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教案7篇 "探究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談生命》教案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6.31K

本文為《談生命》教案,旨在引導學生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提高他們對生命的珍視和保護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和觀察,激發其對生命的深刻體驗和感知,推進其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談生命》教案7篇

第1篇

人的生命卻只有兩萬多天,我們不禁深深歎息:人生是如此短暫!但是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我們可以面臨許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堅強、勇敢和快樂,也可以選擇脆弱、逃避和悲傷,甚至是死亡。

歷經一個世紀,飽受百年蒼桑的冰心老人對生命又有這樣的感悟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世紀老人冰心的《談生命》。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説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燈》、《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等。

雲翳(yì)巉巖(chán)羞怯(qiè)心魂驚駭(hài)休憩(qì)驕奢(shē)梟鳥(xiāo)蔭庇(yìn)芳馨(xīn)朔風(shuò)叢莽(mǎng)

巉巖:一種陡而隆起的巖石,如懸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巖石

心平氣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靜沒有不安或壓抑的感情或指抑制或重新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靜下來;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注意把握朗讀技巧)

(1)注意語速、語調、停頓、重音。(2)理解內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讀。

提示: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歷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質,表達了珍愛生命思想感情和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來生”)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結尾”)總結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質。(四)研讀課文

方法:將全班分為三個小組,分別探究“一江春水”、“一棵小樹”部分;

每個小組就各自探究的內容接受其他小組的提問,並作出解答。

(1)“我不敢説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説生命像什麼”一句中,為什麼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提示:“是”對生命本質的揭示,面“像”則重在對生命外部形式的再現。“是什麼”是下定義;“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審美性和隱喻性的特點。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體驗?這個過程與生命過程有何相似之處?

提示:可從文中幾個“有時候”領起的內容來思考,學生只需從中摘錄關鍵詞加以聯想即可找出答案。

幾個“有時侯”領起的內容和生命過程中經歷的各個階段一一照應。

(3)這些體驗有無先後順序?從中你領悟到什麼道理?

提示:所描寫的幾個“有時候”的情況,從事物性質和發生的狀態來看,不分先後階段,即不與人的生命歷程的階段一一對應。

這些情況喻示着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顯示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人生總是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而隨的。

(4)“行程的終結”預示着生命的終結,此時你認為“春水”心態是怎樣的?

提示:可從文中“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寧靜。

(1)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一棵樹”?樹的一生中有怎樣的經歷?

(2)在生命的歷程中,小樹是如何度過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

提示:四季的不同狀態。可從中摘錄關鍵詞語來進行理解。

(4)通過“一棵小樹”的經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提示: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着或喻示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的規律就是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於消亡。生命始終向前發展,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的。

(4)作者為什麼反覆説“我不敢説來生,也不敢相信來生”?

揭示: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內容或自己的體驗認識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可以這樣的理解:“來生”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東西,“不敢説”“也不敢相信”傳達出作者對“今生”珍愛與重視,這是積極進取的生命觀;或者説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應當珍惜,無論經歷的是坦途還是坎坷,都應當勇敢面對,細細體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第三部分問題展示:

提示:“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2)這兩句話為我們揭示了生命的真諦,説説你的理解?

提示:生命來之不易:順利與坎坷,成功與失敗是相伴隨的。惟其如此,才構成燦爛多彩的人生。故此,我們應珍愛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賦予我們的一切。

(3)“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提示:此題答案靈活開放,應鼓勵學生髮表創造性的見解。如學生可心理解為這句話道出生命中痛苦與快樂的辯證關係,也可理解為我們經歷了生命中陰翳,能讓我們更加珍愛人生,從面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等,只有言之成理即可。總結性思考:

討論:作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個很抽象的話題,作者是如何將它生動化、形象化的?

