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説課稿3篇 《有的人》:存在的意義與人生價值——一份生命的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9W

《有的人》是一篇優秀的散文,由魯迅先生撰寫。這篇文章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筆觸,勾勒出了現實社會中各種人物形象。本文將針對該文進行深入解讀,探討作者對人性本質和社會現實的思考。

《有的人》説課稿3篇 《有的人》:存在的意義與人生價值——一份生命的思考

第1篇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有的人》,下面我就按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説課。

本單元編選的5篇詩文均是勵志類,它們雖然時代不同,體裁不同,但它們的價值取向是相同的,我想,其目的是激勵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有的人》是詩人藏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詩人蔘觀了北京的魯迅故居。看了魯迅先生生前工作過的地方,聯想到魯迅一生不懈的奮鬥,詩人感慨地説:“人民的愛憎是分明的,對於為革命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有的人》這首詩熱情地謳歌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諷和鞭撻了反動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同時向我們提出了人生價值的重大課題。全詩結構完整緊湊,感情表達強烈真摯,飽含詩人多年來對歷史和現實的觀察和體驗,融人了作者愛憎分明的真摯感情

教授這堂課,我的做法是通過反覆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搏,加深對詩歌主旨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從這首詩的形式美、韻律美、意象美、哲理美等幾個方面去體味、理解。

詩,是最精妙的語言藝術,用最少的字詞,最簡練的結構,最優美的音韻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有無言之美,無盡之意。因此被譽為是“藝術中的藝術,文學中的文學”。詩中營造的意象與意境,能使人沉浸乃至陶醉。為了表明教師對詩的認識與理解,我拿當下網絡流行的“梨花”詩,與本詩對比,藉以加強學生印象,並辯明是非。

通過誦讀理解這首詩。“三分詩七分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教師點撥理解這首詩歌的形式美、韻律美、意象美、哲理美,並領會這首詩的主題。

首先我們介紹作者與寫作背景,然後提問同學有關魯迅的知識,重點介紹《自嘲》,從而引出這首詩《有的人》。教師配樂朗誦這首詩。同學們自讀,配樂誦讀。然後從詩歌的形式美、韻律美、意象美、哲理美等幾方面進行學習,並總結這首詩對比寫法

《有的人》説課稿3篇 《有的人》:存在的意義與人生價值——一份生命的思考 第2張

第2篇

?有的人》一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組的最後一篇課文。本組課文集中了關於魯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有的人》是詩人藏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詩人蔘觀了北京的魯迅故居。看了魯迅先生生前工作過的地方,聯想到魯迅一生不懈的奮鬥,詩人感慨地説:“人民的愛憎是分明的,對於為革命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由此他寫下了這一首哲理詩。這首詩用對比的方法説明哲理,詩中提煉了幾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對比中深化主題,從而抒發紀念魯迅先生的感受,頌揚魯迅先生“俯手甘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諷和鞭撻了反動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同時向我們提出了人生價值的重大課題。在學習時,要通過反覆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搏,加深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語文新課標指出,閲讀詩歌“要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要通過誦讀“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根據以上的理念和本組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學生儘管是第一次接觸魯迅,但在有了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基礎上,他們對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和精神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加上我之前讓學生上網去搜集關於魯迅的資料,他們應該不難理解本詩讚頌像魯迅這樣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甘為人民和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只是本班學生朗讀的基礎不是很好,在誦讀中體味詩歌感情上也許存在一定難度。

本篇課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詩人在詩歌中的愛憎分明,感情強烈,應該讓學生在閲讀和誦讀中加以體會,為此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前一種人”和“後一種人”的表現及結局不同,理解這兩種人分別是什麼樣的人,進而讚頌哪些人,貶斥哪些人。引導他們去自主探究、和同學交流課文內容,感受自學成功的喜悦。

2、誦讀法:在理解了詩歌的基礎上,詩歌要用感情去讀。通過誦讀,學生在大腦中能產生意象的聯想,從而加深對詩歌的體驗。為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多方位去讀,多形式去讀,同時教師也要指導朗讀和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意和詩情。

鑑於文章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主要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探究法:通過閲讀和探究,主要引導學生學會信息概括、言語表達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

2、指導朗讀:朗讀是本課的重要目標,必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範讀,讓學生通過詩歌的聲調、節奏等方面去感悟,努力提高他們的誦讀水平。

教師用課件展示同志對魯迅先生的評價語,導入:同志一連用了5個“最”字,論定了魯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無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6日,魯迅先生因病逝世,臨終他説,“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們真的那麼容易忘掉他嗎?事隔十三年後,詩人臧克家在北京參觀了魯迅故居,有感而發,寫下了詩歌《有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看到題目,你們對這首詩歌會有什麼問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嗎?你想從中知道什麼呢?

