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國小教案參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9K

流於形式的教案是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的,是不可取的,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考慮文字表述規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學國小教案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學國小教案參考7篇

數學國小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3、24頁內容。

教學目標:

“學會”目標:使學生藉助生活中常見的圓錐形實物圖入手,提出問題,並能解決問題。

“會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從實物到抽象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樂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有利於培養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習慣和迎難而上的精神。

2、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它的特徵。

教學難點:

圓錐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圓錐形紙筒、布、圓錐形實物、圓錐模型、木板、沙子、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硬紙片。

教學過程:

一、“魔術”導入

1、出示一個圓柱,用這個圓柱的外殼套住一個圓錐。

師:只是一個什麼形狀的物體?他有什麼特徵?

2、現在老師用一塊布遮住這個圓柱,如果這個圓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小到圓心時,那麼圓柱將變成怎樣的呢?你能試着描述一下嗎?

3、同學們看一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變成你們説的那樣?

4、師:這個物體叫圓錐,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錐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學生提出問題,師一一板書)。

二、自學

1、老師出示圓錐形實物圖。

師: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點?

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圓錐形的物體?

(學生回答後,老師及時鼓勵,表揚同學們有很好的觀察能力)

小結:看來圓錐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還沒花了我們的生活。

三、探究(學生自學課本第24頁的內容後交流一下問題)

小黑板出示探究的問題:

1、圓錐有什麼特徵?

2、怎麼畫圓錐的平面圖?

3、圓錐的高在哪裏呢?他有多少條高?為什麼?

4、怎麼測量圓錐的高?

5、圓錐的側面展開會是什麼圖形?

四、交流展示

預設課堂:

1、學生:我們組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圓錐有一個底面

和一個側面組成,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學生邊回答邊演示實物)

2、學生:我們組討論怎樣畫圓錐時覺得不太難畫,就是不知道怎麼説話法?

老師講解畫法,並示範,然後學生在練習本上畫。

3、學生甲:我們組認為圓錐有無數條高。

乙:我們不同意,我們認為圓錐有一條高。

同桌配合,測量手中圓錐的高。(學生展示測量的過程)。老師指出應從“零刻度”量起。

老師: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每個小組用沙子堆一個圓錐,想辦

法測量一下它的高。(學生合作實驗,並進行交流展示)

4、學生甲:我們組吧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半圓。

學生已:我們組吧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老師:同學們可以回憶一下扇形的概念。學生得出結論:是扇形

五、問題解決,運用新知。

1、輕鬆一下。

2、幸運考場。

六、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那些知識?還有什麼問題?

課後反思: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圓錐的認識都是感性的,而課堂教學是

對圓錐進行理性的認識。在教學時,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圓錐的特徵,是本節課的主題,並把“觀察、猜想、操作、發現”的方法貫穿始終。通過課堂教學實驗,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同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國小教案篇2

教學內容:教材第5~6頁例2、例3和練一練,練習一第48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取近似值的進一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圓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個部分的一層紙);學生準備一個圓柱體。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複習圓柱的特徵。提問:圓柱有什麼特徵?

2.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口頭列式):

(1)底面周長4.2釐米,高2釐米。

(2)底面直徑3釐米,高4釐米。

(3)底面半徑1釐米,高3.5釐米。

3.提問:圓柱的一個底面面積怎樣計算?

4.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那麼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這節課就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表面積計算方法。

(1) 請同學們拿出圓柱來看一看,想一想圓柱的表而包括哪幾個部分,然後告訴大家。指名學生拿出圓柞,邊指邊説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

(2)教師演示。

出示教具,説明把表面全部展開,看一看得到什麼圖形,和大家説的對不對。揭下圓柱表面的紙,貼在黑板上,再與圓柱對比説明各個部分,明確圓柱表面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相等的圓。

(3)得出公式。

請同學們看着表面展開的圖形説一説,圓柱的表面積應該怎樣計算?(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追問:圓柱的側面積怎樣算?圓柱的一個底面積怎樣算?

