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教學設計反思《窮人》《在柏林》

來源:巧巧簡歷站 6.01K

  六年級教學設計反思《窮人》《在柏林》

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學過許多有關窮人的課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們記得哪些窮人的故事?這些課文,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窮人嚮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六年級教學設計反思《窮人》《在柏林》資料,提供參考。

六年級教學設計反思《窮人》《在柏林》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濺、熄”等16個生字,正確認讀“擱板、魁梧、勉強、蜷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領悟作者通過多種描寫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感受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敍述順序。

2.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2.梳理文章記敍順序,感知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學過許多有關窮人的課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們記得哪些窮人的故事?這些課文,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窮人嚮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們再學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窮人》。(板書:窮人)【出示課件1:課題】

這篇小説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我們來看一下關於它的介紹資料。【出示課件2】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接下來咱們看這篇課文寫的是窮人的什麼美德呢?

二、初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

1.出示初讀要求:【出示課件3、4】

讀準每一個字,生字隨時查字典弄清字形;讀好每一個詞,新詞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讀通每一句話,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反饋初讀情況。

1. 檢查朗讀朗讀課文,師生評議,教師點評。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故事

1.談話啟發:這個故事,篇幅比較長,但思路比較清晰,你們能不能事情的發展變化,簡要地概括主要內容呢?請默讀梳理,形成文字。

2.學生自學:

(1)教師巡視,排疑解難,提示方法:先將課文劃分為幾個部分,並歸納每個部分的內容。

(2)同桌商議,互相修正補充。

3.班級交流:根據需要,指名2--3人交流,適度點評。

【出示課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發生,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部分,講桑娜出門去探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她已經死去,就抱回了兩個遺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果,講漁夫出海歸來,聽説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夫妻的想法不謀而合。

四、三讀課文,初步掃描人物

1.過渡談話:我們瞭解了故事的大體內容,我們就可以認識有關的人物了。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桑娜 漁夫

五、引導讀文,瞭解故事起因

1.我們先看第一段。課文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到一個什麼畫面?

(海邊上的小屋裏,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補破帆。)

2.指點:從地上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沒有熄,擱板上放着食具這些簡單的擺設,温暖而舒適的小屋,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窮苦的但還勉強可以維持生活的漁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勞。

(板書:温暖而舒適 勤勞)

3.從沒有熄滅的爐火和沒有擦淨的食具告訴我們,桑娜一邊補着破帆,一邊在做什麼?(對,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課文中哪一個詞語寫出了桑娜此刻恐懼的心理?(心驚肉跳)

釋:“心驚肉跳”。

介紹這個小屋的擺設,讀時基本上是平靜的,讀到哪兒語調開始轉換?

(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天氣的惡劣使桑娜恐懼極了,所以課文上的“寒風呼嘯”“海浪拍擊”“又黑又冷”更加重語氣。

全班齊讀。

指導:“心驚肉跳”一字一拍,卻尾語調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讀第一節最後兩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們看,第二節寫了幾層意思?(三層)

【出示課件6】

第一層:深夜不見丈夫歸來。

第二層:沉思:插敍從丈夫想到生活的貧窮。

第三層:傾聽風聲,祈求上帝保佑。

6.指導朗讀

第一層: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層:沉思,是插敍,讀得平靜些。

第三層:焦急地祈求。

7.朗讀桑娜沉思的內容和桑娜説的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批註品味文中語句,從桑娜夫婦的心理和言行神態中感受漁夫和桑娜的美好心靈,並做出評價。

2.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環境描寫以及心理描寫對錶達人物品質所起的作用,體會省略號的不同用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內容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窮人》這篇課文,誰能用簡單的話來説一説,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説完後,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然後再讓大家都説一説)

2.隨着故事的發展,文中的一個個情節也在感動着我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點,感悟桑娜品質

1.這一部分中有哪些場景令你感動呢?請看閲讀提示。

【出示課件8】

閲讀提示: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文中的哪些場景令你感動?你感動於什麼?在你認為重要的地方用一兩個詞語或簡練的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內容。

2.學生彙報: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孩子,這件事很令人感動。

3.接下來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地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1) “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心裏是——” 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桑娜從鄰居家抱回孩子後的心情的詞語。(忐忑不安)

(2) 師過渡:這段話省略號特別多,從這五個省略號中,我們感受到桑娜的思緒混亂與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內心矛盾。這就是忐忑不安。那誰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讀出來呢?

