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複習教學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8W

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作為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將教學反思寫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浮力複習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閲。

浮力複習教學反思6篇

浮力複習教學反思篇1

反思《浮力》的教學過程以及各位同仁的評課意見,自認為這節課雖然比較成功,基本上按照課前的設計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教學效果也很明顯,但不足之處也在所難免,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還真不少,簡記如下:

一是自認為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

1、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整堂課的教學氛圍很活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2、學生充分地動口、動腦、動手,主體地位得到了落實,真正將課堂交給了學生,教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並非課堂的“主宰”。

3、教學設計合理,知識結構嚴謹,講解清晰。

4、教學過程中注重了課堂生成,善於根據課堂生成的問題即使靈活地調整教學,機智地解決一些課堂上的“突發事件”。

5、注重了學法指導,講學習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貫穿於分分秒秒的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知識和學習方法。

6、體現了“優化課堂,提高課效”的活動理念,課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教學效果也很明顯。

7、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改革和創新,運用了更新的“創境激趣,設疑引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深化,滲透方法——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反饋矯正,引向生活”教學模式,優化了課堂,提高了課效。

8、運用了教育學、心理學原理,關注了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做到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機結合,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巧妙運用。

二、不足之處: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時,我讓學生想辦法使下沉的橡皮泥團浮起來,再比較過程前後的不變量和變化量,目的是想讓學生找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多少有關。可是,由於泥團太小,很多同學再將它捏成碗狀或船形時,又增加了橡皮泥,是實驗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控制變量,只是後面大多數同學認為,橡皮泥下沉時排開的水多些,我又不得不去演示這一過程。

2、在理解浮力的方向時,我僅從學生自己理解的“使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將物體托起來了,所以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沒有進一步從平衡力的角度分析,使學生更準確的知道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三、再教設想

根據上面提到的不足,下次再上這一內容時,我會事先提醒學生橡皮泥團應該稍大些,而且讓它浮起來時,只能用原來的橡皮泥。而在分析浮力的方向時,直接從平衡力的角度進行分析。

我相信,在各位同仁的熱情幫助下,我的物理教學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的,我們學校的物理教學質量也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浮力複習教學反思篇2

浮力複習課是對浮力整章內容的知識回顧、梳理和提升,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幫助學生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網絡,指導學生學習知識貯存和提取的方法。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全面回顧,並紮實鞏固。整合所有要複習的內容,做到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教學流程是:知識回顧―框架建立―知識應用―例題精選―課堂練習―課後鞏固。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浮力是知識綜合性強的章節,許多的難度習題使學生陷入到困惑之中,也使我陷入浮力教學的困惑指之中,到底該怎樣進行復習的教學,真希望有高手指導指導。我在浮力教學中,新課分為2節課,浮力的產生、稱量法、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條件、浮力的應用。習題課大概進行3節課,浮力知識才算基本上完?我有點困惑,到底需要這麼多課嗎?

1、重難點突出不強。例如浮力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節重點也是難點。由兩個實驗現象直接得出並強調“浸”和“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難點,先讓學生從生活現象和“造船比賽”、讓學生邊做邊猜想:“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最後通過課件展示,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2、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本節課巧妙的引入了新課,便藉助於色彩豔麗的動畫故事創設情境,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意識。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探究性。

3、老師教法上過於束縛學生,侷限了學生的思想。沒有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同時教師在應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猜測的“意外”,如:猜浮力與深度有關等。學生並沒有從生活中或已有的經驗出發,這樣猜測就有一定的侷限性,此時教師可加以引導。

4、展示不夠多,全員參與的程度不夠。練習題的選取上還不是很到位,沒有體現出步步深入、層層遞進的梯度。

總體來説,本節課內容比較多,時間緊,學生練習時間較少,習題應選擇一些起點低,難度小,利用本節所學公式一步計算的練習,來鞏固加深理解。

浮力複習教學反思篇3

浮力是國中階段綜合性最強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密度、壓強、力的平衡與合成等知識,可以説包括了整個力學部分,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很多同學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會計算浮力,但是對於各種變化的題型總有下不了手的感覺,綜上所述,我設計了浮力複習這節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利用平衡力求解浮力,第二個利用反作用力來求解浮力,其中貫穿始終的是力的分析、力的平衡,用浮力對比於比較簡單、學生掌握比較好的重力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力的定義是指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有力的存在一定至少有兩個物體存在。

1、研究重力:產生原因;施力物體;大小計算公式;強調浮力也是一種力,要研究一種力研究的就是力的產生原因及三要素。對比重力研究浮力。

2、浮力:產生原因;施力物體;大小計算公式;方向。

第二部分:畫力的示意圖,為後面的力的平衡做鋪墊。

斜面上的物體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示意圖(理解浮力的方向),畫船漂浮在長江和大海里手裏示意圖(為了引入力的平衡),學生訓練畫力的示意圖,其中包括了密度計和潛水艇,為力的平衡及浮力大小分析做好鋪墊。

第三部分:力的平衡

利用力的平衡知識列出平衡方程組,對比船、密度計漂浮在不同液體中時浮力大小不變,可以利用力的平衡知識來求解浮力的大小,解決密度計原理及船在不同水域受到浮力不變的要點。利用潛水艇的浮力變化來鞏固力的平衡解決浮力問題。