1、選擇適宜的形式: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的行進和生長現象,生動形象,藴藉含蓄,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2、語言明朗靈動、含蓄雋永:描繪了兩幅跨越時空的滾動條畫,貫穿其中的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禮讚。

如使用間隔反覆的手法:用“然而我不敢説來生,也不敢信來生”一語構成明線,兩幅畫終了,都用了“他消融了,歸化了,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的形式,稍加變化的語句,既總結了本部分內容,又強調了生命最終迴歸自然的必然規律,使兩幅畫在內容上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本文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我們要享受快樂,但不迴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尋生命“生長”的閃光點,向生命的頑強不屈敬禮。我們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貴頂禮膜拜,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2、讀罷全文,你感受到什麼?請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

示範:我感受到生命因為自強不息而美麗,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又瞎又聾,但他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終於“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我感受到生命因為頑強拼搏而美麗,張海迪阿姨下半身不遂,但她頑強與命運抗爭,而《輪椅上的夢》成了激勵青年上進的明燈。)

我感受到生命因為有無限的價值而美麗,偉大的作家魯迅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因為奮鬥而美麗,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獻於發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因為助人為樂而美麗,雷鋒的一生都用於為人民服務中去。等

1、仿照“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另寫兩個句子。

示例:願你生命中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

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永無止境。文天祥寫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請收集的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普希金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後世。——莎士比亞

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摘錄課文中你喜愛的語句段落,抄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談生命》教案7篇

第2篇

3.體會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提煉概括的能力。

4.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本文以典範優美的現代白話寫成,充盈了情感,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此外,結合朗讀和揣摩文意來學習語言。本文語言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哲理的陳述,句式變化多樣,可以讓學生熟讀和背誦一些精彩句段。在朗讀和背誦的同時,對文中一些語句進行仿寫。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課文描述了生命的現象和規律,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並感受和借鑑這種人生態度,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師:(教師在黑板上寫下“談生命”這一課題)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哪些詞語、景物以及我們熟悉的作品?

生1: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為有了生命,才會有死亡,正像有了開始,才會有結束一樣。

生2: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它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生3:我想到的是一個關於藏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獵人的槍口對準它時,那隻肥胖的藏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獵人,然後衝着獵人前行兩步,兩條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兩行長淚從它的眼裏流了出來……這隻藏羚羊是為了保護它腹中的胎兒,讓人感慨生命的偉大。

生4:中央電視台的“實話實説”欄目曾經播過一期感人肺腑的節目《感受堅強》,向我們講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張默然的故事。張默然年輕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卻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堅強地搏鬥着。她的事蹟,感動了醫生,感動了親友,感動了所有的人,儘管大家並沒有挽留住張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對死亡、熱愛生命的事蹟,讓人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堅強。

生5:我想到的是置身荒島,與孤獨和災害頑強抗爭的魯濱遜。

生6:我還想到了病魔纏身而卻具有鋼鐵般意志的保爾。

師:是的,生命是一個司空見慣但又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歷代文人墨客都已談到生命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世紀老人冰心的《談生命》,看看她對這個概念作了怎樣的詮釋。現在請大家朗讀課文,大聲地讀起來。如果遇到不懂的生字、詞,請你畫下來,稍後我們一同解決。

師: 《談生命》全文只有一段,但行文思路清晰,結構層次分明。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劃分層次結構,將全文的一個段落變換成幾個自然段來讀,並想想這樣劃分的理由。

(學生進入自由朗讀狀態,或舉筆勾勒,或托腮沉思,或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師:那好,下面讓我們按着劃分出的層次朗讀課文,把冰心先生對生命的感悟也讀出層次性來,

老師來讀第一層,男生讀第二層,女生讀第三層,咱們再齊讀第四層,好嗎?

師:在作者筆下,生命既像“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樹”,這兩大比喻就像是兩段短小雋永的散文詩,你能把兩個比喻的主幹挑出來讀一讀嗎?你認為這兩個比喻有道理嗎?你更贊同那一個説法,説説自己的認識。

①“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有時候……有時候……有時候……有時候……他消融了,歸化了,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説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②“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他消融了,歸化了,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説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生1:我覺得“一江春水”好,四個“有時候”,體現了流程的豐富多彩。春水奔向海洋的過程曲曲折折正好像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

生2:我覺得“一棵小樹”更好一些,小樹成長壯大的過程歷經風風雨雨,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正像生命的過程就是進取、鬥爭的過程。

生3:我認為兩個都好,難分高下,“一江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兩個比喻的內涵相互補充,形象完整地闡明瞭生命的過程和意義。

師:同學們説的都不錯,誰能把這種感悟融入自己的`朗讀中,試着把這兩個比喻句有感情的讀出來。

生1:我覺得他讀的挺平淡,“他聚集起許多細流…一瀉千里”,這些句子都非常連貫順暢,應該讀得有氣勢,有力度,另外,有幾個重要的詞語,“快樂勇敢”“享樂”“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緒色彩的,也應該重讀。

