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友教案和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W

提前寫好教案可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一份優秀的教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靈活調整和改進,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找朋友教案和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閲。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8篇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產生與人交往的要求。

2、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1、柔軟的方場地。

2、幼兒會玩找朋友、木頭人兩種遊戲。

活動過程:

(一)幼兒相互打招呼。

1、託三班、託四班幼兒分別坐在場地周圍。

2、託一班、託二班幼兒分別由教師帶領排成長隊走到託三班、託四班幼兒跟前問好:

3、幼兒坐成一個小方形。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認識新朋友了,有託一班的小朋友、託二班的小朋友、託三班的小朋友和託四班的小朋友。

(二)一起唱歌

1、大家一起唱《新年好》、〈生日歌〉、〈找朋友〉、〈〈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幾首歌。

2、個別能幹的幼兒上前演唱自己喜歡的歌。

(三)遊戲:木頭人

1、教師抽幾名託一、託二幼兒進行遊戲。

2、選幾名託三、託四幼兒與託一、託二幼兒進行遊戲。

3、以大帶小活動

活動幼兒逐漸的增多,儘量組織各班幼兒交叉着一起玩遊戲。

(四)遊戲:找朋友

1、抽個別能幹的幼兒進行遊戲。

2、教師鼓勵每一名幼兒都參加遊戲。

(五)遊戲:趕小豬

幼兒坐成一個大方形:

1、託一班男孩子示範遊戲。

師:“我是趕豬人,我養了一羣小小豬,我請託一班的男孩子過來當我的小小豬。”

2、各個班輪流遊戲。

提要求:

1、指導每一名幼兒像小豬一樣爬到終點。

2、幼兒以教師唱〈懶小豬〉這首歌為幼兒開始爬的指令。

(六)總結

提問:

1、玩的高興嗎?

2、跟那個班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活動反思: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與夥伴相處的機會少,獨自玩耍,分享、合作、關心他人的意識薄弱。但隨着幼兒動作、語言、認知能力的不斷提高,社會交往範圍的擴大,班上的孩子開始願意與同伴一起玩,可由於缺少交往經驗與能力,在活動中常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與同伴發生爭吵的現象。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驗進行梳理和整理。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對好朋友的情感。

2.知道好朋友的優點,體驗有好朋友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4.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好朋友的優點。

難點:通過討論,激發幼兒對好朋友的情感。

活動準備

活動前進行談話,請幼兒説説,自己有哪些好朋友?朋友都幫自己做了什麼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以“我的好朋友”為主題進行談話活動,引出活動內容。

啟發幼兒説出具體事例,如:我的好朋友故事講得最好。我的好朋友最愛笑。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好朋友的優點。

二、展開部分:

1.在觀察,回憶好朋友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動手繪畫。

2.提示幼兒先畫好朋友頭的輪,再畫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頭髮等。

3.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好朋友的表情,嘗試表現好朋友的表情。

4.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畫出身體、服飾,添畫背景。

三、結束部分:

幼兒相互講述自己的作品。教師要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説説畫中的好朋友是誰。教師可以簡單做的記錄。

四、延伸部分:

鼓勵幼兒為朋友設計服裝,做小禮物,增進朋友間的情感。

教學反思

幼兒特感興趣找到一個好朋友,併為朋友設計服裝,做小禮物很積極。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篇3

經過教學活動的實踐操作下來,老師自己的語氣,情感再投入點,特別是請出圍裙媽媽和大樹朋友的時候,可以以童趣一點的方式吸引住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使整個活動效果也更好,不精彩太悶的活動,不要説幼兒,練看的人都沒興趣,所以這點很重要。

在老師的迴應方面因為有了一定的預設所以還挺及時和恰當,活動目標基本已經達成,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音樂遊戲中自由尋找朋友,找朋友歌曲是幼兒熟悉的歌曲,他們能夠根據歌詞做相應的動作,沒有任何的鋪墊也能夠達成,小朋友們都有了交朋友的.概念,懂得小朋友之間友好的相處,主要是因為你年輕教師的原因,上課時容易緊張所以有些地方要求交待的不是很清楚,一旦交待不清楚要求的時候,到後面操作部分會有些混亂,再把要求提下去的時候,就沒那個效果了。

