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4篇 “聆聽聖賢教誨——論語讀書筆記”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3W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哲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筆者將通過閲讀《論語》所得的一些心得體會進行總結和分享,希望能夠有所啟示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儒家思想。

論語讀書筆記4篇 “聆聽聖賢教誨——論語讀書筆記”

第1篇

感謝學校開了讀經典這門課程,我們語文謝老師帶領着我們早晚吟誦。在幼兒園的時候背誦過《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國學經典,我對古文化很好奇,雖然很多不太理解其中的涵義,但是謝老師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慢慢就能體會書本中的道理,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老師告訴我們,《論語》是我國儒家經典核心著作,記載着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古人説: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多麼有用途,“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對我來説有些深奧,但是從讀經典這幾個月以來,加大了識字量,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朗誦能力,對學習尤其是學習語文助力不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認真讀書,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書中篇篇經典,“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一節我最喜歡,意思是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否温習了呢?我們要誠實守信,不撒謊,學習認真,温習功課,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和朋友的信任。時刻提醒自己,約束自己。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説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做好這些,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陶冶我們的性情。當然這些很多是老師和父母講給我聽的一些理解,我要按照孔子説的那樣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讀好經典,不斷提高自己。

論語讀書筆記4篇 “聆聽聖賢教誨——論語讀書筆記” 第2張

第2篇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三味書屋舉辦的經典誦讀“《論語》10+10”夏令營。

子舒老師告訴我們,《論語》是記錄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我心目中,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子舒老師像講故事一樣跟我們講述其中的道理。一下拉近了古代和現代的距離。其中有許多句子耐人尋味,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嗎?這裏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是啊,在學習中,有時候學過了的字在應用時我卻不知道怎麼寫,就是因為學過之後沒有複習,沒有牢記。我們應該經常複習,掌握好它的形態、字的意義,讓這些字牢牢地記腦袋裏,就不會忘記了。我們讀書要經常讀,多讀書才會學到新的知識,學過的東西一定要複習,“温故而知新”,只有這樣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上;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取長補短。這裏説的是隻要虛心求教,處處留心,處處都有老師。

?論語》中還提到:做了好事不一定要別人知道和理解。不管別人理不理解,知不知道,都應該多做好事。還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有道德的人。雖然,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孔子思想卻代代相傳。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要好好學習,努力做一個正直,謙遜,與人為善的人,即使不能成為參天大樹,也要做好一顆螺絲釘。

第3篇

真理是最樸素的,就好像春天永遠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當我捧起《論語》時,就好像坐在杏壇之下、白果樹旁,聽聖人諄諄的教導,如沐春風,心靈在激盪中得到慰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讓我學會了謙遜,知道了“見賢思齊”的內涵,懂得了人無完人、人人皆有閃光點的道理。在我自大、驕傲時能低下高傲的頭、彎下不可一世的胸膛。虛心向他人學習,讓我變得充實;發現他人的缺點,讓我學會了自省。

雖不為師,但老師的教學方法卻與我息息相關。聖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啟發誘導教學法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學會了學習。在我學習中陷入了困境,欲求而不得之時,我知道了應該如何應對,在什麼情況下是向老師請教的最好時機,充分發掘了我的潛能,又讓我享受到了欲求而得之的快樂。

聖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讓我在學習中幾多埋怨的心結打開了。長期以來,我因為對數學缺乏學習的興趣而沒有學習的動力。在其他學科的成績在班內名列前茅時,唯有數學成績像耀眼流星後微弱的尾巴。為此,我痛苦過,也努力過,但付出之後的結果總不令人滿意,數學成了讓我恐懼的學科。在這種境況下,我步入了八年級,這時候我突然發現老師問我的問題我總能回答出來了,上課時也不再心情忐忑了。漸漸地,我有了主動學習數學的衝動,課堂上準確的回答,老師的表揚讓我的信心也足了(實不知我回答的問題都比別人的簡單)。成績竟然真的突飛猛進的上升。後來,當我問起老師他是怎麼讓我這塊頑石開竅時,他只笑着説了一句話:當時你的底子有點差。我明白了······此時,我彷彿從老師的笑容中看到了聖人的影子。

“賢哉,回也。”我在學習與生活中的點滴進步,總能從老師或者家長那兒得到獎勵,有時雖只是一個讚許的眼神,也會令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悦,從而增強了我學習的動力。“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當我犯錯時,老師和家長又儼然像孔聖人一樣對我嚴加管教,受到應有的懲罰。句句嚴厲的話語會令我如醍醐灌頂,激活我內心深處的良知,在反省中再走人生路。

?論語》,沒有讓我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打開《論語》,我就如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正坐在杏壇邊、白果樹下,傾聽聖人的諄諄教導,那一句句話語如心靈的及湯滋潤着我的心田,淨化着我的靈魂。

?論語》,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本書,謝謝你與我同行。

第4篇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從上國小一年級開始,老師讓我們每星期做讀書筆記積累好詞好句。老師告訴我們讀書一定要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樣才能把書讀好,做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我讀過一本書《論語》這是儒家經典。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美好藍圖描繪,又有人性與政治、道德文化裏面故事十分精彩讓我特別喜歡。

記得有一篇是這樣: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他的祖先是名門,到了父親那代家敗了。張衡從小就生活得十分清苦,雖然家境貧寒,但張衡從不自暴自棄,放縱自己,反而更加努力他天生聰明,十分好學。通過各種辦法找書來讀,他對知識十分渴望。他喜歡晚上一個人對着天空數星星,滿天星星吸引他漸漸地他對天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他喜歡聽祖母講嬋娥奔月的故事,他邊聽邊思考,為什麼晚上會有月亮,白天月亮到那裏去。祖父留下好多書,他用幾年時間就全部讀完。張衡和書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讀了這篇故事深有感觸,我想一想平常就有些慚愧。以前爸爸媽媽讓我多寫一些字,我就不高興,一會兒跑來跑去,一會兒看電視。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心裏總有委屈,就知道讓我寫字。有一次,我把作業本上的字寫得東倒西歪。媽媽看見了讓我擦掉重寫,我不但沒有寫好,反而把作業本弄破了,媽媽狠狠地打了我,讓我道歉,我也要把自己想法説出來,才認錯。可我想如果不是爸爸媽媽嚴厲也寫不好今天的字,我決定以後一定要聽爸媽的話做一個學會感恩的好孩子。

書,使我開動腦筋,使我快樂,使我分真假,理解善惡,書增長我知識開闊了我眼界,學會了感恩伴我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