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與克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2W

教案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興趣愛好,仔細編寫的教案可以幫助老師提前預測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千克與克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千克與克教案6篇

千克與克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我學會了嗎和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噸、千克、克的含義,能熟練地進行簡單的換算。

2.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重量單位。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重點難點:

能運用質量單位之間的關係解決情境問題。

教具準備:

情境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引導複習

這兩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哪幾個質量單位?

一看到噸,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千克呢?克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噸、千克和克。

(請學生來當一當小老師:講一講有關噸、千克、克的知識。)

學生回答後,教師看學生的把握情況進行講解。 回顧交流彙報關於克、千克、噸的有關知識。

二、情境導入

1. 學習了這麼多的和質量有關的知識,讓我們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誰是超市大贏家。

2. 出示情境圖,指導看圖

多少根香蕉大約1千克?為什麼?

(引導學生以黃瓜為參照物“6根黃瓜大約重1千克”)

一棵白菜大約有多重?

(學生可結合生活實際,只要合理就正確)

你喜歡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説一説。

一個西瓜大約重5千克,10個、20個、30個呢?多少個就是1噸了?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自由提問,集體交流解決

小組合作交流、提出問題,併合作解疑。

三、總結評價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穫

2、評價一下你的小夥伴

千克與克教案篇2

一學期來,本人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為了下一學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學期的教學經驗及教訓。

在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及其運算性質、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的前提,又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基礎。數學概念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以及它們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它是國小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在運算中發生錯誤,解題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某些數學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組織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才能起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創設求知情境,導人新課

從教育心理學中知道,“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興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離開了這種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動進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説不上積極思維,這樣就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努力創設求知情境,讓學生產生探求數學知識

的強烈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化到主動地去獵取知識,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氣氛。

二、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並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比較,或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語言來逐步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

例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鉛筆盒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誰大?緊接着,又讓學生觀察兩個稜長分別是2釐米和4釐米的方木塊,問學生哪個大?通過這樣比較,學生初步獲得了物體有大小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概念的本質屬性。拿出一個梭長是4釐米的正方體空紙盒,先將梭長是2釐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學生便清楚地看到這方木塊只佔據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間,然後把一個梭長為4釐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正好佔滿紙盒的整個空間,學生又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佔空間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較自然地導出:物體所佔有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深化概念

課堂練習是教學上的反饋活動,是學生對教師輸出信息的反映信號。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

且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設計好練習題並及時評講、糾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在概念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及教學規律,合理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進行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後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千克與克教案篇3

教學內容:p121第9—12;p125練習二十四第9--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克、千克的認識,進一步形成對克、千克的正確的重量觀念。

2、通過複習圖形與變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鋭角、鈍角和直角。

3、培養生有意識地用數學語言表達生活中現象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形成對克、千克的觀念,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單位。

2.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對圖形和變換進行描述,培養生有意識地用數學語言表達生活中現象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克、千克

1、學生獨立完成第121第9、10題。

2、小組交流為什麼這樣選擇?

3、投影出示p125第9題,你會連嗎?校對時追問:“為什麼這樣連?”

4、對於這方面知識,你有什麼竅門?

二、複習圖形與變換

1、小組活動:在小組內説説生活中哪裏有鋭角、鈍角和直角?

2、小組內説説你見過哪些平移、旋轉現象?

3、全班交流。你是怎樣判斷的?

4、完成書p125第10題,抽生作業投影展示。

三、綜合闖關:(主題圖)

第1關.在()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200()5()500()100()

第2關、在○裏填上或=

(1)4千克○400克(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6)9千克○5千克

第3關.應用題

(1)小輝體重40千克,爸爸體重62千克,爸爸體重比小輝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四、總結:你對今天的表現滿意嗎?有什麼收穫?你想出題問問或考考大家嗎?

五、佈置作業

千克與克教案篇4

教學內容:千克、克的認識。

教學要求:1、 使學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稱量物品經常用到的秤稱。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1000克=1千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枱秤、2分硬幣、花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指名學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做完了口算題目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説的?

