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牛的三個教學反思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5W

優秀的教師應該都會寫好相關的教學反思,作為一名老師,小夥伴們需要不斷地撰寫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給牛的三個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閲。

給牛的三個教學反思5篇

給牛的三個教學反思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既”等6個生字,會寫“拎”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的媽媽表揚過你嗎?

生:表揚過。

師:怎樣表揚的?

當生舉手的少時,師提示:當你考試考好的時候、當你聽話的時候、當你幫媽媽做事情的時候……

生:……

師:你們真是既聰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師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1、師:三個兒子怎麼樣呢?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可以藉助生字表讀準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識字。困難處多讀幾遍,開始吧!

生自由讀

2、課件出示詞語:嗓子拎着水桶晃盪沉甸甸

師:誰想讀讀?

生流利的朗讀詞語

當生讀到“拎着水桶”時,師:能做個動作嗎?

當生讀到“晃盪”時,師:誰能用動作表示?

師:你來?

生再讀詞語

3、課件出示句子

師:看!這些句子你能讀好嗎?快!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同桌互讀

師:找一組小朋友開火車讀!

當一生讀第一句話時,師: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讀出來?

當生讀第二句話時,師:讀的好,你理解了。

當一組生讀完時,師:咱們一起讀讀吧!

生齊讀句子

4、師:怎樣能把課文讀的更有味道,下面聽老師來讀課文!

師範讀課文,生認真聽

師:謝謝大家!象老師這樣讀讀吧!

生再讀文

5、師:小朋友練習的很認真,下面我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橫線劃出三個媽媽談論孩子的話。

生認真的聽,認真的劃。

三、自悟,品讀語??

1、師:都找到哪幾句話?

生分別讀三句話

師:下面自己練一練,看誰能讀出三個媽媽不同的語氣。

2、交流一: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

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

一生讀的很好

師:哎呀,我聽出來了,你的兒子真是誰也比不過他。

師:讓我們一起伸出大拇指,來誇誇自己的兒子,“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

生齊讀

4、交流二: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

師:第二個媽媽的話,誰來讀?

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讀出了媽媽驕傲的語氣。

5、交流三: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

師:這兩個媽媽在談論自己的孩子時充滿了驕傲與自豪,那第三個媽媽呢?誰來讀!

一生讀的好

師:哎呦,你讀懂了課文。

一生讀的不好

師:再想想該怎麼讀?生讀好了,師:對,就這樣讀!

6、師:讓我們繼續讀課文的7到11段,去認識這三個孩子吧!

生自由讀

師:這麼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是怎麼做的?

生彙報

師課件出示“三個兒子的做法”

生再齊讀三個兒子的表現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讀

1、師:接下來,你和你的同桌,一個當媽媽,一個做老爺爺,來表演12、13段的對話。

同桌練習

2、師:誰來?

指明一組表演

3、分角色朗讀

師:下面請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全文吧!

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老師巡視的時候,發現這幾個小朋友朗讀的很好,來為我們展示一下吧!

(叫讀的好的學生)

五、昇華主題

1、師:你認為老爺爺看見的應該是哪個兒子?為什麼?

2、師:那前兩個孩子怎樣呢,他們就不孝順了嗎?為什麼?

生展開辯論

師總結:是啊!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師:學到這兒,老師突然想起《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五、拓展

師:今天回到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跟他們説説你對這個故事的感受。母親節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為媽媽做一件事!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

閲讀,一向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直接關係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閲讀教學生活化。在閲讀教學中,教師僅僅把自己對文本的感受、理解、體驗傳授給學生是不行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閲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閲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課題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從而導入課文。這樣的閲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讓學生敢想、敢説、敢做,使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的理解。

2、閲讀教學個性化。《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角色的模擬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地朗讀,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造的火花,課堂上就會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愛探索、喜嘗試是孩子的一大特點。於是,我設計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一環節,讓同桌學生之間一個扮演媽媽,一個扮演老爺爺,幫助孩子“嘗試”各種角色的模擬。在角色的完成中,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促使學生真正地走入了課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能對課文產生更深的理解。

