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著名景點導遊詞範文3篇 山東名勝古蹟精彩導覽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2W

山東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的省份,擁有眾多著名景點。這些景點有着獨特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生態價值。其中,泰山、孔廟、曲阜、婺源等景點更是享有盛名,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遊覽。下面為大家介紹山東著名景點的導遊詞範文,讓大家更好地瞭解這些景點的特點和魅力。

山東著名景點導遊詞範文3篇 山東名勝古蹟精彩導覽

第1篇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到青島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在青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將帶大家一起遊覽海洋館、大海和五四廣場。

遊客們,我們現在來到了海洋館。走進大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副抹香鯨的骨骼,它非常長,有7米,像一個沒有輪子的古代戰車。遊客們,那邊還有許多可愛的“小生靈,我們去看看吧!我們現在走進的這個展廳,有一個稀奇的小動物,就是帶有“海底鴛鴦和“活化石美稱的鱟,它的血是藍色的,遇到細菌就會凝固,是不是一個很有趣的小動物?旁邊還有一些可愛的企鵝,它們在巖石間互相嬉戲,自由自在。遊客們,接下來由我帶你們去看動物表演,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白鯨表演,它們會唱歌、會跳躍、還能讓訓練員坐在上面像小船一樣慢慢行駛,這都是通過訓練員的精心訓練,再加上白鯨的天資聰明,才會有如此精彩的表演。接下來我帶大家去欣賞美麗壯觀的大海。

遊客們,現在我們就站在位於青島著名的金沙灘海水浴場。這裏的海水浴場以海水乾淨清澈而聞名。大家可以在這裏打打沙灘排球。也可以在沙灘上撿貝殼,這裏的貝殼可是很漂亮的呦,大家還可以去游泳,不過希望大家要注意安全,儘量不要往水深的地方遊,或者坐在沙灘上感受大海的美麗和壯觀,和美麗的大海做個零距離接觸,希望大家玩的高興,下一個景點我們要去——五四廣場。

遊客們,我們現在的位置就是五四廣場,大家看前面這個火紅的火把那就是五四廣場的標誌性建築物,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廣場主體雕塑《五月的風》高30米,直徑27米,採用螺旋向上的鋼體結構組合,以單純洗煉的造型元素排列組合為旋轉騰昇的“風之造型,充分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張揚騰昇的民族力量。另外這裏還有音樂廣場、帆船基地和下沉廣場,廣場對面是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希望大家在這裏玩的高興,留下沒好的回憶。

今天我的青島之行就要結束了,我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踏上了迴歸的路程,我在心裏大聲喊道:青島你是座活力四射、青春美麗的城市我一定會再來看你的,美麗的青島,再見!

山東著名景點導遊詞範文3篇 山東名勝古蹟精彩導覽 第2張

第2篇

(北海峽道)這裏是大峽谷裏的一條支洞。有人説它能通到北海,所以起名叫北海峽道。這一條支洞到底有多深至今還是個未知數。我們曾到過312米的地方,洞內鐘乳石、方解石、石筍、石柱等景觀眾多,非常好看。第二期開發工程完成,大家再來遊覽,就可一睹裏面的別樣風采了。

説到這裏,大家可能要問了,這二期工程另外的3000一塊兒完成該多好啊,那樣,可以一次遊覽完整個大峽谷的全部景點。要知道,由於大峽谷地形極為複雜,開發難度相當之大,有的施工人員為了保護裏面的鐘乳石,為了向外搬運泥沙和石塊,身上被劃出一道道血痕,一天施工下來,一個個變成了泥人。整個溶洞開發工程量非常大,施工隊伍整整幹了兩年零四個月。所幸的是,這麼大的工程卻沒有發生一起傷亡事故。在這裏,我們向為開發大峽谷付出汗水、做出貢獻的施工人員道一聲:謝謝!同時請遊客朋友放心,不久的將來,二期開發工程會按照計劃如期完成,到時候歡迎大家再次蒞臨大峽谷觀光遊覽。

各位遊客朋友,“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漂流源頭到了。乘橡皮艇漂流就從這兒開始。現在的漂流長度是1000米,已經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等大峽谷開發第二期工程完成後,暗河漂流的長度將達到2500米,直到東洞口之外的小河。這是洞穴專家巧妙利用暗河水勢設置的洞內漂流項目。據考證,洞內漂流這一創舉,目前在國內尚屬首家。大家有興登艇一遊,盡情地享受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驚、險、奇的刺激,同時遊覽峽谷兩側和頂部的奇妙勝景,可領略到遊覽三峽、灕江、九曲溪等地上江河體驗不到的愉悦。

地下河漂流是山東地下大峽谷遊覽的重頭戲。“來到地下大峽谷,不玩漂流白辛苦”,“遊覽峽谷不漂流,留下遺憾別怨導遊”。當然我也不是強迫大家非漂流不可,來日方長嘛!這次不漂下次來時還可以漂嘛!好,願意漂流的遊客請抓緊按次序乘坐橡皮艇,請大家放心乘艇,漂流是很安全的。為什麼能漂流呢?因為該洞的巖層地質產狀傾向東,傾角5~10度,形成了西高東低的層位差,所以能漂流。不願坐漂流艇的請跟我來,繼續前行遊覽。

(玉米王)請您抬頭向上看,這裏有一個向上懸掛在石壁上的玉米,它粒粒飽滿,形態自然,這麼大個的玉米可以堪稱為玉米王了!