生1:我最喜歡“不是每條一條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揭示出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奮鬥中才能體現。

生2:我也最喜歡這句話,我理解的含義是: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進取,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干擾。或只有不斷流動,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斷生長,生命之樹才能常青。

師:你説的真好,相信你一定會努力使你的人生富有活力

生1:我最喜歡“願你生命中有足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因為它包含了豐富的哲理.意思是説: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説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

師:這篇文章所以如此震撼我們,是因為文章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以第二段為例,請尋找課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詞語,用圓圈標出來,想一想為什麼用得好?

師:請各小組推薦代表發言,把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找出來品析。

生1:我認為:聚集、奔注、衝倒、挾卷、奔騰、迴旋等詞體現了高昂激越的氣勢和不可阻擋的力量。

生2:我認為:快樂勇敢、享受、憤激、心平氣和、快樂又羞怯、心魂驚駭、憩息睡眠等詞刻畫了“春水”的性格、情懷。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正是這些富有表現力的詞句使文章顯得更為生動,那麼我們應怎樣朗讀才能表達出作者的情感呢?

生1:我們學過要注意把握語速、語調、停頓、重音。

師:下面同學們就依據這些方面自由朗讀課文,着重體會朗讀時對重音的把握;

(此時學習氣氛活躍,朗讀形式多樣,學生在此情景氛圍中,體會了文本的語言美、情感美,獲得了美好的享受)

師:接下來讓我們全班分工合作,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男生讀“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所遭遇的一切”,女生接讀“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在烈日下挺立抬頭”;

然後男生每讀一句“有時候”,女生順次跟讀一句“四季句”;

然後老師單聲朗讀“他消融了,歸化了,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最後老師滿懷深情的讀“然而我不敢説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師:下面, 我們先把表達作者對生命感悟的主旨句讀出來,文章最後一段文字語句精警,妙言迭出,具有詩歌的意韻。請同學們將文句轉換成現代詩行的形式,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最後兩句可只選用帶引號的警句)

師:作者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一棵小樹長大葉落歸根來比喻一個人生命的全過程,並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進行了形象的解説。請同學們按照原文的思路,試着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快樂而痛苦的人生過程。

師:(示例)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於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1: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於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

生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生3:生命存在於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鬥爭的過程。

生4: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師:同學們,無論怎樣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作者從小小的自然現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啟發人的,你能用“生命像……”或“生命像……願你的生命……”的句式説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嗎?

生2:生命像品茶,品味時,有時有淡淡的苦味, 有時有淡淡的清香。

師: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步入課文為我們呈現的畫面,體味冰心老人對生命的獨特感悟,請看多媒體播放的視頻(伴舒緩樂曲)

高山之巔,冰雪漸漸消融,彙集成涓涓細流,于山間低凹處聚成小溪,途經山谷、森林、田野,進入江河湖泊,最終流入浩瀚的大海;一棵小樹從土地裏生長出來,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隨即它承受了暴風雨的洗禮,狂風撕扯着它,暴雨澆着它,雷電擊打着它,霜雪欺凌着它……但它終於以挺拔偉岸的身軀矗立於藍天之下,與白雲為伴,接受小鳥的禮讚。]

(教師結束語)我們要享受快樂,但不迴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應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尋生命“生長”的閃光點,向生命的頑強不屈敬禮;我們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貴頂禮膜拜,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都珍惜生活,感謝生命,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自信。

第3篇

1.積累詞語,理解“驕奢、清吟、蔭庇”等詞的詞義並學會運用。

2.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讀課文,美點尋蹤,鑑賞文章的美。

生命是什麼?這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人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歷和感受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們聽聽中國文壇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生命,偉大而神祕,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隻萬花筒,它的形態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為生命高級形式的“人”,我們必然會有説不盡、道不完的“生命話題”,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歎調吧。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正音,並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

3.選三位同學範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評點: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把握。感情激越處聲音要響亮,情調應激昂;感情平靜處要讀得深沉些。