所以在後面要加以改正,但是在小結的時候不能過於匆忙,每個小結部分好好梳理後再進行小結。還不知道是緊張還是什麼,總和預想的有些差別,所以認真想好每一個環節的小結,特別是每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篇4

設計意圖

?指南》在科學領域的數學認知目標2“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中提出,3—4歲幼兒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表示”,“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並能説出總數。能按數取物”,

目標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中提出,“體驗和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

小班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這個階段的幼兒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簡單的數概念,且需要藉助具體的實物和操作來理解數量關係。而對我們的幼兒來説,小魚是他們常見的、熟悉的而又感興趣的小動物。因此,我通過設計小魚在水中的各種狀態等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系列情境,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3以內的量,體會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點數小魚、泡泡、小蟲子等數量的過程,感知3以內的量;

2.在參與小魚系列遊戲的過程中,能用3以內的數字與量進行對應;

3.能專注傾聽要求完成遊戲,感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體驗數學活動的有趣。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點數小魚、泡泡、小蟲子等數量的過程,感知3以內的量;

2.活動難點:能專注傾聽要求參與遊戲,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已能辯認數字1、2、3,且掌握3以內的點數。

2.物質材料:

(1)小魚和魚缸圖片3份

(2)泡泡卡片若干

(3)數字磁鐵

(4)活動音樂《許多小魚游來了》

(5)小蟲子卡片

(6)圈圈3個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導入,激發興趣:手指遊戲《手指變變變》

1.教師示範做手指遊戲手指變變變:

一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毛毛蟲呀,爬爬爬。兩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花貓呀,喵喵喵。

2.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做手指遊戲,學用手指表示1、2、3。

二.小魚主題遊戲,感知3以內的量:

1.點數魚缸裏的小魚

出示3個魚缸及小魚,引導幼兒觀察每個魚缸各有幾條小魚,並用相應的數字來表示,初步感知3以內的量。

(1)師:這裏有幾個魚缸?第一個魚缸裏有幾條小魚?第二個魚缸裏有幾條小魚?第三個魚缸裏有幾條小魚?請小朋友找出它們的數字好朋友,粘貼在魚缸的下面。

(2)請幼兒操作。

(3)小結:第一個魚缸一共有1條小魚,用數字1表示;第二個魚缸一共有2條小魚,用數字2表示;第三個魚缸一共有3條小魚,用數字3表示。

2.小魚吹泡泡

出示泡泡操作卡片,引導幼兒將相應數量的泡泡卡片粘貼在相應的位置,進一步感知3以內的量。

(1)師:小魚們見到小朋友特別高興,它們要給大家表演吹泡泡的本領。一條小魚吹1個小泡泡,請小朋友看看,第一個魚缸裏的小魚吹幾個泡泡?請你們來幫忙把泡泡粘貼在魚缸的後面。第二個魚缸裏的小魚吹了幾個小泡泡?第三個魚缸裏的小魚吹了幾個小泡泡?

(2)請幼兒操作。

(3)小結:第一個魚缸裏有1條小魚,吹了1個泡泡,用數字1表示;第二個魚缸裏有2條小魚,吹了2個泡泡,用數字2表示;第三個魚缸裏有3條小魚,吹了3個泡泡,用數字3表示。

3.小魚吃蟲子

出示小蟲子操作卡片,引導幼兒將相應數量的小蟲子卡片粘貼在相應的位置,深入感知3以內的量。

(1)師:小魚們吹了那麼多泡泡,它們的肚子有點餓了,要吃東西了。小魚今天想吃小蟲子,請小朋友來喂小魚吃東西吧。每條小魚只吃一條小蟲子,你們看看,第一個魚缸裏的小魚吃幾條蟲子?第二個魚缸裏的小魚吃幾條蟲子?第三個魚缸裏的小魚吃幾條蟲子?請小朋友把小蟲子粘貼在數字的下面。

(2)請幼兒操作。

(3)小結:第一個魚缸裏有1條小魚,吃了1條蟲子,用數字1表示;第二個魚缸裏有2條小魚,吃了2條蟲子,用數字2表示;第三個魚缸裏有3條小魚,吃了3條蟲子,用數字3表示。那麼,數字1可以表示1條小魚,一個泡泡,一條小蟲子;數字2可以表示2條小魚,2個泡泡,2條小蟲子;數字3可以表示3條小魚,3個泡泡,3條小蟲子。