2.教學例2。

出示例2,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分哪幾步來算?你們會做嗎?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説説每一步的具體含義,是怎樣算的。

3.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第1題。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説説這兩題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指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注意題裏的條件,正確列出算式計算。

4.教學例3。

出示例3,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實際是求什麼?這裏求表面積與例2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只要用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追問為什麼只加一個底面積。強調不用四捨五入法及其理由,説明用進一法,並讓學生説明結果的近似值,板書訂正。

5.組織練習。

(1)下面的數用進一法保留整數,各是多少?(口答)

162.3 29.4 3.8 42.6

(2)做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前兩步各求什麼,怎樣算的。(老師板書算式)提問:第三步要怎樣算,為什麼只加一個底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子什麼內容?你學到了些什麼?指出:求圓柱表面積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題裏的實際情況,弄清什麼時候要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積,什麼時候要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什麼時候只要求側面積,然後計算結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數時,一般要用進一法。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一第5~7題。

數學國小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方法、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以解分米與釐米與米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選擇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學習分米產生的意義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計一下你們的課桌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然後四人一小組的來測量課桌的長。

2、説一説你們在測量過程中採用的是什麼方法嗎?老師找一至三名學生回答他們的測量方法及結果。老師根據學生口述的方法進行評價。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連續量,量的次數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也可以用10釐米為一份連續量,量的次數多,但計算起來較簡單。

3、10釐米的這一份可以用比釐米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10釐米這一份的長度就是1分米。)

二、學習分米與米、釐米間的關係

1、通過我們剛才的操作,再請同學們看看分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你是怎樣發現的。(觀察尺子,1分米中有10個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手對準尺子來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還能發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生的長度單位有什麼關係嗎?(1米=10分米)你是怎樣想到的?

三、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1、在數學書上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用尺來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劃是否準確。

2、舉出生活中長或寬或高大約是1分米的物品。

3、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出來。

四、鞏固練習

1、填寫上適當的單位

1把米尺長1()

1把米尺長10()

1把米尺長100()

2、書本第4、5題填寫在練習本上,老師提醒學生看清單位名稱。

3、練習6,7題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討論完成。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

2、師總結。

數學國小教案篇4

教學內容:

課本第14頁例3,練習四第1-3題,三步計算應用題(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熟練掌握數量關係及解題思路,會解答簡單的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掌握數量關係、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板演:

新鎮國小三年級有4個班,每個班40人;四年級有114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訓練。

全班同學口答: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並説出數量關係。

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有8盞燈?

王平同學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個打字員共打字1600個?

三年級有160人,四年級有114人?

(2)根據問題找條件,並説出數量關係。

平均每人採集樹種多少千克?

火車速度是汽車速度的幾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買足球共用多少元?

訂正第1題,説説解題思路,是怎樣分析的。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複習題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如果問題不變,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使其為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怎樣表示?(學生可能想到,四年級人數不直接給出,改為四年級比三年級少46人。這樣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計算題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

教師點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

2.出示例3。

新鎮國小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審題、理解題意。

學生讀題後,説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

每班40人

三年級: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級:

(2)分析數量關係。

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自己分析,並獨立列式解答,然後集體交流,説出解題思路和過程。

分析:從最後的問題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必須知道三、四年級各有多少人。但題中這兩個條件都沒有直接告訴,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級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級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這兩個年級人數合併起來,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問題,即三、四年級的總人數。

教師板書:

①三年級有多少人?40×4=160(人)

②四年級有多少人?38×3=114(人)

③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160+114=274(人)

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剛才的思考方法是從問題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條件,然後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大家想一想,如果從題目的條件入手分析,那麼題目中哪兩個條件有密切關係?可以得到什麼新的數量?

(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級有40×4=16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級有38×3=114(人);最後把兩個年級人數合起來,160+114=274(人)就是題中要求的問題。)

3.反饋練習。

如果例3的已知條件不變,把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應該怎樣解答?

全班同學做在練習本上。

訂正時説明是怎樣想的。

小結:

我們解答應用題時,在認真審題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數量關係,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據條件想問題,得到新的已知數量,也可以根據問題找條件,哪個條件是已知的,哪個條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條件求出來。這兩種分析方法是要經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實掌握。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解答。

體育老師買了3個排球,每個40元,還買了2個籃球,每個62元,國小數學教案《三步計算應用題(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

解答後,學生説説解題思路,並訂正。

2.比較題。

(1)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黃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條件,茄子12筐,改為8筐,其餘條件和問題不變,應該怎樣解答?

學生會出現的兩種解法:

25×8+20×8(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360(千克)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是什麼?哪種解法比較簡便?

