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師工作反思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地理教師工作反思總結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推薦的地理教師工作反思總結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參閲。

地理教師工作反思總結

地理教師工作反思總結一

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僅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並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有心理學家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新課程的評價則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期望的是學生未來的發展,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比較新課程教學理念,我反思如下:

一、教學活動

       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儘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明白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教學。可見我們教學中十分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使學生到達想學的境界。例如:我國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供給了有利條件。學生要理解這一知識點可能比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説明可能易於理解,如我國北方和南方種植的農作物有明顯差別,北方適宜種植小麥、花生、甜菜,而南方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蘋果、梨,南方盛產柑橘、香蕉、菠蘿等。再如我國位置優越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象海濱風光、內陸沙漠、北國冰雪、海南熱帶風光等等。

二、進一步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地理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資料,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的本事,鼓勵進取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構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習的活動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如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調控、學習目標的自我確定以及學習方法自我選擇。

在課堂的合作學習中,要合理分組,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夠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並且能夠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如:學生小組展示交流問題時的合理評價。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這樣不僅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供給互相交流的機會、並且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知識得以豐富。

三、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對新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再組織,教師要深入鑽研課程標準、教材、學生,找準三者的連接點,必要時對教材進行取捨、整合。如本節課學習中國的位置時,緯度位置就能夠和我國最南最所在的緯度,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整合在一齊。我國海陸兼備,教材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簡明扼要地説明了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國瀕臨的海洋一段資料實際上是我國海陸位置的延伸,即我國東臨遼闊的海域。所以能夠將海陸兼備和我國瀕臨的海洋整合在一齊。再如:學習瀕臨的海洋時,教師應適當補充領土、領海、領空、內海的有關資料。

四、學生活動要有“質”

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方式,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

設計要儘量貼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才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多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很多學生活動,有些活動在“質”上需要再下工夫。如:鼓勵學生自編口訣或用自我的記憶方法,而後大家交流,這樣效果會更佳。

總之,一堂好課是經過師導生演,讓學生很好地融入到了課堂中去,進取參與,自主探究,在簡便愉快中就完成教學。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把握好這門藝術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日,我們要想擁有教學創新的先進意識與本事,訣竅唯有兩個字“學習”。

地理教師工作反思總結二

教師的反思主要特徵,一是實踐性,是指教師教學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體的實踐操作中;二是針對性,是指教師對自我“現行的”行為觀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師對於自身實踐方式和情境,立足於自我以外的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是教師自覺意識和本事的體現;四是時效性,是指對當下存在的非理性行為、觀念的及時覺察、糾偏、矯正和完善,意即能夠縮短教師成長的週期;五是過程性,一方面指具體的反思是一個過程,要經過意識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師的整個職業成長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才能成為一個專家型教師。

回首本學期的工作,首先應感激領導的信任,感激教研組長的幫忙和支持。下頭,結合地理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觀念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對教學有重要影響。長期以來,教師的教學的新觀念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構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本事的增強,其效果是很不夢想的。

所以,在目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進取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樹立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教學理念。

如颱風對這一部分的教學,採用傳統展示錄象,分析颱風的成因、危害、防禦從知識掌握方向也能夠到達目標。對培養學習自主學習本事意識方向、合作交流表達等本事則較欠缺。

我們採用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以整體設計的課程理念進行開放教學和延伸教學嘗試,先讓學生觀看或回顧颱風災害,然後鼓勵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學習問題,再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材、圖書、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的自主探究,構成獨特見解,並將自我的認識與觀點進行整理後,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分享,最終使自我建構起對台風的全面認知。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實踐教學時,有時會發覺教學過程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於設計教學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我們所預想的作用。

所以,教師應進取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宜,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取改善,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農業的區位選擇》一節資料理論性較強,需要運用事例幫忙學生理解。有些事例離學生生活太遠,學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學時我用了下列本地農業生產案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農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學習的效果比原先好些。(資料略)

在複習地中海氣候的構成原因時,在第一個班教學時,我讓學生把氣壓帶風帶圖畫在左邊,世界輪廓圖在右邊,可是學生理解的不是很好。

在第二個班時我調整了教學設計,我讓學生把氣壓帶和風帶畫在世界輪廓圖上,這樣的調整更利於學生的理解。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本事是否提高等情景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本事得到提高。

