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課程教學計劃3篇 制定與實施:從理論到實踐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3W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是指各地針對當地教育發展需求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制定並實施的課程教學計劃。依據不同地區和學校的情況,教學計劃的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教學評估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地方課程教學計劃的實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推動地方教育的發展和創新。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3篇 制定與實施:從理論到實踐

第1篇

學生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論語·十則》,學生對《論語》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文藝園林”“風土畫卷”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諒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名人長廊”:學習屈原、王羲之、魏徵、文天祥等人的高尚品質,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 ”( )“ ”( )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3篇 制定與實施:從理論到實踐 第2張

第2篇

一年級是剛剛踏入學校的國小生們,他們對於這個陌生的地方有很多希奇感,對《地方課程》這本學科也有一種好奇的感覺,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學。大部分學生還不適應國小生課堂常規和日常行為規範,但是還有個別孩子未能脱離幼兒園時的習慣,如上課坐不端正、聽課時愛講空話等。希望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班級中能夠形成樂學、善學、會學的良好學風,在各個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人自然社會》一年級教材是依據浙江省教育廳頒佈的《浙江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標準(通用部分)》編寫的,共有25個課題,涉及《浙江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標準(通用部分)》內容綱要中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與保健、公民道德教育、性健康教育等5個模塊的內容。各個模塊的課題安排大體如下:安全教育:《下課了》、《左和右》、《走路的安全》;

心理健康教育:《我是誰》、《我的身體》、《我們一樣嗎》、《我很聰明》、《管好我的物品》、《和同學一起》、《怎麼辦》、《我做錯了》;

體育與保健:《把手洗乾淨》、《我要喝水》、《套圈》、《玩小棒》、《踢石子》、《挑花線》、《拍手》、《踢毽子》;

公民道德教育:《讓教室更整潔漂亮》、《垃圾箱在哪裏》、《我和新鮮空氣》、《我説話的聲音》、《我的家》;

1、每課時的安排儘可能聯繫家鄉的'實際,給學生提供觀察、説話、操作以及想一想、寫一寫的過程。

2、側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觀察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精神和學習

1、自身要努力學習,更新觀念,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

2、加強思想教育,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課前預備,課後複習,學習時專心致志,平時善於收集家鄉的資料等。

第3篇

我認為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自身發展和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也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尤其是中學生身心發展與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科學技術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以及他們自身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促進學生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在體育教學工作中,最突出的優勢是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依據自己淺薄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認識: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特殊工作,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雙邊活動,與其它學科一樣,體育教學也很重要,傳統的體育教學一般採取講解示範的方法進行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優美的規範的動作完成示範動作。

眾所周知“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更應嚴於律已,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必須首先嚴格的做到,如教師不能規範優美地做好所教動作,那麼,學生就會對教師甚至對體育課產生不良的情緒及看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前準備不僅完成教學內容,更應將動作熟練的準備好,這樣,學生在上課時見到教師嚴謹認真熟練的動作就會激發他們的興趣,再加以細緻精心的講解,學生們肯定興趣盎然。例如就拿廣播操來説,教師示範動作不到位不標準,叫學生怎樣來做好呢?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體育教學,學生的個性差異表現的尤為明顯,例如,有的學生天生好動,活潑開朗;有的嫻靜不愛動------針對學生們的這些個性差異,教師應該對學生採取多方面的説服教育,利用課上、課下時間進行,必要時協同各科任課教師,甚至家長來全方面的進行,讓學生對身體健康有一個全新的註釋,使其充分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從其本身深刻意識到為社會做貢獻沒有強健有力的身體作保證,就失去了其更多地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的機會,使學生逐漸地產生一種想具有健康體魄的願望,教師循序漸進地,因勢利導地利用多種方式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肯定能產生意想不到地效果。在此前提下,教師教得賣勁,學生學得起勁,學生們掌握運動技能、技巧的慾望愈強,那麼,完成教學任務的效果就顯而易見了。