3、閲讀教學的昇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閲讀教學中要確立新的閲讀教學價值觀——尊重差異,張揚個性,多元解讀。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許多老師往往“走過了頭”,把尊重等同於“放縱”,把張揚等同於“隨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於“想怎麼理解就怎麼理解”。學生的理解與文本的價值取向相去甚遠,而老師沒有主觀意見,沒有核心理解,學生説什麼都對,都給予肯定,從絕對的“書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絕對的“學生中心”。因此,我設計昇華主題這一環節,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認為文中老爺爺看到的應該是哪個兒子,為什麼?難道其他兩個兒子就不優秀了嗎?這兩個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們理解正確的價值取向,理解三個兒子其實都很優秀,但是隻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兒子”,在學生心裏激起思維的火花。同時也做到了正確處理“多元解讀”與“尊重文本正確價值取向”的辨證關係。最後,為了聯繫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孝順父母的心願,我佈置課後作業讓學生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為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使文本轉化成一個基於真實的環境,在還原後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給的任務,在生活中、在體驗中完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為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閲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閲讀興趣,把聽、説、讀、思、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讓孩子們融入生活場景中,自主學習,體驗閲讀的樂趣,獲得閲讀後的成就感,長此以往,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給牛的三個教學反思篇2

今天有幸請到特級教師張化萬老先生來聽我執教的《三個兒子》,結合張老師的評課和我自己的上課感受,我覺得收穫是巨大的。

1、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着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三個媽媽,看到媽媽們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着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着唱歌,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難怪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因為他深知,能幫助媽媽拎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在教學中我們不必給孩子講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在引導、啟發、點化、調動學生讀書、感悟、交流的熱忱,學得生動有趣,讀得入情入境,説得真切真實就可以了。

2、在教學設計上,我着意對學生進行質疑能力的培養:

通過對預習時學生提出問題的梳理,直接切入主題——圍繞兩個重點問題展開教學,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初步信息收集、處理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能力。圍繞這兩個問題,把老師的教成和學生的學成緊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教學的主要內容緊緊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學生的學習也緊緊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

3、學生理解能力和進入問題(文本)的能力快:

原因是因為提出的兩個問題是孩子們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全班近半的孩子提出,第二個問題“……”,除了五六個孩子之外,三十多個人提出疑問,所以問題來自他們自己,是他們想迫切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專心,學得開心。

4、教學的預設文本和課堂的實施整合得和諧而有實效:

學生在課堂中的理解、朗讀、思維、説話都很不錯,上課的情緒和發言很棒,全情投入。許多環節可以體現,如:你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水桶很重?一般的孩子找到的都是第八自然段中的重點詞語,但是我們有一位平時學習一般的孩子站起來説:“我認為第七段也寫出了水桶的重,‘老爺爺跟在她們後邊慢慢地走’説明媽媽們拎的水桶很重,走得很慢,所以老爺爺自然也跟着慢慢地走。”説得多精彩呀!那麼細小的細節描寫他竟能發現,可見這節課他學得如情入境。類似的問題還有許多:“媽媽們拎着這麼重的水,這個時候你就是媽媽,你的心理會想些什麼?”;“如果是你的媽媽提着這麼重的水,走在你的前面,你的心裏會有什麼感受呢?”……學生們發言真切的、積極的、精彩的。

5、在解決第二問題“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時,還可以進一步設計教學點,將這個問題挖掘得更透些。

6、不論是那種類型、哪種風格的教師,教師的情感必須要和文本高度一致,教師進入文本才是真正融入學生的心靈。這一點我需要努力,今天的狀態只能説自己的狀態界於文本和學生情感之間的中間地帶。

7、在朗讀方面,我也覺得張老師的提議很有價值,儘可能少讀孤零零的引號裏的句子,而是讀有前後背景或指導語的句羣。

8、張老師還建議,本節課是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已經解決了字詞的認讀,那麼第二課時伊始就不要再認讀詞語,而是改成聽寫詞語或看拼音寫詞語,也可以出現幾組詞(字),説一句(段)話,這樣,字詞的訓練和落實更具有實效性。

