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周的心得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5W

心得體會有助於建立更深層次的人際關係,心得體會可以通過書寫、討論、反思等方式來表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學實踐周的心得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8篇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篇1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之後,我知道了綜合實踐活動打破了傳統學科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以間接經驗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走出學校以學生的親自實踐和親身體驗來獲得知識,獲得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與學科課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素質,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在這門課程中,第二部分“綜合實踐活動創新教學設計與評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設計與活動過程。對於以前沒有接觸過這門課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於怎樣進行學生實踐活動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綜合活動”四個領域,其中,綜合活動展示的是綜合實踐活動非指定領域——主題班會與學校大型活動的活動設計與流程,更便於我們教師有針對性地借鑑。

人與自我教學案例中,“學生與網吧”這一主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示了活動設計:主題的提出、活動目標、活動設計、活動過程(活動計劃和活動展開兩個方面)教師反思、點評。在這一部分裏,不僅學到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方法,而且明確了一種讓我的學生能更好的對待網吧使用網絡的教育方法,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教育比老師家長的説教更有效果。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習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鍛鍊了能力。 “學生與網吧”的課題,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到網吧對未成年人的危害,從而主動拒絕網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生習慣接受老師或者書本的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動,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篇2

10月28日,很榮幸聆聽到了國小數學學科教研基地的《促進理解與遷移的國小數學單元教學實踐》的主題教研活動,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首先我聆聽了井蘭娟老師的《圓的認識》一節課。課堂伊始,井老師從回顧圓的特點入手,再到生活中圓的例子,然後播放小視頻展示古代銅鏡的製作過程,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出示殘缺的銅鏡,提出問題,哪些銅鏡是可以復原成圓形的?同學們有了不同的觀點,針對質疑進行實驗探究:哪些銅鏡(紙片)可以復圓,為什麼?各個小組踴躍發言,奇思妙想,想出了各種各樣的復圓方法,最後老師總結復圓的關鍵在於找到圓的圓心和半徑。

短短的40分鐘,讓我受益匪淺,井老師的課教學重難點突出,切入點新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適時點撥,是一節重過程,重發現,重生活,重主體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啟發教育的課。我們在座的老師不禁感歎,這是培養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小數學家啊!

緊接着聆聽了楊光有老師的《“圓”單元的實踐》,楊老師先介紹了這一單元每小節的課時安排,再分別講解了每一節課的活動設計。車輪為什麼是圓的,井蓋為什麼是圓的,修復銅鏡怎樣補全圓?使學生對圓和圓的特點有充分的認識,從而對於後邊圓的周長和麪積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楊老師的單元實踐使我認識到在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和生活有關,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也要注重知識的前後銜接,把握數學整體性。

曹雲老師的新授課《空氣質量中的百分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個小組的精彩展示,他們運用了不同的方法,發現也各有千秋。學生之間真正地做到了“真交流”。學生一直在説想法,互評價,真思考,不停問。學生之間的這種探究和挖掘讓學生真正的掌握了本節課的難點和重點,理解了知識點。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很自然,沒有刻意的提問,沒有死板的回答。而是師生之間真正的知識的溝通,理解,生成。可以説,我們覺得枯燥無味的知識,在曹老師這裏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學生更感興趣,也更願意説。整個課堂我覺得孩子們是一種享受,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

長達三個多小時的講座及課堂教學實踐,各位專家老師講的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在學習過程中,我領悟到了一些有助於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我將應用到我的教學實踐中去。努力使自己的課堂豐富起來,讓孩子們真研究,真學習,真喜歡上數學!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篇3

在認真聽取博興一小宋春景老師的精彩分析後,我收益匪淺。實踐活動課是非常花精力的課,需要準備材料,組織室外紀律,提高教學效率都是大家需要想到。如果組織好了,學生可以説終身受益;反之學生只是放放風而已。