4、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二、認識重量單位——克

1、師: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問:通過掂一掂,你有什麼想和大家説的?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麼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於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問: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花生、5克綠豆,説説你是怎麼稱的。

三、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1、師: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師:我們經常見到的台稱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講解枱秤的使用方法)

師:請你往枱秤上放一些有標識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後統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彙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後去參觀別的小組。

(以上視學生的表現發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信封中的內容購物,採取成信購物的方式,並説説自己是怎麼購物的。

教學反思:

千克與克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

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教材安排先認識千克和克,再認識噸。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物體輕重的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所以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為了使學生獲得克、千克的明確概念,我為學生準備了充分的教具、學具和實物,如:每個小組一個枱秤、天平和一個體重計,還有許多鹽、水果等物品。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繫起來,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再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開展各種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稱一稱、算一算、比一比等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

本節課的教學以實踐活動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的,使學生體會1克、1千克有多重。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異質分組,為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提供了條件,組內設有組長、彙報員、記錄員來組織和調控整個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動手“做數學”親自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同時養成學生樂於與同學交流想法的習慣。

設計思路

1.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為學生提供有趣的、豐富的情境,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價值;同時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矛盾,引起思考,激發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發現的問題。

2.構建新知。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以“自主探索”為核心,將“合作交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猜盒子、稱物體、稱體重等,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3.應用拓展。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用數學”。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有一流的教學設施,為教學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班級現有學生42人,其中大部分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樂於動腦,敢於向困難做鬥爭。由於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接觸的事物及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出現了個體差異。針對這些問題,我採取的對策是: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利用有趣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教材及學生的潛力,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教師自制兩個相同的盒子,其中一個是空的,另一個裏面裝滿砝碼,將每個盒子繫上細繩。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哪一個盒子能將繩子拉斷?(學生爭先恐後説出自己的想法,之後教師將繩子向上拉,裝砝碼的繩子被拉斷。)

師:同樣的盒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猜到一輕一重,之後讓學生掂一掂這兩個盒子,感受它們的輕重。)

(給孩子創造了猜測和判斷的機會,讓他們在判斷中樹立自信心。)

師: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做遊戲,現在我們做“背一背”的遊戲好嗎?(教師選擇三名學生,一位同學背另兩位同學,並説一説背的感受。)

(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中常見的活動,讓學生感知物體的輕重,並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願望。)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師: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呢?

生1:用手去掂一掂。

生2:用秤去稱一稱。

師:誰能介紹一下你都見過哪些秤?(讓學生將課前蒐集的圖片展示給大家。教師也準備一些圖片,如:玻璃體重計、嬰兒秤等。)

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1)稱一稱。

師:今天我們要用枱秤和天平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你們認識枱秤嗎?(主要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向大家進行簡單介紹,教師補充。)

師: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對台秤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重量。(小組人數不宜太多,2~4人學習效果比較好,要求小組長監督每一位學生讀出枱秤上的數字。)

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給予指導和幫助。小組彙報。

師:哪個小組先説一説這兩袋鹽有多重啊?

生1:我們小組稱的兩袋鹽是1千克。

生2:我們小組的鹽差一點點到1千克。

師:也許是我們在調秤的時候有點誤差,總之它是非常接近1千克對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千克。

師:在台秤上你們看到“千克”的字樣了嗎?

生:沒有,我們看到了“kg”。

師:“kg”就是……

生:是千克的英文名字。

教師在千克的下面板書:kg。

(2)掂一掂。

師:請同學們把兩袋鹽放在一隻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教師邊説邊示範,然後學生開始活動。

教師與學生一起活動,同時蒐集來自學生的信息。

師:感覺怎麼樣?

生1:很重。

生2:掂時間長了感到很累。

師:請記住這個感覺,現在我就要考考你們的感覺準不準。

(3)估蘋果。

師:請你估計幾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然後和小組的同學商量一下,並把這幾個蘋果裝在袋子裏,輪流掂一掂,找一找掂鹽的感覺。

學生選的數量各有不同。

師:每個小組都選好了蘋果,在台秤上稱一稱吧,看你們估計得準不準。

通過實踐,驗證了自己估計的結果,有的小組估計的質量差很多,於是迫不及待地向秤裏面添蘋果。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再説一説1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

生1:老師,我發現我們小組選的蘋果差不多大。

生2:我發現如果是小蘋果數量就多,如果是大蘋果數量就少。

師:你們説得都對,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我們一起找一找好嗎?