通過討論明確,有些應用題,由於解題思路不同,解題方法就不同,而且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有的三步計算題可以用兩步計算,這樣使得計算比較簡便。

同學們想一想,(1)題能否用兩步計算?為什麼?(從而明確由於兩種蔬菜的筐數不一樣,也就是當求兩個積的和(或差)時,沒有相同的因數,就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3.糧店運來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運來40袋麪粉,共重20xx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麪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課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複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的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題電,在此基礎上分析數量關係是關鍵,無論採用哪種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係,計算時要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

五、作業。

練習四第1~3題。

附板書設計:

數學國小教案篇5

一、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本技能,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也是國小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並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統計圖。在前面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會看懂扇形統計圖,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乘法和除法、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數學國小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問題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應用題的一般結構和求百分率思考過程的主要步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會解答求百分率(或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難點:對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回顧百分數意義——直奔課題

師:同學們前面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還學習了百分數、小數和分數的互化,其實,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人們經常用百分數來解決問題。

這節課就讓我們解決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板書課題: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二、探索——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1第(1)題

1、出示信息: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

提問:你能提一個求分率的數學問題嗎?

(已達到《標準》的人數佔六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誰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120÷160=

師:你知道這個題目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出示問題)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什麼疑問?(生質疑)師解疑,板書什麼是達標率。

讓學生説説六年級的達標率是什麼意思?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同桌進行交流)

生:表示已達標的人數佔六年級學生總人數的百分之幾,六年級學生總人數為單位“1”。

達標率=達標學生人數÷學生總人數

師:從這兒,我們就可知道求百分數的方法跟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一樣的。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第85頁例1的第1部分比較一下,看有什麼不同?

(學生邊説老師邊板書:)

生:寫法不同,書本寫成分數的形式了,而且多了“乘100%”

師:誰知道為什麼要“乘100%”呢?不乘行嗎?

生:因為如果不乘100%,結果是分數的形式;而乘了100%結果就是百分數了。現在知道了什麼是達標率,也知道了怎樣求達標率,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計算)彙報板書

師:對達標率的計算你還有疑問嗎?

生:0.75×100%怎樣計算呀?

師:問得好,那誰能幫他解決這個疑問呢?

生:我知道,可以把100%看作1,再把0.75化成75%就可以了。

生:老師,我不是這樣想的,可以把100%中的100乘0.75,“%”照寫。

老師總結:同學們都説得非常好,兩種理解方法都可以,你認為哪一種更適合你學習的,你就可以選用那一種。

(板書: ×100%=0.75×100%=75%)

師:同學們現在你對求達標率這種問題會了嗎?你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靈活處理)

(二)教學例1的第(2)題

解決了達標率問題,下面我們到生物組去看一看。這裏有一個還沒完成的試驗報告。他們遇到什麼困難了?什麼是發芽率?(師板書)知道了什麼是發芽率,怎樣計算呢?你又能否像達標率一樣把發芽率用公式表示出來?(讓同桌帶着問題討論)學生彙報,老師完善板書。

師:現在分3大組完成這個試驗報告並彙報結果,看哪一組最快最好。

師:你可以為這次試驗作個總結嗎?

生:從這次試驗可知綠豆的發芽率最高。

生:我從這次試驗可知大蒜的發芽率最低。

生:我知道花生的發芽率比大蒜的發芽率高。

(有利於學生對百分數問題的進一步理解與學習。)

你們知道計算髮芽率有什麼作用呢?(生答,師小結)

三、小結運用

師:同學們對比求達標率和發芽率,你能發現它們有共同的特點嗎?

生:都是兩個量比較的結果、都是部分與整體的比較、都要乘100%、都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公式的分母都是單位“1”等等

師:同學們發現的真多,求百分率的問題其實都有一個特點,都是部分量與整體的比較。

師:其實,現實生活中像達標率、發芽率這樣的百分數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例出其他的百分率嗎?試試看。

學生舉例:學生的出勤率、產品的合格率、小麥的出粉率、花生的出油率等等,師板書。這些百分率怎麼計算呢?小組同學商量一下。

學生以4人小組合作寫百分率的公式。(組長負責作好記錄並彙報。)

老師這裏就有一個求花生出油率的問題,想去看看嗎?出示做一做第2題。

學生做題彙報。

精明小法官:

1、學校上學期種了105棵花苗,現在全部都成活,這批花苗的成活率就是105%( )。

2、王師傅生產的98個零件,全部都檢測合格,這些零件的合格率就是98%( )。

3、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是25%( )。

4、某工人加工了103個零件,有100個合格,這些零零件的合格是100%( )。

四、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回答。

師:你認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百分率)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方法又是怎樣的?

