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數》教學反思5篇 《轉化與對稱》:《相反數》教學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6W

本篇教學反思主要針對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概念——相反數。通過回顧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將對教學方法進行評估和反思,探討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相反數的概念。這篇文章旨在提供有關相反數教學的實踐經驗和啟示,以促進數學教育的改進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

《相反數》教學反思5篇 《轉化與對稱》:《相反數》教學反思

第1篇

本節課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達到正確計算,並能歸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很輕鬆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可能是前一段時間《認識人民幣》讓學生覺得太吃力,這一單元的計算教學學生似乎感覺到從沒有過的輕鬆和容易,因此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學34+2=時,當我問:“你準備怎麼算?”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交流並彙報。一部分學生是用數的組成的方法算的:34裏面又3個十和4個一,加上2個一,等於3個十和6個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學生是根據擺小棒的過程總結的算法:先算4加2等於6,再算30加6等於36。我給予他們充分得肯定。接着提問:“為什麼4和2能加在一起?”學生都舉起了手:有的説“因為他們都表示幾個一”,還有的説:“因為他們都在個位上”,看來學生已經感覺到了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接下去計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讓學生擺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現算式:34+20=,要求學生想象:如果擺小棒,你會怎麼擺?“先擺三捆4根,再擺3捆”,“你準備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過想象操作情景,學生理解了計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除了讓理解算法達到會算,還要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算法有什麼不同。由於有了前面的動手操作和想象操作過程作基礎,因此大部分學生能能歸納出兩位數加一位數是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而兩位數加整十數是先把十位上得數相加。在此基礎上,我問“什麼樣的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通過引導,學生得語言逐步完整和規範,最後歸納出: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從高位算起,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把不同數位的數相加的錯誤。教學時,

計算是枯燥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一個數學活動——發書。教師先發給學生3本,然後又拿出寫有35本的一包,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數學書有多少本呢?”接着,又拿出一包30本的語文書,讓大家算一算,語文書和數學書一共有多少本呢?這樣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來,學生樂於接受,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標》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上,在學生列出了算式後,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擺小棒,在操作中體驗算理,討論:兩道題的算法有什麼不同?最後探討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35+3要先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即算5+3;3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30+30。

國小生是非常喜歡新鮮、有趣的活動的。在學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後,我讓學生們搭積木,蓋房子。算得對的一組就説明技術高超。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小組合作的意識也強了,學生們興高采烈的算着,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節課,我感覺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由具體到抽象,學生也是學習的主人。但是感覺還有個別學生計算的時候,依舊是不能相同數位相加減,看來人的接受能力不同,這樣的個體需要個別指導。

《相反數》教學反思5篇 《轉化與對稱》:《相反數》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是人教版第二冊中第61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學了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以下是我對於自己教學這一課後覺得滿意的幾點:

教學一開始,針對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兩組口算題,創設比賽場境,讓學生在比賽中複習舊知,使複習這個環節面貌全新,不單調;比賽結束,讓學生比較它們在計算上的不同之處,從而幫助學生重温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減得認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課堂教學中,我針對知識重難點處故意出錯,讓學生髮現問題,主動糾錯,從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如:在教學35+3時,通過幫學生撥計數器時故意把3個珠子撥到十位上,下面的學生表示反對老師的撥法,這時我要學生説出反對的`理由,學生經過自己的解説戰勝老師,教學取得很好的效果。

練習部分我注意專向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同時變換練習形式,引導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為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

第3篇

今天我上的彙報課是七年級數學《相反數》,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藉助數軸理解相反數的概念,會求一個有理數的相反數並會多重符號的化簡。教學重點是藉助數軸讓學生理解相反數的意義,難點是對相反數的識別及求一個有理數的相反數,理解和掌握多重符號化簡的規律。在教學時我的流程是:我先讓學生把6和-6,1.5和-1.5分別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讓學生觀察,引出相反數的概念,再從數軸上觀察6和-6與原點的關係,進一步理解相反數的幾何意義,隨後根據相反數的概念進行了求相反數的例題教學與多重符號的化簡練習,最後進行了課堂檢測,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這節課上,為了讓學生主動構建新知識,在教學設計中我分層設置了問題串,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觀察、分類、探究、歸納的能力的培養。因為這一節課知識比較簡單,學生學的很輕鬆,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今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課堂教學:

1.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留夠充足的思考時間,精講精練,把課堂還給學生,否則學生會有被牽着鼻子走的`感覺。

2.注重學法指導,善於作解題後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3.認真研究教材,不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增加學生負擔,注重基礎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第4篇

本節課,我藉助學生熟悉的練字這個情景,引出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選取富有童趣的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藉助動手操作,經歷口算過程,理解算理,從具體到抽象,使學生的思維過程更清晰、條理。

從寫字的情景出發引出兩個實際問題,列出兩個有聯繫的加法算式後,讓學生通過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教材在編寫上也採用了左右對比的編排方式,演示算理的小棒圖和表示口算過程的算是對照,使學生“理清算明”。最後在通過比較計算時的不同,再一次體會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

我個人覺得不足之處是:在學生自主探究前,沒有必要強求學生先擺一擺學具再列式計算,應該允許學生直接列式計算。在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的時候,可以通過追問等方式讓學生思考這樣算的道理,要求學生解釋算理,這也是學生感覺到最困難的'。“能不能想辦法讓自己説清楚你的算法呢?”可以用小棒來擺一擺。”這樣,學生對使用學具就真正有了需要,而且學具的使用也能真正為教學服務,而不僅僅是為了體現教材呈現出的方法走過場。

第5篇

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最直接的基礎,它在整個100以內加減法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學生剛學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再學習這部分知識對多數學生來説應該不算困難。因此在教學預設時,我特別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同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擺一擺、説一説、比一比等活動,引導探索和總結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資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新課標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説一説、比一比“等活動理解算理。教學這部分內容,我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操作與交流,讓他們在操作中學會思考、學會比較、學會總結。整節課的設計,我認為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由具體到抽象。

計算是枯燥的,如果課後的練習只是一味的計算,一年級的國小很容易疲勞,國小生是非常喜歡新鮮、有趣的活動的,為了再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後練習時,我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投其所好,精心設計了“奪智慧星”和“摘蘋果”這兩個遊戲,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綜合練習。這樣不僅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不知道不覺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練習,還使學生樂學,願學。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問題,比如課堂駕馭能力不高,課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學生動態生成的資源,總是想把學生拉到自己預設的情境中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