提問:本文為“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清説説你對文章思路的看法。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明確:全文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僅一句話,“我不敢説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説生命像什麼”。這是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思路的起點,提示話題,引起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結尾,總結上文。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1)“生命是什麼”與“生命像什麼”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為什麼對前者“不敢説”而對後者“能説”?根據文意説説你的理解。

(2)作者將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並充發展開,請聯繫思路,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明確:(1)“生命是什麼”涉及生命本質的終極回答,而“生命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藉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選擇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於作者抒發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一江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兩個比喻的內涵相互補充,形象又完整地闡明瞭生命的過程和意義。

(3)最後一層綰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這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後得出的結論。

1.請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生1:作者把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生命的圖畫。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教師總結:大家談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難得的美文。下面我們將從意境、哲理、語言三方面欣賞本文的美。

多媒體播放一江春水東流入海的動感畫面。雪山、峭壁、嶝巖、平原、斜陽草樹、夾岸桃花、激電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畫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來,奔流激盪。

學生齊讀“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來生”,結合畫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試着閒自己的話描述—下這個過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這個過程的歡樂和痛苦。

②品味相關詞句。體味一江春水的特徵,感受這個鮮活的形象,

聚集、奔注、衝倒,挾卷、奔騰、迴旋等詞體現了高昂激越的氣勢和不可阻擋的力量。

快樂勇敢、享受、憤激、心平氣和、快樂又羞怯、心魂驚駭、憩息睡眠等詞刻畫了“春水”的性格、情懷。

多媒體播放動漫flash,顯示一棵小樹的成長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長出嫩葉、開出繁花、蜂蝶飄翔、小鳥歡唱、濃陰如蓋、碩果累累、黃葉翻飛、葉落歸根。

①請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話描述上小樹的生命歷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時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體現特有的平靜和温柔。

小樹生命歷程中的幾個連續的階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終結。

聚集、欠伸、破殼、伸出、吟唱、跳舞、掙脱、挺立、抬頭等詞體現了小樹生命力量的衝動與奮進。

勇敢快樂、寧靜怡悦體現了小樹勃發的生機、恬淡從容的情懷。

在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後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

描寫一棵小樹則不同,一開始充滿喜悦、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悦”,最後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但總的説來感情基凋是積極樂觀的。

3.教師總結:作者將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將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生動的圖畫,傾注了自己的滿腔深情。讓我們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時,領悟、認識生命的本質。

1.描繪“一江春水”時,“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麼?請根據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辭,另寫兩句話,組成一組排比句。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最高處發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繼續欣賞文章的哲理美、語言美;聯繫自我,對照反思,總結昇華;延伸拓展,類文薦讀,開闊視野。

(1)她(大海)多麼遼闊,多麼偉大!多麼光明,又多麼黑暗!

(4)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麼卑微,多麼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7)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明確:(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歸宿。“光明”象徵生命達到輝煌的頂點,“黑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

(2)生命是一種過程,應當從容鎮定地面對死亡,顯示了作者“生而何歡,死而何懼”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輪迴”説,冷靜、客觀、從容地面對生命,熱愛生命,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4)人的一生會遇到快樂、悲哀、嘲諷甚至反對,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

(5)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襟。

(6)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屍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7)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作者對生命規律的'判斷、認識。

(8)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於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謝痛苦。

2.提問: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

示例: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於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於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生命存在於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鬥爭的過程。

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

3.教師總結:本文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生命本

質的認識。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我們要享受快樂,但不迴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尋生命“生長”的閃光點,向生命的頑強不屈敬禮。我們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貴頂禮膜拜,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請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推薦給大家並簡要説明理由。

美在靈動、藴藉。集中表現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兩個層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覆。“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為行文層次的標誌,又給人旋律迴轉、反覆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歸化了,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莊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對死亡的畏懼、痛苦。語言看似平常,實則藴含邈遠的情思,意味深長。

“然而我不敢説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反覆強調,否定生命“輪迴”説,理性地對待生命,表現了作者高遠的人生情懷。

美在詩意。“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是一句詩句,“雲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説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冰心老人誠摯地祝願,希望我們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真正體驗人生的美好。

仿照“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另寫兩個句子。

示例:願你生命中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

教師創設討論氛圍:作者説,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請聯繫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説一段話,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學生由於閲歷所限,恐怕會為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所困,教師應相機誘導,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使他們從容應對生活,感謝幸福、感謝痛苦。

