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推薦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39K

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你們需要強調創新教學方法,我們在寫好教案之後都是可以調動學生們積極性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推薦7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推薦7篇

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篇1

設計背景

動物是受關注的,幼兒喜愛動物也是與生俱來的,而動物身上的奧祕則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動物尾巴的特徵”成了“找尾巴”活動的話題,我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傾聽、參與活動、願意講述的習慣。

2、豐富幼兒的知識,讓幼兒知道許多小動物都有他們相應的尾巴。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重點難點

掌握一些常見動物尾巴的特徵

活動準備

動物絨玩具;老虎、松鼠、猴子、袋鼠、狗、貓等動物為把背景圖一幅;斷尾巴的動物及尾巴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説一説。

1、用布遮住動物絨玩具的身體,尾巴露出布外。

2、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你怎麼知道的?猜對的小朋友讓小動物親一下。

3、 小結:動物尾巴的特徵。

二、看一看,説一説。

1、出示動物尾巴背景圖,請你和旁邊小朋友説説,那些動物躲在裏面?

2、請幼兒找出躲在裏面的小動物是誰?並説你怎麼知道的?

3、 小結:除了這些動物尾巴還有那些動物尾巴?

三、遊戲:找尾巴。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能夠培養幼兒傾聽願意講述的習慣,讓幼兒掌握了一些常見動物尾巴的特徵。但是有小部分幼兒在參與討論過程中不夠積極互動,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和關心周圍生活中的小科技產品,培養幼兒勇於發明創造的精神。

2、瞭解紙吸水後易變形的特點,比較發現經特殊加工後的紙杯為什麼能盛水的原理,並能用蠟和紙來製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動中,能善於發現問題,有初步的比較、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

紙折的杯子(圖畫紙和白卡紙兩種)、一次性紙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適量,毛筆、蠟燭若干,白色紙條(上有蘋果圖案)、正方形白紙若干、杯套若干、音樂磁帶、佈置好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紙杯王國”裏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紙杯王國到了。瞧!這裏有我們平時盛水用的一次性紙杯,也有老師用各種紙折出的杯子,他們都是紙做的。

2、(教師邊講示範)一會兒,請小朋友把水分別倒入一次性紙杯和用紙折的杯子裏,注意不要撒在杯子的外面,然後觀察一下,這兩個杯子分別有什麼變化?

3、幼兒用紙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紙杯分別盛水,觀察它們的變化。

提問:(1)你發現了什麼問題?

(2)我們發現紙折的杯子變濕、變軟、還漏水,誰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3)教師小結:不管是厚紙還是薄紙遇到水後都會吸水,這樣紙就會變軟、慢慢的滲水、變形,用紙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紙杯也是紙做的,而我們發現它卻不漏水,這是為什麼呢?它的身體裏到底有什麼祕密呢?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一次性紙杯來仔細研究一下。

?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可啟發幼兒採用多種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問:(1)你發現了什麼?

(2)你認為這層白白的、粘粘的東西是什麼?

(3)教師小結:這裏面含有一種石蠟,它無色無味無污染,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害處。

(4)紙杯上為什麼要塗上這層蠟呢?

小實驗:幼兒每人一張白紙(上有蘋果的輪廓),請幼兒用蠟燭或蠟筆將蘋果塗色,再用毛筆蘸水分別滴在蘋果上和蘋果的外面。請幼兒分別觀察,小水珠在哪裏?

提問:(1)為什麼蘋果上還有小水珠而蘋果外面的紙卻濕了呢?

(2)這説明蠟有什麼作用?

(3)教師小結:蠟不吸水,蠟塗在紙上就象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紙在蠟的保護下遇不到水,也就不會變形漏水了。

[page_break]

(4)現在,誰能告訴我紙杯不漏水的祕密是什麼?

5、激發幼兒製作紙杯的興趣。

既然我們知道了紙杯不漏水的祕密,現在就讓我們也用蠟和紙來做一個能盛水的紙杯,好不好?