數學國小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的口算需要退位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流程

第一段:

流程1: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下面一組題。

師:請看屏幕,請大家看算式,直接寫出得數。(暫停)

課件出示得數。

師:你都算對了嗎?最後一組算式,你是怎樣算的?

第二段:

流程2:教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和退位減法的口算

1、不退位減法口算

課件出示例題場景圖

師:從圖中你瞭解了哪些信息?(暫停)

師:根據要求的問題,怎樣列式?

板書:38—25=44—25=

師:這兩道算式都是兩位數減兩位數,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我們已經學過了,今天我們用口算的方法算得數。

板書課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

師:我們先來看38—25,你能口算出得數嗎?在小組裏説説你是怎樣算的?為了讓同學聽得明白,説的時候可以按照“我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的思路去説。(暫停)

師:同學們在口算時可能想到了下面幾種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ppt課件呈現:

算法1:個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來是13;

算法2:先算30-20=10,再算8-5=3,10+3=13;

算法3:先算38-20=18,再算18-5=13;

算法4:先算38-5=33,再算33-20=13

師:這些方法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拆數”。前兩種算法是把被減數和減數拆成四部分,個位上的數減個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減十位上的數,再把兩次結果合起來;後面兩種算法是把減數拆成20和5,從38裏面分兩次減。你是用哪一種方法口算的?

2、教學退位減法的口算

師:44—25該怎樣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跟同學交流一下。(暫停)

ppt課件呈現:

算法1:先算14-5=9,再算30-20=10,10+9=19;

算法2:先算44-5=39,再算39-20=19;

算法3:先算44-20=24,再算24-5=19。

師:這裏收集了一些同學的算法,這些算法和剛才的算法類似,也是用拆數的方法算的,你們看懂了嗎?(暫停)

第三段:

流程3:比較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口算

ppt課件呈現:

(兩道例題的完整板書)

師:這兩道題在口算時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暫停)

小結:一道題是不退位減,一道題是退位減,在口算時都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用被減數先減減數十位上的數,再減個位上的數;或者可以先減減數個位上的數,再減十位上的數;還可以用被減數和減數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

數分別相減,再把結果相加。注意在遇到退位減時,運用第三種方法計算要把被減數拆成幾十和十幾,與減數十位、個位上的數想減。

第四段: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師:現在我們來完成“想想做做1”,請同學們在課本上寫得數,並選擇其中一組算式説説是怎樣算的。(暫停)

課件出示得數。

師:你們都算對了嗎?請看第一組算式,為什麼都是57減三十幾,有的是二十幾,有的是十幾?(暫停)

師:都是57減三十幾,一個是退位的,一個是不退位的。在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時候,要比較被減數的個位數字與減數的個位數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2、課件出示想想做做/5

師:我們來看想想做做第5題,先估計一下每道題得數大約是幾十多,再口算,驗證自己估計得對不對。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第五段: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2、4、7

1、完成想想做做/2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在書上填寫答案。(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你們都算對了嗎?看每一組題目中的三道題,有什麼相同點?在口算時有什麼聯繫?(暫停)

師:每一組的三道題,被減數是相同的。根據第1題可以想後兩題的得數。

2、完成想想做做/4

課件出示題目

14—6=…

140—60=…

1400—600=…

師:請同學們觀察每一組算式的特點,你能很快寫出得數嗎?在小組裏交流你是怎樣算的?(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每組題的第一行都是十幾減幾,第二行都是一百幾十減幾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幾百減幾百,算一百幾十減幾十、一千幾百減幾百都可以先想十幾減幾,然後在末尾添一個0或兩個0。

3、完成想想做做/7(課件出示)

課件出示題目

師:從圖上你能瞭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麼?你能完整地説一説嗎?(暫停)

師:在作業本上列式計算。(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你是這樣算的嗎?你能説説每步是算什麼嗎?為什麼先算還剩多少個?

第六段:

流程6: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你有哪些收穫?口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