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5篇 "智慧之啟迪:國中生領悟論語之道"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6W

論語是我國古代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為“儒家經典”。國中生學習論語不僅有助於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更能提高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本文將分享一些國中生對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啟發和思考。

國中生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5篇

第1篇

今天心血來潮,翻了翻給女兒買的課外優秀讀物《論語》。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辦法。孔子説:“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有疑問就保留,謹慎地説出無疑問、有把握的事,就能減少錯誤;多看看,保留疑問,謹慎地實行無疑問的事,就能減少後悔。説話少出錯,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的機會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從事學校中層領導幾年了,活沒少幹,事沒少做,成績也沒少出。可是人際關係及上下級關係處得就是不怎麼樣。有時候總結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有時候埋怨自己不會處事。有人説,做得多就錯得多。當今天看了孔子教導弟子的話之後,我才知道,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人要善於傾聽和觀察。人長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麼的呢?絕對不是擺設,眼睛和耳朵是大腦的前鋒偵探,大腦司令部根據先鋒反饋的消息再指揮嘴或手等做出語言或行動。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聞闕疑”,多方面聽取意見,然後經過大腦的全面思考和正確判斷,確定無疑問有把握的方案,再“謹言”,而無把握的方案,就可以棄之不言,謂“其餘”。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見闕殆”,多方面瞭解借鑑曾經出現過的類似的有過失和問題的事件,反饋給大腦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確定無疑問的路子,再“慎行”,而無把握的路子,或者經別人驗證不可行的路子,就成為“其餘”之列了。

孔子説,只有這樣,你説錯話,做錯事的機率會很少,你後悔的次數也很少,這樣就“祿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捨觀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於借鑑利“前車之覆做後車之鑑”。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善於聽取眾人的.意見而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才會不做或少做後悔事。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換車字旁音為倪),小車無軏,(音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話説,一諾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沒有講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國小,説好了,把投稿地址發給那個國小的教導主任的,可是回來之後,把那個郵箱和電話不知道放哪兒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沒有發。心裏很是愧疚。可是等後來找到郵箱的時候,那個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兒了。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佈置學校教師學生做手工製作的事情,有的班級做得很認真,像此類的活動,一定要評比,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可是由於自己工作拖拉,沒有認真的評選,也沒有及時地總結,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以後對此類事情要引起重視。必須明確規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讓別人知道做的結局怎麼樣,有佈置有檢查,才能落到實效。

國中生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5篇

第2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確實熟悉這幾句話,但是你們知道它出自哪裏嗎?它就是中國古代鉅著《論語》裏的第一篇。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所,它一直被人們推崇為膾炙人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本書,是後人記錄孟子及其學術著作弟子言論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國觀點以及他評價古代聖賢的言論,是中國古代最基本、最簡單、卻又最不可缺少雖的道德修養準則。在古代這本書被視為古時兒童的啟蒙讀物。

我讀完這本書後終於了它為什麼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了。書中有這樣幾大部分:學而篇,為政篇,里仁篇······。這些惡行篇目中的言行和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為好學也已矣。“馬融的這句話意思是:”每天學習不知道的知識,每月都不忘自己學過的知識,這樣就算是好學之人了。“這裏我還看到了一個叫孫敬的好學之人,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中同,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讀書。他天資聰穎到夜裏讀書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繩子栓在頭髮上才,把另一頭固定在房樑上,這樣他就不會看着看着睡着了。他就是憑藉這樣的刻苦研習學習精神,或使自己成為了一代鴻儒。如果我們現在學習對法都能有他的這股頭懸樑的勁頭,還有什麼學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書時,看一會兒就想回去玩,真是慚愧!對,我也要成為好學之人。只要下定決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這樣一句話:”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始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意思是:”雖然會背《詩經》三百篇,但是把國家政治轉交他,卻不能治理;讓他出使諸國,不能獨立辦事,雖背得多,但不會運用,又有何用呢?“讀到這裏我腦中所立刻浮現了一個故事——《紙上談兵》。故事的`主人公武王趙括把姜太公背的滾瓜爛熟,談起打仗,他父親是趙國有名的大將都説不過他。可秦王讓他去帶兵打仗,他卻不會根據實際靈活變通,結果誤國誤民,慘死在戰場上。這又讓我明白了:我們既要成為好學之人多讀書,同時也要學會靈活運用,做個會學之人,活學活用,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智慧。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細咀嚼,久久回味,如同親自聆聽了孔子的先師教導,也希望同學們有空來讀一讀這本書,體味經典,對話聖賢,它會讓你終身受益,帶你走向不遠處的輝煌!

第3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了一個不敢夢想,害怕失敗的人。面對心嚮往之的事物我退卻了,漸漸的學會用“無所謂”三個字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失落與難過。有時候,當我無法不面對污濁的空氣,擁擠的空間,我發現我再也找不回當年那個呼着“小時不識日”的我了。

而這種心態,在遇到孔子的'時候發生了轉變。我開始相信有那麼一種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卻還在用自己的心為這個日漸不堪的社會做着奉獻,還在為類似“挾泰山以超北海”的夢想堅持着。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從來沒有一個人像荷蓧丈人那樣用犀利的語言抨擊我的夢想,因為我沒有夢想,準確地説,是沒有擁有靈魂的夢想。

