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複習課教學反思6篇 數學複習課反思:優化課程教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9W

本文旨在探討數學複習課的教學反思,回顧過去的教學方法和現有問題,發現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通過反思,為數學課堂教學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實踐方法。

數學複習課教學反思6篇 數學複習課反思:優化課程教學

第1篇

現在已經進入期末複習階段,課間時常聽到有的老師在抱怨:“以前教的時候,單元考都很好,現在學生怎麼都忘了,一問三不知,真是氣死人了。”有的老師説:“上課的時候學生坐不住,不願意聽,老師複習緊張,學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還有的老師説:“平時上課學生精力真好,一到複習,個個無精打采,看到他們這樣,我也跟着煩。”

在《現代漢語詞典》裏是這樣解釋“複習”一詞的:“把學過的東西再學習,使鞏固。”然而也正是“學過的東西”,因而也就使複習課的教學,往往因重複練習,而缺少新意;因題海戰役,而顯得枯燥無味,給複習課教學留下了一絲陰影。我覺得要走出複習課教學的陰影應做到:

國小數學複習時間短、內容多、知識面廣,為此教師在複習時要抓住重點突出難點,要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在複習之前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先仔細分析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哪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哪些知識還存在問題,哪些知識可能有些遺忘。然後再有針對性的組織複習,使學生都有收穫,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功感,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複習,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標準的基本要求。

複習課應根據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和學生的薄弱環節,引導學生按照一定標準把已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溝通其縱橫聯繫,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如複習第六冊數與計算,總複習中1---22題都是複習數與計算的有關知識。在複習之前,教師要先研究每一道題的內容,它複習哪些知識,與哪些知識能建立聯繫。還要研究每一道複習題的教學方法,先練後議還是先議後練,學生獨立完成還是合作完成。如第1、4、5、7、8題可以讓學生先練後議;第2、3、6題要先讓學生議一議,找出方法再練習;第10、14、17、19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全班反饋練習結果;第9、11、13、18、21題可以小組同學先交流算法,再獨自完成,最後全班交流;第12題綜合了小數加、減和小數大小比較等知識,第15題綜合了整數乘法、整數除法、整數大小比較等知識,第16題綜合了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兩位數乘一位數、單位換算等知識,第18、20題包含整數乘、除法的知識,又屬於位置安排、時間安排策略方面的知識,對於這些綜合性強的題目,可以由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解題策略。

數學複習課教學反思6篇 數學複習課反思:優化課程教學 第2張

第2篇

我總有一個想法,解決實際問題是最容易考察出學生實際能力的一個項目。非常遺憾的是,有許多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上面最容易犯迷糊。一是讀不懂題目的意思,二是在許多細節方面非常的不注意。從一年級開始,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與情境圖相融合在一起的,是情境問題。

例如解決實際問題第5題,我先讓學生説説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們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泳池,泳池的長度是50米。也就是説,從泳池的一頭游到另外一頭要遊50米。情境圖中的信息也是解決實際問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第6題:小華中午不回家,在學校吃飯;小芸中午回家吃飯。每天上學和回家,誰走得路多些?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本題理解的難點在小華和小芸走這這段路幾次。尤其是小芸,許多學生就算不清楚了。我找了一箇中午回家吃飯的學生。又找了一個在校用餐的學生。讓孩子們分別算一算他們路上要走幾次。結果,很容易地就算出來小華一天要走這條路兩次。而小芸要走4次。這樣題目也就順利解決了。

第3篇

很快又到了期末,隨之而來的便是複習課。如何上好複習課是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對上好複習課的一點想法: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可以讓學生説一説在這一學期裏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問題銀行中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等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的複習方法。這樣學生能瞭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以遊戲活動為主進行總複習。遊戲是低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玩中複習,在複習中玩,在玩與複習相結合中發展。如在複習乘法口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通過讓學生玩對口令、接龍、鑽山洞等遊戲,加深對口訣的記憶。又如複習認識鐘錶的時候,不能出現單純的題海練習,這樣學生會厭倦的。可以讓學生拿出學具鍾或者手錶,自己來動手播一播,加深印象。

3、與生活密切聯繫。複習時同樣要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畫面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可以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後在全班中交流。學生不僅感受生活即是數學,數學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發展。

4、把本學期所學知識分塊歸類複習,針對單元測試卷、複習冊、作業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複習、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複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

5、關注後進生的學習,進行耐心的輔導。後進生往往接受知識的能力比其他學生慢。所以,對於後進生光是課上的複習還是不夠的,我除了自己幫助他們解決難題意外,我還給他們課後請了“小老師”進行“一幫一”互助活動,通過尖子生的影響和幫助使他們成績有所提高。

第4篇

本課通過複習讓學生經過系統整理和複習所學數學知識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感受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和相似內容之間的差異。

