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球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1篇 球玩出多彩童趣:幼兒園大班球玩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7.43K

本文提供一份針對幼兒園大班的球類教案,旨在幫助幼兒園教師規劃課堂教學,培養幼兒們的身體協調和團隊意識。教案涵蓋了多種球類活動,使幼兒在快樂遊戲中學習成長。

有關球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1篇 球玩出多彩童趣:幼兒園大班球玩教案

第1篇

1、積極開動腦筋,想出紙球的各種玩法;練習夾包跳和投擲動作。

2、發揮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樂意與人合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彩色紙球人手1個,大圓布一塊,自選音樂磁帶、錄音機。

1、熱身運動。幼兒聽音樂做頂球走、繞球跳、滾球等動作,活動身體各部分。

(2)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肯定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玩法。

(1) 教師收起一部分球,幼兒自由結伴,嘗試合作玩紙球,對不會合作玩紙球的幼兒,教師給予一些暗示和幫助。

全班幼兒每人抓住大圓布一角,互相配合抖動圓布,讓紙球在布上蹦跳彈起,感受紙球蹦跳的特點。引導幼兒注意動作的一致性。

集體做吹氣球遊戲,調整呼吸,放鬆身體的各部門肌肉。

1、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孩子喜歡玩遊戲的特點,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生活經驗,在遊戲活動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在活動中大部分孩子都能與他人配合着玩,合作得比較好,但也有個別孩子動作協調能力差些,需要教師給予個別的指導。

2、在練習夾包跳、投擲動作中,有一部分孩子的動作完成得不怎麼好,特別是夾包跳,幼兒的雙腿既要夾着包,又要往前跳起來,有的孩子跳起來時,雙腿就自然地打開了,包就掉下來了,大部分幼兒練習一兩次後,就能領會了要領,很好地完成了動作。

3、在玩炒豆豆遊戲時,剛開始幼兒在抖動大圓布時,有的用力太大,有的幼兒還沒抓穩布角,球在大圓布里蹦不起來,有的球一下子就掉下來了,經過兩三次的摸索、配合,幼兒找到了要領,球很快地在大圓滿布裏蹦跳起來了,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也持續了很久球都沒有掉下來。

4、我認為在設計和完成這個活動是成功的,教師在活動中是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活動中教師沒有過多地干涉,讓幼兒在自己探索、摸索和實踐中成長起來,找到玩中的竅門,以及同伴之間的協作能力,我認為是對孩子來説是一輩子受用的能力。

有關球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1篇 球玩出多彩童趣:幼兒園大班球玩教案 第2張

第2篇

場地左右各站一名幼兒拿着紙球,其餘幼兒站在場地中間,拿紙球的幼兒丟中間的幼兒,中間的幼兒不能被紙球擊中,否則下場,看誰能堅持到最後。(練習幼兒躲閃的能力)

玩法:把椅子背對背放兩排(如地方足夠,可以朝外擺成圈),音樂響起遊戲者排隊繞椅子走,音樂停,大家就近坐到椅子上,沒有座位者被淘汰;去掉一個椅子後繼續,直到最後兩個人中有一個搶到椅子者為勝。

規則:風雨隊和歲月隊分別派出9個人分成3組比賽,每組比賽6個人,3個風雨隊隊員3個歲月隊隊員每個人起個外號,比如分別叫茄子,西紅柿,大白菜,青椒,胡蘿蔔。然後由一個人開始,比如由胡蘿蔔開始,他就做坐下起立的動作,然後打出“胡蘿蔔蹲胡蘿蔔蹲,胡蘿蔔蹲完青椒蹲”,這時候青椒就趕緊也做坐下起立的動作,然後再打出下一個蹲的是誰,誰要是在5秒鐘內接不上誰就被淘汰,如此類推,最後剩下的就是獲勝者,切記的是一定要先做坐下起立的動作然後再打下一個蹲的人是誰。

輸贏的判定:如果在5秒鐘內該你蹲你沒有蹲哪就要被淘汰了,比賽中如果有一方的隊員都被淘汰了,哪另一方就是這一輪的獲勝者,如果最後剩下2個人分別是2個隊的隊員那麼主持人會參與進去當作第3個人繼續比賽直到淘汰出一方為止。

