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後感8篇 《名著》讀後感 - 故事裏的人生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4W

名著讀後感是指讀者在完成一部經典文學作品之後,對這部作品所產生的感受、看法、體驗等的總結性文字。這些讀後感一方面可以激發讀者的思維深入挖掘作品內涵,同時也能促進讀者文學素養的提高。

名著讀後感8篇 《名著》讀後感 - 故事裏的人生啟示

第1篇

童年,是記憶深處迸發的一顆五光十色的明珠,又猶如茫茫夜空中的羣星,閃爍着璀璨光芒。而在高爾基筆下的《童年》,卻是一部以表現新人成長、刻畫新人形象為主題的作品。

小説所寫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一歲時期的童年生活。三歲喪父的他無奈跟着母親投奔外祖父,然而好景不長,不久後,外祖母長眠地下,外祖父也成了瘋瘋癲癲的人。從此,阿廖沙無法跟隨外祖父生活,被迫走向社會,過着自強自立的生活。

阿廖沙得出了“只要是知識,就是蜜”的結論。把知識比作蜂蜜,把人類比作渴望蜂蜜的生物,表現了對知識極端重視和讚美。如今有不少人覺得知識沒用,但是我卻覺得知識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在我上國小三年級至四年級的那段時期,我非常愛生氣,遇到一點事不如意就發脾氣;可現在的我很少生氣,因為我對知識掌握得多一些,對事物的認識更透徹了一些,我懂得了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知識很重要,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其它種種。

我們要學會堅強、與邪惡作鬥爭。阿廖沙三歲就喪父,而且被帶到一個充滿着鬥爭的家庭。雖然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正義的人的幫助下,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儘管阿廖沙的生活充滿着曲折,但他還是堅強地生存了下來。而我們生活中的困難與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被困難打倒呢?當阿廖沙的母親再次結婚,繼父兇惡無情時,阿廖沙衝動地拿起刀子向繼父刺去。這種衝動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就算繼父兇惡,我們也應該採取理智的方法與他作鬥爭!

讀了這篇小説,令我更加珍惜知識,使我懂得了堅強,讓我學會了怎樣去對待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愛與恨、善與惡!

名著讀後感8篇 《名著》讀後感 - 故事裏的人生啟示 第2張

第2篇

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和生物學家,他一生寫過二百多篇《昆蟲記》。我早聽説《昆蟲記》名揚天下了。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法國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明白了原來每一種昆蟲都是平等的。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精彩,甚至都遠遠超過了我們人類。

昆蟲們和我們一樣,也在不斷的説着話,唱着歌,跳着舞。在屬於他們的樂園裏,在城市田野中飛行走路時,一座被遺忘的花壇,或是一段還沒整修的河堤……也許都有他們的身影,也許連草根底下也會成為它們的樂園。

這些小小的昆蟲,我們應該去觀察發現它們吧!如果你仔細的去觀察,它將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收穫。

比如,夏天生活在樹上的蟬兒,你或者會對它喋喋不休的歌聲、厭煩,你或許會捕捉它當寵物玩耍,蟬小小的生命或許會在你的手中完結。但是你知道蟬的一生嗎?蟬的一生要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我們不應該去討厭它的歌聲。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突然穿起漂亮的衣服,張開美麗的翅膀,能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是多麼的'不易。

昆蟲是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一角。昆蟲的生命應當得到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蟬在內都在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

讀完了《昆蟲記》讓我最終明白,在這個世界,人與自然需要和諧,人與動物需要友誼。只有學會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坦途。這讓我想到佛教中的一種思想:叫眾生平等。

可是對這句話,我只能是歎息:眾生平等,這願望何等的美好,只是眾生何時才能平等阿!很多動物被我們野蠻的屠殺着,花草樹木正在被我們砍伐踐踏,慢慢的減少。它們也是一條條的生命,它們的平等要如何去期待呢?

作為一名三年級的國小生,我無力改變什麼,只能從自身做起,我會呼籲身邊的同學,讓他們明白眾生平等的真正含義。

第3篇

當歲月的轍從20世紀初期的俄國十月革命時期悄然無聲地就轉過百年,駛進21世紀的港口的時候,堅強的保爾仍舊在吶喊着他那句亙古不變的人生誓言,我甚至可以想象他是在用生命吶喊,直至吶喊到聲嘶力竭,然而,這樣的吶喊卻彷彿從耳邊漸行漸遠,到了無法挽留的地步。

當專制瓦解、戰爭遠離、硝煙彌散的時候,瓦解的不僅僅是專制,還有堅持;遠離的不僅僅是戰爭,還有理想;彌散的`不僅僅是硝煙,還有信念。我們這個國家,也同曾經的俄國一樣飽經摧殘,只是革命先輩們倘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只恨自己當年沒當叛徒,因為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今天的浮躁與頹唐!

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就悄悄地長大了,90後開始逐漸成為這個社會的主力軍,只是我常常想,我們的肩上,到底憑藉什麼能夠扛起這主力軍的重任?是化粧品的妖豔,還是遊戲廳的激情?“90後”,的確是現在的“熱點詞彙”,相輔相成的詞語還有迷茫、頹廢、垮掉,我們也曾經煞有其事的與這種“偏見”脣槍舌戰,可是,想在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難道人家説的不對嗎?