生1:我覺得2瓶水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

生2:我認為4本書大約1千克。

生3:老師,你的包大約是1千克。

生4:10枝鋼筆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

師:好,現在請你們把自己估計的物體拿過來,實際稱一稱,看看它們到底多重。

稱過之後,學生髮現了自己估計的質量與1千克的差距,教師要求差得多的同學再掂一掂兩袋鹽,重新感受之後,再去估計。估計兩瓶水的小組稱過之後,結果是1千克多一點,當看到這個結果時,小組的成員都興奮得跳了起來。

(4)稱體重。

師:你們想知道自己和別人的體重嗎?你們認識體重計嗎?(介紹體重計的用法)請在小組內選兩名同學,先估計他們的體重,然後再稱一稱好嗎?

3.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1)猜一猜,稱一稱。

師:剛才每個小組都表現得非常出色,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好嗎?猜一猜我手裏的1角硬幣有多重?(學生猜到1克、3克、10克各有不同)

師:我們來稱一稱。(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結果是1??1克,教師板書:克和g。

(2)掂一掂。

師:原來1枚1角錢的硬幣大約有1克重,現在把這枚硬幣放在你們的小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的質量;然後再把小組同學的硬幣放在一起看是幾克再掂一掂。

(3)找一找。

師:誰能説一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克重?

生1:我的鉛筆頭。

生2:一片藥。

教師將學生説的物體稱一稱來驗證他們估計的結果。

有一名學生張朝宇説:“我的鈕釦可能比1克多,因為它大。”另一生吳瀚反駁道:“那不一定,你的扣子要是木頭做的呢?”張説:“木頭做這麼大也能超過1克。”吳又反駁道:“也許它還是空心的呢?”

這時教師並沒有急於插話,一番爭辯之後,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哪個重些?有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説鐵重。小組討論之後一致認為同樣重。

師:請你們做個手勢1千克鐵有多大、1千克的棉花有多大。

師:再想想剛才的鈕釦問題,你們想説點什麼?

生:大的物體並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

4.自主探索千克和克的關係。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認識了千克,還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麼千克和克有什麼樣的關係呢?你們能用桌子上的材料通過觀察,再稱一稱、算一算找到它們的關係嗎?

學生活動後小組彙報。

小組1:我們小組認為1千克和1000克相等,因為我們小組的大袋鹽是1000克,放在秤上正好是1千克。

小組2:剛才我們稱這兩袋鹽是1千克,我們又稱了一袋鹽是500克,所以我們小組也認為1千克=1000克。

小組3:我們小組不是稱的,是看出來的,你看一袋鹽上面寫着500克呢!

有的小組沒有得到這樣的結論,教師讓他們用其他小組的方法驗證一下獲取這個結論。

師:今天你們開心嗎?有什麼收穫呀?回家要跟爸爸媽媽講一講,然後再稱一稱家裏的物品。

千克與克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會認讀秤上的質量,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點: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1、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體的質量

2、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袋裝1千克洗衣粉、1枱盤秤、兩包500克的鹽、

2、小組準備: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雞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輕的綠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幣、1克的藥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蘭根沖劑、100克的肥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和爸爸媽媽逛過超市嗎?你們一般都買些什麼?有沒有買過水果的?説説你是怎樣購買的?(選好後,拿到秤上秤再付錢)

通過秤稱我們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麼作單位呢?

同學們的知識可真豐富,小強和小麗也到超市裏作了調查,他們找到了什麼?

(一壺豆油,是用千克作單位;一包餅乾是用克作單位的。)

看看數學小精靈想告訴我們什麼?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

二、探究體驗:

1、認識質量單位

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平時我們所説的重量實際上指的是物品的質量,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還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克和千克這兩個新朋友。

板書課題

2、認識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這樣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們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輪流掂一掂,靜靜感受,並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裏,比一比哪一小組動作最輕,能做到嗎?請小組長輕輕拿出洗衣粉,開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覺記在心裏了嗎?數學小精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記住了。每一小組還有這幾樣物品:這樣的一袋綠豆、這樣的一袋大米、1包雞精、這樣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樣物品中哪些約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數學小精靈有什麼提示:1將四樣物品分別與1千克的洗衣粉對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後與小組的同學説一説;3完成後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後坐好。

③請每位小組彙報:你們認為哪些物品約重1千克?