因此,數學實踐活動課需要廣大教師加以重視,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的綜合體。

一、培養綜合應用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以數學知識為支點,以豐富的生活實際為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調查、猜想、驗證、推理等,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瞭解數學的簡單應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如實踐活動中測量學校的一草一木讓學生感受到100米的到底有多麼長,小紅的身高是多少……”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數學知識,以富有個性的方式解決問題,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領悟了數學學習的用處之大。

二.培養合作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較課堂中數學學習有很大不同,更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價值,在遇到富有挑戰性,學習獨立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往往需要合作,提高活動的效率。如:實踐活動“測量男女生的脈搏”,在學生掌握脈博的檢測方法後,需要通過互助合作完成,在活動前,要分成若干小組,分工協作,做到人人有事做,個個口、心、腦並用。同學之間增強了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合作能力,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三.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能只在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依靠課堂短短的40分鐘來實現。數學實踐活動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較好地體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結束後,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美麗的圖案,這樣的實踐活動既培養了學生運用基本知識的能力,更加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受到很多的困難,從中培養了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其次,學生通過對一些數據的蒐集,整理和分析,能夠作出比較客觀的判斷,形成了正確的情感道德觀。如對居民節約用水情況的調查分析,及我國乃至全球水資源情況的調查分析,就能使學生明白節約用水的目的和意圖,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這樣讓學生早點接觸社會,融入了社會中學習數學,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我們在培訓中更清楚地認識到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篇4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經典,它關係到家國,人格。薄薄一本書,在每代人的虔誠閲讀和信奉中,嵌入了人類的精神史。

我們必須認同“精神的力量”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走出困惑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決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導的人,才能完成個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規》正是這樣一本使我們洗滌靈魂,尋找精神,塑造信仰的偉大經典。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經典,它關係到家國,人格。薄薄一本書,在每代人的虔誠閲讀和信奉中,嵌入了人類的精神史。我們必須認同“精神的力量”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走出困惑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決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導的人,才能完成個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規》正是這樣一本使我們洗滌靈魂,尋找精神,塑造信仰的偉大經典。學習《弟子規》的一點心得體會2019弟子規心得體會(2篇)

?弟子規》由“入則孝,出則弟,行則謹,事則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組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體系和行為規範,內容涉及了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弟子規》從古至今,

經過前人的著作與不斷完善,才有幸傳承到我們手中,成為了我們現在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它雖是一本兒童啟蒙讀本,但它卻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精髓,雖非集大成於一身,但卻是傳統至今不變的奉準則。更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事和價值觀的取向。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縱觀歷史,它雖是封建時期的產物,也許有些難免會過時,與當今會產生碰撞,但只要我們賦予新的內涵,注入新的活力,《弟子規》不但在那時行的通,當今照樣走的通。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每一次學習《弟子規》,都會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禮,被傳統聖賢文化影響,被書苑式的學習環境影響,被例子中的人、事、物影響……每一次學習《弟子規》,像從一個混沌的塵世間步入了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不再有塵世間的煩雜,清新而又美好。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弟子規》開篇就是首孝悌,可見孝在傳統文化中所佔有的份量。在晉武帝時期,蜀漢亡,晉武帝任李密為太子洗馬,而李密為行孝,躬親撫養祖母,特冒生命危險上書《陳情表》,“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臣

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可見古人對孝的重視。但現今的我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小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也許是仁愛的最高境界。因為愛自己,所以愛父母,因為被人愛,所以愛人,因為愛生命,所以感恩愛。我們生命有限,但愛是無限的,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同樣,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在汶川、玉樹地震中,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與災區人民心連心,心相映,共同為災區人民重建美好家園,奉獻微薄之力,與災區人民共度難關。在中華大地上譜寫了“大愛”之歌,在大愛之下,再大的困難都已微不足道,因為愛,我們有了團結度過難關的勇氣;因為愛,我們不再畏懼黑夜,我們堅信,黑夜之後總會迎來全新的黎明;因為愛,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我感到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合理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着不足。在古代,《弟子規》是為人處事的準則,在當今仍然影響着很多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