9、在最後的寫話環節,可以改進,不要提供幾個詞語,這樣可能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將真正的訓練弱化。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開頭的句子,讓他們自由寫。

給牛的三個教學反思篇3

【教學要求】

1、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任的道理。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從課文的語句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重點難點】

理解老爺爺為什麼説只看見一個兒子的含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認識了《三個兒子》這一課的生字和詞語。現在我來考考大家。看你們還認不認識它們。

(出示詞語卡片)

(指名認讀,齊讀)

二、理解課文

過渡:

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時都在評價自己的兒子。當三個兒子同時出現在眼前時,老爺爺卻説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三個兒子》。

1、學習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邊打水時,三個媽媽分別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兒子的?請聽老師朗讀,邊聽邊做記號。

(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

我那個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問:a、 這個兒子的優點是什麼?

b、誰也比不過他這説明兒子在媽媽心中是怎麼樣的?

c、既聰明又有力氣,瞧,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兒子呢。請你也用既又説句話吧。

投影出示:

我那個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問:a、 這個兒子有什麼特長?

b、好聽極了説明了什麼?

⑴ 指導朗讀兩位媽媽的話。

⑵ 指導讀第三位媽媽的話。

⑶ 指名分角色朗讀三位媽媽的話。

⑷ 齊讀三位媽媽的話。

2、學習課文第7~11自然段:

過渡:

三個媽媽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爺爺跟在她們後邊慢慢地走着,一桶水可重啦!

(隨機出示相關段落)

⑴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段。

⑵ 指名錶演讀。

⑶ 喜歡這一段的同學一起讀。

從井邊到家裏可遠啦,媽媽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家想想,此時,媽媽最需要的是什麼啊?

3、當三個兒子看到他們的媽媽拎着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時,他們分別是怎麼做的?

⑴ 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⑵ 指名讀,隨機出示句子。

⑶ 播放動畫,指導學生用一隻一隻另一隻説話。

⑷ 聯繫生活場景照樣子説一句話。

4、學習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過渡:

大家都説得很好,我們再來看課文。當三個兒子都出現在眼前了,這時候一位媽媽又是怎樣誇她們的兒子的,老爺爺又是怎樣説的呢?

投影出示:

媽媽:看見了嗎?這就是我們的三個兒子,怎麼樣啊?

老爺爺: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⑴ 教師示範讀。

⑵ 分四人小組討論:明明三個兒子同時出現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見一個兒子?

⑶ 指名回答。

(因為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所以老爺爺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⑷ 指名分角色朗讀老爺爺和媽媽的話。

5、文中的三個兒子你最喜歡誰?為什麼?平時,你碰到媽媽在做事的時侯,你是怎麼做的?

三、小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簡評

四、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説點什麼?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從小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人。)

五、實踐活動

從現在起,我們每天至少為長輩做一件事。你還可以把做這些事的感受寫在自己的日記裏。

?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只看見一個兒子?

【教學反思】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當執。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沒有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很多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沒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是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在整個閲讀教學過程中,我採取了示範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與文本接觸。並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文本對話多種形式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到文本的思想內涵。我將課後的練習説話穿插到學習課文之中,並結合兒童的特點採用動畫,先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練習説話,然後再放手讓孩子展開想象練習説話。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突破課文難點時,我挖掘文本的空白處,讓孩子感受媽媽在提水時最需要別人的幫助,從而引導孩子理解幫媽媽提水的兒子很懂事,再理解老爺爺為什麼説只看見一個兒子,一環一環地引導學生理解文本。通過學生討論理解兒女應該孝敬父母這一思想後,再將主題思想昇華到尊敬長輩,關心他人。

回顧這一堂課我覺得有幾個環節還存在一些問題:

1、在突破文中難點時,我出示有關段落,朗讀後就提問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見一個兒子?。這一問題的提出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跳躍性,如果在此問題提出前,先作一個鋪墊:老爺爺看見的是哪個兒子?這樣設計提問,就降低了難度,學生更容易理解。

