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綠教學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1W

作為一名教師,你們肯定要不斷地撰寫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活動分析的一種書面表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四年級綠教學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閲。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8篇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篇1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的,哪些線是不交*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鑑於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

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

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

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篇2

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內容,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數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內容,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現總結一下,為以後積累經驗。

一、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如:24屆─28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的金牌數,我校近年來學生總人數的變化,沙塵暴天數的變化,兩廠的產品銷售情況等,提供這樣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學生己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學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統計知識,會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描述、分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三、練習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根據本節知識結構的特徵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精心設計了三道練習題,分別為:一是基本題,通過看我校近幾年來學生人數變化統計圖,發現數學信息。二是變式題,對比出示兩個統計表,提問應選擇條形統計圖還是選擇折線統計圖。三是拔高題,通過觀察兩廠的生產情況統計圖,提問應選擇哪廠投資。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使能力得到發展。此外也照顧了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滿足。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導入的時間過長,導致練習時間有些倉促,造成了前鬆後緊的局面。

二、對於有爭執的問題,如第2、3題,應讓學生爭辯起來,這樣才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應該是僅有的幾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收場。

以上説是教學反思,倒不如説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幾點拙見,它將指引我以後的教學……學信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篇3

解決問題,發現規律

1、解決問題,建立聯繫。

從下面兩個問題中任選一題,用兩種方法解答。

出示:

a、擴建後的場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b、兩個方陣一共有多少個機器人?

學生獨立解答,然後交流解題的方法和思路。

每道題有兩種解法。它們的計算結果相同,我們就説這兩個算式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看一看,等式這樣寫可以嗎?

出示:

(60+20)×90=60×90+20×90

(6+4)×8=6×8+4×8

2、數形結合,感知規律

仔細觀察,每個等式中“=”兩邊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解釋“=”兩邊的聯繫和區別。

兩個長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等式裏面是怎麼體現出來的?兩個方陣呢?

這兩個等式有什麼共同點?同桌説一説。

反思:

讓學生經歷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和解釋問題的過程,意在便於學生髮現新的數學規律,體驗數學方法之間、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繫。提出“兩個長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等式裏面是怎麼體現出來的”這一問題,意在着務於讓學生建立起兩個長方形的“共邊”與等式中“=”兩邊“相同因數”之間的關聯,促進算式特徵與圖像特徵相結合的整體心理表象的形式,併為進一步檢驗和解釋規律奠定基礎。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篇4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歷來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着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於: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範;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誌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篇5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在學生自讀自悟。但講完這篇課文後,我深刻感受到新課改的課堂藝術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它是你對新課改理念的綜合體現,具體從以下幾點進行反思。

1.創設情境。

這節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父親,拉近了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逐步走入課文,這樣便於體會人物精神風貌,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興趣盎然地進入課堂。

2.以讀代講。

讀書的過程是學生對文本充分對話的過程,同時也是我們實施有效指導的過程,以讀代講在尊重學生對課文個體化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從而挖掘它的人文思想,並能指導學生的行動。提高了讀書活動的實效性,教育他們學會敬重父母。

3.自讀感悟。

課堂上我讓學生邊讀邊做批註,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同樣的文本,每個人的理解各不相同,讓他們做批註,不但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性化的理解,而且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4.及時評價。

教師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應及時有效。多元化的評價也會博得學生的致高興趣。所以,我覺得自身的應變能力及簡潔明快的課堂語言很重要,在這方面我做得還不夠。

一節成功的課,不在於面面俱到,也不在於熱熱鬧鬧,哪怕只有一點,只要它閃光,我們的收穫就很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揚長避短,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篇6

?春聯》是一篇介紹春聯的小品文。本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介紹了春聯的作用、種類、特點及讀背春聯的好處。中心突出,通俗活潑,短小精焊,語言生動優美。是引導學生去賞讀春聯,感受春聯豐富多彩、情致優美的內容,講究對仗、用詞精當的技巧和抑揚頓挫、和諧動聽的聲律,薰陶、感悟、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無窮奧妙。

一、創設情境,在良好情境中學習課文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教學伊始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並且要為學生創設愉悦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興奮起來,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課文作好準備。再讓學生融入濃濃的文化氣息中,在這樣的情境中賞讀課文,品味春聯內容之美與形式之美,感受漢民族語言文字魅力,瞭解中華民俗文化。

二、賞讀感悟,在閲讀感悟中欣賞春聯

對春聯豐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內容之美的欣賞以及對春聯對仗之美、聲律之美的品味,都要建立在學生對春聯閲讀、感悟、體驗的基礎上。在學生找到課文中的春聯後就盡情地誦讀這些透着美的文字,插上想像的翅膀,藉助絢麗的圖片,將春聯描寫的美妙意境描述出來,這是以讀促悟。再引導學生帶着理解讀好這些對聯,這是以悟促讀。在讀中領略春聯所表現的豐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內容。再接下來,讓學生按照春聯的內容來送春聯就水到渠成了。在美美的朗讀中,學生自然體會到了春聯講究對仗及具有聲律美的特點,這時,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將這一點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即可。語文的教學重在讓學生積累,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和提供積累優美語言文字的機會。

