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洗手》教案精選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5W

幼兒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洗手習慣,教會幼兒如何洗手,洗手的步驟是什麼。你會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呢?這種方式幼兒會喜歡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幼兒園《洗手》教案精選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幼兒園《洗手》教案精選範文三篇

幼兒園《洗手》教案1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按順序講述畫面內容。

2、瞭解洗手的重要性,建立維護雙手清潔的意識。

3、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按順序講述畫面內容

活動準備:

掛圖《洗手》,活動前請幼兒瞭解洗手的原因,小塊肥皂若干,洗手盆,清水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引導幼兒討論洗手的原因。

(1)請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們的手都做過什麼事情,摸過什麼東西?

(2)今天,我們的小手已經摸過這麼多東西,讓我們看看自己的手,是不是有點髒了?(有的小朋友看不見手上有明顯的污跡會説不髒,教師要及時做好引導)雖然有事我們的肉眼看不見手髒,但是我們的手上會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細菌,如果雙手沾上看不見的細菌,會讓身體生病。所以,生活中我們隨時洗手,清潔自己的雙手很重要。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畫面,瞭解洗手的原因及時間。

(1)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

(2)原來把手洗乾淨是因為要把病菌沖掉或殺死,不要讓它們跑到身體裏面,讓我們生病。

(3)做哪些事情要記得洗手?

(4)除了吃東西以外,病菌也喜歡在你揉眼睛、挖鼻子的時候跑到身體裏面,讓身體不舒服。用肥皂洗手,可以把手上的病菌殺光光,讓手變得乾淨。

2、幼兒討論如何正確洗手。

(1)教師引導幼兒找到正確的洗手方法。

(2)出示洗手圖,幼兒體驗如何正確洗手。

活動延伸

給幼兒發放學習單《洗手》,請幼兒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完成。

幼兒園《洗手》教案2

【設計意圖】

“學習洗手”是小班健康教育的內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孩子們還是比較喜歡洗手的,但是洗手的時候不是在玩水,就是在玩肥皂變出的泡泡,並不一定能把小手洗乾淨。因此,引導幼兒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並幫助他們養成認真洗手的好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幼兒正確的健康認知是健康行為的基礎,而健康行為的形成需要不斷練習和強化。幼兒園的棋類遊戲,以其趣味性的活動方式,提供了輕鬆、自由的學習情境,幼兒在反覆與同伴玩棋的過程中,透過棋譜滲透的信息,不知不覺鞏固了認知、發展了能力。因此,我將棋類遊戲與健康知識的鞏固、健康行為的養成巧妙結合,讓幼兒在自我學習、自我調節中內化經驗,縮短認識與行為的距離。

【活動目標】

1、瞭解洗手的重要性,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

2、能有節奏、並手口一致地念兒歌、點圖片;

3、樂意參加棋類遊戲《我愛洗手》,養成認真洗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教師用《我愛洗手》空白棋譜一張,洗手動作圖片2套,小兔、小鴨、小狗圖片各一,音樂磁帶,糖果一盤;

幼兒用《我愛洗手》棋譜8張(圖片附後),貼好小動物圖片的棋子16個。

【活動過程】

一、瞭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吃東西前、上廁所後和手髒時要洗手。

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吃糖果前要幹什麼?為什麼要洗手?什麼時候要洗手?

(點評:通過吃糖果的話題引入活動,讓幼兒覺得“洗手”離他們的生活很近,有利於他們建立認知與行動的聯結。同時,對糖果的喜愛讓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活動中來。)

二、學習洗手的方法。

1.分享、交流洗手的方法。

小朋友每天都洗手,誰來説説你是怎樣洗手的?(根據幼兒講述出示洗手動作圖片)

(點評:由於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洗手的方法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因此,他們樂意表達和交流,通過觀點的相互作用和碰撞,幼兒對洗手的正確方法更加明晰。在這一環節,孩子們是“主角”,教師只是“旁觀者、欣賞者、主持人”,幼兒在這種民主、活潑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經驗。)

2.重點學習“手指交叉搓一搓”。

(1)小朋友的手心、手背、手指都洗乾淨了。聽,細菌説話了(教師變換語調講述):“我是細菌,我現在就藏在你們的手指縫裏,一會兒你們吃東西的時候,我就跑到你們的肚子裏去了。”

(2)還有細菌藏在我們的手指縫裏,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説出把它們趕走)用什麼辦法把它們趕走?(搓一搓)怎麼搓?(手指交叉)我們一起來練練。

(3)(教師再次變換語調學細菌講述)“小朋友太厲害了,我只好逃走了。”

(點評:小班幼兒的情感體驗具有明顯的直覺性、形象性、情境性,本環節中,細菌的自述將孩子們帶入了一個具體化的情境,引起了幼兒較為強烈的情感衝突,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

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本環節,教師較好地發揮了“支架”的'作用,引導幼兒發現、思考比較容易忽視的手指縫的洗法,教師的“引”幫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獲得了發展和提高,拓展了幼兒的原有經驗。)

