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習報告2篇 教學實習報告:探索成長,啟迪未來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4W

本篇報告以“教學實習報告”為主題,分析了教學實習在教師培訓中的重要性和價值。通過實地觀察和實際教學實踐,實習生們深入瞭解了教育現場的挑戰和機遇,提高了教學技巧和專業素養。同時,本文還分享了一些教學實習中的實用經驗和取得的成果。

教學實習報告2篇 教學實習報告:探索成長,啟迪未來

第1篇

實習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個半月,卻是大學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段。初為人師,酸甜苦辣,百般滋味盡在心頭。回想當初,我們懷着熱情而年輕的心奔赴實習學校,心中有一些激動,一絲忐忑。時間轉瞬即逝,告別之際,看到他們臉上的不捨,銘記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在心中默唸:謝謝你們,老師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在這一個半月的實習裏,絲絲點點,都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實習主要有教學實習和班主任實習兩方面,各有各精彩,各有各體會。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三年大學學習的錘鍊,讓我們積澱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卻缺乏實踐。實習之前,對實習學校的具體情況不甚瞭解,因此更是養精蓄鋭,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仔細鑽研教材,準備教案,課件等等,以備不時之需。到實習學校之後,儘快適應環境,向班主任,科任考試瞭解學生情況,上課情況。

我實習的學校是一所普通中學,學生基礎較差,大多數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多數講閒話或昏昏欲睡。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習必須先激發他們的興趣。所以,上課一定要有新意,有自己的特色與眾不同之處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給學生上課首先要了解他們上課的情況。在見習周裏,我聽了年級裏所有語文老師的課,還聽了其他科目的科,從課堂上了解學生上課反應,接受情況,以及觀察老師是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做好聽課記錄,記好筆記。即便是我上課那幾周也爭取時間去聽效果較好的老師的課,借鑑其教學方法,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學生上課時間很緊,他們極其希望課間能夠聽音樂調節一下。凡是我的課,我都會在上節課下課鈴響就進教室,打開多媒體,給學生放音樂,主要是學生熟悉的流行音樂。學生聽到音樂就特別興奮,有些還大聲跟着唱,學生的倦態全都消失了。我更以此為"誘餌"誘導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學生喜歡聽音樂,投其所好,學生會對你產生好感,覺得這個老師挺了解學生的。既讓學生得以放鬆,又能得到較好的效果。

學生上課容易不專心聽講,老師得注意調動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課前導入。導入雖然是導線卻極其重要,可謂"位小居高",如果那幾分鐘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那整節課則事半功倍。所以,我在上課導入這部分是備足功夫。導入《揀麥穗》課文時,先放了羅大佑《童年》的歌曲,讓學生自由發言講自己童年的故事,充分調動氣氛,也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饒有興致地走入作者筆下的童年往事。

在講授課文的同時穿插進課外知識,學生對課外的知識是特別感興趣的。比如,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先講一些有關孫中山的有趣軼事,讓學生對人物產生興趣,在分析課文時提到"剪辮子"講了一些歷史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特別認真。

點名方式。傳統上老師提問時會點學生的名字來回答問題,一節課增強互動提問次數是比較多的,形式一樣則容易厭煩。於是,我有時會點學生的座位號,有些問題則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派代表回答問題,這些適時的變化讓學生倍感新鮮。

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和肯定,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表現要及時地做出反應,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思考回答問題時,很多學生都缺乏自信,即便是知道答案也不敢站起來説,老師則要做出適當的引導,鼓勵學生勇敢説出自己的看法,不論學生回答的如何先表揚,肯定其中某部分,再詳細講解分析。回答的好的充分表揚,掌聲鼓勵。在課堂上,掌聲是很好的"催化劑"。有時學生小聲説出答案,我特地叫回答正確的學生站起來,掌聲表揚,能適當調節課堂氣氛,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招特別適用於成績差或缺乏自信的學生。

如果部分學生上課不專心時,多次暗示後則會提問這些學生,以此作為提醒,此類的主要是一些偏難的問題。另外一種方法就是提簡單問題,我對那位學生説"剛才你違反了課堂紀律,現在給你兩個選擇,要麼你回答正確這個問題,全班同學做評委判斷你的答案,要麼下課後默寫某課的古詩文。"至於選用哪種方式,則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應變,老師在上課時不僅要講授知識,還要善於"察言觀色"。

教學實習報告2篇 教學實習報告:探索成長,啟迪未來 第2張

第2篇

20xx年7月3日~10日,歷史系20xx級35名本科生在3名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前往敦煌及河西各地進行了一次收穫很大、意義非凡的教學實習和實地考察活動。説收穫很大,不僅體現在同學們沿着古絲綢之路參觀考察了該地區幾乎所有著名的歷史文化遺存,深化了自己幾年來從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相關歷史知識,並在實習歸來後寫成了十幾篇合格的實習報告,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實習報告有相當的學術價值。而且通過這次實習,同學們身臨其境,極大地增強了歷史感,產生了濃厚的學術興趣,很多同學在實習結束後明確了考研意圖,有些同學甚至確定了自己考研或者保研的專業方向。説意義非同尋常,主要是十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經費極缺,歷史系的本科生教學實習都是就近進行,基本上是社會實踐性質,與專業的聯繫不是很緊密,實習的主要功效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對此問題系領導一直十分關注,王希隆主任多次在黨政聯席會上提出要改變歷史系學生的實習狀況,系黨政聯席會也多次研究了本科生教學實習問題。