第3篇

陶行知先生説過:“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實的生活才能激發孩子的靈感和慾望,空洞的教育只會約束孩子的思維和想象,他們在貼近生活的題材中學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解決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困難,主動性更強,探索的熱情更加高漲。《怎樣使球不滾下來》這則案例就來源於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小朋友在玩球時,發現球放在平台上會滾得到處都是。於是,在孩子們主動發現問題的情況下,老師就產生了預設這則案例的想法,想通過具體的生活素材來引導孩子動腦筋、想辦法,培養他們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品質,激發幼兒探索生活現象的興趣。同時為了發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進完整人格的成長,我們還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培養他們自信的性格並學會認同別人的優點。整個活動都積極倡導以幼兒發展為本,注重長遠發展目標,把激發對周圍生活的探索興趣,作為促進幼兒一生髮展的切入點,以此進行薰陶教育,真正體現《綱要》精神。

2.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學習合理評價操作結果;

3.激發幼兒探索生活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遇到問題會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的品質。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球,請小朋友玩一玩,玩完後把球放在展示台上。

1.教師:小朋友能不能想個辦法讓球不滾下來?(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很好,可今天老師只帶了一些紙,請你們用一張紙來想個辦法,使球不滾下來?

教師:小朋友都想了許多辦法,但行不行呢?就請大家一起來做做看,做好後,把你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2、小朋友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並總結出哪些辦法比較好(教師記錄)。

3、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理由評價各種辦法,並給好的辦法加星。

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聰明,能用紙想出各種方法使球站得穩穩的,不滾下來,真好,在我們周圍生活還會遇到許多這樣的小問題,小困難,希望小朋友能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小百科:球是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週形成的旋轉體,也叫做球體(solid sphere)。

第4篇

我們新建幼兒園一直以來,都是以科學活動為園本課程,在進行有關空氣系列活動時,發現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大氣壓力”“氣流”“阻力” 等等一些概念不易理解,而且這些現象經常在孩子們身邊發生。為了讓他們更直觀地理解“氣流”這一概念,我就採用常見的乒乓球及飲料瓶等他們感興趣的廢舊材料,設計了這節活動。

1、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出把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的方法。

2、感知氣流的大小與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的關係。

2、難點:感知氣流的大小與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的關係。

1、教師出示一個漏斗,乒乓球放置其中,請幼兒想一想,説一説怎樣讓乒乓球從漏斗裏出來。

2、猜一猜,只用吹的方法能把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嗎?

幼兒嘗試從大口、小口任意一處吹,看乒乓球能不能吹出來?

3、想一想,試一試,利用哪些材料來幫忙才能把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

4、討論:你用什麼材料、如何把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了?你們的方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5、:用不同的材料把漏斗的小口堵住就能把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

(三)延伸活動:為什麼把漏斗的小口堵住就能把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

引導幼兒感知漏斗在堵口與不堵口的情況下,氣流吹進去的不同變化,明白乒乓球從漏斗裏吹出來的道理。

第5篇

2、通過各種感官觀察仙人掌和仙人球,掌握兩者的不同之處。

3、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學習堅強不屈的精神。。

一、講述仙人掌的傳説,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出示仙人掌,大家看我帶來了什麼?

很久以前,有一座山,叫猛虎山,因為山上有一隻吃人的大老虎,吃了很多人,嚇得大家連山腰也不敢去。猛虎山腳下,住着一對母子,母親年紀很大了,兒子是個出了名的勇士,叫丁剛―――――皇帝死了,仙草被丟到皇宮外面,而丁剛也被砍了頭。人們很感激丁剛,就把仙草偷偷撿回來,種在院子裏。由於仙草的葉子長的跟手掌一樣大,又是仙人送的,所以大家替它取了個名字,叫「仙人掌」。

2、説一説,故事裏的人物都有哪些?你們喜歡仙人掌嗎?為什麼?

幼:喜歡,雖然有很多刺但是它能在沙漠中成長,説明它很勇敢。

(1)故事講完了,你們見過仙人掌嗎?我們去找一找!

(2)有小朋友説仙人掌和仙人球是一樣的,我們來看看那裏不同?

師:大家觀察的真仔細,其實仙人掌和仙人球不同的,象球一樣的叫仙人球。象手掌一樣的叫仙人掌。

3、觀察仙人掌的花卉,自主探索其各部位生長特點。

幼:快來看!這裏有一盆好大的仙人掌!還開了黃顏色的花。

師:小朋友仔細觀察吧!等一下告訴大家你觀察到的結果!