三.趣味遊戲,鞏固新學:小魚找朋友

擺放3個圈圈,分組邀請小朋友參加遊戲,播放音樂時,小朋友扮演小魚在圈圈外面游泳;當音樂停止時,老師發出指令,小朋友聽到捉幾條小魚後要按照數量要求跳進圈圈裏,圈圈裏的小朋友數量與老師指令一致則獲勝。

(1)師:小魚非常感謝小朋友餵它吃小蟲子,現在它們想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玩捉小魚的遊戲,聽到音樂響的時候,我們就一起游泳,老師説捉2條小魚,當音樂停的時候,2條小魚要跳進圈圈裏;以此類推。

(2)請幼兒參與遊戲,且在遊戲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點數檢驗捉到小魚的數量是否與老師的指令一致。

四.拓展延伸,遷移生活:生活中3以內的量

(1)師:請小朋友從我們的身體上找一找哪些東西有1個、哪些有2個、哪些有3個?我們再從教室裏找一找?

(2)幼兒思考並討論回答。

五.小結回顧: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3以內的量,數字1表示幾個?數字2表示幾個?數字3表示幾個?請小朋友今晚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你的家裏有哪些東西有1個、哪些有2個、哪些有3個?明天和我們分享。現在我們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是3個以內的吧!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能圍繞幼兒們需要的、感興趣的、且在生活中隨時都能運用到的內容來有目的地開展活動,使幼兒能充分調動所有的積極性和智慧去探索、去發現,並有效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活動中,活動材料取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與實用性。整個活動不是停留在簡單的説教上,而是幫助幼兒設計情景,引導幼兒在情景和遊戲中感知和學習,鼓勵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授之以漁,使得幼兒能真切地體察真情實境,有效地提高數學認知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能給予幼兒充足的、自由的探索時間和空間,並創設有利於並能推進活動開展的教育氛圍。從活動的效果來看,活動完成了預期的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取得了預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數學教育活動。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動物的特點和故事中的情趣。

2、學習用“會……又會……”、“會…….不會……”説一句話。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木偶:鼠寶寶、小鴨子、小青蛙、小貓、布娃娃各一個;幼兒用書第8—10頁。

指導要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小動物的特點。學習用“會…..又會……”、“會…….不會……”説一句話。

活動難點:理解不同小動物的特點。

指導要點:藉助小動物木偶,引導幼兒感受和理解按順序出現的小動物的特點。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出示鼠寶寶的圖片,引入教學。

提問:這是誰?鼠寶寶是怎樣叫的?它有什麼本領呢?(會跑又會跳)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鼠寶寶找朋友》。

教師講述故事。(從開頭至“找不到好朋友急得眼淚往下掉”一段)

提問:鼠寶寶要找一個什麼樣的朋友呢?它遇見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鼠寶寶的朋友嗎?

出示教學掛圖,操作木偶,教師再把故事講述一遍。

提問:鼠寶寶先找到誰呢?它是不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出示布娃娃,讓幼兒説説布娃娃的特點:不會跑也不會跳,笑眯眯。教師注意用“不會…….不會………”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模仿布娃娃笑一笑)

提問:鼠寶寶還找了誰?它是不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為什麼?(出示小鴨子,引導幼兒理解小鴨子的特點:會跑不會跳。教師注意用“會…….不會………”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

提問:小鴨子是怎麼走路的呢?(集體模仿小鴨子走路的動作)

提問:鼠寶寶又找了誰?它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嗎?為什麼?(出示小青蛙,引導幼兒理解小青蛙的特點:會跳不會跑。教師注意用“會…….不會……….”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

提問:小青蛙有什麼本領?(教師注意要求幼兒把完整的話説清楚,並模仿青蛙“呱呱呱”的叫聲)

小結:鼠寶寶找了布娃娃,它不會跑也不會跳,小鴨子不跑不會跳,青蛙會跳不會跑,它們都不是鼠寶寶的好朋友,鼠寶寶記得眼淚往下掉,很傷心。

提問:(出示貓)這是誰?它會跑又會跳,為什麼鼠寶寶趕快逃跑?