6、幼兒製作紙杯,教師巡迴指導,啟發幼兒製作出各種形狀、各種圖案的紙杯。

7、請幼兒嘗試用作好的紙杯盛水,鼓勵成功的幼兒,激發其他幼兒參與創造的積極性,如果失敗了,鼓勵幼兒尋找其中的原因,進行再次製作。

8、請幼兒將製作好的紙杯放到“紙杯王國”裏來,組織幼兒互相參觀。表揚他們的探索精神,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結束

請幼兒將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紙杯送給客人老師,和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探索紙板只有一個能頂起來的點,知道不同形狀的物體其中心點不同。

2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悦,並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二、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幾何圖形紙板、吸管、記號筆、磁鐵、展示板等。

三、活動過程

(一)、以介紹材料讓幼兒猜想,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圓形”,如果讓你們用吸管頂起圓形紙片,你們猜猜能頂起來嗎?

(二)、幼兒初步探究圓形頂紙板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點能頂起來的。

1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師:“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根吸管和圓形紙片,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吸管怎樣能頂起圓形紙片?”

師:“圓形紙片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個點上都試一試,在能頂起來那個點的地方打‘√’做個記號,不能頂起來的點打‘×’做個記號。試好了,請你們寫上自己的號數。”

2幼兒操作探究圓形頂紙板的方法,並記錄。

師:做好的小朋友把你的卡片送到黑板上,然後坐下來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那個店能頂起來。

3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

師:“你們都試成功了嗎?吸管能將圓形紙片頂起來嗎?吸管頂在幾號點上圓形紙片能頂起來?還有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4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驗。

教師:“原來,在圓形紙片上只有一個地方才能把圓形寶寶頂起來,而且這個地方就在圓形紙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遷移經驗,幼兒探究三角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頂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現紙板只有一箇中心點能頂起來。

1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猜想。

師:“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三角形、長方形紙片,如果也用吸管,你們猜猜能將它們頂起來嗎?”“這兩個形狀上也有幾個點,你們猜猜,在幾號點能將紙片頂起來?看看中心點能不能頂起來?”

2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紙片能頂起來的地方畫個圓圈做個記號。

3幼兒操作探究三角形、長方形頂紙板的方法,並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

教師:“三角形、長方形紙片你們都試成功了嗎?每個圖形有幾個地方能頂起來呢?在圖形的哪個位置上吸管能頂起紙片?”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師:“像三角形、長方形這種規則的圖形,只要找到它們都有一箇中心點就能將紙片頂起來。”

(四)、出示不規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延伸活動探究。

教師:“是不是所有圖形的中心點都能將紙片頂起來呢?老師今天還準備了很多不規則的圖形,請你們試一試這些不規則圖形的中心點能不能將紙片頂起來?請在能將紙片頂起來的點的那個地方,用筆畫個小圓點做上記號!”

四、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中,投放幾何圖形和不規則圖形,幼兒繼續探究頂紙板。

2在後續活動中,繼續探究頂紙板物體面的大小與頂紙板的關係。

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及勇於探索的精神。

2:瞭解火山噴發的原因、過程及火山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3: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火山噴發的過程和火山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難點:火山噴發的原因。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鉛筆、托盤。

2:氣球一個、火山模型、紅色色粉、蘇打粉、白醋、湯匙兩個、吸管 一個。

3:教學課件、電腦、投影儀、音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

在大山的家族裏,有一個脾氣特別暴躁的傢伙名叫火山,你們看,他又發脾氣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

2:提問:小朋友看見發生了什麼事情?

3:提問:為什麼火山會噴發呢?

幼兒自由發??