二、如何做好仙人球和仙人掌的日常養護。

幼:仙人掌和仙人球都是生長在沙漠中的,因此,我們不需要給它們澆太多水。

師:沒錯,一週一次或者看到土幹了再澆水,偶爾一個月忘記了也不要緊。

仙人掌有食用仙人掌,可作為蔬菜出售。涼拌仙人掌,人掌燉排骨。

仙人球的環保作用(仙人球 - 抗輻射) 仙人球 - 天然氧吧。

第6篇

幼兒都很喜歡玩球,在比賽滾球的遊戲中,幼兒感覺到每次的輸贏結果都不相同,有時他贏、有時我贏,有的幼兒就對其產生了疑問。為了解決他們的疑惑,我們對球滾動的快慢進行了研究。本活動採取小朋友動手操作嘗試的方式,力求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1.培養幼兒自我實驗、自我探索的興趣,並掌握探索滾球的基本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瞭解同樣大的球,用的力量越大,球滾得越快;而用同樣的力量,大球滾得快。

1.同樣大的皮球、乒乓球、木板,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

1.幼兒自由滾球,讓他們在遊戲中自己發現:輕輕推,球就慢慢跑;重重推,球就快快跑。

注意:先讓幼兒比較球的大小,讓他們清楚遊戲是在球同樣大小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師在幼兒自由遊戲中,與幼兒個別交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並得出結論。

2.全體幼兒共同討論。以大部分小朋友的嘗試結果為暫時結論,讓幼兒根據此結論再次進行實驗(自由活動),看一看:是輕輕推,慢慢跑,還是重重推,快快跑。

注意:用正確的方法滾球,不能使球跳起來而影響實驗結果;提醒幼兒力量差別越大,實驗的結果越明顯。

3.遊戲:誰的球最聽話。幼兒按教師發出的命令(誰的球最先滾到或誰的球最後滾到)進行滾球,再次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和掌握力量和球速的關係。

1.每位幼兒拿一個皮球、一個乒乓球,比較兩個球滾動的快慢。

2.全體幼兒討論,找出意見不統一的原因。(不管球的大小,只要用的力量大,球就滾得快,因此會出現有的是大球快,有的是小球快。)

(1)討論為什麼有的時候是大球快,有的時候是小球快。

(2)討論我們用什麼方法能比出到底是大球快還是小球快。

3.幼兒嘗試用一塊木板同時推動大小兩個球,找到用同樣的力量時,大球、小球滾動的快慢情況。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幼兒總結試驗結果。

帶領幼兒到户外,在有斜面的大型玩具上繼續研究、探討:

1.除了球大、用的力量大可以使球滾得快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使球滾得更快?

2.除了球小、用的力量小可以使球滾得慢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使球滾得更慢?

第7篇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揹簍。

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遊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麼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摺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遊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着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着,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着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現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揹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揹簍中來,好嗎?

(一)崇尚簡約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着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第8篇

1、通過操作擺弄,引發幼兒對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1、 不同粗糙、長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積木、椅子、記錄紙、筆等。

2、 教師將球放在地上。提問:這個球怎麼又不動了呢?(因為沒有去踢它,拍它,沒有去推它等。)

3、 提問:我們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呢?請小朋友去用那邊你們自己帶來的材料試試。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

4、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提示:想想用這個洗衣板、木板怎樣讓球自己滾起來?還可以不用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讓球自己滾起來。(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請小朋友來説一説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讓球滾得快的?

小結:剛才大家發現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讓球自己滾起來而且球滾得很快。

1、 下面老師還想請大家來做一個實驗: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想辦法讓2個球同時從2個不同的斜坡上滾下來你會發現什麼?想想為什麼?想想怎樣才能讓2個球同時從不同的2個斜坡上滾下來?怎樣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請小朋友一邊玩,一邊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發現記下來。記錄的內容要讓別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迴觀察、引導。(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許多種辦法。如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樣。或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得一樣高。)

1、鼓勵幼兒想不同的辦法進行記錄,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1、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什麼?

