗母親懷孕時的辛苦和不容易。

講述:孕婦臨產前,胎兒、胎盤及羊水的總重量約為5.5公斤,我們來體驗一下媽媽懷孕時的負擔。(要把重物在身上綁上一天。)

提示:在模擬孕婦的“負重”活動中,教師應教育學生認真對待,不要把此活動視為一種遊戲,而應把它視作體驗母親懷孕辛勞的科學活動,從而使學生以嚴肅的態度感受母親懷孕的身體負擔,從而產生珍愛生命,孝敬父母的情感。

3.討論、交流、思考、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話題:“我們應該怎樣珍愛生命,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四)板書設計:

4.我是怎樣出生的

人類也是通過兩性結合繁殖後代的

我在媽媽“肚子”裏住了10個月

(五)後記反思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2

2、質疑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不合理的問題、推理過程、結實、取證方法做出分析。

2、能夠嘗試設計合乎探究規則的取證方法。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質疑。

2、知道質疑的內容有哪些。

3、知道科學不能弄虛作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敢於質疑別人,勇於接受別人的質疑。

2、形成注重真實的科學品質。

3、樂於發現問題,進行質疑。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什麼是質疑,也知道哪些內容值得質疑。

2、能夠對不合理的問題、推理過程、解釋、取證方法做出分析,能夠嘗試設計合乎探究規則的取證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交流”知識,知道“質疑”及其意義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瞭解了什麼是交流以及交流的幾種方式。在課堂上,同學們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舉手發言或是小組討論了。你們知道這樣的交流有什麼好處嗎?

2、學生思考

3、引導:正因為交流有這樣多的好處,所以我們強調大家要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傾聽不僅能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思維,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對交流的人給予尊重和幫助,對他的交流內容是否注重事實和證據進行科學的質疑。(板書課題)

4、提問:在課堂上,我們常常聽到質疑這個詞,你能説説“質疑”是什麼意思嗎?

5、學生髮表意見。

二、引導學生了解“質疑”的幾個方面

1、談話:其實,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我們經常進行質疑,比如,我們在研究“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我們同學提出了怎樣的假設?又做了怎樣的實驗方案設計?

2、學生思考回答

3、同學們對他們的假設、設計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4、剛才你們對這些實驗設計的不同見解,就是“質疑”。

5、引導:想一想,你們剛才的質疑針對的是哪一方面?

6、教師小結引導:剛才我們質疑的是針對實驗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方面的。那麼,除了對實驗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提出質疑外,你還對同學或自己的哪些科學活動有過疑問,提出過自己的見解?

7、學生回憶、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8、引導歸納:那麼誰來説説,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要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質疑?

9、師生共同小結:質疑應從實驗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探究問題是否具體明確、得出結論的證據是否充足合理、做出的解釋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

三、鞏固運用

1、談話引導:有位五年級的同學叫馬小虎,非常想獨立完成一項科學研究。這天下課時,看着飲水機前一個個排隊接水喝的同學,忽然靈機一動想通過調查本班6名同學每天的飲水次數和飲水量,來估算全校800名同學一天的飲水總量。你們在小組內討論討論,説説他這樣做行不行?

2、學生小組內交流想法並向全班彙報。

3、小結

4、引導:誰能為馬小虎同學的這項科學研究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幫他完成自己的心願?

5、學生討論交流。

6、引導:假如你是馬小虎,經過大家的質疑、幫助,你將怎樣調整研究方案?

7、學生思考交流。

6、佈置作業

請你回家後,參考剛才的實驗方案,想一想,如果你來對全校六個年級中各選一名同學就同樣的飲水量問題進行調查,你應該怎樣做呢?把你的設計寫成研究方案。

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製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

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

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計時錶(小組)、鐵架台、棉線、一根寬1釐米長30釐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複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

2、閲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並作出預測。師出示上節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

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麼?