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弟子規與幸福人生》心得體會2019弟子規心得體會(3篇)

通過這幾天來對《弟子規與幸福人生》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做的實在太多過錯了,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規,才知道什麼才是我們要追求的,讓我心靜下許多。我知道這些東西我國小,國中,高中都沒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學習這門課,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記得第一節課播放了《跪羊圖》視頻,聽後很感動,許久不能平復,心中覺得虧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師書上所寫的:孝中有言: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總算明白可憐天下父母心的那麼心酸,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

?弟子規》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説,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説,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

來到部隊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開電腦忙碌,其實我

也不知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忙碌,打開qq,和異地的舊時好友聊天,心卻靠的不那麼近了。那時,寫信是最常見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傾訴了,就洋洋灑灑地寫下來,再塞進郵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裏,白紙黑意味着一種承諾,拿起筆時哪怕片言隻語也要斟句酌。心境與現今看電郵時大不相同,筆尖落紙留下的每一線條都是心靈的跳動,書者的氣息與體温也隨之附於墨香。如今的年輕人已很難體會,那些書信寄出後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還有收到久盼的書信時那種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悦。那時,我們常手持素箋,一遍一遍地細讀其詞句、咀嚼其內容、回味其含意,悠長的歡樂在心底兒化開去。有人説如今是一個即使愛得焦頭爛額也不會靜下心來寫信的時代。

當懷念已成習慣,我們固執地懷念往昔,是因為風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羅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舊日熟悉的你,也不是舊日熟悉的我。”“刻畫了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我們傾聽的不再是單薄的音符,而是一種沉澱在歲月裏的心情。每一段光陰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又是一首樂章。而青春,更是樂章中最富於變化的音符,跳動在每一根琴絃上,彈奏着少不更事,彈奏着年少輕狂,彈奏着離別過往--軍營民謠記錄了年輕人的夢想與激情,留下了無悔青春的印記。

?弟子規》,若人們能依教奉行,道德可興,和諧之境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篇5

“混合式教學”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互聯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方式要求老師在課程設計和知識傳遞中,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使教學過程“線下”(面授教學)與“線上”(網絡教學)有機結合,並根據學生特點達到一個合理的學時分配。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科學地、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混合式”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實可行的。

一、加強操作,培養創新意識

兒童的思維源於兒童的動作。正像人們常説的“心靈手巧”,其實手巧也會使心更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兒童的智慧在兒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兒童思維的鏡子。因為手的動作是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繫的,信息從手傳導到大腦,又由大腦反饋到手,二者之間是雙向聯繫,這種聯繫越多越能促進兩方面發展。因此,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於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二、引導探究,啟迪學生思維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是引導者、促進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再是隻看教師的講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師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問題,獨立地獲取知識。這就要我們根據學生的認識結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學生就能逐步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設疑激思,啟發誘導,在知識的關鍵點加以點撥、疏導,排除學生思維障礙,適時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已獨到的見解,誘發學生內在的智力潛力,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獨立、主動地探究新知,並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教師要重視啟發誘導、設疑、激思,讓學生通過參與、思考、探究,主動地獲取知識並使知識內化。

三、發現質疑,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兒童提問表明兒童在對事物進探索、思考,在尋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這正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端。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大膽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儘量獨立思考,不盲從,不迷信,敢於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去發現、創新。教師可以在觀察的過程中讓學生質疑,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後質疑。

總之,數學探究活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之一,提供包括社會、校園、家庭、網絡(軟件)等環境,引導學生進行多層面、多維度、多渠道的混合式探究學習,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有着深遠的影響。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篇6