三、自主探究,把學習的權利交還給學生

學完課文,我們應安排一系列練習,以鞏固今天的所得。本課教學中安排了幾個有意思的練習,在練習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春聯內容豐富,對仗工整,讀起來抑揚頓挫的特點,並掌握了使用文字的一些技巧。在練習中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一些自我表現和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自由平等、自主探究中自己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求得發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更高,教學效果更好,更能激發他們課後再學習。

四、拓展延伸,在聯繫中建立語文大課堂

好的結尾會產生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效果。結尾處要令學生對本課內容咀嚼不已,欲罷不能,促使他們在課後開展拓展閲讀,使他們的文學品味得以提升。所以,學完課文,在學生掌握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要引導學生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來充實對文本的解讀,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渠道,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學語文、用語文,把生活看成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和產生的情感更加立體、豐厚、久遠。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篇7

語文教學應着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具有奠基作用。反思《白鵝》一課教學,我着重考慮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想象能力的培養以及語文素質的內化等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熱愛語言的情感: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善於挖掘教材語言的魅力,點燃學生對語言的情感火花。如:第1自然段作者為了表達喜愛之情把白鵝稱作“雪白的大鳥”。我抓住這個語言的訓練點,先引導學生自悟,再激趣引讀: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豐子愷老爺爺,從好友手中抱過這“雪白的大鳥”,捨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抱着它,感覺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覺得那羽毛的爽滑,那該是怎樣一種喜愛啊!讓我們腦中邊想象邊再讀讀。

2、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學生學好語文的翅膀。我多次設計學生髮散思維,積極想象的環節。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找出一個能表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從這個詞,你能想象白鵝在幹什麼,好像在説什麼?把你想象到的在詞語旁寫一寫,或者用圖畫來表示。

“厲聲大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等詞語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白鵝叫聲的特點。我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詞語,動手批註或畫畫,調動形象思維參與解讀文本,從形態、聲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既培養了學習方法和習慣,又豐富了語言積累。實踐證明,學生對想象的環節是喜聞樂見的,這從他們樂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3、重視學生語文素質的內化:

內化是形成語文素質的.心理機制,外因都要通過學生主體這一內因來實現。在課堂充分學習閲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點,然後問學生你願意把自己當作一隻高傲的白鵝,向別人介紹自己嗎?

接着出示“快樂寫話卡”:我是一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白鵝。

該練習題很靈活,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練習,既可以靈活運用本課的詞語,進行語言重組,又可以拓展思維,有創意地表達。

讓學生充分經歷閲讀教學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創設這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總之我打破了傳統的串講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增強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積累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某些環節處理得過於細緻使後面時間不夠;課堂氣氛雖然較好,但有時目的性不強。

四年級綠教學反思篇8

?萬年牢》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主題為“以誠待人”的一篇略讀課文。繼《中彩那天》認識了信守承諾的爸爸後,課文又介紹了一位做事認真、實在的爸爸。找到兩篇文章的聯繫所在,我自然把課文過渡到今天所學的人物品質上來。

備課時,初看課題引人入勝,於是迫不及待地閲讀了文章,可是發現:文中所出現的三次“萬年牢”較難用文中語言直接解答,如何發揮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通過自學明白課題的深層含義?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我想:孩子要想學透本文必須多讀文本,帶着問題有目的地去讀。於是,課堂的第一個環節開始了:讀。第一遍孩子默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第二遍再讀課文,讓孩子勾畫本課生字詞,爭取正確地讀通課文。第三遍接着讀,讀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並在字裏行間有感受的地方做批註,爭取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遍接讀課文,檢查孩子們自讀自學的情況,篩選其中細小的知識點。

可是,這麼一來,稍有興趣的課文也被孩子們讀枯燥了,這該怎麼辦?穿插第二個環節:問。在一問一答的環節中解決了文章中的諸多問題,如:四個多音字“為”、“把”、“悶”、“削”的讀音、組詞;查字典解決了“走街串巷”等詞的意思;區分了形近字“涼、晾”、“嫌、賺”、“巷、港”、“摻、慘”;瞭解了故事的梗概;圍繞語句中的重點詞語“走街串巷”、“有一點兒”、“上好”、“必須”進行分析,從具體的描寫中加深對父親人品的認識——辦事認真、實實在在、講究商業道德;小組合作自由討論、對比了父親和老闆各自不同的生意經。爸爸:貨真價實、對材料精挑細選、誠實交易。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如此鮮明的對比,是非分明的孩子怎能不認同作者的觀點:爸爸是個做事講究認真、實在講究公平道義的人。

學到這裏,文中的三處“萬年牢”到底是什麼?三者之間有沒有聯繫呢?孩子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文本,找到相應的句子,進入第三個環節:概括。但是,在個環節上,我卻因為學生的閲歷不夠豐富、口語表達能力有限、概括能力不到位,表達不清楚自己要説的話,所以在他們能回答到問題點上時,我選擇代替他們做總概括。因此,孩子們在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上還有待提高。而我也應該耐心地等待孩子們,多給孩子們機會,讓他們利用每節課的回答來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學習本課時我注意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結束時,又引導學生對整組課文進行簡單回顧,並安排第四環節:練筆,使整個單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略讀課文教學的理念中,應該彰顯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而我替代他們做的事情還是過多,降低了他們的自主能力,所以還是應該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另外,這節課沒有能全面引導孩子學習作者清楚敍述、有條理地表達的方法。在第二課時再補充説明,輔以隨堂練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