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9的教學反思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2W

寫好教學反思能夠幫助我們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們在課後進行教學反思的書寫,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意識,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9的教學反思優質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9的教學反思優質7篇

認識9的教學反思篇1

“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是表內除法(一)中的基礎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今後利用平均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關鍵。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學生首次接觸“除法”這個概念,對於低年級國小生來説,確實是一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由“平均分”這個概念的含義引入“除法”這個概念,就成了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難點。

本節課分為“激趣—活動—練習探索”這幾個環節,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讓“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得以實現。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吸收知識,而是通過故事的引導,通過觀察(小猴、小貓的不同分法),操作(學生自己動手分桃子、小棒等),討論(小猴、小貓的不同分法,每幾個分一份的方法),探索(14顆葡萄怎樣分)等幾步數學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本節課有這樣兩個特點:

1、以故事貫穿始末,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

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優於抽象思維,他們對於童話、故事很感興趣,為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主動地獲取新知識,所以設計這節課開頭以 “狗熊分麪包吃結果被狐狸騙了”這樣一個令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讓學生知道為什麼狗熊被騙了,是因為狐狸一開始就分得不公平,這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這個故事串聯整節課,不停引導學生,激發學生,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知識、練能力。

2、聯繫生活實際,設計教學活動,激勵引導參與:

在平時的生活中,總能碰到孩子們分東西,覺得不公平的時候,那如何分才能公平?相信有生活經驗的學生會懂得“每人要一樣多”,但大多數同學會留下疑問“怎樣分才公平?”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分辨小猴、小貓是否分得公平以及幫助狗熊分小棒、分桃子、分葡萄等這些活動,使學生既有親切感,又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樂於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另外,一系列豐富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既獲得了新知識,又使得學習數學的能力有所發展、提高。

本節課突出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擺一擺,看一看,數一數等實際操作手段,進行知識間的轉化。另外在課堂組織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師單一的講授變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項學習方式。

認識9的教學反思篇2

在家網上教學已經3周了,上一週我們班學習了本冊書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其中教學《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我是這樣做的:

1、直播同步觀看《同桌100》課例視頻。

在保證所有同學都在線的情況下,採用了集體觀看課例視頻的方法進行本節課的授課。探究軸對稱圖形時,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蝴蝶、蜻蜓、樹葉、天安門照片,實物圖片引入,初步發現“對稱”的特點。接着通過“剪一剪”的活動,對摺,畫線,沿線剪一剪,製作並剪出了一件小上衣,直接揭示出像上面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這位老師的授課環節就是按照書上的順序進行授課,到這裏時,我覺得我們班的學生並沒有真正的理解什麼叫軸對稱圖形,學生還是停留在對稱的含義上,能感知出它是對稱的。

接着我暫停了視頻,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找身邊的對稱現象。並且將學生找到的身邊的對稱現象的輪廓利用媒體展示出來,自然而然地把對稱現象中的立體圖形引向平面圖形的探究。讓學生通過“對摺”到“完全重合”不同認知層面來驗證圖形是否對稱,從自發的、粗淺的“對摺”,到更加嚴謹的“完全重合”,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得到了發展,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作業佈置

利用釘釘家校本和《同步課堂》開展了“剪一剪”、“猜一猜、“畫一畫”三個活動作業。通過“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對稱軸”,認識到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徵——對摺後對稱軸兩邊完全重合。

在此基礎上,利用《同步課堂》佈置同步練習讓學生根據圖形的一半猜整個軸對稱圖形。

最後,通過“畫一畫”活動,從“實物圖形剪紙”到”畫軸對稱平面圖形”。

對線上教學的反思:聽課學習是採用釘釘直播和觀看《同桌100》,作業佈置採用《同步課堂》、《小猿口算》,和家校本上傳作業圖片的形式。網課剛剛開始的第一週,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從寒假的狀態中調整過來,進取心不強。書寫時漫不經心的隨意塗改,作業很難做到書寫工整。部分家長沒有掌握網上學習的技巧,沒有按時進入直播間聽課。作業提交也不及時,不完整。直播課堂師生交流互動有限,不能很好的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情況。

諸多的問題,不可能一次溝通就改正。在接下來的這兩週裏,通過家長會的溝通,微信溝通,電話交流,微信羣內的表揚,情況有很大改善。

面對新的教學模式,對於家長和老師來説都是挑戰,但我們能做的是認真做好當下的每件小事,腳踏實地。

認識9的教學反思篇3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比較系統的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中充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激發學生興趣。

課的開始,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個用各種平面圖形組成的小機器人。讓學生找出這個小機器人都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接着讓學生説説在這些平面圖形中,哪個圖形最特殊,為什麼?讓學生總結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然後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教師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運動領域都能找到圓的足跡。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無論是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還是學習圓的畫法,都安排了學生充分參與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猜測、討論、交流的機會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意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創設情景認識圓,到初步運用有關圓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測量一個硬幣的直徑,找出圓形物體的圓心,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形等都突出了這一思想。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四、本節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

節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揮,展現了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認識9的教學反思篇4

