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作文素材2篇 2023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弘揚真善美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1W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凝聚了這個時代最感人的精神力量,他們用自己的勇敢、奉獻、擔當、智慧,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傑出貢獻,成為全國人民心中最受尊敬和感動的人物。以下是其中十位最為值得關注的人物,他們的事蹟將令我們感動不已。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作文素材2篇 2023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弘揚真善美

第1篇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英勇善戰、捨生忘死,榮獲大軍區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退伍後,他自願申請轉業到當時條件堅苦的來鳳縣工作。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載。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工作人員發現老人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戰鬥英雄。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着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幹部張富清,這樣講述着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脱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範,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裏,他勤勞肯幹,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幹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着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後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一位黨齡71年的老戰士、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對黨“絕對忠誠”。

在張富清老人眼裏,在戰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於衝鋒在前、敢於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裏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誇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幹工作,遇到困難和委屈,想想犧牲的老戰友,他什麼都釋然了。

新中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不改初心”,什麼是“淡泊名利”,什麼是“克己奉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燒的共產黨人,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需要共產黨人以同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樣不畏任何艱險的豪情,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作文素材2篇 2023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弘揚真善美 第2張

第2篇

1950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研究我國航空工業建設問題時提出,國家準備5年內拿出60億斤小米用來支援發展航空工業。60億斤小米,按當時的物價算大約是5.35億元人民幣。對百廢待興的中國來説,這絕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沒有制空權的軍隊就要被動挨打,沒有制空權的國家必然遭受侵略”,就算一窮二白,中國航空工業還是在抗美援朝的硝煙中艱難起步了。

1951年,剛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顧誦芬來到北京,加入剛剛組建的航空工業系統中。1956年,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瀋陽飛機設計室成立,顧誦芬繼續北上。在瀋陽,他作為首批核心成員,在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等開拓者的領導下,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新徵程。

對年輕的顧誦芬來説,離家北上建設航空工業,不僅是響應國家號召,也是在踐行他從小的理想。多少年過去,“七七事變”爆發後頻繁出現的飛機轟炸聲,總是在他的耳邊迴盪。“沒有航空的話,我們國家將來還得受人欺負,我以後想造飛機。”顧誦芬堅定地説。從此,他在大學聯考志願上填報3所大學的航空系,是因為這份初心;大學畢業後,投身航空工業一線,也是因為這份初心。

到瀋陽後,顧誦芬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設計一架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殲教-1。在這之前,中國航空曾迎來一批蘇聯“老師”。可他們的“課程”裏,只有如何製造飛機,並不教我國如何設計飛機。仿製而不自行設計,就等於命脈在人家手裏,這怎麼能行?但自行設計,就意味着一切從零開始。

按照時任瀋陽飛機設計室主任徐舜壽的方案,他們要設計的噴氣式飛機需要從兩側進氣,而不是用機頭進氣。這在國內根本沒有先例。準確説,那時我國在氣動力設計方法和手段上完全空白。而作為氣動組組長,顧誦芬在大學時就沒接觸過噴氣式飛機。因此,在聽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圖書館有一份相關國外文獻後,他立刻動身來到北京。為了不影響學生白天使用資料,他借了一輛舊自行車,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錄資料,整整跑了一個星期,自行車前叉在土路上都顛裂了。就這樣,靠着硬“啃”國外資料,顧誦芬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參數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佈局設計。

殲教-1首飛成功後,幾乎是無縫銜接,顧誦芬又通過完成我國首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飛機氣動佈局設計,建立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隨即又在國內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實現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計算、試驗與試飛的閉環。他所創立的飛機氣動力設計方法體系至今仍被國內飛機設計採用,為後續殲擊機設計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但在1978年之前,顧誦芬的名字並不為人所知。雖然我國第一架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早在1958年7月26日就在瀋陽飛機廠機場首飛成功,但考慮到當時的國際環境,首飛成功的消息並沒有公開。周恩來總理知道後還託人帶話,“告訴這架飛機的設計人員,要他們做無名英雄”。

顧誦芬和他的同事們從不畏懼做無名英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是他們共同的追求。到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後,因國家、軍方、航空工業系統、地方政府多次的獎勵、表彰,顧誦芬的名字才逐漸進入世人的視野。他卻總是説:“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多、很高的榮譽。這些榮譽應歸功於那些振興中國航空工業的領導和默默無聞、頑強奮鬥的工人、技術人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