各位遊客朋友請注意,這兒有塊絆腳石,小心別讓它絆着。這個石筍倒是挺有觀賞價值,可它長得不是地方,成了絆腳石。(仙狐獻冠)這個獨特的石筍取名為仙狐獻冠。你看,這隻伶俐可愛的小狐狸,正鑽出石壁,頭頂高高的金冠,向大家獻媚呢!看誰能得到這頂高帽,將來定會步步高昇。這處鍾乳已經生長13萬年了,是何等的珍貴啊!

(東海三仙島)大家可能知道一個傳説,當年徐福受秦始皇派遣,帶領童男童女各五百人到東海三仙島尋找採集長生不老之藥。這三仙島就是蓬萊、方丈和瀛州。而大峽谷的這三仙島是微縮了的。不過,它也有段動人的故事喲。如果大家想聽,等下次再來我給您講。

第3篇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嶗山太清宮。來到青島,必遊嶗山。嶗山有“山海奇觀”之稱,也有“神仙窟宅,靈異府第”之説。

嶗山的主峯名為“巨峯”,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大陸漫長海岸線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峯,因而嶗山又被稱為“近海名山”。

國務院於1987年批准公佈嶗山風景名勝區為首批國家中重點風景名勝區。在20_年,嶗山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嶗山東南瀕臨黃海,西部與青島市區毗鄰,北與即墨相連,總面積446平方公里。

嶗山,古代又稱牢山、勞山、二勞山、輔唐山、鰲山,史書各有解釋,説法不一。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要遊覽的是太清宮,它位於嶗山南部,景區以著名殿宇太清宮命名,是國家4a級旅遊區。嶗山太清宮是嶗山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觀,建於西漢建元元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的歷史。

太清宮的創始人是江西的張廉夫,他因做官不順,故棄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廟”。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擴建廟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劉若拙武藝高強,宋太祖聽説他修道高深,於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宮中,劉若拙堅決要求回嶗山,宋太祖就敕封他為“華蓋真人”。

由此給他鉅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宮,重修太清宮。太清宮是劉若拙的別院。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太清宮主要由“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140多所建築,佔地近3萬平方米。

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是太清宮牌坊,高8米,寬16米。牌坊陽面“嶗山太清宮”5個字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所題;陰面“閬苑聖德”的意思是指具備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處。

太清宮的正門也稱山門。走進山門,首先看到的是兩側的鐘樓和鼓樓,目的是為了警示眾道士勤修苦練,不可虛度光陰。

往前走,路兩邊的兩座雄偉的建築是新建成的元辰閣和元君閣。元辰閣正中供奉的鬥姆元君,為北斗眾星之母,

道教稱她為“圓明道母天尊”又稱“紫光夫人”。兩邊供奉的是六十元辰又稱六十甲子或六十太歲。元君閣供奉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俗稱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左右是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催生娘娘、天花娘娘四位輔神。元君閣兩邊供奉的是道教有名的八仙,道路中間的這棵樹叫虎皮松,因其樹皮斑駁如虎皮而得名。

太清宮的第二個正門——儀門。門口兩側各有一石鼓名“抱鼓”,俗稱“門當”,門口上方的木板稱“户對”。三官殿的正門兩邊,有兩顆古老高大的銀杏樹,是宋太祖為道士劉若拙敕建道場,修建太清宮時栽種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銀杏樹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性別之分,這兩顆銀杏樹都是雄性。

進入三官殿,首先看到的是兩棵耐冬樹,耐冬又叫山茶,花期從每年的12月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5月,長達半年,因其花開時正值隆冬季節,但卻能迎風怒放,所以被稱為“耐冬”。耐冬和月季是青島市的市花,右邊的耐冬開的是單瓣紅花,左邊的耐冬,開的花是重瓣白色的,樹齡也有400多年了。

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們三位祖先堯舜禹。相傳堯敬天愛民,上應天象,風調雨順,被人尊為“天官”。舜在位時,民風高尚,地不生災,被尊為“地官”。大禹繼承父業,三過家門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當然被尊為“水官”。三官接到信息就能為病人賜福、赦罪、解厄。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院落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所以後人就將此地稱為“翰林院”。現在是太清宮的課堂。尹琳基在這個院子正廳供奉東漢時期的大經學家鄭玄,所以此院原名又叫“經禪祠”。

走出三官殿,在通往三清殿的路上可以看到許多景點,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棵黃楊樹,樹高8米多,它看起來不是太粗,但已經有800年樹齡了。黃楊樹最大的特點是生長的非常緩慢,所以木質就特別細膩堅硬,是雕刻藝術品的上等材料,在民間有“鳥中之王稱鳳凰,木中之王是黃楊的説法”。

經過黃楊樹,可以看到一顆彎彎曲曲的榆樹,因為它是唐朝道長李哲玄親手栽植的,所以把它稱為“唐榆”,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榆樹葉上面有一層沙質,摸上去比較粗糙,所以它的學名叫“糙葉樹”,又因為它樹幹盤曲,形狀似龍頭,又被稱為“龍頭榆”。現在這棵樹高約19米,樹冠東西長25米多,南北約33米,遮陰面積達一畝多地。

在龍頭榆的對面,有一塊大石頭,上面雕刻有“逢仙橋”3個字。相傳,宋代的道長劉若拙,除夕迎神,在這裏遇到一位白鬚飄胸的老翁走上前來與他交談,正想問其姓名,老人卻不見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兩個腳印,於是劉若拙認為自己遇到了仙人。因為在這座橋上曾經與仙人相逢,所以就將此橋稱為“逢仙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