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活動計劃範文集合3篇 精選活動計劃範文,助力您的活動策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9.74K

本文集合了各類活動計劃範文,包括會議、比賽、宣傳等不同類型。這些範文覆蓋了不同場景和目的,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制定和安排活動。希望能為工作和學習中需要編寫活動計劃的讀者提供幫助。

有關活動計劃範文集合3篇 精選活動計劃範文,助力您的活動策劃!

第1篇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通過調查討論,開展主題活動,理解學習行為的含義,瞭解良好的學習行為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指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通過調查、訪問,查閲資料,實踐操作。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的發展能力。

通過實踐學習,讓學生融身社會公益活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尊重他們,關愛他們。

通過調查身邊的民俗活動,瞭解家鄉的物產以及悠久歷史,瞭解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過調查、採訪,使學生初步瞭解到人們與電腦的關係,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增強學生合理使用電腦的意識。

通過對消防知識認識,防火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防火意識,以及在危急情況下對自我及他人採取正確救助措施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有關活動計劃範文集合3篇 精選活動計劃範文,助力您的活動策劃! 第2張

第2篇

“你們想知道老師的祕密嗎?你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看看、説説老師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也可以來問問我。”

“看了老師的這些照片後,你們還想知道什麼?可以問問我。”

“你們和老師在一起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能不能説説喜歡老師的地方和不喜歡老師的地方?”

(2)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記錄幼兒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讓幼兒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了,有的幼兒剛轉班來,對老師還有些陌生。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平時不太喜歡和別人交流,但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對教師也很關注,很喜歡傾聽教師的一些趣事,和生活當中的事情,也能適當的提出問題,和教師一起來分享。

第3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持續深入,健康的推進,學校是主陣地,教師是關鍵。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的能力和辦學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根據壽光市教育局和街道教辦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本校實際,特擬定本計劃:

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要以新課程為導向;改進和加強教研工作,立足學校建立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研究和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為重點;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為宗旨,使學校成為學習化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努力實現成名師,出質量,創特色的辦學目的。

通過校本教研活動開展,一是推動學校實施新課程教育的實踐活動,解決學校、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學生髮展和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中所面臨的問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進行研究;二是在實施新課程中學校自身出現的問題,由學校校長、教師共同來分析探討,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使學校逐步適應新課程,改變“等”(等專家指導)、“靠”(靠行政部門、教研部門)現象;三是從本校和教師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校內部的潛在教育智力資源,盤活學校內部的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研究活動,提高教學研究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確保校本教研活動開展收到實效,學校建立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長直接抓,教導處具體抓的教育管理模式。積極構建分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機制。

1、開展校本培訓活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及相關理論;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組織教師觀看壽光教育信息港教育資源中的課程教學實錄及專家評議指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

2、開展“三課”活動。組織開展校內的示範課,教研組內的研究課以及新任教師的教學過關課。

3、開展學科競教活動。學校每期開展國小語文、數學、英語及科學等學科的競教活動。

4、開展教師“十個一”活動。即教師每課有一篇教學反思或教學日記,每週向教研組提供一個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每月向學校提供一個典型個案,每期上一節校級研究課,每期完成一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每年學習一本教育理論專著,每年訂閲一份教學業務雜誌,每期承擔一個單元集體備課,編制一份試卷、製作一個課件,每位教師建立一個班級學生成長檔案。

5、開展“三項評比”活動。學校每期組織一次教育教學經驗論文和案例及新課程標準《導教案》評選活動。

6、開展教學展示活動。學校每期開展一次教學展示活動,向本學校家長及社會開放,促進家長和社會的認識與關注。

7、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繼續抓好濰坊市級課題和壽光市級課題的研究。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經驗交流、問題解決、教學諮詢、教學指導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教師優質課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台、創造條件。靈活運用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研討—實踐—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師結合課改發展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行為的進行思考、分析,根據自己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以及學校的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覺學習並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教師以學校一系列教研活動為載體,以教師或教學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內容,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鼓勵不同思想,發揮個人的優勢,對問題大膽評點,各抒己見,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維、新思想、新方法。