(設計意圖:引用偉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為學生理解本課的內容和思想定下基調,為下面的學習鋪墊。同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發出疑問,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本環節主要介紹魯迅先生的生平簡介和著作,瞭解詩人臧克家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這首詩歌。

(設計意圖:縮短作品和現實的距離,加深對詩歌內容的印象,繼續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每句詩讀流利。

(3)質疑探究:這裏前四節詩都有兩個“有的人”,它們的意思一樣嗎?這裏寫幾種人?魯迅是哪種人?另一種又是些什麼人?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通過學生的自讀以及和同桌的交流,明確這裏寫了兩種不同的人,同時理解魯迅先生是雖死猶生的那種人,他和反動統治者的行屍走肉有這根本的區別。

(4)討論、點撥:從題目“紀念魯迅有感”中,我們知道作者就是要讚頌魯迅先生,找找看,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是讚頌魯迅先生的?兩種人的結局一樣嗎?為什麼結局會不一樣?我們對待這兩種人要有什麼樣的感情?設計以上的問題就是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去閲讀探究,教師因勢利導,抓住句子“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和“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理解魯迅先生和反動統治者對人民的態度不同,結局也就不同,提煉學生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以及對反動統治者的貶斥和痛恨。

(設計意圖:理解詩意是本文教學的第一要務,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好教學問題,幫助學生省時高效理解詩意,既要放手給學生閲讀感悟,也要適當引導點撥,提升他們的理解。)

(1)教師範讀,引導學生交流聽後體會:你們聽到老師朗讀詩歌時的聲調、節奏都一樣嗎?感情都一樣嗎?在學生交流之後,教師明確:魯迅先生和前一種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有着強烈的對比,因此在朗讀中要讀出不同的感情來。詩歌讚頌了魯迅先生這樣的人,也貶斥了反動統治者,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去朗讀呢?交流小結:第一種人要讀出鄙夷、蔑視的感情,第二種人要讀出肯定、讚揚的感情。

(2)多角度練讀,學生採用同桌比讀、男女比讀等多種形式去練習,強化誦讀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對教師的範讀,一方面能引導學生體會到詩歌的對比寫法,另一方面進一步感受到詩意和詩情,感悟到朗讀的魅力,激發他們朗讀的興趣。採用形式多樣的朗讀練習,維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愉快地學習。)

(1)這首詩讚頌了魯迅先生,貶斥了反動統治者,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交流後小結:魯迅先生給人民當牛馬,情願做野草和敵人鬥爭,人民永遠記住他;而反動統治者卻剝削人民,欺壓人民,人民當然要痛恨他們。

(3)課後蒐集關於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和同學分享、交流。

(設計意圖:小結本詩的寫作目的,昇華學生對魯迅先生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最後的拓展學習能讓學生走出課堂,進一步瞭解魯迅的光輝形象。)

第3篇

?有的人》是八下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在內容編排上此單元屬於人生體驗類,選文的目的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對生活經歷的體驗,促進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認識.《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這首詩用對比的方法説明道理,詩中提煉了兩個具有高度概括的形象,頌揚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諷和鞭撻了xxx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同時向我們提出了人生價值的重大課題.朗讀及對比手法的運用是重點,化抽象的思維轉為形象的表述是難點.

學習《有的人》以前,八年級學生已經在七年級和八年級上學期學習過詩歌,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相對充分的認識,能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能試着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的感情,但如何深入詩歌,走進作者,對他們來説就有些困難.

通過兩種人的對比,使學生樹立明確的是非觀和高尚的價值觀.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着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來選擇教學方法:

朗讀法:指導朗讀,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範,不在理論解説,這是重點之一,又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捨得花時間,學生朗讀訓練形式要多樣

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點撥誘導法:教師要充分發揮"導"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內容.

(三)探究發現,走進文本(13分鐘,其中教師點撥引導3分鐘)

他是誰——(生答: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臧克家的《有的人》,來更深刻地瞭解這位偉人.

1949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當時,全國各地人民第一次公開隆重地開展了各種紀念活動,詩人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人民的紀念活動,瞻仰了魯迅故居,"對着這遺蹟,想念魯迅的一生,心裏感慨很深,便於11月1日寫就了此詩.

教師強調:詩歌重朗讀,要讀出節奏,重音,語氣語調,情感等,並且投影朗讀示例

4,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讀出作者對兩種人的愛與憎.

7,重新組合詩歌內容,以不同方式的讀,想一想:你讀出了什麼

③分男女聲部,分別交替朗讀每節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

[設計理念]:"三分詩,七分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本文又是適宜朗讀的好教材,在學生朗讀品味的過程中,能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投入情感的體驗,為下一情節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詩歌重朗讀,要讀出節奏,重音,語氣語調,情感等,並且投影朗讀示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