這一課時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學生對鐘錶並不陌生,可是,真是讓學生來説一下時間,學生還是沒有生活經驗,本課時設計時,我設置了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以此幫忙他們進入情境之中,幫忙他們學習。在學習中,認識整點和大約幾時,效果還是比較好,認識幾時半,還是有點糊塗。

課程一開始,我設置了一個猜謎環節,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導入很順利,之後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這個情境圖的設置十分好,孩子們認真的觀察圖片,發現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本事,從而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且,這個情境圖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可是我有一個困惑就是,我拿出鐘面模型,讓孩子們認識幾時半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比如,分針指到6,時針指到8和9之間,這個時候應當是8時半,可是開始有好幾個孩子説是9時半,我採用的方法是,時針還沒有走到9,也就是還不到9時,怎樣能説是9時半呢?應當先到9時,才能之後到9時半。一部分孩子會了,可是,還有幾個孩子比較迷糊,怎樣給孩子解釋,才能更好的讓孩子理解,這是我的一個困惑。

而對於大約幾時的認識,這個本應當是一個難點,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預設是,這是一個難點,在大約幾時的認識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結果,孩子認識起來,效果卻十分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又回到認識幾時半上,結果因為沒有預設到,自我也覺得不是很順,我感覺孩子們也是有點繞暈了。

經過這次教學,我認識到,對課程做充分的預設十分重要,課堂上,什麼情景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難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認識9的教學反思篇5

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法的意義、性質,以及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利用這些知識不僅可以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而且也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以及百分數知識的重要基礎。

在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教學的重難點是倒數的意義及怎樣找倒數的方法。要理解倒數的意義,我是從4個乘積是1的口算題着手,通過觀察發現兩個因數之間的特殊關係,從而引出倒數的定義並剖析。然後乘勝追擊,怎樣找倒數?學生們説出了2種方法。用1除以已知數是我課下沒有預設到的。看來孩子們的思維真是深刻。在教學中始終以倒數的意義為出發點來展開,為尋找一個數的倒數奠定基礎;又將一個數擴展到整數、小數,1和0的出現強化了學生對倒數的意義的理解,構建起合理的知識結構。

在執教這節課後,反思自己的課堂,總覺得前鬆後緊,糾其原因還是瞭解學生不夠,本來挺容易的口算題拖延了時間,致使後邊的列式計算沒有板演。孩子們的書寫格式課下我一反饋,錯了一半多。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怠,是我這節課的感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備課一定把學生備進去。使我的課堂更加完美。在幽默中追求高效是我永遠的目標,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掌握新知是我的夢想。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快樂,在課堂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會不斷在磨練中成長,在成長中找到自我。

認識9的教學反思篇6

作為新教師,通過這次數學的公開課,我真是受益非淺。從備課、修改教案、準備課件、上課、評課,這一次經歷是我這學期學到最多知識的,最重要的一次。這堂課是《8和9的認識》,下面是評課老師們給我的幾點建議,也是我上課後的幾點感悟,希望能得到老師們的指點。

1.教師應怎麼上課,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這是對課時目標的把握。在這個方面,我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了,既符合新課程,又讓學生學得紮實。

2.教師的關鍵是語言上指導,在我認為,教學上的語言可分為:指導性語言和啟發性。在這次教學過程中,對於指導性語言,我把握的還可以。對於啟發性語言,我還欠缺,在整個教學中未能把學生達到高漲。本來在教案中安排了一個小遊戲,本想在這個遊戲使學生達到高潮,可是在上課過程中的,漏掉了這個環節。這個以後需要更加註意。

3.數學教師的教態應富有激情,會哄小孩子,使每個人都活起來。語調應抑揚頓挫,這樣才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把數學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成長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基礎,教學是循序漸進的,應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

5.在做課件時,對於主題圖的設計沒有考慮的太多,結果圖太小,不夠清楚,下次應更注意點。

6.在上課過程中,由於緊張,忘了畫9個0,當時我並沒有把把9寫好了再畫,在這點上我,也學習到了教學過程中應隨機應變。

總之,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處,更多的是學到了很多教學上的技能和方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一步一個腳印的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認識9的教學反思篇7

?倍的認識》是三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一課的教學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實際問題。“倍”這個概念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倍的認識》前,我確定了以下幾個待解決問題:哪個量是一份數?怎麼確定的?如何確定另一個數是幾份?有幾個幾份如何説?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怎麼思考?

1、確定重難點,巧設計易突破

在學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幾份”的認識,明確圖上表面含義“幾份”的產生是由“一份”決定的。通過比、畫、説、做,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找準“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讓我們找到“幾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這種包含的關係,從而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新的關係:倍數關係,此時我們可以説: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根據新知,學會怎樣應用和解決

倍的認識充分了,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觀察中建立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從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倍”。

3、充實課堂,讓學生收穫滿滿

實現了教學目標,接下來就是練習題的選擇,怎樣才可以讓每一個環節更加的充實呢?練習既是檢驗又是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一個過程,因此在習題中讓學生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通過操作,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

4、課後反思,體會缺失

在課後習題中,反映出教學中還是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太依賴畫的環節,對倍的意識不強烈,需要進一步充實鞏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