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集合8篇 收穫滿滿!教師分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5W

近年來,課堂教學質量成為教育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拓展教育資源和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已成為各級教育管理部門的共同任務。為了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和促進教師交流,我們整理了一系列“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集合”,以供教師們參考借鑑。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集合8篇 收穫滿滿!教師分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第1篇

教師: 近年來,隨着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師生之間的教學方式也從教師主導變成了學生主導,即課堂不再是教師的舞台,而是學生的舞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着輔導指引的作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輔導,教師在輔導過程中又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這個過程是雙向的、互動的。

“雙主模式”就是在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也就是怎樣使在教師主導下的課堂中讓學生參與進來共同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同於國內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老師花了很大的精力講課,但學生學習效果很差;也不同於西方國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與教學重點無關的.知識,教師功能極其弱化,學習效率也很低下,教師未能起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雙主模式”正是彌補了以上兩種方式的不足,吸取了兩種方式的長處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

本課堂教學方式,以問題的發現、探究及解決為主要線索,突出教師“啟導”和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合作與互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在運用時,有以下兩點操作要求:

1.從教師主導看:其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設境、啟發、導撥、調控”四個過程之中。要求教師善於把握“啟導”環節,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引起認知衝突,激發探求慾望,促使他們主動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並在嘗試與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1)“境要設得新”。所謂“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即要求教師在深研教材、熟悉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使呈現出的問題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起學生對自己原先的態度、目標及知識的挑戰,從而引發真正的探究興趣。

(2)“啟要啟得巧”。所謂“巧”就是要求教師能運用恰當的言語和態勢,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既要“啟而有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興趣,又要“開而弗達”,不直接提供現成的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3)“導要導得法”。所謂“法”,就是要求教師把握時機。什麼時候該導,什麼時候不該導?什麼學生該用什麼導法?等等,都要精心設計。否則,效果就會不好,甚至適得其反。

(4)“控要控得穩”。所謂“穩”,有兩個含義,一是調控好學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調控好學生的探索進程。因為課堂45分鐘,有一個時間和任務的限制,既要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又要求教師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2.從學生主體看: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質疑、思考、探索、評價”四個學習過程之中。即要求學生以最優化解決問題和提高能力為終極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自己不斷地思考、嘗試、探索與評價,挖掘創造潛能,培養科學素質,提高創造能力。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集合8篇 收穫滿滿!教師分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一。名師觀摩示範課幫助我進一步規範了課堂教學的行為,提高了自己對課堂教學的駕馭水平;

二。注重實驗教學。三節課中,名師們都注意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或自己改進的儀器加強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給學生以非常直觀的物理情景,利於學生儘快理解、掌握有關物理問題;

三。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同學間的互助學習。三節課都採用了分組模式,組內同學互相幫助,合作探究;

四。注重知識點間的銜接。名師們大都精心設計教學中各點間的銜接方式,有的用語言、有的用問題、有的用實驗等把一節課銜接的如行雲流水,自然天成。

五。注重問題的科學探究過程。對課堂的重點或難點,老師都不惜花大力氣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假設、討論、驗證等,最後得出結論。

六。注重多種教學資源的使用。三節課都採用多媒體技術,注重圖片、視頻、生活實例等多種教學資源的整合。

三節示範課都體現一個共同的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把課堂教學融入校本教研之中,把“研究性學習”引進課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能為學生搭建不同的發展平台。教師倡導學生積極的課堂體驗、參與、實踐、合作、互動、交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次鼓勵都體現着深刻的教育內涵,學生表現出來的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的學習情趣以及高超的知識素養均藴含着教師豐厚的課堂教育成果,尤其是葉繼輝老師(贛州文清實驗中學教師,獲20xx年全國創新教學大賽一等獎)和丁慶平老師(於都實驗中學教師,獲20xx年全省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的兩堂課《物體的浮與沉》和《電磁感應》,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樣的課不正體現了“書讓學生讀,疑問讓學生提,問題讓學生想,方法讓學生説,道理讓學生講,結論讓學生下,好壞讓學生評”這一課改的思想。

幾位名師的授課,都在追求一個目標:課堂的'高效性。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多一點學生的參與,少一點老師的替代;多一點交流合作,少一點個別指導;多一點開放,少一點固定;多一點幽默,少一點呆板;多一點思考,少一點囫圇吞棗;多一點精心設計,少一點隨心所欲。