教師完整地把故事講述一遍。

提問:鼠寶寶最後找到朋友了嗎?它的朋友時怎麼樣的?(引導幼兒學習並表演小老鼠的動作、叫聲)。

小結:原來,鼠寶寶要找的朋友也是跟它一模一樣的鼠寶寶。

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再次欣賞故事,並小聲跟讀。

引導幼兒遷移講述經驗。

提問: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什麼樣子的?請你用“會…….又會……..”、“會……..不會…….”説説你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話題並操作手指偶,讓幼兒知道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由於幼兒思維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於是我引導幼兒集體跑跑跳跳,利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很好的體會“會跑又會跳”的含義,在理解故事內容時我讓幼兒帶着問題“鼠寶寶會找誰做朋友呢?”“鼠寶寶找不找到朋友呢?”來聽故事,並讓幼兒幫鼠寶寶去找朋友,我一邊講故事一邊出示掛圖,通過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小鴨會跑不會跳、青蛙會跳不會跑、小貓會跑又會跳”的走路特徵,同時引導幼兒運用故事裏的短句來回答,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濃厚,注意力也比較集中,幼兒也理解了“會跑和會跳”的含義,並用肢體來表達,結束時我讓幼兒也用“會…….又會……..”、“會……..不會…….”説説一下自己的好朋友,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但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點,在每個環節的時間把握上沒有到位導致活動拖延時間,而且在肢體示範又會跑又會跳中有很多孩子屬於興奮階段,而我的指令並沒有很明確,所以很多孩子都是亂跑亂跳,場面很亂,所以以後不管做什麼指令一定要很明確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下一個活動。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並多請一些幼兒出來帶上動物頭飾來表演,讓他們真正的進入角色當中。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篇6

一、活動目標:

1、找出事物外形、顏色、功能等明顯特徵,發現相似之處,進行簡單的分類。

2、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感受獨立做事的快樂和滿足。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的分類經驗。

2、材料準備:提供各種不同材質、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小手套和小襪子;紅、綠兩個玩具筐;樂曲《找朋友》;幼兒用書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會比較,找出物體的相同特徵。

2、活動難點:發現環境中物體、圖形的相似之處,進行初步而簡單的求同和分類。

四、活動過程:

1、操作探索,發現物體相似之處。

(1)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娃娃家中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襪子的問題情境引發幼兒的關注:"小娃娃要出去玩遊戲,可是找不到一樣的襪子和手套了,誰能幫他找找呢?"(2)找配對。

找出成雙成對的襪子、手套。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如拿出一雙襪子或手套中的一隻,請幼兒尋找另一隻。

(3)找錯誤。

創設有錯的問題情境,請幼兒找錯,觀察辨別手套、襪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兩隻不一樣的`襪子,對幼兒説:"我覺得這兩種一樣,你們覺得對嗎?""你們説説它們哪兒不一樣?"引導幼兒邊説邊指出不一樣的地方。

2、根據明顯特徵,進行簡單的求同和分類。

(1)襪子、手套送回家。

提示幼兒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將小襪子放在紅筐裏,將小手套放在綠筐裏,在小筐上貼上相應的標誌。

(2)遊戲:找朋友幼兒聽着音樂,找找與自己某一特徵一樣的朋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我們都是女孩子,你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我們都穿着紅色的衣服,你是我的好朋友。

"3、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嘗試按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初步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的鞋子、襪子、手套,進場音樂和遊戲音樂,鞋架兩個。

活動過程:

1、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老師以兔媽媽的口吻邀請小朋友去做客,隨音樂進場。

師:兔媽媽家到了。

2、初步嘗試。

師:哎呀,兔寶寶真頑皮,把鞋子弄得亂七八糟,寶寶快來幫兔媽媽把鞋子收好,每個寶寶拿兩隻只鞋子,把鞋子放在你的椅子前面。

1)幼兒分散收拾。

2)討論:和你旁邊的寶寶説説你拿的是怎樣的鞋子?

3)師:我的鞋子這只是白色的,另一隻也是白色的,它們的顏色是一樣的,你的兩隻鞋子有什麼是一樣的呀?