體育教學與其他教學不同之處甚多,其區別主要在於室外課較多,學生活動情況明顯,對此,教師教學時應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依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身體特點,對學生的活動做好安排,尤其是針對學生活潑好動、可塑性極強的這些特點教師應準備好教學過程中所需的遊戲,使學生能在遊戲中既學到技能、技巧,鍛鍊了身體,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培養提高學生興趣的目的。例如隊列來説,就叫學生向左轉、向右轉等等,學生就會覺的沒勁,而你在隊列中安排一點小遊戲進去,既達到了教學效果,又激發了學生興趣。

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説的“教無定法”教學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如教師教學時,學生、教師不能互動,則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就不能稱三維教學。因此,充分培養提高學生的興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就是‘活潑好動,求知慾極強,表現欲很高’,對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採用多種形式手段,使學生們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如有的學生跳得高跳得遠,有的跑得快,有時打籃球不錯。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教師就應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展現自己閃光點機會,這就需舉行有意義的比賽,學生在比賽中展現了自己不同的閃光點,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同學,但在某個特定的比賽項目中他是矯矯者,這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教師加以適當引導,相信其興趣肯定會與日俱增。當然,對於競賽的組織、運作,教師必須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基礎上進行,以便於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參與併發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要想提高全民素質,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培養、提高學生的興趣,是關鍵之所在,只要我們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調動了他們的能動性、主動性,教師因勢利導,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在體育中進行智育教育,想信學生們肯定能撐起建設祖國明天的一片最藍的天。

改進之處:對新教材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沒有明確的方向,研究不夠,所以在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以往體育課堂教學以我為中心,使師生關係處於我教你練、我説你聽、我喊你跑的狀態,使學生身順耳而心違。以往我重教材、輕學生,不顧教材是否有競技化傾向,也不顧及學生是否存在能力的差異,只注重如何完成教材內容,如何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與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更談不上什麼創造性。在教學模式上單一,教師講解,示範,學生練習,糾正動作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程式化的分組教學模式及場地佈置形式,單純的“教”“練”為主的方法、觀念,在方法主體上單純的練身為主的方法,學生沒有一個寬鬆的情境及練習環境,使學生身心沒有愉悦的投入練習。

本人的改進措施和對策是認真體會新教材的理念和思路,注重“以學生為本”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來。要在今後教學中改變過去單純地追求身體(體質)的發展和運動技術的傳習,改變為在新的健康理念指導下的體育健康教學,真正使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健康的發展。

在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身心發展特徵的基礎上,努力創設開放式教學情境,營造寬鬆的思維氛圍,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教師作為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輔導者、觀察者、評價者出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在寬鬆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參與中體驗體育快樂與成功。

在教材上進行重新分類,去掉了過去一些純競技性項目,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改為一些興趣性的項目,如跳躍教材,過去的跳高、跳遠項目沒有明確提出,而是改為跑動中跳上高處,越過一定高度,跑動中跳過一定遠度,由教師和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去選擇練習的內容和方式,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掌握一些簡單的鍛鍊方式,發展素質。對教材巧妙地運用“疊加”、“拓展”,對某些教材進行再創造。如在跑的練習中創設多個情境遊戲,將教材難點分解,使學生在遊戲情境中理解掌握動作,並使學生了解跑的四大技術。

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認知規律、運動技術形成的規律等,大膽運用情境模式,自己選擇、自主練習、自我評價、自覺調控,合作學習模式等,從而提高了學習與練習的`熱情,加深了對所學的知識、動作的記憶,使學生在教師的設置情境中活動、觀察、交流、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受到鍛鍊和教育。教師賦予教育的內涵,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針對不同的教材,通過運用各種模式進行實驗,使教學理論上,實驗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打破過去程式化的分組教學模式及場地佈置形式,創設寬鬆的情境及練習環境,使學生身心愉悦的投入練習。從理念上根本改變了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的思路,在體育教學手段上從過去的以單純的“教”“練”為主的方法、觀念轉向在教師指導啟發下,以學生“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在方法主體上由過去單純的練身為主的方法,擴展為“育人、育體、育心”的綜合多樣化體系。

在龔老師課堂教學優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在他的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得很好;而且龔老師也很注重教育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當然現實教學中的不足,也有着“分數至上”時代的烙印。值得高興的是,龔老師已認識到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養成終身健身的習慣與理念是體育教學的重點。相信隨着理念改變和具體措施的落實,龔老師的體育課必將是豐富多彩和受廣大學生歡迎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