幼兒園教師2022年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心得體會

精彩導讀:能堅持把幼兒的發展放在首位,樹立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的觀念;能留心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表現,善於捕捉孩子的尋常時刻,並加以正確的分析、判斷,不斷提高自身觀察記錄的能力;能認真做好家長工作,及時將幼兒的在園情況反饋給家長,使每個家長安心工作。能積極開發利用海島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的實踐研究……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我能結合《綱要》,不斷探索、研究、領會其中的精神,樹立了新的教育觀念,尊重每一個孩子,能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努力為幼兒提供一個可發展、可探索的環境,並不斷將新的理念與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實際行為中。

隨着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使我重新認識了新的課程觀,讓我明白:幼兒的一日活動均為實現教育目標而組織安排,它具有整合性、開放性、生活性、活動性、審美性和趣味性一體化的特點。因此在活動中我努力將一些知識以直接經驗呈現給幼兒,通過遊戲、日常活動及相關事物的輔助作用,使幼兒所學習的知識更實際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從一個實踐型教師轉變為一名反思型教師,重視觀察孩子、學會解讀孩子的一言一行。每次的教育活動,

我都會考慮到幼兒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讓幼兒真正的成為活動的主體。

能堅持把幼兒的發展放在首位,樹立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的觀念;能留心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表現,善於捕捉孩子的尋常時刻,並加以正確的分析、判斷,不斷提高自身觀察記錄的能力;能認真做好家長工作,及時將幼兒的在園情況反饋給家長,使每個家長安心工作。能積極開發利用海島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的實踐研究;能據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認真制定好各類計劃,及時的記錄好反饋信息;能深刻領會二期課改精神,並以新的課程觀指導實踐;能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經常反思自己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利於幼兒的發展。

當然,在這過程中我不斷尋找自己的不足,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完善自己,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回顧過去的一年,雖不曾有什麼輝煌的成績,但總是盡着自己的職責,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

工作中,我認真學習《規程》、《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二期課改的精神,樹立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思想,把握好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規程》和《綱要》精神,理論聯繫實際,充分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因地制宜地創設兒童發展的、積極的、支持的環境,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使每個孩子獲得發展。

本學期我加入了託班教育的行列,這對我來説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反覆學習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並向其他幾位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我又參加了趙赫老師的託班教育的研討班的學習,努力走進2—3歲孩子的生活、學習中。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特別喜歡開汽車,我就利用孩子的興趣,結合孩子已有的秋遊經驗,為孩子設計了開汽車的教學遊戲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自由選擇加好喜歡的汽油,引導孩子觀察不同的汽油在馬路上留下的不同痕跡,還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孩子的注意被吸引,能主動地積極投入,得到了組內老師的肯定。

作為家教指導員,我和其他老師一起仔細作好家訪摸底工作,而後一起籌劃、組織、實施每一次的家教指導活動。在0—3歲社區嬰幼兒家教活動縣級展示中,我和施佩琳老師一起設計組織了13—18月孩子的竹竿操活動,還和其他老師進行了有關家長對孩子的指導行為的現場教研,得到了與會老師的好評。

今年,我和徐金葉、施雲豪兩位老師結成師徒帶教關係。為了使兩位老師更快地成長,使我們共同進步,在平時我們密切配合,相互觀摩,切磋教育教學的方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徐

老師的課件製作能力較強,我們就一起探討課件製作等多媒體技術在課程中的運用,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幼兒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施老師對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行為特徵能較好地把握,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開展適宜的活動。我就向她請教有關託班教育上的困惑。一起尋找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關注孩子的興趣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切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我們還一起進行課題研究,幫助他們的課題順利開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今年,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論文《影響幼兒好問好表現的家庭因素及其對策研究》在縣德育論文評選中獲二等獎,市德育論文評選一等獎;《培養中班幼兒學會關心的實踐研究》獲科研成果二等獎;我設計的教案《家鄉的風景》獲全國epd教案評比三等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我的座右銘,也是我不懈的追求。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篇7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為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當前科技發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利用多種媒體組合,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首先通過自學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當今社會要求教師本身徹底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觀念:一方面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為現今的"素質教育";另一方面,要徹底改變老一套的"填鴨式教學法",也就是説弄清"教"與"學"的辯證關係,變老師主動"教"為學生主動"學"。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然後對學生"授之以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教師要利用現有的現代化教學條件去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師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的首選設備。多媒體教學軟件集聲、光、動畫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眼、耳、手、腦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能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創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是喚起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且能激發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體正是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在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這一章的第一節"面積和麪積單位"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表面後,再歸納出面積的含義。於是我先讓學生觸摸桌面、書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後用電腦出示一些物體,並讓學生用鼠標點擊這些物體的表面。點對的會得到電腦的誇獎:"真聰明,點對了!",同時觀察到物體的表面變成了另外一種顏色。而點錯的學生會聽到電腦的提示:"再看看,再來一次。"多媒體的這種設置不僅使做對的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會使做錯的學生不氣餒從而產生積極尋求正確答案的意識。