3、專業引領。一方面結合教研室送教下鄉活動,邀請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直接解決教師們思想和教學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從專業刊物或教育網上學習,引進先進教育思想,藉此方式將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教師素質提高。

學校每期開展國小語文、數學、英語及科學等學科競教活動。組織教師研討、營造一種課堂實踐的氛圍,創設教師的情景對話,促成教師反思,彼此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學校組織教師彼此深入教師課堂,進行看課學習指導,在進行意見交換。不唱凱歌,要求教師實話實説,促進教師的心靈相通,情感相融,思維互動。

校本教研不是學校關起門來搞教研,而是需要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和引領,藉助專業引領,既可以克服學校在校本教研中眼光狹窄,資源短缺的弊端,又可以克服教研部門在教學研究中閉門造車,脱離實際的弊端。學校一是要請專家來校舉辦課改專題講座,二是通過骨幹教師的引領,三是教師走出去學習取經等方法來提升的教師綜合素質。

沒有反思,就沒有感悟;沒有感悟,便難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在課前反思教材,使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課後反思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有無完善的補救措施或學生在學習中的閃光點及教學中的突發事件,積極撰寫反思性文章、寫教育案例或教育個案。

組織教研組內教師集體備課,共同研究教學策略,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有效解決教師教學行為不適應的問題,真正做到資源共享。

1、營造嚴謹、求實、民主、寬鬆的校本教研氛圍,有效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2、加強自我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

1、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制訂好詳細的活動計劃。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負責人要整理好過程記錄與活動總結,建立並保管好各級管理主體的校本教研檔案。

3、校本教研活動的參與者要努力配合管理主體順利進行教學研究,以主人翁的態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質。

1、每學期根據實際情況評比“優秀”教研組和“先進教研個人”,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2、校本評價結果與教師個人年度考核相結合,對校本教研工作無故不參加、態度差的教師年度考核不得被評為“優”,更不得參與各類評優評先活動。

1、組織保障。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教研組長為成員校本教研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和推進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做到責任明確,人人蔘與。注重思想引領,加強組織領導、宏觀調控和全程監督,為校本教研提供好服務,努力把教師的研究和工作凝聚到學校發展這條主線上來。

2、學習保障。學校要堅持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並形成制度。通過學習引導教師重視理性思維,學習理性地思考教學問題,並指向實踐中發生的真實問題;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課程標準》,弄清教學研究的定位、實施的前提、問題的確立、方案的制定和方法的運用等。

3、培訓保障。學校要重視開展專門的校本培訓,強化教師的專業素質,逐步發現和培養一批骨幹教師,以此帶動全體教師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使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校本培訓的方式要靈活多樣,根據學校實際,採取以自學為主、交流為主、業餘學習為主、課題研究為主、立足崗位培訓為主等途徑,力求保證時間、保證質量、保證效果。要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更多外出考察學習的機會,使教師能廣泛汲取先進的教育信息。

4、時間保障。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保證各學科教研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時間,即教師每週參加校本教研的時間不少於1小時,每週讀書學習不少於2小時。要確保每一位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組內校本教研活動,併為教師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鬆的研究環境。

5、物質保障。學校校要保證校本教研工作的經費和設備設施投入,購買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報刊雜誌和音像資料等,為教師讀書學習、教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要開放學校網絡機房,讓教師能夠及時在網上查閲、瀏覽自己所需的學習數據,豐富教師的信息儲備。另外學校還要根據教研工作和教師的需要,隨時為教師引發各種學習培訓數據。

6、管理保障。要注重加強對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完善校本教研的檔案數據建設,隨時將各教研組校本教研計劃專題、校本教研記錄、教研活動形成的策略報告等記入學校資源庫。要堅持每學期開展校本教研的評估工作,評選學校校本教研優秀學科教研組和優秀教師個人。注重總結校本教研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對具有一定價值的研究成果,要聘請專家進行評估鑑定,並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廣工作,以進一步推進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