小結:

1、分析力學題先畫出受力示意圖(關鍵)

2、根據力的平衡列出平衡方程

3、浮力變化的因素有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體積從而解決浮力問題。

第四部分:力的測量,利用重力和浮力測量的異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重力利用了力的平衡知識,測量浮力利用了力的平衡與合成知識。利用天平或枱秤測量重力利用了反作用力知識,從而引入枱秤或天平上測量浮力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反作用力是物體對液體的壓力,等於枱秤或天平增加的壓力。

第五部分:利用反作用力求解浮力。這是歷年會考題中得分率最低的部分,也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先講解固體在台秤或天平上稱量時為什麼壓力等於重力,利用到了力的平衡和反作用力知識,那麼在原來固體上再加上一個物體後台秤或天平變化的量等於物體重力,從而引入當在液體中加上一個漂浮物體時,增加的量等於物體所受重力,也即等於物體所受浮力,為什麼?讓學生總結得出浮力的反作用力是物體對液體的壓力,等於規則容器底增加的液體壓力,可以利用液體壓力的求法來解決浮力大小問題。

本節課時間比較緊張,內容較多,聽課教師反映內容偏難學生難以接受,是有道理的。但是學生經過類比得出浮力等於壓力後求解浮力變得簡單,很有成就感,而且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了自己困惑很久的問題受到很大鼓舞,整節課每個同學都很投入。今天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這節課不僅解決的浮力的問題,其實也解決很多學生受力分析過程中分析不嚴謹的問題,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浮力複習教學反思篇4

1、經過教學的實施後,對這節課的教學,本人有很大的感觸和收穫。

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意識。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探究性。

興趣有直接或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向過程本身,間接興趣指向活動結果。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説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用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實際設計和實施實驗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了學生的潛在創造動因。

2、構建正確的概念需要充裕的時間

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獲得了能與他們日常生活的觀察相一致的理解。例如,在他們沒有做實驗之前,很多同學認為浮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而沉的物體沒有受到水的浮力,通過實驗之後,以後就算大部分的人認為沉的物體不會受到水的浮力,但是他都不會同意這個觀點的。

3、科學教育,促進思維發展。

科學教育的一個關鍵目標時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不能憑空產生,學生不能在抽象中推理,他必須對某個實驗進行推理、歸納,因此,科學教育需要為學生創造課堂學習情境,提供大量的推理材料或問題讓學生在解決感興趣的問題過程中發展科學思維能力。其次,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發展,教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學生對水的浮力有所瞭解,但要想出體驗浮力的方法對學生來説比較困難,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有什麼方法幫助大家體驗水的浮力是怎樣的,引導學生想到用手壓乒乓球(或泡沫物體),體驗手上的感覺,從而體驗水的浮力。

浮力複習教學反思篇5

本節課主要是對第一章浮力知識進行復習,希望通過本節課的複習學生可以知道浮力的集中計算方法,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體的沉浮條件,知道浮力的應用,會製作密度計。同時學生能夠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也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本節複習課有條不紊的完成了本節的內容,對於本節課對自身來講是有變化的,也存在一些優點。在課前展示學習目標,可以是學生有的放矢。在板書方面使用動態板書形成本節課的只是網絡。對於整節課思路比較清晰,習題針對性比較強。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缺點,需要加以改進。雖然課前就明確了本節課的複習內容,但是在複習的內容並不能完全指向目標以及深淺難易的技巧把握還有待提高。同時在教學中忽視了方法指導,習題設置一方面是複習知識點,另一方面應該將不同的1、2題進行比較,比較這兩道題的不同點,但是課堂中這兩題完全沒有聯繫,讓兩道題的價值得不到完全展現,也錯失了指導學生解題的方法,如果能夠將兩題進行比較,那麼學生一定會有所收穫,也會在這樣的比較重逐漸形成知識的遷移,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透徹。

浮力複習教學反思篇6

這節課從學生學習效果來看:全班所有學生都投入了學習活動,都動手做了實驗,在實驗中認真觀察實驗現象,都有新的發現,都能提出有一定質量的問題。學生髮言積極,都能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思考,懂得了水的浮力的有關知識,部分學生表現出具有廣闊的知識面、強烈的求知慾望和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

在設疑自探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閲讀、思考,這樣才能提出問題。解疑合探環節,讓學生動手完成測量浮力大小的實驗,感受實驗過程,體會交流合作之後成功的喜悦。展示與評價環節,讓學生自己到黑板前展示成果,包括展示實驗過程,講解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計算浮力大小的公式。質疑再探環節,先由學生提問,然後由教師提出預設的拔高問題----浸在水中的物體一定會受到浮力嗎?演示乒乓球實驗,幫助學生開啟思路,解答總結。運動拓展環節,學生先自編題,然後小黑板出示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最後學科班長總結。

物理高效課堂的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表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所以教師一定要退到後台,把講台留給學生。而不是教師在講台上大聲的誇誇其談了。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還是要注意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已有經驗、個性特點和已有知識來安排、組織教學,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程度及時調整教學思路,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習主體的充分體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