閲讀趙麗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對生命有怎樣的認識。

假如生命是草。決不因此自卑!要聯合起所有的同類,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獻出屬於自己的一星淺綠。大地將因此而充滿青春的活力。

假如生命是樹。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處。哪怕腳下是一片堅硬的巖石,也要鍥而不捨地將根鬚鑽進石縫,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參天大樹當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禿嶺中做一棵孤獨的小樹,給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為光榮。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隨波逐流!我將高高地升起風帆,向着未有人到達過的海域……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為一股奔騰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條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頑強地流,去衝開攔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假如生命是雲。決不在天空裏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飄遊。要化成雨,無聲地灑向大地。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樸實無華的橋吧,讓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暢通!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綠色的美夢了,變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從頭燃到腳……

學生思考。明確:真實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動着一顆勇敢地面對挫折、充滿自信、紮根現實,激流勇進、謙虛樸實、隨時奉獻自己的火熱的心,那麼平凡也就透出幾許高貴了。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為喻,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律以及生命中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給我們至美的藝術享受。

2.閲讀冰心的散文《霞》(見課本p71),比較《霞》與《談生命》,説説它們的異同。

提示:《霞》寫於1985年.《談生命》寫於20世紀40年代。兩文寫作時間相距近四十年,其間我們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由中年人變為老年人。兩文主題有相似之處,情調略有不同,課文的情調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第4篇

1. 理解文章藴含的深刻哲理,認識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培養積極的人生觀。

多年來我們習慣於老師講,學生聽。今天我們不妨打破這個格局,老師不講,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學任務。

2. 請大家對照講義一(講義一:把課文內容寫在頁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給學生寫點評),針對畫線的句子或自己感興趣的語句寫出你的點評。

經過奮鬥的人,在回顧生命歷程時,雖然沒有遺憾,心境平和寧靜,但卻有幾分悵惘和虛無。

b.“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説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經過奮鬥的人,在回顧生命歷程時,雖然沒有遺憾,心境平和寧靜,但卻有幾分悵惘和虛無。

c.“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生命誕生於自然,最終又歸於自然;生命的真諦在於戰勝困難、享受歡樂、不斷前進的過程。

5. 放聲朗讀課文,將自己喜歡的語段或富有哲理的語句多讀幾遍。

6. 然而,現實中卻有兩種戕害生命的暴力行為層出不窮:一是不尊重與傷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傷害行為。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教師隨機點評)

(二)比較閲讀,領會議論性散文與議論文的區別

1. 閲讀法國作家蒙田的《熱愛生命》,用他的生活態度為討論作個小結。

作者是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要求人們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a.文體和表達方式不同。一篇是議論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於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它往往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於一爐。而議論文則是側重於運用概念、判斷進行邏輯論證,文學性和情感性較弱。課文通過形象的比喻生動地表達生命的意義;這篇文章通過對比論證,批判悲觀厭世虛無主義的人生觀,給人以警醒;倡導積極樂觀的人生觀,給人以啟迪。

b.作家風格不同。冰心,我國現代文學著名作家,以細膩、清新的詩歌、散文見長。蒙田,法國文藝復興後期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與培根、莎士比亞等偉大作家一樣,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辯”“精於心理分析”“文風簡樸”。

c.語言風格不同:前者細膩、含蓄、清新;後者樸素、明辯,富有邏輯性。

我對某些詞語賦予的'特殊的含義。拿“度日”來説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我將“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陰”,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願意去“度”,這時我是在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

壞日子,要飛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嚐。“度日”“消磨時光”的常用語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習氣。他們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於將他打發、消磨,並且儘量迴避它,無視它的存在,彷彿這是一見苦事、一件賤物似的。至於我,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我們的生命來自自然的恩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

糊塗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託於來世。

不過,我卻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因生之艱辛或苦惱所致,而是由於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我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卻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a.“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生命是經過數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傑作。無可比擬。)

(有生就有死,沒有死也就沒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d.“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着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關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第5篇

?談生命》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當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例,表達對生命的感悟,啟發我們認識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閲讀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認識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對生命的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並感受和借鑑這種人生態度;學習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對生命感悟的寫法,體會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藴含的意義。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的規律,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⑴ 掌握文中生字、生詞的寫法和基本含義,這是閲讀教學的基礎。