4)讓幼兒説説兩隻鞋子的相同處。

5)糾正錯誤。

6)教師小結:這兩隻鞋子的顏色一樣、外形一樣、花紋一樣,我們就叫它們一雙鞋,一雙鞋要放在一起。請寶寶把鞋子放到鞋櫃裏,一個盒子只能放一雙鞋。

3、再次探索。

師:我還洗了很多襪子,現在都和在一起了,怎麼辦呢?

每人拿一雙襪子,一雙襪子是幾隻?兩隻襪子要一模一樣。

幼兒分散找襪子。

討論:説説兩隻襪子為什麼能在一起?

4、互動遊戲《找朋友》

1)寶寶們真能幹,幫兔媽媽收好了鞋子,理好了襪子,謝謝寶寶!

我還給寶寶準備了一份禮物,(出示手套)

是什麼?可是太少了,每個寶寶只能拿一隻,拿幾隻?(幼兒上來選手套)

説説你拿的手套是什麼樣的?

2)給手套找朋友。

3)和朋友手拉手,我們去外面做遊戲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靠遊戲來完成的,它擺脱了枯燥、無味,充滿了童趣,因此小朋友的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孩子的積極性都很高,只是在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多動腦筋,就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儘量帶動氣氛讓幼兒開心的隨着老師的引導能正確的區分誰和誰是好朋友。

找朋友教案和反思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以幼兒認知幾種常見的動物形象特徵,理解並學習其中的短語“會××不會××”,“會××不會××”。

2、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幼兒説一句完整的話。

3、體驗有好朋友的快樂情緒。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草地背景圖片一張,鼠寶寶、布娃娃、小鴨子、小青蛙、小貓的圖片各一張。

2、《找朋友》的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小朋友們好,我是蔡老師,今天我要到小×班找朋友,你們願意當我的朋友嗎?(放音樂和小朋友做找朋友的遊戲)

2、剛才我在小×班找到了好多朋友,你們會跳又會跑,真高興!

3、出示鼠寶寶

師:看,誰來了?(鼠寶寶)鼠寶寶也出來找朋友,他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你們猜它會找誰做朋友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布娃娃鼠寶寶找啊找,找到了布娃娃,它會找布娃娃做朋友?為什麼?(不會,因為她不會跑也不會跳)幼兒學説句式。那麼鼠寶寶會對布娃娃怎麼説呢?(不要,不要)

2、出示小鴨子鼠寶寶又找啊找,找到了小鴨子,它會找小鴨子做朋友嗎?為什麼?(學説句式:他會跑不會跳,幼兒並學習他走路的樣子)那麼鼠寶寶又會怎麼説呢?(不要,不要)

3、出示小青蛙鼠寶寶又找到了小青蛙,它會找青蛙做朋友嗎?為什麼?(學説句式:他會跳不會跑)幼兒學做青蛙的動作。那鼠寶寶又會怎麼對他説呢?(不要,不要)

4、出示小貓鼠寶寶又找到了小貓,小貓會跑也會跳,那鼠寶寶會找小貓做朋友嗎?為什麼?鼠寶寶又會怎麼對小貓説呢?鼠寶寶找不到朋友了?他會怎麼樣呢?(傷心、難過、笑……)

5、出示另一隻鼠寶寶“吱吱吱”,誰來啦?它會怎麼樣?鼠寶寶會找它做朋友嗎?為什麼?

三、完整聽故事

1、鼠寶寶終於找到朋友了,現在我就把鼠寶寶找朋友的過程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請聽《鼠寶寶找朋友》。(邊操作邊完整講故事)

2、提問:鼠寶寶找不到朋友時他怎麼樣啦?找到朋友以後又是怎麼樣呢?

3、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講述這個故事好嗎?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鞏固其中的句式。

四、結束《找朋友》鼠寶寶找朋友真開心,現在我也來找跑又會跑的朋友,你們願意做我的朋友嗎?(再一次聽音樂,會找朋友的遊戲,鼓勵幼兒做會跑又會跳的動作)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課後很多老師都説我班孩子上課很認真),而且在學本課中的重點句式時,孩子們大多都能邊説邊用肢體語言表示出來了,由此可見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本科的重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