課的設計從數的認識、分成、加減法、實際應用幾個方面,系統的對本單元知識的梳理,

4、認識了一些圖形,圖形的拼組在趣味只加深了對這些知識的應用;

5、同學們也學會了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重點和難點就是對10以內數的認識,並能夠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法減法和連加和連減以及加減混合的運算,為20以內加減法的學生打好了基礎。

學生有兩個方面存在問題:一是學生因為認識的字有限,很多文字性的題因為不理解題意不會做,還不會利用關鍵字詞來解題,在做題的時候受限制,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這個也需要再以後的複習中多練習類似的題型,熟練了就好了。二是加減運算的時候還是有混淆的情況的。加法普遍的稍微好點,減法的話,有的同學不是很熟練,經常有出錯的情況,這個我感覺還是學的時候孩子們對減法的涵義搞的不是太懂,所以在做的時候,特別是在文字性,描述性的實際解決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是該加還是減,所以有出錯的情況。這兩個問題也直接導致學生做題的正確率,影響學生的自信心。

本節課的整理與複習,用談話導入-----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本單元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要把學過的.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這是讓學生進行回顧和總結的滲透,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思維。

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處於起步階段。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正確認識很重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已經能夠很系統地將知識和技能很好的結合了起來,只要加以重複地練習,我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會減少很多阻力!

第5篇

1、幫助每個學生達到基本要求,為進一步學習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2、結合每一知識板塊(領域)的具體目標,引發學生進行知識回顧,總結與反思,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3、複習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1、引導學生對於所學習知識的再現,針對存在問題查漏補缺,以達到理解與運用的提升和知識技能的鞏固。

2、引導學生整理(概括、歸納、找內在聯繫)以完成學生的認知構建。

3、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關注後進生的進步,讓他們漸漸感覺到數學是很容易學好的。

1、促進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系統化與合理化,為進入綜合應用知識的複習打基礎,這是複習階段的第一項任務。

2、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突出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分領域進行知識與方法的梳理,如:小數的認識,小數的加減是以十分數為基礎的。緊密結合分數的認識加強算理的理解。

3、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和融匯貫通,如:複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時,結合周長的計算編制一些解決問題的綜合題;複習面積單位時,進行進率的歸納與整理,與長度單位進行比較加強複習效果。

4、複習練習題注重“先做後説”的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複習的爭對性,提高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多反思性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自己的錯誤自己來糾正。

5、總複習教學過程繼續關注和促進學生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進步與發展。

在複習教學中,注重整體的同時關注個體發生的變化,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後進生的複習輔導,對後進生應按知識板塊的學習情況進行分類,有利於提高輔導的效率,要激勵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在複習教學中都能有所進步。

但是總的來講,回顧複習的效果。感覺我們只有培養好了學生良好的複習習慣,才能在複習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學生有了良好的複習習慣在複習過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第6篇

在本節複習課的教學過程中, 我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入手,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較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利用轉化思想,理解和探索組合圖形面積,在發展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認識組合圖形,我首先複習已經學過的幾種平面圖形,為後面探索組合圖形面積做好鋪墊。

探索活動一定是在學生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所以在探索計算方法時,我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客廳平面圖上畫一畫,寫一寫。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思維活躍的學生想出了三、四種不同的方法,對於基礎差的學生,也會有一種自己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真正意義上的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能得到發展。

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整節課我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學生有較大的空間發表自己的想法,在認識了組合圖形的概念後,我讓學生先在課堂上試着找出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然後在四人小組內充分地交流,再在全班反饋。學生踴躍發言,想法多種多樣,超出了我的預料,我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了適當地點撥,從找出方法提升到討論分割的合理性,整個過程輕鬆自然,學生髮言非常精彩。整個新授過程,我都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結論,體現了濃濃的探究氛圍。同時,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解題方法的指導,在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啟發學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層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價值的分割方法,讓學生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培養髮散思維,體驗成功的愉悦。

多種方法,我並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去掌握,而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組合圖形面積,並闡述理由。學生通過比較,選擇了比較簡單的分割方法計算了,我順勢引導,為什麼你們選擇了這些方法計算(簡單分割成2個基本圖形的),而不選擇哪些方法呢(分割複雜的方法)?學生總結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對於分割的方法,分割圖形越簡潔,其解題方法也將越簡單。我再次加以強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轉化的越簡單,越好。讓學生意識到要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

學生經過前面的探究知道了利用分割法和添補法可以把組合圖形轉化為學過的基本圖形,來計算面積。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我設計了通過割補和平移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練習,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總之,在這節課上,學生不但學會了用轉化的思想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在數學思想和方法上有收穫。學會了如何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做到“舉一反三”。當然也還有很多細節的地方需要改進,比如教師語言的精練度,學生操作的方式,以及彙報的形式等等,這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加以完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