曾幾何時,我也“傻傻”地去給老人讓座,在地上撿了錢去交給警察叔叔,看見同學抄作業會嚴厲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車會裝睡覺,看到同學抄作業會走過去笑着對他説:“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隊的我也不會管,對着不喜歡的事我會笑,對着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當我以一個“完美無缺”的姿態重新站起的時候,我以為我不會再受傷了。可是,我錯了,我躲不了。我終歸不能像孔子一樣喊出:“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在一個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公平難覓的年代,説出這樣的話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讓我敬佩。因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愛人”。我無數次地希望這個世界充滿仁,可是太難了,現在尚且做不到,更何況孔子所處的時代?於是我想起一個面色枯槁卻神情依然煥發光彩的人,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説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當他面對外界“今之從政者殆爾”,悵然若失地説“鳥獸不與同羣”時,誰又能夠像他一樣輕撫琴絃,淺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我輕撫着這冷漠的紙張,讀着那些漸漸消逝在時空中的文字,我徹底折服了。高中作文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麼,因為真正的君子是絕不會為殘酷的現實所擊敗,絕不會懷疑自己所選擇的路,也絕不會因為身處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環境的惡劣。他們會自己動手,用自己的行為去改變環境。

孔先生教會我的,讓我終生受用。他在夢裏告訴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先生,我會努力做到的,因為夢想已經回來了。

第4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幾句話,但是你們知道它出自哪裏嗎?它就是中國古代鉅著《論語》裏的第一篇。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們推崇為經典,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本書,是後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國觀點以及他評價古代聖賢的言論,是中國古代最基本、最簡單、卻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養準則。在古代這本書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

我讀完這本書後終於明白了它為什麼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了。書中有這樣幾大部分:學而篇,為政篇,里仁篇······。這些篇目中的言論和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為好學也已矣。“子夏的這句話意思是:”每天學習不知道的知識,每月都不忘自己學過的知識,這樣就算是好學之人了。“這裏我還看到了一個叫孫敬的好學之人,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中,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讀書。他刻苦到夜裏讀書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繩子栓在頭髮上,把另一頭固定在房樑上,這樣他就不會看着看着睡着了。他就是憑藉這樣的刻苦學習精神,使自己成為了一代鴻儒。如果我們現在學習都能有他的這股頭懸樑的勁頭,還有什麼學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書時,看一會兒就想去玩,真是慚愧!對,我也要成為好學之人。只要下定決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這樣一句話:”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始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意思是:”雖然會背《詩經》三百篇,但是把國家政治交給他,卻不能治理;讓他出使諸國,不能獨立辦事,雖背得多,但不會運用,又有何用呢?“讀到這裏我腦中立刻浮現了一個故事——《紙上談兵》。故事的主人公趙括把兵法背的滾瓜爛熟,談起打仗,他父親是趙國有名的大將都説不過他。可趙王讓他去帶兵打仗,他卻不會根據實際靈活變通,結果誤國誤民,慘死在戰場上。這又讓我明白了:我們既要成為好學之人多讀書,同時也要學會靈活運用,做個會學之人,活學活用,知識才能轉變成智慧。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細咀嚼,久久回味,像是親自聆聽了孔子的教導,也希望同學們有空來讀一讀這本書,體味經典,對話聖賢,它會讓你終身受益,帶你走向不遠處的輝煌!

第5篇

今天心血來潮,翻了翻給女兒買的課外優秀讀物《論語》。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向問孔子請教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辦法。孔子説:“多談談別人的意見,有疑問就保留,小心謹慎地説出無疑問、有把握的事,就能減少錯誤;多看看,保留疑問,謹慎地施行無疑問的事,就能減少後悔。説話少出錯,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的機會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從事國小中層領導幾年了,活沒少幹,事沒少做,成績也沒少出。可是人際關係及上下級關係處得就是不怎麼樣。有時候回顧原因是沒有自己沒有能力,一般來説埋怨自己不會處事。有人説,做得多就錯得多。當今天看了孔子教導弟子的話之後,我才知道,其他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人要善於傾聽和觀察。人長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麼的呢?絕對不是擺設,眼睛和耳朵是大腦的前鋒偵探,大腦司令部或先鋒反饋的消息再指揮嘴或手等做出語言根據行動。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聞闕疑”,多方面聽取意見,然後自省經過大腦的全面思考和正確假設,確定無疑問有把握的方案,再“謹言”,而無把握的方案,就可以棄之不言,謂“其餘”。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見闕殆”,多方面瞭解借鑑曾經出現過的類似的有過失和問題的政治事件,反饋給大腦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確定無疑問的路子,再“慎行”,而無把握的路子,或者經別人路子標定不可行的路子,就成為“其餘”之列了。

孔子説,只有這樣,你説錯話,並謂的機率會很少,你後悔的次數也絕少,這樣就“祿在其中矣。”

可看孔子的取捨觀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勤於借鑑利“前車之覆做後車之鑑”。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善於聽取眾人的意見而做出明智的選擇。後悔這樣才會不做或少做內疚事。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換車字旁音為倪),小車無軏,(音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話説,一諾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沒有講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中學,説好了,把投稿教誨地址發給那個國小的教導主任的,可是回來之後,電話把那個郵箱和電話不知道放哪兒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沒有寄。心裏很是愧疚。可是等後來找到郵箱的.時候,那個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兒了。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佈置學校教師學生做中國小手工製片的事情,有的班級做得很嚴肅認真,像此類的活動,一定要評比,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可是由於自己工作拖拉,沒有認真的評選,也沒有及時地總結,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從此以後對此類事情事情要引起重視。必須明確規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下會製做,讓別人知道做的結局怎麼樣,有佈置有檢查,才能落到實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