總結:地殼下的巖漿受到地球內部巨大壓力,當遇到地殼比較薄的地 方就衝破地殼噴湧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噴發。(一邊講解一邊用氣球演示原理)

4:火山噴發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再次播放課件)

請幼兒舉手回答

老師小結:火山噴發時,首先噴發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氣體,然後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巖石碎塊,緊接着巖漿噴出並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巖流,最後熔巖冷卻,火山漸漸平息。(出示四幅圖片)

5:請小朋友將四幅圖片按照火山噴發的先後順序進行排序。

6:提問:火山噴發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影響呢?(出示圖片)請小朋友觀察並舉手回答。

7:小結:火山活動對人類有不好的影響也有好的影響 。火山活動噴出的有毒氣體對人類及動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 ;火山灰會覆蓋大片的房屋莊稼,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熾熱的熔巖會引發大火,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火山活動會形成新的陸地;火山活動會促成鑽石等稀有礦產的形成。(邊出示圖片邊小結)

三:結束部分

請一位幼兒和老師一起演示火山噴發的實驗。

四: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時,幼兒親自體驗火山噴發的實驗。

教學反思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在於課件的準備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孩子們對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不足之處在於對課件的應用不夠熟練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導致後邊的幼兒看不清楚,還需改進,在語言引導的科學性上還要多加學習。

設計背景

因為孩子們通過電視瞭解到近期冰島火山噴發,相互之間談論的興趣很高,再結合本學期我班教材,設計了這樣一節課,通過一個小實驗深入淺出的向幼兒講解火山噴發這個複雜的問題,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學習了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充分感知,觀察不同材料摩擦所產生的靜電現象。

2、通過合作探索,記錄下不同材料摩擦產生的靜電現象。

3、願意參與探索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對靜電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活動準備】

記錄表,碎紙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鉛筆,排筆,水彩筆,吸管,玻璃瓶,幼兒事先分為4組(紅、黃、藍、綠)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變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師變魔術,讓塑料小勺吸起紙屑。

師:想讓它發揮魔力,還得請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兒用小勺自由探索,將小紙屑吸起來。

1、教師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2、請幼兒嘗試操作。

3、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方法。

4、教師小結。

師:其實我們這個神奇的魔術是因為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起來。摩擦的力量大,靜電產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紙屑就越多。

三、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1、教師出示記錄表。

2、教師交代注意事項。

師:小魔術師們,我們研究魔術的時候,桌上的材料不要爭搶自己先拿一種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盤子裏,再換另外一種材料。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師幼交流實驗結果。

5、教師再次實驗。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後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四、提問: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靜電現象。

1、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遇到的靜電現象。

2、教師小結: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髮也會互相吸引產生靜電現象。脱衣服時,我們身上的毛衣和襯衣和頭髮都會產生靜電現象。

五、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師:小魔術師們都學會了我的魔術,現在我們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給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小百科:靜電是一種處於靜止狀態的電荷。在乾燥和多風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脱衣服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令人大驚失色;早上起來梳頭時,頭髮會經常“飄”起來,越理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時常發出“啪、啪、啪”的聲響,這就是發生在人體的靜電。

過程:

一、激趣導題

1、引導幼兒將自己搜索到的關於眼鏡的信息進行介紹。(隱型眼鏡、老光鏡、滑雪眼鏡、太陽眼鏡等),介紹其名稱、作用、什麼人戴等。

2、教師歸納小結:眼鏡的品種很多的,有各種特殊作用的……

二、體驗感知

1、今天我們開個眼鏡展覽會,與眼鏡來個親密接觸。要求思考:

(1)戴上眼鏡和不戴眼鏡有什麼不同?

(2)你戴的是什麼眼鏡?

2、幼兒嘗試戴各種不同的眼鏡,感知它們的不同。

3、交流分享:你戴了什麼眼鏡?有什麼感覺?