⑵ 正確理解文字中關鍵詞語的含義,品位文中含哲理意義的語句。

散文是學習語言的典範文體誦讀是對課文語言以及課文內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

本文以典範優美的現代白話文寫成,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應結合朗讀揣摩文義。

⑴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和學生讀書時背景音樂的播放創設情境,學生在教師積極有效的幫助和點撥下,以讀為主線,開展研究式學習和體驗式學習,鍛鍊創新素質。

課文以“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比喻人生,具有很強的隱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樹的行動和生長的現象,生動形象,給人以審美享受,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比喻方法的運用。

使學生能進一步理解生命的意義,勇於戰勝困難,熱愛生命,積極投入生活。

本文是冰心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質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語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諧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學習材料。從語言上看,字、詞、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達”尤其精彩,如果導引得當,學生必然學有所得。從思想內容上看,文章談的是“生命”話題,處在人生重要關口的九年級學生,應該有體驗、有興趣,能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許能夠受到啟迪,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達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確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範優美的現代白話寫成,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學生可以揣摩來學習如何運用一定的修辭表達主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體會文中一系列具體形象所運含的深刻意義,體會作者的思想觀點。

確立的原因是課文以“春水”和“小樹”比喻人生,具有很強的隱喻性。需要訓練學生形象思維,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這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便有些難度,要綜合運用他們理性思維和概括能力。因此確立以上為教學難點。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以人為本,按照學的規律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等,是語文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這堂課的設計理念。

本文是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過朗讀、精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品味優美的語言文字,從而達到領會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深遠,設計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導,有助於學生自覺、自主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閲讀思維和創新能力。實現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落實教師“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為學生營造陽光明媚、温馨舒適、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追求教師和學生對作品的平等對話,進而讓讀者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這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參與性為前提,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活動為基本方式,通過朗讀領悟、合作討論、質疑創造、拓展運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質疑中學會創新,在比較閲讀中訓練思維,在老師誘導下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所以我設計了三大環節:一、情境導入、二、走進文本:以讀為本,品讀結合,這一環節中設計了對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讀:閲讀一:咬文嚼字,讀懂文章;閲讀二:尋章摘句,讀出自己;閲讀三:聯想想象,由讀到寫;閲讀四:質疑問難,讀出問題;閲讀五:背誦警句,積累鞏固。第三環節:走進生活:比較閲讀,延伸課堂。

我所任教的班級,城區學生居多,他們思維活躍、知識面廣,語文基礎較好。另外九年級學生,生活的體驗、語言的積累較之低年級學生有較大的優勢,在形象思維豐富的同時,抽象思維也有了發展,對於本文的學習,對於“生命”的認知,應該更具有“可生成性”。並且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為具體的物象,學生一定喜歡。但文章中有不少語句含義很深,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相當大的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學中應讓學生結合體會自由談,教師適當點撥,不硬性強求。

由於九年級學生的經歷及認識有限,文中一系列具體形象所運含的深刻意義及作者的思想觀點,學生可能理解不透徹。老師應恰當加以點撥,方可深入體會。另外針對一部分學生上課有畏難情緒,老師要構建開放課堂,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中溝通,在相互啟發下補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的共同發展。要尊重個性體驗。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為激發學生對生命本質和規律的探究興趣。教師先提出一個問題:“生命”是一個尋常的話題,也是人類恆久的話題。試想一下,當你隻身一人站立在廣袤無邊的大沙漠中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在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後,教師進行深入: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幾十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轉瞬即逝。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繹着生命的內涵,它是貝多芬在琴鍵上迸發出的鏗鏘的音符,它是凡高筆下絢爛的色彩,它是綠蔭場上運動健兒分秒的搏擊,它是孤燈下莘莘學子熬更守夜的苦讀……儘管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質和規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文壇老祖母冰心筆下的《談生命》,傾聽她對生命的詮釋。

(這樣的導入,聯繫生活拉進學生與作品的距離,激發學生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興趣。)

導入之後,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習的和目標,定向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著名教育家於永正老師説過,“知識要靠自己在讀中獲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讀體驗,理念要靠自己在讀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讀中掌握。”在這一板塊中,我採用“朗讀”策略,教給學生品讀的方法,“還課堂琅琅的書聲”,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創造!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所以這一環節設計了對文章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讀。