2.要樹立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的個人理想。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新科學、新技術日新月異,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稍一疏忽,就可能趕不上時代的步伐。 這些示範課和講座,有的充實從容;有的自然瀟灑;有的幽默風趣;有的激情飛揚。雖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但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他們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高超的專業素質,崇高的敬業精神和強烈的創新意識,無一不深深震撼着我。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與觀摩,使我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明確了方向,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不斷提高自己。要加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要用現代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指導自己的實踐,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好每一個學生,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3篇

作為一位和信息技術課程同步成長起來的信息技術教師,我目睹了這十幾年來,信息技術這門課的發展並逐步走上正軌,心裏感到無比的欣喜和自豪。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更是學生獲取知識做人求真的主戰場。對於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好好進行研究,如何減少教師的多餘灌輸性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合作性學習,完善課堂教學,創造優質高效的課堂,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學過程必須是師生雙方平等、積極、探索的互動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於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給低年級學生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不認識字,聽不懂教師下達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講解課堂內容,那麼學生可能很難聽懂。於是我就準備了一些非常鮮活,並貼近學生實際的內容,並製作了一些相關的課件,搜索了一些相關軟件輔助教學。例如教學“鼠標用法”時,我選擇了一些有關繪畫方面的軟件來讓學生練習,還有一些小的兒童塗色軟件,讓學生在塗色或是繪畫的過程中,學會畫的整體佈局,學會審美,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更重要的是練習了鼠標的各種用法。達到了設計本課的教學目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不但不難學,而且還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這樣,學生不再被動地去跟隨教師學,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引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術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引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心,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通過指法軟件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我還進行了指法和指法遊戲的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緊扣學生心絃,使他們在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後,有的學生還説:“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説:“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學生,我解決的辦法是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有時還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當聽到老師鼓勵讚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説:“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例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五邊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後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桌合作畫出“五邊形”,最後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五邊形”會畫了,其他的三角形、七邊形等同樣可以很快畫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會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鬆,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我想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必將逐步走向成熟、趨於完善。

第4篇

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説:“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份子的責任。”蔡元培老先生早就就我國的教育提出了一個目標,可要達到這個目標卻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作為教育者——教師,理所當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我們與學生接觸的交流的時間主要是在課堂上,由此課堂上的教學技能成為展現教師的主要舞台。

?課堂教學技能拓展》這本書中講述的很多課堂教學方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結合自己平時教學進行反思,現在我簡單的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刻的'體會。

因學而教——導入新課: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有醖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絃。

講授:講授是教師以語言為載體,向學生傳輸知識的信息、表達思想感情、啟迪學生心智、指導學生學習和調控課堂活動的一類教學行為,講授必須運用語言,但這只是講授的一個條件,關鍵是講的內容在多大程度上能與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生相互作用。

課堂提問:它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長用的手段之一,而這種交流互動是主要、最常用的行為方式就是師生之間的問答。提問技能是教師提出問題或誘導學生質疑發問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理解和應用知識、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的一類教學行為方式。

獨到的板書藝術:課堂教學是一個信息不斷傳遞的過程。板書在教學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學的重點和要點,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內在聯繫,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強度,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學中,我們要合理選擇、靈活運用各種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音樂素質。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有效參與不可或缺。有效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關注學生的“學”,而非教師的“教”,這才是有效教學的生命。“親其師,信其道;疾其師,隱其學。”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要贏得學生的情感認同。

通過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技能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爭取更大的進步。

第5篇

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從中學習到了,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要在短短的45分鐘內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傳輸給學生,保證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就需要自我反思,加強學習,分析學生,制定計劃,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

在本次學習中,我清晰的認識到要想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先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在學習、更新、反思與實踐中提升自己,走向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在這一方面我認為提升備課能力顯的尤為重要。備課是教師教學的關鍵一環。事實上,許多時候因備課不充分而達不到理想教學效果。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以往的備課。因此,我們提出了教師備課的要求:

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學生的主體性。那麼,備課的重點應該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課堂上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該考慮這樣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放在首位,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使備課的過程成為研究學生的過程,不斷弘揚學生主體精神的過程。注重分層次設計,分層佈置作業,幫助學困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做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備課,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設計中提“分層指導,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發展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備課時就要注意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結合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吸收現代教學經驗,引導學生從聲、光、電等方面體驗、實踐、動手。改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教師巡迴指引,學生的疑難,小組討論解決,沒有解決的,提出來組際交流解決。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過程,體現教師的指導,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品質,有效落實“三維”目標。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正因為此,所以課堂上的一切都具有不確定性,隨着教學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一切都需要備課不斷調整,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求教師備課既要體現學生的學,又要體現教師的導。既要體現教師的預設,又能體現可能的生成。有時甚至要跳出教材,深鑽細研,解讀與思考教材,靈活變通教材,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通過教學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有力的支撐,加強自身學習,隨時進行反思、診斷教學能力,檢查自己的實際表現和行為,並判定自身癥結所在,及時更正、加強,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課堂掌控能力。

第6篇

7月中旬,作為省張黎輝名師工作室的成員,我有幸參加了在北戴河舉辦的為期5天的”指向學科核心素養骨幹教師教學創新研討會”,在此非常感謝工作室主持人張黎輝老師給我提供了本次學習的機會。

與劉德武、錢守旺、王君等幾位名師大咖零距離靠近,使我漸學漸長,在一天天的學習中,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在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太缺少”思考”、缺少”研究”了。

”賽課專業户”王君老師,從西部偏遠的鄉村一步步走來,先被北京清華附中聘用為語文特級教師,又成為廣東清瀾山學校首席語文老師,這正是她多年來能”靜下心來思考、抬起頭來走路”經歷的詮釋,聽她的講座使我感觸頗深。

1、經營課堂王君老師主張”得課堂者得天下”,教師不單是要把教學任務放到課堂教學中,更要把育人工作貫穿到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讓教材牽着自己的鼻子走,教學的過程不是用教材引導教學、引導教師自身的過程,而應該換個角度,是教師指導教材、用教材為各種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的過程,這是”愛”與”尊重”的體現,寓”育人”、”智學”為一體,不是隻教教材,而是以”發展”為理念、以”影響”為目的。

2、經營管理王君老師還指出”教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個放手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為了幫助學生管住自己;”理”即是尊重、愛、認同、接納、相信;讓學生時刻體會到”你是吃飯長大的,讀書長大的,也是在愛中長大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相處的關係,教育不存在”強制”、”管制”。

德高望重的劉德武老師,今年都是七十多歲高齡了,但還在教學的第一線孜孜不倦的耕耘着,他對所聽、所講的課都用心記錄、用心分析,他的這種對工作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精神,無時無刻不感召着我。

1、分層設計劉德武老師從他的.教學實例和年輕教師的課堂實錄中,提煉和總結出,無論什麼題型在設計時,都不要單一化,要避免固定了學生的思考,形成思維定勢。比如”選擇題選項”出示時,要有4個層面,一是答案肯定的,二是具體結果雖不確定、但歸類是確定的,三是答案不確定、需要分析與推理,四是答案在指定條件之外的,特別是這第四種答案選項一定要呈現出來,不然會給學生造成認知誤區;另外在”解決問題”訓練時,千萬不要只出一道題,而是要出一組題,進行分層題組式練習,這樣可以打破學生順理成章的思維模式。

2、三步教學劉德武老師特別強調,在一個新知學習探究過程中,一定要分成三步來完成。首先”要思考”,讓學生通過摳字眼、閲讀等審題方式,把握知識學習的方向,實際上思考的過程就是思維上升的過程;其次”再交流”,讓學生在自主需要的過程中,主動與同伴互動、討論,培養合作學習精神,也鍛鍊學生表達能力,同時也梳理了知識;最後”要驗證”,有了先前的思考、交流,學生會產生迫切的驗證慾望,這樣,知識的理解、運用會水到渠成,於無形中自然天成,既鍛鍊了大腦,也發散了思維。

高瞻遠矚的錢守旺校長,雖然頭頂上有了那麼多的光環,取得了那麼多的成就,但在教育教學中從不故步自封,而是不分城鄉,深入學校傳經送寶;同時發揮羣體意識,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創建了很多的”動感課堂”實驗校、實驗基地,他的這種”心繫教育”的情懷,使我備受鼓舞。