3.按洗手的順序將圖片排序。

(1)細菌逃走了,我們勝利了。這麼多洗手的動作,我們應該先做哪一個呢?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2)誰來説給大家聽聽?我們把洗手的方法連起來説一説。(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有節奏地、以兒歌的形式,講述洗手的方法。)

(3)還有其他意見嗎?你們會把這套圖片排到棋譜的路徑裏嗎?(兩套圖片請小朋友排列到兩條路徑中。)

(4)跟着音樂做一做洗手操。

把棋譜上的動作連起來就是一套洗手操,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練練洗手的動作。(音樂中動作的提示語也是以兒歌的形式講述)

(點評:本環節,教師的“支架”作用再次顯現,個體的、零散的經驗在教師“導”的作用下得到歸納和提升,提高了活動的有效性。簡練概括、節奏明快的兒歌,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便於幼兒理解、講述;音樂元素、動作練習的加入,緩解了幼兒的疲勞。幼兒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通過在棋譜上逛棋,鞏固洗手的方法。

1.今天,小動物也來到了我們小(2)班,看看他們是誰?(小兔、小鴨、小狗)跟他們問個好。

客人來了,我們怎麼招待他們呢?(請他們吃糖果)

2.吃糖果前要洗手,小朋友已經學會洗手了,小動物還不會洗手呢,怎麼辦呢?我們從打開龍頭開始,一格一格教他們學動作。許多小朋友是第一次做小老師,我們先來練練做小老師的本領。小兔子我們來學本領吧。(老師示範一格一格逛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講述棋譜內容。)

3.小狗、小鴨也來學本領了,誰來教?(請兩個小朋友練習)

4.小朋友,還有一些小動物也在等着學洗手呢,快去幫幫他們吧。

(點評: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方式,《綱要》中指出,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輕鬆、歡快的遊戲情境,再次激發了幼兒參與的主動性。)

活動延伸:

1.將圖片粘貼在盥洗室,鼓勵幼兒邊觀察圖片,邊按照圖片順序洗手。

2.將《我愛洗手》棋譜投放到區角,供幼兒遊戲。

幼兒園《洗手》教案3

該不該洗手

一、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入園,吃飯時,我請幼兒去洗手,他們會有各種理由不去洗,“我洗過手了,我在家裏洗的。”“圖書是乾淨的,不髒。”“衣服不髒,媽媽剛給我換的。”“玩具多漂亮呀,不髒。”當我告訴幼兒這些東西是髒的,洗乾淨的小手摸到它們也會變髒時,幼兒會聽從我的建議去洗手,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理由以後還會出現。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兒認為乾淨物品上的“髒”東西從隱蔽的狀態顯現在眼前,幼兒真正理解了“髒”的概念,才會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願望,有效地轉變自己的行為,養成愛洗手的習慣。

二、活動名稱:該不該洗手

三、活動目標:

1、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乾淨的,許多髒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願意洗手。

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願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四、活動準備: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濕毛巾;玩具、圖書等物品。

2、剛剛洗過手,分三組坐在桌旁,看圖書、玩玩具、聊天。

五、活動過程:

1、情景設置:大班哥哥姐姐送來好吃的食物

師:你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到我們班有什麼事嗎?

大班幼兒: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給弟弟妹妹送晚點來了。我們吃晚點時,覺得幼兒園的晚點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還沒有吃過,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點送來啦。

師: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東西自己不吃,給我們小弟弟小妹妹吃,我們應該説什麼呀?(謝謝哥哥姐姐!)

2、請幼兒聞一聞晚點的味道,激發幼兒想吃好吃的的願望。引導幼兒商量吃的方法。提問:

1)哥哥姐姐送來的好吃的真香,誰想吃呀?請幼兒將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這麼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們怎樣做才能快點吃到呢?

3)小朋友現在能吃好吃的嗎?為什麼?

4)誰不願意去洗手?為什麼?(手不髒,手沒摸髒東西,周圍的物品不髒。)

3、小實驗:它們乾淨嗎

用白色濕毛巾擦拭幼兒認為乾淨的物品如:圖書、桌椅和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毛巾顏色的變化。

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乾淨的,許多東西髒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髒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乾淨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不乾淨了。

提問:

1)毛巾為什麼變髒了?髒東西是哪兒來的?(圖書、桌椅和玩具是髒的,毛巾一擦,髒東西就跑到毛巾上。)

2)剛才小朋友為什麼説它們是乾淨的?(看不見)

3)小手洗乾淨後,再摸圖書、玩具、桌椅和衣服等東西,還乾淨嗎?

4)現在誰願意先去洗手,把我們用眼睛看不見的髒東西洗掉,再回來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嚐食物,引導幼兒將好吃的送給客人吃。

哥哥姐姐有好吃的東西,想着送給我們小弟弟妹妹吃,他們真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