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8W

如果對個人的工作能力認識不夠徹底,這樣的教學反思是沒有意義的,教學反思能夠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符合自己特點的教學模式,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8篇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篇1

?觀察物體》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資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在不一樣的位置觀察到物體(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能辨認從不一樣的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如何創造貼合學生實際的觀察環境?如何把握學生觀察物體的層次?又如何設計觀察操作活動呢?

鑑於自我這三點思考,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瞭解物體的特徵,多角度觀察,並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確定觀察者的.位置。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本事,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3.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為實現教學目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點:

1.小組合作學習

新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我採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給每個小組準備5-6塊積木,然後讓學生分幾個層次進行觀察:①從前面觀察形狀不變;②從上頭觀察形狀不變;③從側面觀察形狀不變。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2.優化教學媒體

我注重採取多種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選擇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課件和實物投影相結合,創設一些生動趣味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具選擇上,我選擇了學生幼兒園玩過的小正方形積木為小組學習的工具,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搭圖形,並進行觀察,還經過實物投影讓學生演示來進行眼力大比拼,鞏固新知。我發現:正是這些媒體有機的結合和恰當的選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進取性高漲,創新的火花也時時迸發。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篇2

一、聯繫實際,激發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這一課中,通過一張簡筆畫圖,從不同方向觀察,觀察的結果是不同的。再提供了兩張同一教室的照片,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哪一張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張是在教室後面拍的,學校門口裏拍和外拍圖,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自己熟悉的環境的特徵判斷觀察者的位置,從中體會觀察者的不同,所看到的場景是不同的。

二、提供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學生小組合作意識。

設計了多種觀察物體的活動,如觀察青蛙、小飛機玩具等,讓每個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體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課上分小組開展實際的觀察活動,並交換位置,讓學生從多方觀察,感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結果。通過自身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想象推理能力。然後,小猴圖:引導學生應用已經積累的觀察經驗,通過想像判斷每一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上升到“根據看到的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這一層次,加深了學生對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係的理解,發展了空間觀念。通過小洗車圖連一連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最後,通過小飛機圖,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站在飛機的哪一面。

三、歸回生活,應用實踐。

“數學生活化”要求數學源於生活,又必須應用於生活。通過猜一猜,觀賞廬山美景圖,讓學生知道觀察者位置不同,觀察的結果就不同,養成用“數學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的好習慣。

這節課,學生從左面和右面觀察掌握還不是很理想。

這節課學生學得輕鬆,主動,不但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學生還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篇3

由於上一次上課的失敗,根據同事們的意見,我做了一些改動。

在課前準備這一環節,我用我的背面、側面、正面的照片進行導入。當出示背影照時,的個別同學猜出,於是我追問:你肯定嗎?學生説:“不肯定。”我又問“為什麼不肯定?我們見到的是她的哪個面?”通過引導,學生明白看到的是背面,再出示側面照,學生有更多猜出了,於是我問,這樣看,看得清楚嗎?要想更清楚看出來,站在她的什麼位置照?照相到她的哪個面?然後出示正面像。學生一看,確實是李老師,熱情非常高。這一環節達到了要的效果,讓學生初步接觸到了背面、側面、正面這三個概念,又讓學生在猜想中一步一步獲得成功,讓學生帶着興奮進入到學習中。

由於大的恐龍沒辦法找到,所以這一次我安排四人一組進行觀察,即一人一個方位。當學生在本位上觀察,基本上沒有出現上像一節課那樣亂的現象。在做“做一做”時,根據大家的提議,我讓學生用橡皮筋紮好再立起來,疊放在一起的書基本上能立起來。學生立好後,我讓學生在本位觀察後,再換位觀察,然後才連線,並説理由。在這裏用的時間也較多,主要因為自己對教材還不夠熟練,在觀察恐龍時忘了換位觀察,所以在這個地方才想起補上。

課後,同事們還給了兩點意見:一、板書還可以再好一些;二、在學生擺放恐龍、數學書本觀察時,沒有説清楚放的方向是誰的左邊(右邊)。

總之,由於本人的智質有限,這一節課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希望上這一節課的同行,能上得更好。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篇4

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學生不能到校上課,學生也只拿到了語數英的課本,沒有數學學具。五年級第一單元觀察物體(三)的教學實際上很大程度依賴於學生用小正方體的擺來體驗、建立空間思維,當缺乏擺一擺這個環節。直接讓學生想,或者是讓老師擺,學生只看,沒有了體驗感、參與感,對於後一階段的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有點像空中樓閣。而老師在網絡上怎麼擺?對於老師也是一個難題。手中沒有學具也沒有手機直播的工具,我只能借助數學教學資源,北京四中網校裏的洋葱數學和優教通裏面的數理畫工具、flash動畫裏的題目,才得以實現,但是對於老師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熟練掌握裏面的技巧,會很浪費時間。