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依靠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解決生字詞問題。

這是語文學習的基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再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品味欣賞,與大家交流。

一要説明喜歡的理由。二要説出自己的體驗。三要讀出正確的情感。

這一步是學生個性化品讀文本。這樣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來品味語句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教師適時以身説法,以期師生共鳴。讓學生進入個性閲讀的空間,在閲讀中既審視作者、文本,又觀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讓學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過聯想、想象,以“生命像……”開始,寫幾句形象的話,表達自己對生命的認識。然後在課堂交流、共享。

這樣設計將閲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訓練學生髮散思維,引導學生留意生活、關心社會,並指導他們表達豐富的情感體驗。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語文課標》中也明確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我注重引導學生第三次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大膽質疑。學生對文章當中自己不明白的內容進行質疑,小組討論,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解決。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通過交流與合作,探求解決問題方法。除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再設置兩個問題: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説成是小樹,生命與小樹有哪些相同之處?

⑵ 通過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表明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發現教育法認為:“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後,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較為典型的問題,而學生對於自己的問題總是有更大的興趣,又將主動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這樣看來質疑是創新的中國,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

豐富語言積累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讓學生品讀文中警句,爭取當堂成誦。這樣既是語言的積累,又是思想的昇華。

在第二大環節中,學生了解了文章的讀法,從咬文嚼字到尋章摘句,從理解性閲讀到創造性閲讀,從品味賞析到閲讀積累,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

設計這樣的問題:“冰心用散文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畫來表達,大家願不願意尋找一種恰當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由課內而課外,由書本而人生,拓展學生的閲讀,讓學生的閲讀與思考定向馳騁。

(這樣設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展學生個性,採用各種形式表現自己對生命內涵的感悟,同時進行德育滲透。學生自行準備,如果需要還可以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學生可利用繪畫、演講、詩歌、快板等形式來表現。如果時間不允許可以延伸到課後完成。)

附時間安排:情境導入:3分鐘;咬文嚼字,讀懂文章:2分鐘;尋章摘句,讀出自己6分鐘;聯想想象,由讀到寫8分鐘;質疑問難,讀出問題10分鐘;背誦警句,積累鞏固8分鐘;走進生活5分鐘。另外還有3分鐘作為彈性時間,視學情而定。

以上是教學的主要過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説,是本節課設計的出發點;“注重興趣與感悟、注重朗讀與積累、注重個性與反思”,是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是我的教學理念,也是本節課的設計原則;感受語文的魅力,讓課堂鮮活起來,讓學生愛學會學,是我課堂教學的追求!以上説課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第6篇

?談生命》是冰心於1947年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並沒有在生命的定義解釋上做,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為具體可感的春水和小樹,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生命的圖畫。作者通過描寫“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的全部的生命歷程,喻示着人的生命歷程的豐富多彩,同時揭示了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表達了作者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調高亢達觀,許多語句莊重而精警生動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幾十年人生體驗的感悟與結晶。閲讀本文不僅能獲得審美享受而且能給人以深刻的人生啟示。

國中學生非常喜歡文質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雲流水一般,節奏感很強,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畫面感強易於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把優美的文字在大腦中轉化成具體可感的畫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語句含義深刻,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指導學生利用閲讀期待和閲讀反思進行創造性閲讀和個性化閲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自由暢談。教師只是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適當點撥和啟發,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本課時,為使課堂教學思路清晰,採用“板塊式”教學結構,將教學過程共分為六個板塊,即:創設情境,激導入──自主閲讀,整體感知──自選學法,品讀──拓展遷移,感悟昇華──推薦書目,課外延伸──反思小結,鞏固創新。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詞的寫法和基本含義,能夠聯繫已有的'閲讀體驗和生活實際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義的語句。

⑴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點撥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讀書思考交流與感悟。

⑵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創新思維,樹立創新意識。

⑴通過閲讀啟發學生進一步理解生命的意義,進而樹立勇於戰勝困難,熱愛生命,積極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養學生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2、正確理解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義的語句。

⑴將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等學科有機整合和滲透,從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將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寫法。

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擇一種恰當的形式表現自己對生命的獨特感悟與理解。同時在重點處留空白,在難點處留空白,在知識延伸處留空白,給學生更多的聯想和想象的空間。