地球運動地理意義(二)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難點。知識往往講過多遍,學生仍然不明白,處於一種好象聽明白了,但做題又是稀裏糊塗了。

去年我校把多媒體設備引入課堂,上課時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比原先教師拿一個地球儀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變,但仍不是十分夢想.對此我們進行改革,在觀看多媒體課件基礎上採用學生分組討論活動的方法。

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弄,操縱教師所供給的特定的實物材料,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尋找、體驗活動中得到的概念,獲得事物的感性認識;教師在學生經過探索、獲得經歷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從課後的練習來看這樣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較大的提高。

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經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本事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

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資料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所以在講解練習時往往不是要求學生講出答案,而是學生要求把他的思維的過程講出來。一方面可確定是否真的已學會,另一方面也可培養思維本事。

講例題時尤其是大學聯考題要:分析出題本事要求,如何從題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題的思維過程,以及相關的知識鏈接等方面的資料。

經過例題分析讓學生明白在學習中如何去掌握課本主幹知識,關注自我解題本事的培養,而不是一味的只明白做題。在高三後階段試題講評時要做到

①側重錯誤原因的講評分析。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失分的原因,是知識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錯),還是本事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審題失誤(未看清題意和答題要求),還是技術性失分(如錯別字或筆誤等)。經過錯誤原因分析使學生明確自我的主要缺陷和今後的努力方向。

②側重地理本事的講評分析。地理教學最終階段應由重視基礎知識轉移到綜合本事訓練上來。對試卷資料的分析也就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點上,要從地理學科的本事角度進行試題分析,對於學生本事結構的欠缺點加以重點分析和指導。

③側重解題技巧的講評分析。在試卷講評時,不僅僅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並且應重視學習本事、解題本事的培養,重視解題技巧的指導。

地理教師工作反思總結三

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着眼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經過使用新教材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對高中地理必修的認知

湘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並茂,呈現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敍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閲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採用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精神。

轉變自我的主角

新課程不僅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並且要求教師的主角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我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構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簡便愉快的心理狀態,來進取思維與想象。

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

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們教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教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悲痛於教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注重培養學生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本事

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照片、統計圖表、統計數據以及進行各種社會調查,課外觀察所得到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綜合、推理、確定,進而闡明和研究有關地理問題的本事。

人才的創造素質絕對不僅僅反映在知識和技能的佔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識的運用、技能的發揮和創新上。基於這點,在教學中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本事:經過課堂設疑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經過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發現需要解決的地理問題;經過組織學生閲讀課內外材料,培養學生的閲讀本事;經過指導學生讀圖、填圖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本事;經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相關地理概念、地理圖表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等綜合本事;經過地理課堂教具演示、多媒體演示及課題研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本事及運用地理理論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本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課程中的課題研究資料以及學校開設的研究性學習課,對學生地理學習本事的培養和科學素養的提高十分有幫忙。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塊一第一章的課題研究《尋找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的證據》要求學生經過連續觀察、測量、記錄、六次(三週之內)某一物體影子長度的變化,證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及其變化規律。雖然該課題難度不大,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要很好的完成,科學步驟必須完整,要有觀測、記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環環相扣,對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科學道德、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都十分有益,甚至有本事較強的同學,

       在做該課題的同時,還會拓展研究資料,研究出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對日出日落方位的影響,加深對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的理解,同時又提高了科研本事;另外,這一課題的研究要求小組合作完成,這在學生學習方式上也是一種新的嘗試,既合作完成學習了知識,又學習了別的同學的優點,加深了同學之間的瞭解,增進了友誼,增添了地理學習的樂趣。還有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有許多對地理感興趣的同學自發組成小組,推選出組長,結合自我的興趣愛好,知識本事,主動探究提出問題,確定自我小組的研究課題,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合作開展調查研究。在這種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中,無論課題研究的結果怎樣,凡是進取參與的同學都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收穫,包括地理知識、地理學習本事、地理學習情感體驗等許多方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