第一節課裏我採用微課+老師講解+課後練習講解的方式,學生基本都能掌握根據三個面視圖確定唯一的立體圖形,但是對於有一面視圖找出有可能的全部擺法時,孩子們就出現了問題,絕大部分孩子不能找全。這其實也是學生不能有序思考的問題,要求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方法,分類,有規律的變換,記錄等等。我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擺小方塊時,可以添加,沒法減少,原因是減少小正方體的按鍵被視圖方位鍵遮擋,只留出的一條縫的位置,只有選中這一條縫,減少鍵才能夠選中。而我在上課時,發現怎麼也點不上,只能一遍一遍重新啟動,浪費了不少時間,課堂效果也沒有達到。另外在多種可能性問題上,洋葱數學上給出的是有無數種可能,這也是激活學生髮散思維的體現,但是在一起作業上的題目很多是讓學生回答有幾種可能,這裏面其實是隱含了一個條件:兩個小正方體至少有一個面重合或是接觸。有些題目直接標出了,而有些沒有,我們需要給孩子們講清楚,否則學生容易迷惑。

在第二次上課前,我熟練了操作技巧,還使用了flash動畫擺小正方體,但在講解例題時,還是感覺不是很流暢,因為沒有學生反饋,因為學生不能跟着老師一起擺一擺,只能在腦中想,而且遇到多種擺放可能時,不能很好的記錄下來,在有序思考上沒有突顯出來,有點遺憾。

總之,每次上課都能發現自己的缺點,還是需要把功夫放到課前,多想、多預設、多思考,儘量把課備得更充分,更詳細,這樣學生和老師都會有更好的教學體驗。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篇5

今天試上,《觀察物體》感覺在這幾個方面處理得不夠理想:

1、活動的有序性 “觀察物體”這類數學活動,學生喜歡也樂於參與,由於年齡比較小,容易激動,活動如果失去有效的組織現場就就會變得一團糟。在上課之前我已經對活動進行了一定的防範,把學生分組後編號,交流時按一定的順序大家輪流説,因此在第一階段在自己位置上觀察熊貓時,活動按我預設的那樣有序進行,但是在再次觀察左右兩邊的熊貓時,我讓3號和1號在左、2號和4號在右,先觀察再交換討論,這時就有些亂了,導致在小組交流左右兩邊看到的熊貓是否一樣時組織無序而無效。其次在觀察茶壺時,我拋出兩個問題:先説説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張,再説説其它三人看到的各是哪一幅後讓他們自由交流,沒有讓他們按順序,所以有的小組長能組織好,有的就不行了,相信效果也不會太好。

2、活動的有效性 應該説,有序性直接影響了活動的有效性,但是也有我對活動設計目的性的模糊造成的。觀察熊貓有這樣幾個層次:在自己位置上觀察,主要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和有條理的表達,是觀察方法上的指導,這一點我處理的比較粗糙,效果就打了折扣。交換位置觀察前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思考為什麼?”要培養學生觀察前猜測、觀察後驗證的能力,並在遇到矛盾衝突時再觀察調整自己的認識,設想是理想狀態的,但是在操作時並沒有細化到讓學生怎樣再次觀察討論,因此這個環節是匆匆走過場了,並沒有讓矛盾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指導學生全面觀察熊貓時,沒有指名示範,因此學生轉倒轉了,但每次轉沒有仔細觀察,並沒有為第二個活動積累經驗。在交流茶壺時有效性的問題就更突出了,我沒有指名示範,直接導致只有我參與的兩組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其它幾組恐怕都不知如何組織。

3、思維的培養 學生被活動的外在形式吸引住了,活動雖樂於參與,但未冷靜思考,真正的數學思考和空間觀察未必能得到發展。在抽照片找位置的遊戲中可以看出這一點,如果前幾個觀察活動能起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這個遊戲應該相當順利,但是情況並非如此,抽到左右兩張照片的學生還是會撞到一起,這就顯示了交換觀察的目的未達到,學生沒有把觀察活動內化。

4、文化內涵和運用價值 也許我在備課之初就沒有考慮那麼多,只是想如何把教材執行到底,因此在數學文化的內涵上未曾考慮,對觀察物體的生活價值也沒有思考,在董老師 的建議之下才匆匆地加了《題西林壁》,但怎樣運用這首詩的價值還不到位,有些生硬,數學文化不能運用自如,那麼是不是還有更多的文化內涵呢?再想想吧!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篇6

“觀察物體”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從不同方位觀察簡單的物體,初步把立體圖形與其視圖聯繫起來。這對於二年級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學生觀察的疲憊,空間觀念得不到發展。因此這節課對我而言,重在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從而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活動中,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教完本課後,感觸較大,反思如下:

一、以觀察活動為基礎,在多次體驗中建立影像與事物之間的對應關係,培養空間的想像能力。

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而生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培養和發展。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也不相同,教學時以觀察活動為基礎,安排了多次觀察物體,經過前後兩個面的、前後左右四個面的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觀察,逐步積累判斷方位的經驗。

二、利用肢體語言,突破教學難點

對學生而言,左、右觀察到的圖形的判斷是一個難點。在讓學生觀察的過程中,通過他們觀察的實踐經驗,總結出:在觀察時,要抓住物體的特徵。在觀察水杯時,充分利用這一點,突破教學難點。在學生從左、右兩個方向觀察水杯時,用肢體表示出來自己看到的水杯樣子,學生一邊手臂叉腰,一邊欣喜地發現水杯的柄在我的右(左)邊,從而選出正確的影像。

以上兩個方面是在教學這節課中的成功之處,但也存在不足之處。

一、觀察對象的具體化造成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不夠

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觀察物體時,都安排了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如:水杯,通過具體的觀察,判斷出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不同結果,學生完成的情況尚可。但是在練習中,學生面對抽象的圖片觀察,出現的錯誤較多。原因有二:1.學生不會讀題。2.空間想像能力較差。在教學這節課時,應該安排一道類似的題目,根據學生觀察的情況提出注意點,可能會更加完整一些。

二、師生交流較片面,不能面向全體學生

在我的課堂中,與學生的交流,往往出現一種現象:得到所謂的正確答案後,不再給其他學生機會去表達。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部分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其實,不管學生説的是否重複,都應該讓他們多鍛鍊説話的能力。特別是學習困難生,要多給機會讓他們説,重視他們的課堂表現。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篇7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潛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透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在上課之前我反覆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體課件,總覺得有些欠缺,之後我發現不管如何直觀都沒有具體的實物直觀。於是我跳出了課件和課堂的侷限,決定把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排列座位,整節課堂以活動為主,以實物觀察和動手實踐為主。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分四個不同的方向讓學生觀察,並把自己觀察到的形狀講給大家聽,這樣就產生了分歧,讓無法理解的進行換位觀察,透過實物觀察,學生自己發現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積累了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的經驗。

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透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把數學課商城活動課,學生感到新奇搞笑,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質疑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然後透過小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體的形狀不同。發揮的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透過觀察想象站在物體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的物體形狀,然後進行觀察圖形的決定。透過本課教學,再一次給了學生與夥伴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思維的潛力和空間想象潛力。

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最後的遊戲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增強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讓學生能正確辨認出物體的正面、側面、後面。活動二:透過觀察小猴子不同面,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側面、上面、下面及後面的認識。活動三:透過讓學生運用學具小組活動,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活動四:透過照片進行決定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站到相應的位置去。活動五:進一步進行活動,透過照片和站好的位置進行決定是誰看到的。

觀察物體時教學反思篇8

從不一樣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忙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課教學資料還不是正式教學三視圖,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一樣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一樣,看到的形狀也是不一樣的。僅有把不一樣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構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基於以上認識,本課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充分體驗,在體驗中適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新課程異常倡導用具體的、趣味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情境的設置不僅僅有益於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而還應當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必須的導向作用。我創設了猜一猜的遊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當第一張圖片出示時,學生就猜出正確的答案。我之後出示第二張圖片,供給給學生的信息學生都能猜出圖片上的動物。在這些圖片展示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強烈地感受到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係,並且整個情境的創設精煉,用時少,效果好,導向明確。

二、觀察體驗,讓學生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資料,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所以,教學時,我選擇學生喜歡的小鴨子作為觀察對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並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為什麼同一只小鴨子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呢?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為了深化體驗,我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圍繞茶壺一週,觀察正面、後面、側面等不一樣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僅有把不一樣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才會構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為了提升本課數學資料的思維層次,我適當地拓展了教學資料,讓學生繼續觀察裝汽車、大象、等並提出數學問題:能看到什麼?怎樣看?有幾種看法?這些問題實際上包含很多的知識都在學生的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為學習空間思維打下了良好的輔墊。

三、藉助觀察,讓學生在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

如前所述,從不一樣位置觀察物體,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素材。為了發展學生的窨觀念,本課教學安排兩處讓學生展開想象,一是讓學生從正面、後面、側面觀察小鴨子之後,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從下頭

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貌?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然後拿起茶壺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我的想象是否正確。二是在對簡單形體的觀察後,我出示一個實物的組合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有生活經驗,聯想它是什麼物體從上往下看到的形狀,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這節課學生學得簡便,主動,不但獲得了進取的情感體驗,並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學生還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