1、終身學習錢守旺校長提出”生命中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給自己最佳的投資就是學習”。時代的不斷變遷,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過去的”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説法已經早就落伍,當今的社會在飛速發展,物質的衝擊、理念的刺激,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是抽水機”,這讓我深深的認識到,從古至今,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有與時俱進的理念,其次要有渴求知識的慾望,最後要有堅決的學習力、執行力,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2、創新行動錢守旺校長對核心素養有他精妙闡述,”主要指學生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要”成為能夠健康發展、幸福生活、成功應對未來挑戰的人“。而未來的課改走向是”立德樹人,少教多學”,這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那作為一線的老師,就要深刻領會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付諸到實踐教學中,並要具備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斷自我總結、自我成長,努力做個錢校長提出的”德行品格——有正氣,理想信念——有志氣,膽識魄力——有勇氣,人格節操——有骨氣,文化修養——有底氣,思維品質——有靈氣,學習能力——有才氣,氣質情懷——有人氣”的人。

5天的學習時間雖然轉瞬即逝,但幾位教育大咖獨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卻在時刻衝擊着我的大腦,這是給予了我”一場知識盛宴”、”一場理念大餐”,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要在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黎輝老師的帶領下,始終以這些教育大咖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沉澱,精心思考,完善提高自身業務修為,努力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第7篇

20xx年4月25日,這一天的時間,新街鎮中心校組織全鎮eepo骨幹教師和我們新參加工作的教師在新街完小組織新街鎮有效教育工作總結推進會,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進行eepo有效教學課堂問題診斷。通過張金老師的講説和聽課,使我對這一教學模式又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

本次活動主要分為三個大的議程:一是課堂問題診斷安排和問題解説;二是隨堂聽課,發現課堂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三是組織課堂研討活動,並進行課堂診斷及指導。本着以解決教學中師生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強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並引導教師以課例為載體,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我們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對於此次活動我的收穫如下:

eepo的核心是“有效教育”的思想,是“效率優先、過程優化”的英文縮寫。該理論綜合了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精華,提出優質課要達到六項指標:知識性—個性—創造性、主動—互動—能動。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在課堂40分鐘的具體化和模式化。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所謂“關鍵要素”是指教學中關鍵的知識點、能力點、考點、方法、思維、創造、思品、合作等。關鍵項的提出應該準確及時,語言表述通俗易懂並且準確的代表本堂課的主要呈現。

訓練關鍵點一要注意梯度;二要考慮向度;三要充分用好學生這個人力資源,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迅速打開思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事物。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聽、看、講、想、做、動、靜七個要素換着用,組合着用,並適時進行動靜轉換。動靜轉換主要靠組織形態的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大組活動來調節。一般情況下,生理心理決定了一節課小動2-4次,大動1-2次是比較適宜的。

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的組合,發揮合作學習的效力,保證合作學習的質量。首先的問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問題,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特別是訓練學生的小組水平、大組水平、約定、表達呈現方式。良好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習效益,實現要素組合方式的基本保證。

事先約定、快速流程檢測效果,快速傳遞信息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需要。約定與快速流程檢測的結合,是迅速、有效轉入下個環節學習的前提。流程檢測的目的,一是快速瞭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二也是為了節省時間,減少無效教育狀況的出現。流程檢測得到的結果:如果80%以上的學生達到要求即可轉入下一環節的教學,如不足50%就要及時或課後或下一節課補救。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要看主動權交了沒有。在哪個環節、哪個操作點交,交得怎麼徉?是否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主動權交出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按學生穩定的.個性特徵處理教學素材。

有效教育最大的亮點就是在課堂充分體現放主動權,我們看主動性在課堂上體現主要看三方面。1主動權交了沒有。2在哪個環節、哪個操作點交的。3交得怎麼樣。

工具的使用可以使我們有效教學的課堂更加生動形象。工具的使用主要有:卡、板、磁條、資料袋、教具等。其中,學習卡按大小可分為:微型卡、大卡、中卡、小卡。我們要學會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種材質的板卡作為學習卡。

個性對教學素材是否能進行個性化的處理,學生個性是否得到表現、張揚思維是否個性化。善於聽的、善於看的、善幹想、善於講的、善於做的、好靜的、好動的、反應快的、反應慢的是否得到相應的照顧。

一是看學生的創造慾望是否被激發。二是看創造效果。原來沒有的學生説出來了,做出來了,或者整合了,並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視為有創造性了。

單元組是教育活動中最基本、最便捷、最靈活多樣、最具彈性、最有效的組織形式。小組一般是2—6人;大組一般是6—8人左右,小組的人員組合具有多變性,角色的安排具有彈性。