90後的內在的其實並不成熟的心靈,加上外在的愈來愈多的誘惑,所得出的最多的結果,就是偏離了滄桑正道。當終於逃離了會考大學聯考,甚至於已經逃離了校園,或是不可逃避地,或是迫不及待地,我們就這樣融進了社會,融進了所謂的自由。

卻發現社會與生活所賞賜的擔子的重量其實早已遠遠超出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也許是肩膀不曾寬厚,也許是根本就不知道也竟沒曾好好學習挑起重擔的本領。

於是,一種更為消極和可怕的思想開始在90後中間蔓延,他們竟開始憤世嫉俗,開始不再相信一切,開始隨波逐流,開始停止曾經鏗鏘有力的前進步伐。

第4篇

19世紀末的美國,一位勇者他將手中的筆化作利刃刺向殘酷的黑暗社會,為人們開啟了光明的時代。他,就是歐亨利。有人説,歐亨利的作品一部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小説中的主人公從為了送給愛人一件聖誕禮物而賣掉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的年輕夫妻到為愛犧牲自己事業的甜蜜愛人到為鼓勵年輕畫家活下去而身染重疾的老畫家,這些人都是大城市中小人物,可他們都抒寫着人間真情。

我們可以在“警察與讚美詩”裏找到社會詬病的“真兇”,在“財神和愛神的較量”中收穫了“麥琪的禮物”,在“最後一片常春藤葉”上體會了“愛的.奉獻”。這些故事都極具戲劇性,令人啼笑皆非。再加上他那幽默風趣的語言,出人意料的結局,讓人在吃驚的同時,又覺得合情合理,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表的悲哀。這種“含淚的微笑”給人內心強大的震撼。

體貼的黛拉為了給丈夫一件像樣的聖誕禮物剪去那一頭棕色小瀑布一樣的點綴隱隱波紋能夠反射出點點光亮的秀髮,送給吉姆一條白金錶鏈。她也遲疑過,不經意落下了兩顆眼淚,落在破舊的紅地毯上,可很快地就消散了。同時,吉姆為了給妻子一件禮物,賣掉了家裏祖傳的金錶為妻子換來了精緻的髮卡。雖然兩人並沒有如願以償地送上合適的禮物但這對夫妻已經受到了來自對方更珍貴的禮物——體貼,細心和真摯的愛。

輕輕合上書,靜靜地閉上眼睛,回想起與家人的點點滴滴,心被一種名為愛的暖流拂過,從前常常希望他人能為自己付出什麼,卻從未用自己的力量關愛、奉獻於身邊的人。只記得父母為了我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的愛,確實如文中所説的那樣,無私的奉獻給愛的人,我便一直是受利者。於是暗暗地對自己説:下一次,要用愛的名義給予對我好的人暖暖的回報。

第5篇

讀起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我總覺得,其他人寫的散文是給別人看的,而他的散文是寫給自己回想的。

我輕輕翻開第一頁,像個不小心走錯路的孩子,莽莽撞撞地闖進了那繽紛地天地。我按照書上的指引,一會兒在“花園裏鬥起蟋蟀,一會兒在茶館裏翻翻書,一會兒幫着大人收葡萄,一會兒和大夥一起跑警報”。初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總覺得有些語言怪怪的,總是提起一些不存在或與要寫事物毫無關聯的東西。有時也會寫出奇特的,與眾不同的感受。可仔細想想,這不就是童年時代的最真實的想法嗎?

我們小時候都會對每個事物有着不一樣的感受。在書中,作者對“款款的飛在牆角花陰”的“鬼蜻蜓”有“一種説不出來的難過”,吃石榴覺得“所得不償勞”,讓我也不由想起小時候也常覺得玩具小人就是我指揮的軍隊,每個顏色也都是各具一種性情。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一定是每個人都有的,可這種感受也是捉摸不定的。汪曾祺先生就是把這種感覺描繪了出來。

小時候,我們的腦子裏也會裝滿奇奇怪怪的東西,有時甚至是自己憑感覺造出的一些沒有的詞。比如作者寫“我的記憶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們的園裏可沒有菖蒲啊”。這句看起來前言不搭後語,是在突兀至極。可如果聯想起我們小時候的思維,就會一下子明白——大家小時候都會有這種陌生而又熟悉的詞語縈繞在腦海中,使我們整天想啊想。有時候也會去問問大人,可這麼遙遠的詞彙,大人哪能想得出呢?