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記錄表見課本p62。

3、反饋數據。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麼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

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

6、小組三次實驗並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

7、反饋數據。

8、解釋變化原因並小結。

三、做個鐘擺:

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

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製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板書設計:

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教學後記: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滑輪構造上的特點;

會做滑輪的實驗,並通過數據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輪的結構特徵及分類;

知道兩種滑輪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數據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演示器材:兩種滑輪裝置、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或課件、有關電梯的資料等。

分組實驗材料:各種各樣的滑輪、鐵架台、彈簧秤、繩子、曲別針、重物、實驗記錄表等。

2、學生準備:每組準備牢固的繩子5米左右和兩根結實的木棍。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觀察滑輪。

1、談話:每天早晨,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你知道國旗是怎麼樣升到旗杆上去的嗎?

2、講述:你有沒有注意到旗杆頂上有一個小小的裝置?——那就是滑輪(板書:滑輪)。

3、提問:滑輪是一種怎麼樣的裝置呢?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滑輪,讓學生觀察,尋找結構上的特點。

4、交流討論:

滑輪形狀——像輪子,輪子上有槽。輪子可以在軸心上轉動。輪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鈎子。

5、小結:滑輪是用來提升物體的一種簡單裝置。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繞了根繩子的邊上有槽的輪子。它可以圍繞中心的軸轉動。

6、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

教師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輪的圖片或生活場景。

7、使用滑輪有什麼好處?滑輪到底有什麼作用?讓我們繼續學習。

二、瞭解滑輪的分類及作用。

1、出示兩種滑輪裝置,教師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問:在用滑輪提升重物時,兩個滑輪的位置有什麼不同?它們分別是什麼滑輪呢?

2、閲讀教材第6頁上半部分的內容,瞭解兩類滑輪的名稱和結構:定滑輪和動滑輪。

(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着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3、我們通過滑輪提升物體的過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提出假設,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書寫部分假設。

4、分組實踐活動:

⑴各個小組根據提供的滑輪、重物等分別做成定滑輪和動滑輪。

⑵實踐操作,研究兩種滑輪在提升重物時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輪的作用”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

實驗題目:研究定滑輪的作用

實驗器材:定滑輪(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細繩、鈎碼、鐵架台、彈簧秤、直尺、筆和記錄紙。

預測:可以省力。

實驗過程:

1、將滑輪固定懸掛在鐵架台上,將細繩穿過滑輪。用兩個鈎碼懸吊在細繩的一端,而另一端鈎上彈簧秤。

2、記錄鈎碼的質量和彈簧秤拉力的讀數,記錄在表格內。測量鈎碼提升的距離和彈簧秤下拉的距離並記錄下來。

鈎碼的質量牛頓鈎碼提升距離釐米

彈簧秤的拉力牛頓彈簧秤下拉距離釐米

結論結論

實驗結論:

5、交流實驗現象,彙報實驗收穫。

6、分析實驗數據,討論: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什麼作用?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定滑輪動滑輪

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可以省力

7、為什麼兩種滑輪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槓桿和平衡原理來分析一下定滑輪和動滑輪分別屬於什麼槓桿類型嗎?解釋一下為什麼使用定滑輪不能夠省力,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槓桿。定滑輪是等臂槓桿;動滑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槓桿。)

8、講述: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實際上單獨使用很少,應用的時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使用方便,於是就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揚長避短,這樣就組成滑輪組。(出示使用滑輪組的場景)預測一下:滑輪組有什麼作用呢?

三、遊戲體驗,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佈置遊戲活動:

⑴遊戲工具:兩根結實的木棍、8米長的繩子

⑵遊戲目的:通過活動和遊戲讓學生體驗滑輪組的力量,瞭解滑輪組的連接方式。

⑶遊戲人數:3—4人組成一組,共同進行活動。

⑷遊戲方式:

a、將繩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後將這根繩子繞過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後再繞過第二根木棍。

b、請兩位同學站在距離一米遠的地方站穩,並握緊木棍。

c、第三位同學小心地拉動繩子的另一端。

觀察並體驗:結果怎麼樣?

2、組織討論:

⑴當你拉動繩子時,其他兩位同學能夠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動嗎?

⑵如果把繩子再繞木棍一圈,結果會怎麼樣?再繞一圈呢?

⑶繩子纏繞繞的圈數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麼關係嗎?

3、拓展研究活動:

組裝滑輪組,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圍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他們分別發揮着什麼作用?