④聽了每一小組的彙報,發現大家一致認為這袋雞精約重1千克,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包裝袋上有質量標示)

老師還發現大部分小組認為這袋水果也約重1千克,它又沒有質量標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鹽,一手拎着這袋水果覺得差不多重)

你們掂得準不準我還是得驗證一下。老師想請盤秤來幫忙。看這兒,這個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用千克作單位的)

當指針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

那指針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1、2小組都是西瓜,請你們拿上來驗證一下。果然是大約1千克,你們估得真準。像這樣大的一個西瓜約重1千克。

3、4小組都是香瓜,請你們拿上來驗證一下。是1千克,你們也估對了。像這樣大的一個香瓜大約重1千克。

第5小組你們是什麼水果?也拿上來驗證一下。看,像這樣的4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第6小組呢?什麼水果?拿上來驗證一下。原來,這樣的3個梨大約重1千克。

第7、8小組沒有水果,但是他們有一筒面,他們認為是1千克,請來驗證一下。果然,這樣的一筒掛麪也約重1千克。你們找得可真準。

剛才有的小組認為這袋大米也約重1千克?你們認為呢?那咱們也來驗證一下。

(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還有這袋綠豆,你們怎麼沒有選呢?

(感覺比1千克輕)

那咱們也來驗證一下。果然比1千克輕。

哪些小組找對了?你們找得還真準,請小組長和保管員輕輕收回物品。

(4)説一説:

剛才大家找到了這麼多約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也約重1千克呢?

3、認識感知1克

(1)剛才我們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這樣一枚2分的硬幣約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樣的感覺呢?請保管員拿出盤子,將硬幣發給組員,請大家掂一掂,靜靜感受,把1克的感覺記在心裏,可以嗎?開始吧。

(3)説一説:

有什麼感覺?(非常輕)

與1千克比呢?(1克非常輕,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遠)

對,所以平時我們在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一般用千克作單位。

(4)找一找:

雖然1克很輕,生活中也有一些約重1克的物品,盤子裏就有一些,請同學們用剛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

説説你找到了什麼?(藥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盤子裏還有一些用克作單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藍根沖劑,100克重的肥皂。分別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員收盤子。

4、克與千克的關係

這裏還有一袋鹽,也是用克作單位的,請你讀多少克?(500克)

一袋鹽500克,兩袋鹽合起來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

我們用秤來稱稱看。大家還記得這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嗎?(千克作單位)

仔細觀察指針,指針指到數字幾?(數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對,為了方便人們約定:滿了1000克就用一個更大的單位千克來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請大家跟我讀:1千克=1000克

5、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①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用千克作單位;

②通過掂2分的硬幣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6、認識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裝上有質量標識,沒有質量標示的物品怎樣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來稱量)

這位售貨員阿姨正在用秤稱蘋果,這些蘋果有多重?(1千克)

她用的秤你認識嗎?(電子秤)

秤是一個大家族,這就是電子秤,家族中你還認識誰?在哪見過它?給大家介紹一下。

三、鞏固拓展

1、的確秤是我們稱量物品的好幫手,因此我們要會認秤上的數據。

(1)説説下面物品有多重:書88頁練習十八第1題

並説説你是怎麼認讀的(先看單位是克,再看指針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個4千克問:剛才都是多少克,這次怎麼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麼知道的?(這個盤秤是用千克作單位的)

看來我們在認秤時不光要看清數還要看清單位。

(2)你知道他們的體重嗎?書88頁練習十八第2題

(3)填單位:書89頁練習十八第4題

2、你知道嗎?

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好,數學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個有趣的小知識。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約有2克重。2克重,相當於什麼呀?(兩枚2分的硬幣)那得多輕呀。

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約重100千克。100千克相當什麼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個蛋就約重1500克。1500克相當於什麼呢?(三袋500克的鹽)可真重呀。

3、課後調查:

克和千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處,老師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課後小調查。就在書88頁練習十八第3題。

六、課後反思:

實施新課程以來,人們再次提出了“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化”、“學校數學應向生活數學回歸”等口號,生活、活動成為數學課程改革中的兩個關鍵詞。然而,如何把這兩者落到實處,讓學生學得有效,是我們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