二、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容易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有些重點難點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兒童的生活經驗不豐富,觀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體。因此教師要採用比較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教學過程,達到知識的遷移。例如:在教學"1平方釐米"這個面積單位時,利用多媒體演示:先出現一條線段,並閃爍兩次,線段下面出現"1釐米"幾個字。然後由四個同樣是1釐米的線段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下面顯示一句話"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最後整個正方形的內部閃爍兩次,並塗滿顏色。在"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這句話的後面顯示"它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感受到"1釐米"是長度單位,是一條線。而"1平方釐米"是一個面,是面積單位。這樣的對比演示,使學生把舊知識"長度"和新知識"面積"既區分開來又建立相互間的聯繫,使之系統化。教學面積單位的重點與難點就在於面積單位是測量物體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學生往往會把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混淆在一起。經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學生在頭腦裏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的特徵,強化了對新知識的印象。同時,教師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容易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學習的方法有着密切的關係。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思維和操作形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多向思維的情境。因為它有聲形並茂,生動有趣的特點,提出與新知有關的問題後往往在新知與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製造矛盾衝突,進而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中會積極思考,在活動中會主動參與操作。

四、利用多媒體提供多層次的練習,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學空間,並能加大練習密度。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新知的重要環節。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掌握情況也從課堂練習中體現出來。教師對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並茂的優勢,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練習。在設計習題時,要照顧全體學生,就要把習題分成多層。一般來説,第一層是與所講例題相仿的練習,目的照顧比較差一點的學生;第二層是基本知識的變式練習,目的解決重、難點知識問題,照顧中等學生;第三層是要稍微動腦筋的思考性練習,目的照顧優秀學生。這種多層次的練習,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吃得好"。學生在做題時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也達到了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教學實踐周的心得篇8

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主題是實現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的培訓應聚焦有效教學的具體問題,結合相關案例,增強教師對有效教學的核心內涵和表現特徵、有效教學必須遵循的特殊教學規律和原則以及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等問題的認識,通過學習、體驗,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實施有效教學的具體行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培訓工作的基本思路: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專題講座的形式組織培訓;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不泛談理念;充分挖掘學習者資源,力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引發每位參訓者的思考,激發其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潛力,搭建其交流及後續研究的的平台,以此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老師們的教學逐步走向高效。

各校承擔二級培訓的主管語文教學或任教語文學科的教務主任以及各年級組教研組長。

培訓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過余文森教授的通識專題講座,幫助培訓者提高對有效教學相關重要問題的認識,掌握相關理論及策略,提升理論水平。第二部分主要通過兩個不同主題的微型講座,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思考並實踐實施有效教學的途徑與方法。第三部分主要是組織各位參培者對該課程二級培訓工作方案進行研討與交流。

建立和諧、平等、信任的培訓者和學習者的關係,以新課程所提倡的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展開培訓工作,將老師們的自主學習研修、微型講座以及教學實踐相結合;創造平等對話的環境,讓大家暢所欲言;提出實踐中的熱點問題,讓不同的觀點相互交鋒;通過小組活動,增強學習者的自學意識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承擔責任、分享經驗的意識。

實踐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