檢測單元組水平的五項指標分別是:關注、關照、資源利用、傾聽、親和力。

強化是指教師有意義的重複,通過強化讓學生把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流程性檢測,學生的反饋達到80分以上才算得上是一節成功的課堂。

第8篇

“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實質就是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最大空間,更多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而這也是新課程所要求的,所以“小班化教育”的實施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諸多便利,這對於學校的發展來説是有利的。我們學校地處南崗區宣慶小區,隨着這幾年商業發展,這裏的實際居住人口不斷減少,為了適應這種變化,順應教育發展的形式,適應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我校在教育局的指導下98年率先進行了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點滴成績,但是在過去幾年小班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深感到小班化教育外在表現是班級人數少,而實質上是優質教育與人本教育的有機結合。它不僅是一個涉面及廣的大課題,又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整體優化的育人工程。為此,我們認為這一實驗課題的核心應該從整體着眼進行操作,尤其是教師能否真正立足於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小班時間、空間條件,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實效,使學生得到充分、和諧的優質教育,這樣小班教學才能具有其頑強的生命力。那麼,如何在新課程的環境下,抓住這個機遇,利用好小班的有利條件讓學校教學質量有質的提高?把學校建成以小班教學為特色的形質兼美的三園式(花園、學園、樂園)的精品校。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把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實施小班化教育研究作為切入點,並在南崗區教育局初教科的引領下,經過嚴密的課題論證和認真準備,最終將“小班化”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研究確定研究主題。可以説在從事了幾年的“小班化”

小班精品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從整體着眼進行操作,即按整體優化的原則,統籌安排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校多種教育要素、教育資源形成最佳的教育結構,使得“小班化教育”潛在綜合性教育效益得到充分開發。小班教學研究中我們沒有單純停留在我校本階段小班課堂教學研究的一個主題上,而是實施了教育教學同步研究協同管理的策略,使二者有機結合、相互融通、共同促進。同時體現“小班化”教學方法研究與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研討兩項工作有機整和的

教育實驗的操作過程就是實驗方案的實施過程。為此,課題論證結束後,我們便按照操作過程的詳細規劃展開課題研究,對預設進行全面檢驗。但僅僅兩週的行動研究,我們便進入了最初研究的高原期。出現的問題是理論培訓效率低、成效差,教師感到行動研究無從下手。教育教學一體化研究的載體和切入點並沒有找到;方案中研究設想提到的教師明確實驗方向、主動參與、篤學慎思的積極的行動研究狀態我們並沒有看到,實踐使我們感受到預設和生成差別太大,最初我們確實感到了困惑。

行動中的挫折讓我們的感到:修正方案是邁過挫折,使研究獲得進展的關鍵,而這個關鍵在於研究者能否拿出新的研究思路。而新思路來自何方?今天我們可以説新思路來自於管理者的深度的另闢蹊徑的學習、思考;來自於班子成員深入研究現場,立足課堂,對實際發生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實踐考察;來自於團隊成員不斷的探索實踐來自於初教科領導的思想引領,來自於協作體成員的互動交流的頓悟。

隨着“小班化”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越發感到小班教育是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教師為此要潛心研究新的教學策略,同時要掌握具體操作的技術與方法。那麼打造一支能適應“小班化教育”的師資隊伍將是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開展的前提。

豐富的思想內存,豐厚的文化底藴是一切創新的基礎。要使“小班化”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課題取得良好的實效性,強化個體持續性的專題學習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我們努力搭建平台不斷提升教師對“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深層次理解,為課題實驗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立足探究實際激發教師的靈感和機智,促使教師鑽研、探索一套符合小班的教育教學藝術和專業技能。從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施、作業輔導批改到教學評價各個教學環節實施綜合性的技能培訓。

在“小班化”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探索中我們在小班協同管理的基礎上進行了協同教學方法初探。這就需要實驗教師成為多專多能的全科教師。為此,自課題實驗不久,我們就開始持之以恆地對教師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有學校在個人自培基礎上的深層次、系統化的理論培訓,有本校的專業教師進行的專業技能培訓等。特別是英語、計算機等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每週都固定了時間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由於實行這一特殊培訓,使得教師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為小班化的協同教學法的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方法的本質特徵是它的實踐性,“小班化”教學方法亦如此。它是用來指導具體的小班教學實踐的,沒有良好的小班教學方法,小班化的教學活動就無“法”進行。那麼,要使“小班化”教學方法研究取得良好的實效性,就應該引領教師採取行動研究,緊緊抓住影響“小班化”教學方法的三大要素,即:“教師、學生、知識及其載體”、立足於小班的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小班的時間空間優勢反覆實踐,不斷地錘鍊這種針對不同個體進行啟發、指導、激勵、影響訓練的小班因材施教的方法。