4、分組討論:戴眼鏡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説出各自的理由。

5、教師小結:戴眼鏡有好也有壞,好的可以幫助人們保護眼鏡,給生活起裝飾作用。不好:吃熱的、跑步、運動時很不方便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眼睛。

三、遊戲分享

1、剛剛我們動了很多腦筋,現在我們做個頭腦風暴的遊戲。

2、運用多媒體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根據提示進行猜猜遊戲

教學目標:

1、認識黑色食品的種類,瞭解其豐富的營養價值。

2、樂於與同伴分享生活經驗。

教學準備:

1、每個幼兒帶來一種自己認為有營養的食品。

2、教師帶來幾種黑色食品。

3、《科學》下p.1。

教學過程:

一、瞭解原有經驗。

1、問幼兒:哪些食品有營養?為什麼?

2、鼓勵説得正確的幼兒,並糾正幼兒不正確的飲食習慣。

二、黑色食品有營養。

1、出示幾種黑色食品,讓幼兒認識。

2、提問:你認識的黑色食品還有哪些?它們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3、教師介紹黑色食品的營養。

4、請幼兒品嚐一些黑色食品,進一步瞭解它的味道、口感。

5、請幼兒將帶來的食品按顏色進行分類。

三、觀看畫冊《黑色食品》

1、看圖説説圖中都有什麼黑色食品,它們有什麼特點和營養。

2、讓幼兒知道吃什麼食品搭配對人體有好處?

3、引導幼兒合理搭配食品,讓身體得到均衡營養。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2、初步瞭解種子的作用,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類有種子的植物、果實等。

2、餐巾紙、水果刀若干。

3、記錄單。ppt

活動過程

一、介紹果實、激發興趣。

1、教師:今天每個小朋友都帶來了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的是什麼果實?

長得怎麼樣?

(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徵)

2、激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你們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南瓜)

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把今年的南瓜吃了,明年想吃南瓜又該怎麼辦呢?

請小朋友們幫老師想想辦法。

(2)教師:有小朋友説可以再等它長出來,那我們到哪裏去找南瓜種子呢?

3、教師與幼兒交流討論結果。

二、探索記錄、尋找種子。

1、教師:老師帶來的南瓜我們找到了種子,哪你們想不想找一找你們帶來的果實種子藏在哪裏呢?

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2、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

3、提問:

(1)你果實的種子是在什麼裏面找到的?

(2)種子長得是什麼樣的?像什麼?

4、小結:我們發現了這些果實都有種子,它們生長的部位也不一樣,

有的長在果肉裏,有的長在果殼裏,有的長在果皮裏。

種子長得各不相同,種子顏色、形狀、大小都不一樣,種子真有趣!

三、幼兒模仿、種子排列。

1、教師:你們會學一學植物的種子,學一學種子是怎樣排列的嗎?

小組合作學一學,並讓其他組的小朋友猜一猜你們扮演的是哪一種植物的種子。

2、請幼兒模仿種子的排列。

3、小結:我們發現不同的植物種子,其排列的也是各不一樣,有的一顆挨一顆,

有的對稱排列,有的圍成圓圈,還有的一排挨一排,像牙齒。

四、觀看圖片、瞭解作用。

1、教師:小朋友這些種子除了可以傳播下一代,你知道種子還有哪些用途?

2、教師:除了今天我們在果實中找到了種子,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果實他們的種子

藏在哪裏呢?希望小朋友也能去找一找,好嗎?

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篇5

重點難點

知道各地氣温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瞭解熱帶、温帶、寒帶。

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温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温帶、寒帶。

2.能力目標: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情感目標: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現在的季節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 氣温怎麼樣?(引導幼兒説出不冷不熱、温暖等詞)我這裏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

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温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現那裏的氣温怎麼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温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為什麼這個地方這麼熱,這個地方那麼冷,而我們這比較温暖呢?(教師邊説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

3.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裏?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後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

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並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範正確的操作,並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温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温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温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麼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麼辦?(引導幼兒説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教師:這三個地方哪個離太陽最近,哪個離太陽最遠,你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用連線的方法,用兩地之間直線的長短比較遠近,知道熱帶離太陽最近,寒帶離太陽最遠。)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請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教師再操作一遍進行驗證。