2、教學中的每一環節都要有明確的目的,而在最後一個分小組朗讀的環節中,我沒有明確地對學生提出朗讀要求,而導致這一環節課堂氣氛有點亂。

3、我們的研究問題是教師的示範作用,而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雖然注意了運用示範手段,但廣泛運用的意識還不夠,只着重在朗讀的過程中,大量進行了教師範讀的指導。在下一次的課堂上,視野還要放寬一些,在交流感悟、體驗表演等其他環節,應該讓教師的示範性更強一些。

給牛的三個教學反思篇4

?三個兒子》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着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在教學本課時,我是這樣教學的的。

一、識字學詞的重點落實———圖像、動作識字:利用課文插圖的課件,引導學生學習“桶”“拎”等,十分形象,極富童趣。如動作識字:讓兒童做動作體驗“拎”與“提”,結合字形認識字理,貼切自然而又充分到位。又如集成識字:將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生字組團出現,像“嗓子”“胳膊”“晃盪”三個輕聲詞語的一起出示,從“胳膊”連帶出“臉”“肚”“腦”“腿”等。再如全程識字:將識字學詞滲透於教學的全過程,“沉甸甸”的含義,“拎”的字形深化,都是在課文深讀探究處結合進行的。這樣的識字教學,真正體現了能在讀書的過程中重其所重。

二、寓導於讀的實踐取向———課的開始初讀(自由讀),到識字學詞的讀句子(重點讀),再到比較三個兒子的啟情讀(輪流讀),理解老爺爺的話的深讀(探究讀),確實體現了“讀”佔鰲頭的課堂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作多少主觀分析,只是引着學生去讀,相機指導。體現低段語文課堂的本色。

三、重點探究的方式轉身———“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標倡導的重要理念,在學生初讀課文、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自然地引出了學生的質疑: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怎麼説只看見一個兒子呢?如何重點探究這一疑點?讓學生用讀的方式自己解決。課文中是怎麼説的,讀!課文中哪些地方説明了這桶水很重,仍是讀!媽媽是怎麼提着這桶水的,讀!於是,讀中議、讀中演、讀中體驗,學生自然就明白了老爺爺説只看見一個兒子的原因。在異議的基礎上求認同,這是探究,在偏見的再思中求真知,這是提升。

四、對話氛圍的親和生成——學生讀“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這一重點句,語氣較平淡時,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肯定優點,這句話中的“説”可以換一個字,學生説是“誇”。水到渠成,又説“現在你就是這位媽媽,請你誇誇兒子吧”,就這樣學生自然地讀出了理解,讀出了感情。教學過程中的許多點撥、化解、提升都是在這種極富親和力的對話中實現的。什麼叫“潤物無聲”?這應當是最好的寫照。

給牛的三個教學反思篇5

?三個兒子》是人教新課標國小二年級語文下冊的第23課。這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誇獎和三個兒子在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當三個兒子的媽媽們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嗓子好的只顧着唱歌;力氣大的只顧着翻跟頭,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其中的道理淺顯易懂。

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本課的導入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有一篇文章很奇怪,明明寫了三個兒子的事情,而旁邊的老爺爺卻非要説自己只看見了一個兒子?請打開23課《三個兒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吧!”雖然同學們課下已經預習了課文,但是,這樣的導入同學們還是饒有興趣。激發了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帶着問題去思考、去探究。這樣一來讓學生從三個媽媽口中得出對三個兒子的初步評價,然後通過後面的學習感受三個兒子的表現,感受到那個“沒有什麼特點的兒子”卻是最懂得體貼、孝敬媽媽的真正的兒子,他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媽媽,這才是真正的兒子的表現。

重視朗讀感悟。文中有很多描寫具體、優美的段落,為了讓學生能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對文中人物有更深入的體會,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在朗讀、理解“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盪,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這句話,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體會人物情感,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融入生活場景中,自主學習,體驗閲讀的樂趣,體驗閲讀情感,為下文感受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做好鋪墊,感情理解水到渠成。

本課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本課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但是,在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又走過場的現象,有些學生沒有投入去讀,因為時間關係,也就沒有更細緻地指導、引領,需要下一步注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