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促進教學行為的轉變,讓小班教學過程變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

2、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課題中的“三維目標”主要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合”是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

“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仍然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是教學的基石,同時,它又是載體,學生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都是依附於知識的發生、發展,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而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必須依託教學活動的過程來實現,沒有過程就沒有體驗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三大領域的目標,既各有內涵,又相輔相成。

認真制定符合新課標和學生實際的課時教學目標。課時目標要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同時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水平相適應,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目標是行為的導向,因此教學目標要簡要、明確、具體。

新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位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同時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得主動、紮實,富有成效。

教學設計要考慮以下方面的因素:a主體意識參與,讓學生應該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b主體情感參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應從中得到體現;c主體行為參與,學生的感官要積極參與;d主體時間參與,除師生共同活動外,要安排學生的自主活動;f主體參與深度,鼓勵學生聯繫生產、生活、社會實踐將書本知識“活化”。

教學目標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導向功能,指引着教學活動的方向;評價功能,教學活動中所進行的各種評價都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調節功能,教學程序的設定、教學方式的選擇等等一切具體的課堂學環節均受到教學目標的制約,而經常發生着相應的變化;激勵功能,教學目標對師生雙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也就是説,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還具有重要的管理職能,設計並陳述教學目標,實施目標定向引導,成了課堂管理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教師要盡最大努力去落實和實現教學目標。那種不注重過程與方法而專注於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是不可取的。同樣,如果只追求課堂教學中熱熱鬧鬧、華而不實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識與技能,或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從教學中剝離出來,企望通過講授來實現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可以通過一定的標準進行測試,也可以通過量化進行橫向比較,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可以顯現出來,有時卻是隱性的,給評價會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嘗試通過學生“參與度”,就是從一節課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的學生有多大比例,通過“有效度”,就是問的問題,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它本身的意義、價值有多大等方面進行評價。

“小班化”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雖然是方法,但根子在“小班化”的教育觀念。“小班化”教學方法是教師智慧的折光,它來源於對“小班化”現代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來自於教者對於小班課堂教學的爐火純青的駕馭能力。由於教師的教學經驗、理論水平、“小班化”教學相關知識的儲備及研究深度的有限,讓教師在短時間內直接探究創生出“小班化”的教學方法是不切實際的。為此,我們認為立足小班教學實際辯證客觀地模仿移植有關“小班化”教學方法的前期成果是深入探究的必要環節。尤其是在小班化教學方法個人探索階段,我們鼓勵教師立足於課堂教學實際,採取自我研習、對比研究的方法,對於上海小班化教學研究的已有成果(十種小班化教學方法)進行模仿性探索,做到以模仿實踐驗證體驗其方法的有效性,同時在教師“自我演習”“模仿感受”的基礎上,根據“小班化”教學的實際採取“部分移植法”進行研究。引領教師通過學情師情分析,通過自我研習的感悟,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學方法優化組合的理念精心選擇,將他人總結出的“小班化”教學方法中成功的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移植到自己的教學中來,採取“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行動研究策略,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例如:在北師大版語文第四冊“音序查字法”一課教學中,實驗教師李英採用“自我研習”的實驗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模仿移植,她立足學生對知識掌握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小班的優勢在模仿移植的行動研究中成功地運用了小班化教學方法前期研究成果的兩種方法,即“分層教學法和個別指導法”。分層教學中教師讓本節學習有餘地的學生們自己練習音序查字法並與同伴互動交流。而對於感到吃力的學生則採用個別指導法給予適時充分的點撥引領,讓其逐步領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方法,取得了大班教學無法替代的教學效果。這兩種小班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運用,使教者跳出了原有的教師面向全體講,學生被動聽的大班傳統教法的局面,近而使小班分層教學的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