五、總結

提升教師出示一張用不同顏色表示這三個温度帶的地球平面圖(紅色表示熱帶、黃色表示温帶、藍色表示寒帶)教師:離太陽近的這一片地方比較熱,所以叫熱帶;離太陽不遠不近的地方比較温暖,所以叫温帶;離太陽遠的地方比較寒冷,所以叫寒帶。我們生活在温帶裏。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將畫有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和各地人們着裝的圖片塑封起來放在科學角中供幼兒匹配。

2.遊戲活動:將各地的服飾投入表演區供幼兒進行角色扮演。

3.家園共育:和父母共同查閲瞭解不同温度帶人們生活習性以及文化的不同之處。

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拱形能夠承受很大的力,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很大力的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從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讓幼兒瞭解拱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動準備

實驗記錄表、蛋殼若干、鉛筆、粗吸管、小量杯、長條卡紙、小塊積木若干、各種拱形建築物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課題。

教師結合圖片,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雞哥哥和雞妹妹〉,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們看,誰來了?(小雞)原來呀,是雞哥哥和雞妹妹,今天雞哥哥和雞妹妹為了一件事情爭論不休,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發生了什麼事情?

附故事:一天,一個蛋殼破了,雞妹妹從蛋殼裏鑽了出來,雞哥哥看見了連忙説:妹妹,妹妹,是我從外面用尖尖的嘴幫你把蛋殼啄破的,是我把你帶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妹妹一聽搖搖頭説:不對,不對,是我自己從裏面用尖尖的嘴把蛋殼啄破的,我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到這個世界的,兩隻小雞爭吵不休。

2.提問:小朋友你們贊成雞哥哥的説法,還是雞妹妹的説法?幼兒自由回答。(選兩名幼兒回答,贊成雞哥哥的説法,強調它從外面啄破了蛋殼;贊成雞妹妹的説法,它從裏面啄破了蛋殼。)大家有的覺得雞哥哥説的對,有的覺得雞妹妹説的對,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小雞啄殼pk賽,投票表決。同意雞哥哥説法的,請舉手?(教師把相應的數字記錄到大的記錄表上)同意雞妹妹説法的,請舉手?(同上記錄)

3.師:小朋友們的意見統一不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做個試驗,看看這個蛋殼到底是誰啄開的。

二、幼兒動手操作〈小雞出殼小實驗〉。

1.師:完成試驗,我們要用到:蛋殼、小量杯(小量杯是來固定蛋殼,讓蛋殼不搖晃)、吸管、鉛筆(鉛筆尖就是小雞的尖嘴巴)。

出示步驟圖,先把蛋殼放在小量杯上,再把吸管箭頭向下的一邊靠放在蛋殼上,吸管上有一條橫線標記,把代表小雞嘴巴的鉛筆尖伸進吸管,到吸管的橫線標記處對齊,鬆手,然後觀察看蛋殼有沒有被啄破)老師現在出示的是雞哥哥啄蛋殼的畫面,那雞妹妹啄蛋殼,蛋殼該怎麼放呢?(蛋殼倒過來)小朋友實驗出結果之後,請你將椅子後面的小紅花,投給你覺得對的一方。

到底誰啄的容易破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去實驗一下吧。

2.幼兒實驗,並將投票投到相應的表格裏。(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提醒,小朋友注意哦,鉛筆尖一定要跟吸管的橫線標記對齊,不然小雞的嘴巴用不出力氣。)

3.我們一看投票結果,到底是雞哥哥贏呢?還是雞妹妹勝利?(雞妹妹)

4.還有小朋友投票給雞哥哥,我們一起再來實驗一下。(請個別幼兒到前面進行操作,集體驗證)現在票都投給了雞妹妹,所以是雞妹妹是從蛋殼的裏面靠自己的力量啄破蛋殼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的。

