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信宜10種最出名的特產

來源:巧巧簡歷站 6.13K

10、信宜食慣嘴粉皮

茂名信宜10種最出名的特產

食慣嘴粉皮,原產於該市郊池洞鎮食慣嘴(地名),已有百多年曆史。這種粉皮以大米為原料,加水磨漿,然後用蒸具蒸熟成一張白紙狀的粉皮。磨製的十分講究,選料上乘,要用冬季稻黃谷,精心加工成白米,用適當比例的水,浸一小時以後才磨,必須磨兩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細磨,適當加上配料,蒸粉皮時一要薄,二要猛火,並特別要掌握火候。蒸好後切成絲條狀,再加上調味品,即可食用。粉皮主要特點是:粉薄、幼嫩、香滑、軟韌、細條均勻、美味可口。由於粉皮好吃,成為人們“食慣嘴”,這名稱也就“一箭雙鵰”了。

在信宜市林林總總的土特產食品中,“食慣嘴”粉皮和“柴槍粉”,頗負盛名,被稱作“粉中雙璧”。一些外地客人到信宜吃過這兩種“粉皮”的都齊口誇讚,堪稱上乘佳品。 “食慣嘴”本來叫“食龜嘴”,它是個地名,就在池垌大隊周村的對面河邊。”提起食慣嘴,根據村裏的老人介紹:“做粉是盤古開天闢地以來都有人做,‘食慣嘴’則是在-政府時代才叫開的。以前池垌一帶交通很不方便,去信宜、羅定、廣西等地趕集的挑夫,喜歡在食龜嘴這個地方歇息,吃碟粉。開始時人們叫‘食龜嘴’粉,後來覺得‘食龜嘴’有把食客暗示成龜的意思,不大好聽,於是有人將它改為‘食慣嘴’,含有‘食慣了再來’的意思,且又通俗順口,‘食慣嘴’粉的叫法就是這樣來的。”

9、信宜南玉

信宜市玉器加工有着悠久的歷史。以信宜著名的“南方碧玉” 為原料,加工成的1000多個花色品種的玉器工藝品馳名中外。主要品種有南玉景泰藍杯,玉雕龍船、玉石仙桃盆景等。廣東南玉工藝總公司生產的玉器工藝品遠銷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旅遊紀念品獎”,“全國工藝美術品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全國輕工出口產品銀質獎”,“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廣東省優質產品獎”等多種獎勵

8、脂松香

信宜市是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又是全國第一個實現綠化達標山區縣(市)。全市有林面積260萬畝,其中松樹150萬畝,松香資源豐富。信宜松香生產有數十年曆史,信宜松香廠生產的松香產品有:脂松香、松節油、古馬龍、松焦油、萜烯樹脂、油漆、工業蒎烯、a―蒎烯、b―蒎烯、酚醛樹脂、甘油松香、淺色松香、食用松香等10多個品種,出口遠銷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5年全國松香質量評比,信宜云開牌脂松香為全國第一名,榮獲國家銀質獎1987年全國松香質量評比,雲開牌脂松香又是全國第一名,榮獲國家金質獎,是目前止的全國松香質量唯一的一個金獎,其質量之好飲譽海內外。

7、信宜鮮涼粉

信宜鮮涼粉 廣東涼粉不是北方説的那種涼粉,信宜鮮涼粉也被當地人直稱叫作涼粉草,在廣東算是一種食療。涼粉草清熱解暑。能治中暑,感冒,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信宜鮮涼粉製作必備原料:新鮮涼粉草、大米、山泉水或井水.可選原料:番薯葉汁、西瓜汁、蘋果汁或鮮橙汁.

6、風味南美螺

原料:

主料:新鮮南美螺1000克。

配料:蒜苗20克,泡菜20克,青、尖紅椒各20克,野山椒20克。

調料:植物油50克,精鹽3克,味精6克,料酒15克,蠔油6克,蒸魚豉油4克,整幹椒10克,十三香3克,孜然粉6克,胡椒粉2克,姜5克,蒜籽5克,香葱3克,紫蘇葉5克,嫩肉粉3克,食粉2克,香油3克,濕澱粉5克。

製法:

1、將南美螺洗淨取肉,加料酒和白醋反覆搓洗至無泥腥味,片成薄片,加嫩肉粉、食粉、精鹽、味精、料酒醃漬1小時待用。

2、將蒜苗、泡菜、野山椒、分別切成米;青、紅椒去蒂切圈;姜、蒜籽切末,整幹椒切段,香葱切花,紫蘇葉切碎。

3、淨鍋置旺火上,放入植物油,下薑末、蒜末、幹椒段及上述配料,煸炒至香,然後放入醃好的南美螺,加精鹽、味精、蠔油、蒸魚豉油、十三香、孜然粉和紫蘇葉,烹入料酒,翻炒斷生,淋香油,勾芡,盛入燒熱的鐵板中,撒葱花即成。

特點:

滋味鮮香、微酸辣,風味突出。

5、南玉工藝美術品

信宜物華天寶,盛產南方碧玉(簡稱南玉)。南玉,碧綠如翠,晶瑩如冰,玉質柔潤,石紋雅緻,是全國三大名玉之一。主要產地在金垌鎮。這裏峯巒疊翠,流水潺潺,錦山秀水,景色綺麗,南玉貯量豐富。信宜玉雕工藝品有:花卉、人物、獸口、平素、雀鳥、寶塔、多層玉首飾、盆景、玉碗、茶具、酒具、玉杯、餐具、雜件、文具、寶石景泰藍等17大類、220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玉塔、玉石盆景、玉碗、寶石景泰藍等產品蜚聲中外。目前有玉器加工企業500多家,年出口額近5億元。

玉石盆景 

該工藝品是以南玉為原料雕制而成。其中以仙桃、葡萄盆景著稱。它以天然翠綠南玉作葉子,淡綠透明的玉石作果桃,經過巧制,造成一個個熟透泛紅的仙桃,一串串熟透發紫的葡萄。這些盆景,有的枝葉繁茂,含苞待放;有的果實累累,栩栩如生。1986年1月,0中央總書記-視察信宜時,觀賞了各類玉器工藝美術品,對其中取材《西遊記》中“蟠桃會”的特大玉石盆景深感興趣,他贊説:“真是從古到今第一啊!”

4、信宜鑑江紅糯

茂名市過去誤稱糯米餈,主產茂名市的信宜、高州、茂南區等地,是當垢古老優良品種,1889年《信宜縣誌》已有“醮核荔枝尤佳”的記載。現有100多年生的大樹多株。因過去長期被誤碼稱為糯米餈,對其獨特的優良性狀未加註意而未能得到開發利用。

1986―1989年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和茂名市水果開發總公司進行調查,確認該品種與糯米餈是同名異物,1989年7月,廣東省果樹研究所主持的茂名市糯米餈荔枝品種鑑定會,評定信宜糯米餈是茂名市內(4縣1區)的最佳荔枝品種,並定名為信宜鑑江紅糯。這種優質荔枝具有高產、蕉核、肉質爽脆、汁少濃甜、果皮紅色等特點,可食部分為全果的78-83%,含可溶性固形物17.5―18.5%,100毫升果汁中含維生素C20.42―27.71毫克,含酸量0.13―0.22%,蕉核型單果重量為25-38克,是嶺南佳果――荔枝品種中的上乘品種。

信宜鑑江紅糯,唐初已有種植,至今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分佈在鎮隆、水口、北界、高坡、東鎮、丁堡、池洞等鄉鎮,全縣現有百年大樹數百株,樹高7―8米,冠幅8-13米,樹幹圍1.3-1.7米(平均1.5米),樹勢壯旺,樹葉茂盛,色濃綠有革質,開花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熟期7月上旬至中旬。近10年來又有較大的發展,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3、信宜三華李

三華李是廣東信宜市近年來新興水果產品,以其果大、甜脆、質優迅速進入市內市外市場,深受顧客青睞。信宜市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錢排鎮引進種植,後擴展到平塘、合水、新寶、茶山、旺沙、懷鄉等鎮,由於這些地方冬寒夏涼,晝夜温差大,是種植三華李的理想之地。所產三華李果紅皮紅肉,色質豔麗,個大肉厚,肉質爽脆,酸甜可口,氣味芳香,果實含糖、蛋白質、胡蘿蔔素、核黃素等,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維生素C17.5-28.7毫克,風味品質極佳,營養價值高,既是鮮食的上好果品,又是加工果脯的上好原料。

信宜市規模種植三華李有30多年的歷史,近幾年來加大了扶持力度,發展迅速,目前,種植面積已達20萬畝,年產10萬噸,產值2.1億元,是廣東省最大的縣收三華李生產基地。信宜三華李種植在高寒山區,遠離工業區,符合環保無公害要求,十分適合都市人的需求,近幾年大果三華李到香港市場,售價在16港元/公斤以上。