汪曾祺先生寫這些別人看來斷斷續續的文字,也許,每句話都是曾經的一個夢吧。

第6篇

“一個人並不是天生就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卻打不敗他。”這句話出自於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句話是這本書的精華,值得人深入思考。

本書講述了老人聖地亞哥經過數次與鯊魚搏鬥及他捕魚的經驗,讓他捕獲了一條鯊魚,在老人回來的時候,鯊魚肉被其它兇猛的魚奪去,老人空手而歸了。

一條鯊魚,一位老人,一隻小船,一片大海,不禁令人無限感慨、無限遐想。一位老人,永不言敗的精神!一片大海,充滿挑戰;一隻小船,寂寞與苦難;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卻演繹了一個不平凡的經歷。

老人聖地亞哥是個捕魚高手,但,這並不意味着他永遠能捕到魚,可他沒有放棄,堅持自己的信仰和永不言敗的精神,即使最後他空手而歸。

聖地亞哥在出海捕魚時,承受着孤獨、失敗、風暴的侵襲,無數的困難困擾着他。一位老人在逆境中能夠如此自如、不退縮,我們為什麼不能呢?

整個故事敍述的就是關於一個遭遇命運捉弄的古巴老漁民-聖地亞哥的故事,故事中還有關愛他的一個男孩。

老漁民年輕過,愛過、出眾過、幸運過,歲月帶走了主人公飽滿健碩的肌膚,卻無法帶走他英武的體格,帶不走他內心的高貴,更帶不走他的勇猛頑強。鎮上小男孩對他的深情和關愛,這人間寶貴的真情是老漁夫挑戰生命極限生存下來的精神支柱。

他這麼喜愛這條魚,覺得他們之間有那麼多的相像。“它是靠吃活魚維持生命。它不是食腐動物,也不像有些鯊魚那樣,只知道游來游去滿足食慾。它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麼都不怕。”這些話勾勒出老漁夫所欣賞的為人準則:光明、磊落、英勇和高貴。

正如老漁民所想的:每樣東西都殺死別的東西,不過方式不同罷了。捕魚養活了老漁民,同樣也快把他害死了。現在,我們人類大量地開發自然資源,假若我們不帶着對自然的愛任意開採,結果會不會也害死我們人類自己呢?

老漁民的所作所為不正代表了人類在自然界的行為嗎?他所思所想也不正是我們人類精神經常所至的嗎?

第7篇

紅樓夢讀到尾聲時,便會使人看盡大觀園中的人情冷暖。

賈母,在我剛剛閲讀《紅樓夢》時我認為她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她對寶玉的寵愛,對黛玉的熱情,讓我感到大觀園並不是冰冷的,它是温暖的,因為賈母。但隨着之後的閲讀,直至黛玉死後我看到了賈母的冷漠與無情,一位慈母的形象在我心中破滅了,我對於大觀園的幻想也逐漸消失。

王熙鳳,她無疑是《紅樓夢》眾多人物形象中最引人矚目的,相信她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成功、最精彩的文學典型之一。她英俊俏麗這一點相信在第三回中已經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她聰明伶俐大觀園中上上下下都需要她來打理,她殺伐決斷,談笑風生體現了作者反對男尊女卑的思想傾向。她在大觀園中的累累惡行,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自私貪婪,陰險兇殘,生活糜爛的卑劣品質。她的性格是多樣的`也是統一的,善惡兼具。

晴雯的性格與黛玉有些許相似。她們都心高氣傲,真誠直率,眼光敏鋭,口齒鋒利。但不同的是晴雯只是一個奴婢,她沒有黛玉的多愁善感她比黛玉更來得開朗,剛強和潑辣,敢説敢笑敢怒敢罵,不像黛玉那樣嬌貴高雅,我甚至覺得與晴雯相比較黛玉顯得有些許懦弱。晴雯做不出“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詩詞但她卻可以拖着生病的身體勇補雀金裘。

大觀園中有純潔,勇敢的女孩子也有冷漠虛偽的婦人。每每讀一遍紅樓夢每每會有新的感悟,紅學是有趣深奧而又令人悲傷的。趣在於看寶玉與大觀園中的女子相處,悲在於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與封建禮教殘害了多少純潔無辜的少女。

第8篇

從上國中開始起,這本書就經常在課本或者是生活中出現,於是,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那句至理名言也成為了我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並時時鞭策我,當我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它就會為我敲響警鐘,使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平凡的不凡之舉,生活對保爾並不公平,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迎難而上,他的堅強、毅力,韌性源源不斷,因為他心中有夢,他要為實現自己的夢而不懈努力,最終他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可我覺得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戰勝了自己,得到了自己的認可。

每個人都不得不承認,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本身,人身的懶惰、貪婪、慾望我們有時很難去克服,可是小説主人公卻做到了,我想小説的作者也做到了,他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人。

後來人們在閲讀這部作品時,常常激動的熱淚盈眶,他們一遍又一遍的閲讀,並不是為曲折離奇的情節所吸引,事件的發展和結局,他們早已熟知,他們一再閲讀這部作品,只是因為它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激烈的震撼着他們的心靈,給他們帶來無窮的精神力量。

過去雖然也有過成績,我有時也把挫折當做對自己的考驗,可總不能堅持,缺乏毅力,我也因失敗而沮喪,沉淪過,也曾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像現在,不知道每天要做什麼,雖然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方程有些問題還不明白,英語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人生,可以説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練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説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生活和學習所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們沒有理由唉聲歎氣,駐足不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