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級圍城讀後感3篇 "感受人性善惡的矛盾——讀《圍城》後的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6.82K

《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2023年八年級,我們又在課堂上讀完了這本書,感悟頗深。通過對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經歷和困境的描寫,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圍城裏無法自由、獨立思考的人性弱點,也明白了自由、堅定的信仰與人生路上的重要性。

2023年八年級圍城讀後感3篇

第1篇

?圍城》這本書,讀過很多遍,書中的時代背景與作者都處於上世紀初,跨越近百年的作品,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精彩。在這段特殊時期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錢鍾書先生似乎早就預言到了今天這番景象,特地將“圍城”作為書題。其實,哪有什麼預言,只不過是天道有常,生於新學和舊學相碰撞的時代,錢鍾書先生沒有完全拋棄舊學而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兩種不同思想的交匯,將這個時代的變化與所見所聞記錄在書中,小説的矛盾衝突、角色的刻畫,有諷刺,也有思考,一切應當從根源去追溯。

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文明古國,幾千年來經久不衰,不被滅亡,倫常才是根本。中國古代有五種人倫關係和言行準則分別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與忠、孝、悌、忍、善。所以無論哪朝哪代,人們如何生活,恪守五倫關係謹言慎行,時時反省,尊崇自然之道,持一顆恭敬心,謙卑為懷,都不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文化的傳承。《圍城》中新思想代替了舊思想,隨新思想而來的,也有畸形的各種觀念。婚姻、工作、友情、親情與傳統背道而馳,是傳統不適應新的社會了嗎?不是,是人心變了。

生活處處是圍城,城在心中,看不到摸不着,城中不乏誘惑、機遇等等。做好抉擇很重要,心中有愛,選擇善良;心存惡念,選擇邪惡。不被物慾迷惑、不被恐懼嚇到、不被謠言支配,心存善念一片祥和,哪有什麼圍城。

也許世間永遠不會變的如此的美好,但心中的理想卻從未破滅。最後,請再次拿起這本書,在書中找到自我,讓思想飄向那遠方。

2023年八年級圍城讀後感3篇

第2篇

?圍城》對人物的刻畫也堪稱典範,往往三言兩語就把人物性格描繪得活靈活現。哲學家褚慎明自稱與英國哲學家羅素熟識,吹噓“承他瞧得起,請我幫他解答許多問題”,事實上羅素確問過他“什麼時候到英國”,“有什麼計劃”,“茶裏要擱幾塊糖”這一類非他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讀來令人捧腹之餘,又深深感到對此類人絲毫不覺陌生,也許還能回想起自己在某一階段曾做過這樣的人。

歷史系主任韓學愈的假的文憑被方鴻漸當場揭穿後,仍不動聲色,把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煞有介事地稱作“很認真嚴格的學校,雖然知道的人很少——普通學生不容易進”,當場忽悠住了同為克萊登大學“畢業”的方鴻漸。聯想到此前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學歷打假事件,可見中國人對學歷證書這一鍍金法寶的不懈追捧,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

而對於中國的大學,錢先生也有一番辛辣的見解:“中國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學的國家,沒有旁的國家肯這樣給科學家大官做的。外國科學進步,中國科學家進爵”,“從前大學之道在治國平天下,現在治國平天下在大學之道,還是條坦道大道”。今天總有評論家在振臂高呼,抨擊現行教育制度,教育改革的力度一輪大過一輪,最終卻淪為形式。問題的根源,錢先生早已一針見血地擺在公眾面前,只是如此“大學之道”“治學之道”已根深蒂固,難以動搖。大眾總在感歎中國整體科研水平落後,並不是找不到原因,而是要改變這種現狀,殊非易事。

讀《圍城》常常可以找到生活中熟悉的影子,偶爾甚至也能從中照出自己。錢鍾書先生以犀利的筆觸,遊刃有餘地描摹着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羣像,戲謔地旁觀着由這羣人上演的劇目。在閲讀時,我們也就能夠暫時上升到作者的高度,冷眼觀察身邊的人,周遭的事,以致靈魂出竅般地審視自我,帶着一種全新的認識,再度回到自己城內或城外的生活。

第3篇

由《圍城》自會想起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彷彿這句話在任何地方都能符合,對上。如事業,如婚姻等等。

?圍繞城》是錢鍾書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説中的經典,是一部讀來如滋如味,回味無窮的奇書。《圍城》是一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歎。錢鍾書先生將自己的語言天才併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添加一些帶有諷刺主義的幽默的調料,此書定有江山。因此,它是一部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卻述説着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故事主要述説了從印度洋上駛來的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在上海靠岸,小説的主人公是公方鴻漸一踏上闊別四年的故土,就接二連三觸碰到婚姻與愛情,小説以他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某些知識分子,生活和心理的變遷和沉浮。圍繞着生活、職業、戀愛與婚姻等問題,進行着一場勾心鬥角的傾軋和角逐。

對於整個在錢鍾書先生筆下的《圍城》能讓人靜靜的思考與回味,慢慢地思索、品嚐,從精彩的故事前後以文章的最後一句話結尾"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痛、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