近些年曆史系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想辦法使教學實習在學生的專業學習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系黨政聯席會研究決定,從20xx級開始,教學實習採取赴河西進行實地考察這樣一種更加切合歷史學本科生培養目標的實習模式,並且一定要把這種做法堅持下去。學校教務處也非常關注這次實習,在經費及其他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作為長期規劃的第一步,本次活動在各方面的經驗都意義重大,鑑於此,對這次實習的全過程、實習的主要收穫和意義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認真細緻地總結是非常必要的。

這次實地考察歷時8天,行程3500公里,參觀考察了張掖、肅南、酒泉、嘉峪關、敦煌、安西、山丹、武威等市縣的十幾處歷史文化名勝和相關的幾個博物館,同學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了詳細的記錄。國家重點研究所負責人鄭炳林教授一路上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隨時給同學講述沿途的歷史和地理沿革以及到下一個目的地應關注的'主要問題,使同學們對這次考察在時間和空間上能夠產生立體的印象和概念,同時也使學生在參觀每一處古蹟時能夠有的放矢,有效利用並不充裕的參觀時間。但這8天只是本次實習的主體部分,而整個實習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下面就分階段回顧一下這次實習的全過程。

在系裏確定了目的地和出發時間以後,決定由歷史系主管教學工作的喬健副主任擔任這次實習的領隊,全面負責實習各方面的工作。在喬健老師的部署下,準備工作開始緊張地進行。從四月中旬開始,在20xx級本科四個專業中開展了多次動員,説明這次實習的目的和意義。隨後在對這條線路相當熟悉的牟範書記和馮培紅老師的幫助下制定了詳細的行程表,確保在外期間每天都能夠勞逸結合,使大家不因旅途勞累而影響參觀考察的效率,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從而有效利用有限的經費。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充分的學術方面的準備工作,在出發前一個月,請在敦煌學及河西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相當造詣的杜鬥誠教授給同學們做了專題學術報告,重點講解此次實習參觀的石窟寺的歷史沿革、保存情況、研究現狀及其主要的藝術特點和史學價值,使同學們對參觀考察對象有了初步的、總體的認識。同時要求學生們根據各人的興趣和長處自願組合,三到五人組成一個實習小組,確定本小組在這次實習中的主要工作任務以及人員分工,結合老師們的講解和自己平時的積累,制定本小組在各個參觀考察地點主要關注的問題和研究主題,並圍繞確定的主題進行紮實的資料蒐集工作,為實地參觀考察做充分的知識準備。在出發前一週確定了人員名單,根據人數和專業建立三個大組,每組選定一個組長,負責協調本組全體人員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準時、統一地行動,也確定了同學、組長和帶隊老師三個層次之間的雙向聯繫方式,從制度上嚴格保證在外期間所有人員的安全。臨行前幾天,喬老師、牟範書記和辦公室陳吉平主任訂好了車,預訂了所有日期的住宿牀位,並且多方比較,儘可能找到既安全衞生又價格便宜的旅館和招待所,使更多的經費用於同學們的參觀考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後,臨行前一天晚上,由鄭炳林老師對各個參觀考察對象做了整體講解,指出同學們應關注的要點。喬健老師多次強調了安全注意事項,細緻周到地佈置了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

20xx年7月3日清晨7時,實習隊伍整裝待發。系黨政領導一起來為大家送行,教務處處長張振國老師也親自到場做了簡短但卻切中關鍵、寓意深長的講話,這更使同學們振奮不已。

7月3日實習隊伍到達的第一站是新河驛長城。在此之前已經看到了綿亙數十里的長城,漢長城在北,明長城在其裏,兩者相距10~80米之間。這些曾經起過重要作用的宏大建築現在已變成了一段段矮牆。第二站是本次實習第一個重點考察對象——張掖大佛寺及山西會館。大佛寺建於西夏永安元年,明清時期屢有修繕。該寺建築佈局基本上是常規的佛寺模式。殿外門東西兩側有青磚浮雕經變畫兩鋪,分別描繪了釋迦生前於其太子祗樹給孤獨園內精舍説法和阿彌陀佛及觀音大勢至菩薩所在西方淨土的場景。作為經變畫,這兩鋪同敦煌等河西石窟壁畫有一脈相承的因素。有同學將其進行對照,對許多細節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佛之禪定印與榜題“説法圖”相違;靈鷲山説法同榜題“西方聖境”相悖;觀音大勢至的和尚裝亦異於他品等等。大佛殿內卧佛一身,弟子十身,菩薩二身。卧佛是該寺最著名也最具研究價值的文物,較之犍陀羅佛教雕塑及河西其他佛涅槃像,其特殊之處在於:沒有摩耶奔喪、迦葉撫足的表現;沒有阿難昏於牀前或沉思冥想之情景;沒有世俗僧眾痛苦流涕及拔髮剖腹割耳等古印度習慣之刻畫;也沒有婆羅雙樹這一象徵性植物之塑造。卧佛身後十弟子皆雙目圓睜,表情木然。鄭炳林老師給同學們詳細講述了涅槃經變所依託的經文及其表現形式,並着重指出卧佛手足處所立菩薩身上所着乃明朝服飾,這是辨別年代的一個重要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