通過對文中關鍵語句的圈點勾畫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組合作探究領會的主旨。

用多媒體播放一組反映世間萬物生機勃勃的畫面,同時配以激昂高亢的鋼琴曲《命運》,讓學生思考看到畫面都產生了哪些聯想。學生欣賞多媒體畫面,聆聽音樂。

設計意圖:渲染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拉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整體感知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為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奠定基礎。)

朗讀法;點評法;構圖法;質疑法。學生從四種學習方法中任意選擇一種進行自主學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選擇學習方法的權利,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閲讀體驗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個性化閲讀提供平台。)

教師在多媒體上為學生出示三個與生命有關的開放性題目,讓學生從中自由選擇,進行表達。從教師給定的三個開放性題目中任意選擇一個進行説話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這節課的創新點,意在尊重每一個學生對生命的獨特感受,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教師為學生推薦相關的書目,進行課外延伸。學生可以互相交流閲讀感受。

設計意圖:利用圖書館,現代網絡技術等語文課程資源,以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進一步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社會化。)

六、教師指導學生填寫閲讀體驗報告單和自我評價單

學生從“知識上的收穫,思想上的收穫,方法上的收穫”三個方面填寫閲讀體驗報告單並進行自我評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本節課上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談生命》是冰心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的讀書活動。我認為語文課堂上絕對不能少了學生的朗朗書聲,通過朗讀,學生不僅可以從整體上感知的主要內容,而且可以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的主旨。因此,要通過朗讀,引領學生在文本中多走幾個來回。

在教學方法上,引導學生採用“圈點勾畫”和做批註的方法來進行學習。通過對重點段落和重點詞語的點評賞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達到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的目的。這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可能會觸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積累,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閲讀體會寫在書中,以實現學生學習的深入和主動。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尊重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本節課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方法。針對本文畫面感強,適合朗讀以及語句含義深刻等特點,我為學生提供了四種學習方法,即:朗讀法,構圖法,點評法,質疑法。學生猶如進入了學法超市,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學生的愛好特長,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促進學生自由和諧的發展。第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品質。課堂教學不能只是就文本講解文本,而是應當以文本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理解的主要內容之後,我設計了“創作天地”這一環節,裏面設計了三間創作室: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樹,你還想把生命比做什麼?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難,昂揚向上的人的事蹟?

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將語文學習的空間由課內拓展延伸到了課外,實現了語文課堂的開放化,也使學生逐步意識到“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進而愛生活,愛語文。

?談生命》一課是刁英芳老師在哈爾濱市素質教育研討會上所作的一堂課,此課曾榮獲市級一等獎。刁英芳老師的《談生命》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教者在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整合。將課堂流程分為六大版塊,版塊之間環環相扣,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好的走進作品,走進生活,在感受優美意境的同時,又能不斷的去創造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深入理解的內容,在小組討論中求同存異,各抒己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

本課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四種學習方法,同時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閲讀體驗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尊重了學生選擇學法的權利,同時也使學生能對文本進行多角度的有創意的理解,為學生的創造性閲讀和個性化閲讀奠定了基礎。

圍繞着“生命”這一主題,為學生提供了三個話題,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行説話練習。這一環節的設置對的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更為深廣的空間;同時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多篇進行課外閲讀,實現了課堂內外的溝通和銜接,調動了學生課下學習語文的熱情,將新課標中的探索式學習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實際教學。

總之,《談生命》教學設計發揮了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探究意識,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獲得了審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第7篇

(1)分析文章的層次,瞭解文章的主體思想,體會文中優美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像的運用。課文以“春水”和“小樹”比喻人生,具有很強的隱喻性,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鮮活形象,揣摩文中藴含的哲理。

本文是九年級下冊的一篇優美散文,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但對生命的認識比較淺層,達不到冰心老人用一生的經歷譜寫出對生命本質的感悟,基於此,我在這堂課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讓學生走進文本,能對生命本質有一定的感悟,能欣賞文章的各種美,同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生命觀的教育。

(2)理解課文中聯想和想像的'運用,體會這種表現手法在文中起到的表達效果。

(2)理解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和體悟,並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

(1)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感受文章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思考,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提煉概括能力。

認識生命的客觀規律,豁達樂觀的對待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