隨着標準化生產的推進,已制訂了三華李標準規程,國家質檢總局批准該市三華李標準示範區為第五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實施了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所生產的無公害三華李、有機三華李,供不應求,價格有上升趨勢。錢排三華李由於環境條件獨特,且經過多年的優選培育和科學栽培,其果具果大、核小、色美、質堅、脆口、清甜等特點,三華李也在廣東省信宜市的幾個鎮進行全面推廣種植,而其中最出名的有信宜茶山鎮、錢排鎮,三華李樹枝條軟垂,立春前後開花,夏至時節果熟上市。果實含糖、蛋白質、胡蘿蔔素、核黃素等,營養價值高,除鮮食外,加工成李幹、李蜜片、話李、李鹹等產品果實扁平,果中等大小,單果重20-40克,果身青中帶紅,披藍灰粉,並有星星綠點。果肉紫紅色,玲瓏剔透,肉質爽脆,酸中帶甜,肉厚核小,核肉分離,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維生素C17.5-28.7毫克,風味品質極佳.

2、信宜懷鄉雞

“信宜懷鄉雞”產於茂名信宜懷鄉鎮,全部在樹林下放養,自由活動,採食林下果實、蟲蟻,飲用的是山泉水,投放的飼料也是無公害天然玉米、稻穀。“信宜懷鄉雞”具有脂少皮薄、骨細肉嫩、鮮香味美的獨特風味,是廣東(包括海南)“四大名雞”之一。

懷鄉雞分大、小兩型。大型雞體大、骨粗、腳高,小型雞體小、骨細、腳矮 。單冠直立,喙呈黃褐色。公雞羽色鮮豔,頭頸羽毛金黃色,肩背羽毛深黃色,主翼羽和副主翼羽黑色或帶黑點,尾羽黑色,有短尾羽和長尾羽兩種。母雞全身及主翼羽為黃色,復羽內則麻黑色,尾羽黑色,脛、趾呈黃色。成年信宜懷鄉雞體重:公1770克,母1720克。屠宰率:半淨膛,公82.4%,母84.1%;全淨膛,公73.8%,母72.9%。信宜懷鄉雞開產日齡150-180天,一般母雞年產蛋約80個,蛋重43克,蛋殼呈淺褐色。懷鄉雞有耐粗飼、覓食性好、抗病力強等優點,適宜氣温為0至35度,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

懷鄉雞與清遠麻雞、惠州鬍鬚雞並稱“廣東三大名雞”。該品種雞具有骨脆、 肉嫩、味香、三黃(羽毛黃、皮黃、腳黃)、美觀、脂肪含量低等優點,為高級酒樓和追求健康人士的第一選擇,受到省內外食家的讚賞,並列入《廣東省家畜家禽品種志》。信宜懷鄉雞特別適合南方農户散養,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已得到農民的普遍認可。懷鄉雞有耐粗飼、覓食性好、抗病力強等優點,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適宜氣温為0-35℃,在南方任何地方都可以飼養,可見其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

1、信宜凼仔魚

凼仔魚實為鯇魚種類,是山區的一種獨特的養殖方式,因口感與一般的鯇魚有別,受人們推崇。 當地的羣眾在屋邊地頭挖一口小魚塘(廣東話叫“凼仔”),養殖,便叫作“凼仔魚”。由於山裏水質清純,用山上芒葉野草、或木薯、番薯葉作飼料餵養,是純綠色環保食品,一般養殖二三年,每條魚出產時都有八到十斤,大的十五六斤。這種魚肥而多肉,肉質堅韌嫩滑,刺大易剔,且久煮不爛,沒有腥味,宰殺後斬成塊狀,煮熟時放入醬油、黃酒、姜葱、豉汁、陳皮、五香粉等佐料,濃香撲鼻,味道十分鮮美。

山區農民生活或生產灌溉所需儲水,於是在房前屋後的田間築挖小水池(當地人稱叫·仔或曰凼)。

引山泉經年流入,建壩口源源排出,有源頭活水,池水清澈非常,其水質是足可令人嘖嘖不已。

信宜山區農民善於利用現有資源,山區千泉百溪終年清澈流淌,村民便在泉溪流經處引水築·放養鯇魚,投喂青草和雜糧等天然綠色植物。因其獨特的微流水綠色食品養殖,肉質鮮嫩、入口爽脆、肉多不肥口,營養價值高,大異於其他的塘魚,這種優勢,得益於·仔魚生長的時間長,山裏·仔面積小,營養充足;種類單一,沒有異類的角逐,生息時間較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