【出示課件9】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指名朗讀(3—4人) 注意讀好省略號,並説一説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桑娜善良)

①同學們,你們從“嗯,揍我一頓也好!”感受到了什麼?你能用“寧可……也”來説一説嗎?

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板書:非……不可)

“非這樣做不可”就是什麼意思?(一定要這樣做)

為什麼桑娜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呢?(如果不這樣做,西蒙的兩個孩子會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書:善良)

(4)小結:説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況下,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桑娜寧可捱揍,也要抱回那兩個孩子;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5)請大家好好讀讀這段話,讀出桑娜的美好品質。誰能通過朗讀把桑娜的善良讀出來呢?(讀好重點詞) 指名朗讀(2—3人) 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請一個同學來談談桑娜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

充滿愛心、樂於助人、勤勞善良(板書:樂於助人)

三、細品對話,體會漁夫心靈

1.提出學習要求:用較快的速度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至課文結尾處。思考: 漁夫具有什麼品質?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畫下來,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想法。

2.小組成員互相交流。

3.教師點撥、指導。

(1)桑娜的丈夫又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漁夫很善良)從哪裏體會到的?把相關的課文讀出來吧!

(2)生讀: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3)問:“熬”是什麼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給“熬”換個詞嗎?(挨、忍、)

你讀懂了什麼?(生活的不易和態度的決斷)

將來會更苦,他想到了嗎?(肯定想到了,但他寧可以後自己苦點,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

①這個決定是輕易做出來的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出示課件10】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説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後腦勺”説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説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嗯,你看怎麼辦?”這是漁夫在徵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但最終做出了決定。這段話細緻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説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着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過漁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既讓我們看到了漁夫淳樸的形象,又讓我們感受到他同樣善良的品質。(板書:神態、言行)

4.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的心理變化,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捨,這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這一切,從這裏我們看出了漁夫的心地善良,同時他也非常勤勞。(板書:心地善良)

四、總結全文,回顧寫作方法

1.窮人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結尾寫道:“你瞧,他們在這裏了。”你們想象一下,桑娜拉開帳子後又會怎樣呢?(生説)再讀讀這個結尾,你覺得怎麼樣?

2.學生總結: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令人回味。托爾斯泰真不愧是偉大的作家!

3.通過學習課文,你們學到了哪些寫作方法呢?(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4.總結:我們在今後描寫人物的時候,要學習本文中的一些寫法,如環境描寫、神態描寫、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正側面描寫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窮人》是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問題,實現長文短教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長文短教”,是閲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像以往的教學那樣,按課文順序串講串問,結果肯定耗時低效。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抓住開放的思維空間、牽一問而動全篇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在反覆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核心問題:“文中的哪些場景令你感動?你感動於什麼?”以此問題放手讓學生閲讀批註,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彙報時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漁夫的表現上(即文中的重點段落),此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進而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尤其是在把課文中相關語段重組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品質,體會表達方法無痕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閲讀教學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讀中領悟,學習表達方法

“讀”是學生與文本間實現心靈對話與溝通的最有力橋樑,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充分的品讀、感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非常想構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閲讀教學,使學生的思維在廣闊的空間裏自由飛揚。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文本,注重以讀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帶動學生,努力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讀中品味語言,讀中領悟方法。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理解內容,而且悟到以上寫法,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便是讀。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層次:

1.在學生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引導他們體會桑娜當時的複雜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質;

2.藉助課件,從省略號句子的正確朗讀中,體會省略號對錶現桑娜複雜內心活動所起的作用;

3.結合上文對桑娜家庭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描寫,通過對相關句段的重組朗讀,進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

這樣的教學過程,讀的目的性很明確,符合學生結合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感悟人物品質的習慣與規律,遵循了在聯繫中讀懂文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質與學習表達方法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讀進去”又“讀出來”,閲讀教學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性。