四、課外拓展研究。

1、課外探究:升降電梯的祕密。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

教學重點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温度計、紅墨水、滴管。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後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麼現象

(預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並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麼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麼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後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麼水遇冷後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學生簡單説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裏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彙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麼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麼現象?説明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

(有了水熱脹冷縮實驗的基礎,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液體受熱和受冷後有什麼共同的性質?

小結: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麼原因呢?

(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麼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醋受熱體積膨脹熱??

果汁

醬油受冷體積縮小冷縮

牛奶

液體熱脹冷縮

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6

第三課 《晝夜交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解釋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想象。

(2)能夠讀圖判讀晨昏線,並能夠運用晨昏線的特徵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教學掛圖解釋晝夜現象,運用地球儀演示晝夜交替現象,運用教學掛圖分析晨昏線的特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世界的物質性及物質運動規律性本質性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探究晝夜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

根據已知條件推算某地的時間。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晝夜交替的圖片,投影儀、地球儀等。

學生準備:

手電筒,小地球儀,蒐集“人類對晝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觀點”資料。

時間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比較思考:晝夜是怎樣形成的?

1、師:在連續24小時(我們通常所説的一天)中,會出現哪些現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校園(或周邊村莊)白天和夜晚的圖片,學生欣賞優美的景色。

師:關於晝夜現象你有那些感興趣的問題?

3、學生交流:

(1)晝是什麼意思?夜呢?晝夜交替是什麼意思?(太陽的東昇西落,太陽不斷的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2)晝夜交替時動植物有哪些變化?

(3)晝夜交替時人們的生活規律是怎樣變化的?

(4)晝夜交替是否與地球、太陽有關?有怎樣的關係?

(5)晝夜交替的成因是什麼呢?

師:今天,我們就來探索關於晝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擬實驗:認識晝夜交替的成因

1、遊戲活動:

(1)師:人從你左邊出現,又在你右邊消失,又在你左邊出現,猜想一下你和這個人是怎樣運動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的?可能有幾種情況?

(2)、學生討論並交流。(人不動自己轉、自己不動別人繞着自己轉、兩人都轉但轉的速度不一樣)

師:那你認為晝夜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種情況,會是哪一種?)

2、教師演示實驗:

(1)用地球儀和投影儀做晝夜交替的實驗。學生觀察。

(2)師:根據太陽的東昇西落現象,你認為地球儀應該朝哪個方向轉動?(逆時針轉動。)

(3)啟發學生質疑:在這個實驗中你認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3、你們能設計一個模擬實驗來解釋晝夜交替的現象嗎?

(出示地球儀和手電筒)

4、學生實驗,交流操作注意點。

5、學生分組討論晝夜的成因。(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對着太陽的那面是白天,揹着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就會交替出現。)

第二課時

一、研究不同地點所處的時間差異

1、師:我們觀察轉動的地球儀,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國家和地區是白天的時候,哪些國家和地區正處於黑夜?哪些國家和地區處於清晨?哪些國家和地區處於黃昏?

提示:先找到“晝夜交界線”,(這是教學本部分的關鍵)然後再判斷;注意地球自轉的方向;地球自轉時,哪邊先進入白天,哪邊先進入夜晚。

完成小練習:

小組實驗,在橫線上寫出國家或地區的名稱。

當_____________是白天時,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黃昏。

2、拓展思考: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定在晚上20點,那麼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觀眾應該分別在什麼時候收看實況直播?

提示:要確定這些國家所處的位置,與我國的位置進行對比;還要考慮地球自轉方向。

學生分組討論彙報,師作適當介紹:

師:大家想一想:為什麼美國主張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游泳、籃球、田徑的決賽放在早上8:00進行。

二、信息交流

1、師:就“晝夜交替”的話題,自古以來人類有哪些不同的觀點。(結合課前蒐集到的知識信息和書上第8頁的內容進行交流。)

2、小組討論後班級交流:這些觀點當中哪一種更加可信?找出這幾種觀點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類對晝夜交替的成因還有哪些不同的觀點。

4、師:瞭解了這些資料之後,你們還有什麼想法?

三、作業

佈置學生寫研究晝夜交替的科學小論文。

瞭解古人對晝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對探索宇宙的艱難歷程,體會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認識到:科學史不斷髮展的,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在不斷進步的。

板書設計:

晝夜交替→地球自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