“小班化”教學方法模仿移植的行動研究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課堂同樣的教法,教學效果迥然。實踐證明教學方法是具有創造性的,而“小班化”教學方法的探究中僅僅是模仿移植是不夠的。“創造”是小班化教學方法的生命,只有不斷地創生才能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才能充分地體現小班的個性化教育特點。俗話説:“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每個教師都會創造,每個教師都必須創造。創造正是小班教學適切性的需要,這種適切性也就是它的靈活性。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被譽為課堂教學方法的一次革命。“小班化”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索中,有“多元智能理論”作為支撐在理論上和教學實效性上都存在很大優勢,當然這種“小班化”教學實效性的產生還有賴於教師充分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潛心研究和實踐探索。實踐中我們感到:目前小班的課堂上缺的不是教學情境,不是活潑有餘的教學氣氛,也不是個別學生的主動參與,而是充分利用小班教育資源上的有利條件來提高個性化教學實踐的教學理論和策略。尤其應該研究“多元智能理論”,讓小班教師餘下的精力更好、更細微地觀察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特點,特別是後進生所具有的那種並非靠筆和紙測試所驗證出來的'有潛質的智能,並以此為基礎使“小班化”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更充分地體現其適切性。(1)依據不同的智能特點,創生運用多種“小班化”的教學方法。加德納教授的教學方法理念是“為理解而教,任何一個概念或技能都能以多種方法來教”“小班化”教學恰好能很好地貫徹這一精神。教師用餘下的精力,能更好更細微的觀察每個學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課上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智能特點從而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教學。(2)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支持的“小班化”教學方法的實踐嘗試。以“多元智能理論”作為支撐的小班化教學方法的實踐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課堂教學中傳授相同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智力特點選擇創生多元的“小班化”的教學方法。例如;有的學生用音樂智能來啟發或導入很合適,有的可能用身體運動智力來教學很奏效。在北師大版第六冊畫“對稱圖形”一節教學中,實驗教師對空間智能較差的學生採用了“手把手圖畫感知”的教學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們在許多方面都是有智慧的,每一個都是獨特的、複雜的和高度個性化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小班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小班化”的教學方法能更充分地體現它的適切性,尤其是通過豐富個性化的“小班化”教學方法的實施,充分發展後進學生的潛在的智能潛能,使其得以更大更均衡發展,以此更好地提高小班因材施教的實效性,這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4、實施“小班化”教學方法研究應與“現代化”教學方法研究緊密結合

“小班化”教學的核心理念是針對學生個性儲備更多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精品教育所取得的實效性。“小班化”的教學方法為實現“小班化”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奠定基礎,為實現小班個性化教學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實踐研究中我們也深刻地感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模仿移植機械化痕跡太重,錯誤地把固定的幾種“小班化”教學方法套在複雜多變的教學活動上是不科學的。探究中學習,學習中探究也讓我們領悟到“教學方法”所藴含的內容之豐富,對於它的研究必須從整體上入手,用相互聯繫的觀點立足教學實踐。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常説的一句話是課題研究中理論引領要高,研究的實際落腳點要放低。課題研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教師擁有豐富的思想內存豐富的文化底藴才能有更好的創新。“小班化”教學方法研究也屬於現代化教學方法範疇。現代教學方法所涉及的領域及其特徵、分類及優化組合和運用問題都是“小班化”教學方法研究所需要的理論指導,其特徵充滿着時代性和先進性。這些對於尚未接觸過這麼多現代教學方法的實驗教師來説現代教學方法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會使教師在改進自己教學方法的研究上視野更加寬廣,基於問題學習研究水平也將隨之提高。同時也能將“小班化”教學方法研究與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兩項研究有機的結合。

馬克思説;“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那麼“小班化”教學方法的課題研究亦如此:必須從“小班化”教學實際出發,在現代化教學方法高層次的理論指導下,在借鑑已有現代化教學方法的經驗和模式下,立足於小班個性教育的特點,充分利用小班教學的優勢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創造性運用所學的教學方法理論,必然會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創生更多的具有實效性的小班化的教學方法。那麼,小班的教師在小班教學中一定會針對每一名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左右逢源,穩中取勝。

實踐研究不是簡單的模仿移植,而是在探索的過程中要敢於否定自我。敢闖、敢幹、勇於改革。那麼,不斷創造出適應小班育人的教育教學方法來將繼續成為宣慶每位教師不斷超越的方向。

(2)調查法:採用向教師、學生問卷調查等方式,分析改進研究工作。

(3)觀察法:確定觀察對象,制定觀察目標,觀察學生實際,並加以分析得出結論。

(4)案例研究法:對某個學生,某一類學生、某一節課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

(5)文獻法:分類閲讀有關文獻資料,發現問題,尋找新的研究思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