當然,由於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學中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我雖然有意識地進行了讀的訓練,但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暢快,源自教師對讀的指導方法還有待提高。此外,及時捕捉課堂生成資源,進行有目的的引導,教師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今後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真正實現以學定教、以學導教的最佳境界。

篇二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厚的主旨,體會文章對於殘酷戰爭的控訴。

2.領會這篇微型小説蓄勢和鋪墊的重要性以及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教學重點

品味文本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小説如何運用抖包袱的手法將情節推向極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話題 創設情境

1.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戰爭是人民生活中最殘酷的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作品,都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2.請你們談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新聞作品。

二、探究標題 想象暢談

1.戰爭是統治階級之間利益的驅使。而在戰爭的陰霾下,處於戰爭中心的廣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柏林》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寬泛,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板書:在柏林)【出示課件1:出示課題】

其實,這篇小説是關於戰爭的。

2.同學們一定讀過一些關於戰爭的文章或看過關於戰爭的影片,可能對戰爭中人們的生活有各種想象,請大家自由發言,所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均可。

3.教師適當引入戰爭給人民生活和精神帶來的苦難和摧殘,而後展開對文章的閲讀。

三、深入文本 層層剖析

(一)分組探究下列問題。

【出示課件2】

1.兩個小姑娘“不加思慮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來”説明了什麼?

2.老兵所説的“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往瘋人院啊”,“他們的母親”如果改為“她”好不好?

3.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一個老頭狠狠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裏平靜了”和全文最後一句“車廂裏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兩個“靜”在內涵上有什麼區別?

(二)學生彙報以後,師生評價,教師點撥指導。

1.説明了小姑娘的缺乏關懷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淺。(板書:車廂裏盡是婦女和孩子 老婦人 後備役老兵)

2.“他們的母親”揭示了老婦人和陣亡兒子之間的關係,用“他們的母親”的稱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兒子的極端痛楚顯露無遺。(板書:失去三個兒子 送妻子進瘋人院)

3.第一處“靜”只是基於老人眼光的威懾力,是外在的。全文結尾處的“靜”是懾入人心的震驚和痛,是內心的流血。

四、再探文題,品味主旨

1.分組討論:

【出示課件3】

文章敍述的是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的事,而課文的題目取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2.學生彙報,師生共同評價。

3.教師指導:

【出示課件4】

首先,柏林是這場戰爭的策源地。作者將文章的背景置於這列由柏林開出的列車上,可以想見,遭受到殘酷戰爭摧殘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後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後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説的巨大痛苦……這是戰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於戰爭陰影下家庭的縮影。

五、着眼結尾,感受技法

1.出示問題:【出示課件5】

小説的結尾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勢和鋪墊,結尾時老兵滿含血淚的控訴才更顯沉重。請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鋪墊呢?

2.提問,評點。

3.指導:

例如一開始老婦人讓人不能捉摸的數數“一、二、三”,一直到小説結尾處由老兵説出她是因兒子相繼死去而變瘋的瘋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個兒子的數字。還例如一開始小姑娘們的嗤笑,當老兵説出真相後車廂裏的一片寂靜。

六、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以反映戰爭為主題,根據你已讀過的詩詞或看過的電影,寫一篇小小的讀(觀)後感。

板書設計:

在柏林

車廂裏盡是婦女和孩子

老婦人:失去三個兒子

後備役老兵:送妻子進瘋人院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小小説,篇幅很短,但是涵義很深。它是一篇關於戰爭題材的小説,從車廂裏的一幕鏡頭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本國人民和其他國家人民帶來的災難。

在教學中,我先以談話的方式説起關於戰爭的話題,讓學生説一説關於戰爭的詩歌或影視作品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學生更快地帶進一種氛圍,為學習課文做準備。然後我按照如下的順序來組織教學:探究標題的深意——逐層剖析文本——從文題入手品味主旨——感悟學習本課的寫作技法。每個環節都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每個學生都能夠認識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危害。

學生自我探究的環節進行得不夠順暢,可能是學生年齡小,對戰爭方面的內容瞭解較少導致的。今後教學中,對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儘量考慮充分,以免出現“冷場”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