2、你是用什麼方法記錄你的發現的?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4、小結:剛才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時發現了:不同的斜坡,球滾下來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樣時,坡度越大,球滾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滾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樣高時,坡面光滑,球就滾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滾得慢。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球,這些不同的球它們在不同的地方還滾動時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小朋友可以先去觀察一下,以後我們再一起來討論。

大班的科學活動《球的滾動》中有兩點目標一是對球滾動時的速度變化感興趣,樂於進行比較觀察。二是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中的發現和體驗。在活動中老師的導入環節首先是讓孩子將球滾起來,讓幼兒在球滾動的過程中自己發現球滾動時候速度的快慢關係,然後自己主動的尋找材料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發現,並且大膽的進行交流。

在科學活動中,幼兒經驗的建構是在與材料、與老師、與同伴的互動中形成的,但更需要教師深入、有效的參與和引導,這也是有效互動的關鍵。教師的.“把”和“推”就是為幼兒“動”的發展提供一個平台。“把”是教師把握幼兒基本的發展情況,在活動中的第一、第二環節老師把握了幼兒能夠自己主動地發現讓球滾動的方法,鼓勵幼兒自主的進行探索,沒有過多的進行指導。“推”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指導促進幼兒的提高,例如在活動的第三環節,當幼兒將球自由的滾動起來之後,教師推了一下:一起合作玩“快快慢慢”的遊戲,想辦法使兩個球滾動的速度不一樣。這樣幼兒就有了一個目標,一起合作向着這個目標進行探索。“動”則是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放手讓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探索,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探索、操作、交流、討論中完成的,沒有老師過多的説教,有的只是幼兒自主的探索,並從中感受探索的樂趣,從而豐富自身經驗。

?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創設寬鬆的環境…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看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制訂遊戲的規則,由大家商量、討論,最後形成了遊戲的規則,所以在遊戲的進行過程中,幼兒都能遵守遊戲的規則,使得活動有序的開展。其次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與啟發者,在操作中,教師鼓勵幼兒與同組的同伴互相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建議。每一次的操作結束後進行集體交流,由每組選出一位代表,描述本組幼兒的做法。這樣,在小組、集體相結合的方式交流,使幼兒都真正有表達的機會,教師再適時加以梳理與點拔,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在這樣的師幼互動關係中:幼兒體驗了合作、探究的快樂,幼兒的經驗從模糊、零碎到清晰、完整的過程,主動學習歷程得以推進。活動中不管教師扮演什麼角色,都是在朝着讓幼兒在快樂中發展的目標努力。

第9篇

活動目標:發展觀察力、空間思維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乒乓球25個。鑰匙4,硬幣40個,地球儀1個,彈子若干,珠珠若干。

一、 引出主題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你們要不要玩一玩?

1、(出示硬幣)這是什麼?(硬幣)是什麼形狀的?我們先來玩玩硬幣,玩好後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這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範玩,教師總結:把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後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不會滾。

3、我們再一起玩把硬幣立起來在桌子上轉的方法,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象什麼一樣?

1、(出示乒乓球)這是什麼?我們現在來玩乒乓球,玩好後也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誰願意告訴老師剛才你是怎樣玩乒乓球?教師總結: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滾動的。

1、 現在請小朋友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後告訴我摸是去一樣不一樣(請幼兒觸摸然後回答)

2、 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裏手要圓起來才能抓得住的。

3、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乒乓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請幼兒觀察然後舉手回答)4、 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是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教師展示請幼兒看)5、 原來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形的形狀是球體(出現"球體"漢字)。

1、 好現在老師給你們很多東西,請你們找找哪些是圓形,哪些是球體,找到後把它放在不同的籃子裏。

2、 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3、 剛才小朋友在這些玩具中找到了很多球體,那些你們知道除了老師今天帶的外,你們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過拿東西也是球體呢?

六、 小小魔術師請你們做個小小魔術師,把圖片上的球形物體找出來。

第10篇

2、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3)觀察教師範例:哪些小朋友在活動?哪些小朋友沒有活動?將作品上的人物編號,引導幼兒從人物頭部、軀幹、四肢是否傾斜區分辨。

請幼兒嘗試用傾斜的方法畫各種不同方向的頭髮,教師變化成不同的髮型、五官。

6、小朋友是不是都在玩海洋球?(從動態上分辨誰在玩,誰在看。)

本學期我園進行了“同題異課”的活動,就是幾個人上同一個題目。這次我們中班根據我園的科研課題選擇了一節健康課《好玩的海洋球》。我是第一個上的,這對我來説也是一種嘗試和考驗。課結束後,問題也出來了,開始部分很呆板,方式不靈活,讓幼兒固定在位置上玩海洋球,這種方法不可取。應讓幼兒自由站,自由玩;比賽時,沒有限定時間,這讓幼兒沒有競爭意識,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在語言上,沒有注意語言上的精煉,出現了口誤。在今後的教科研活動中,我會注意各個環節,把每一節課上得更完善、更到位。

小百科:海洋(sea),地理名詞,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

第11篇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極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口起玩,想辦法使兩隻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一、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麼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熱門標籤