三、教師實驗,集中探討。

1.雞哥哥不服氣了: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為什麼我啄不破蛋殼呢?(幼兒自由發言)那我們一看雞哥哥和雞妹妹的力氣到底用到哪裏去了。(看操作視頻)(因為力氣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用有顏色的水來代表力氣。注射器代表小雞的尖尖嘴,注射器裏紅顏色的水代表所要用的力,先試試看雞妹妹的説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在了哪裏?(蛋殼裏面,力集中在一起)對蛋殼中間,雞妹妹的力氣都用到蛋殼中間了。

再試試雞哥哥的説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到哪裏去了?(周圍流下去的,力都分散了)雞哥哥用了這麼多力,可是都被蛋殼分散到旁邊去了,那你們説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看視頻後,教師:原來,雞哥哥用的力,被蛋殼分散了,所以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蛋殼的這種形狀真有趣,它能把力分散,能承受較大的力。在生活中,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拱形。

四、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圖片,人們根據拱形分散力的原理建造了許多的建築物,你們知道哪些建築物是拱形的麼?(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觀看多媒體,教師提問。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拱形的圖片,大家來欣賞一下。

(1)這是什麼?(海洋館)哪裏是拱形的?(玻璃通道)這個拱形承受了哪些力?(水,好多魚,鯊魚)

(2)這是什麼?(隧道)隧道的上面有什麼?(大山)為什麼隧道能夠承受的起一座這麼大的山?(隧道是拱形的,拱形能夠分散力)

(3)這是一座什麼橋?(拱形橋)教師介紹這是我們最早的一座拱形橋,它至今約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這座一千五百年的橋有沒有壞?為什麼?(它是拱形的,拱形有分散力的本領)

五、激勵探索,變通思維

1.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建築師,兩兩合作,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搭建一座拱形橋,橋造好之後,會有很多行人和車輛從橋上通過,所以,橋要造的牢固。

2.橋造完了,看看誰的橋承受的力量最大,請你們將簍子裏的小積木一個一個的放在橋面上,待橋面變形則停止放積木,看看哪種橋最結實,承受的力最大?

3.為什麼同樣是拱形橋,可是承受的力卻不一樣呢?(幼兒回答)為什麼都是拱形橋,所承受的積木數量卻不一樣多呢?讓我們想想這個問題,等到下次活動一起探討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通過動手做小雞啄殼的實驗,初步理解了拱形面能夠承受大力的現象,通過學習,也認識了拱形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還是很濃的,在操作中,有的幼兒對怎麼啄蛋殼理解的還不是很到位,下次活動需要在交待操作要求時候,重點強調指出。

科學輕與重幼兒園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什麼樣的水才能吹出泡泡。

2.在玩泡泡的過程中,發現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活動準備:

1.洗衣粉水、洗潔精水、肥皂水和清水。

2.一次性紙杯、塑料吸管。

3.扭扭棒繞成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若干。

4.學習單:《吹泡泡》。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通過實驗驗證那種水可以吹出泡泡,並把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

1.請幼兒用紙杯分別裝適量洗衣粉水、洗潔精水、肥皂水和清水,用吸管試着吹泡泡,試一試哪種色鬼可以吹出泡泡。

2.幼兒用吸管蘸肥皂水,自由的吹吹泡泡、玩一玩泡泡。

3.活動結束後,教師帶領幼兒討論有關泡泡的問題,引導幼兒充分討論,並完成學習單的內容。

(1)什麼水可以吹出泡泡?

(2)你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樣的?(請幼兒從大小和形狀方面進行描述)

(3)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請幼兒嘗試描述泡泡的顏色)

二、請幼兒用實驗驗證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並把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

1.活動開展前,教師請幼兒猜測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

2.請幼兒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泡泡並觀察泡泡的形狀。

3.活動結束後,請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束,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學習單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